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于洪宇论文_于洪宇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于洪宇论文_于洪宇

身份证号:230102198012XXXX10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一直是建筑工程施工领域的技术重点和难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型建筑工程项目和人防工程的大量上马,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相比于普通混凝土浇筑施工, 由于其浇筑面积较大, 混凝土在固化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应力作用, 如果不能做好技术控制和处理,极易导致混凝土开裂,影响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 并加大后期维护和维修的费用。

1、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主要特点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自身的体积要比一般混凝土大,所以在浇筑的过程中就需要很多的原材料,结构断面最小厚度都在80厘米以上,结构厚实,混凝土量大,施工技术要求高,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通常超过25度,结构物很容易发生温度变形。因此,为了使混凝土的整体性不受到影响,通常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加入膨胀剂、减水剂,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及手段,做好后期的维护保养工作,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不受到影响。

2、施工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原因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温差原因,导致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通常由于两方面因素,一是由于混凝土内部原因,内外温度差异导致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二是由于混凝土的外部原因,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外部约束和混凝土各质点间的约束,对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混凝土虽然具有较强的抗压强度,但是受拉力却很小,所以一旦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导致裂缝的产生。如果裂缝的宽度在允许范围内,正常情况下对结构的强度不会产生影响,但是却会影响结构的耐久性,这种情况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2.1水泥水化热

水泥遇到水会发生化合反应,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出一定的热量,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系数相对较小,结构断面厚度较大,所以在水化热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不易挥发,聚集在内部导致大体积混凝土同时也与水泥含水量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部的温度升高,增加内外温差。单位时间内由于水化作用释放的热量,和水泥的品种有关,聚集在混凝土表面的热量可以自行挥发掉,因此,在浇筑工作完成后的三至五天,是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的时期。

2.2混凝土的收缩变化

在混凝土中,水泥硬化大概需要20%左右的水分,剩下的80%的水分随着表面热量的挥发而蒸发。多余水分的蒸发会导致混凝土体积的收缩。如果混凝土收缩后,如果处于水饱和状态,还可以恢复膨胀并几乎达到原有的体积。干湿交替导致混凝土体积随之交替变化,这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水泥的品种、合适的配合比、外加减水剂和掺合料的品种以及施工工艺的选择(特别是养护条件) 等均会影响混凝土的收缩情况。

2.3外界环境的气温变化

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它的浇筑温度是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果发生气温下降的情形,就会增加混凝土内层与外层之间的温度差异,对大体积混凝土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由于温差引起结构变形产生温度应力,温差愈大,产生的温度应力也就愈大。同时,在高温条件下,大体积混凝土表面容易聚集大量的热量,因此,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一般可达60 至65 度,并且能持续较长时间。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温度控制措施,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引起的温度应力。

3、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策略研究分析

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时,通常都采用二次振捣的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二次振捣,可以减少水分、气泡对混凝土产生的细孔,同时也可以阻止混凝土在经过一次振捣后的下沉现象,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密实度以及防渗性。在大混体积凝土浇筑的过程中,要控制好二次振捣的时间间隔,通常以表面泛起泥浆为最佳,完成浇筑工作后,混凝土的表面要保持平整,防止表面出现裂缝。二次振捣可以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紧密度,加快混凝土的水化速度,加强钢筋的界面强度。

4、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分析

4、1控制裂缝的措施分析

(1)选择合理的配合比。严格控制砂石以及水泥的含量,在混凝土中加入膨胀剂、减水剂,节省水泥的用量,降低水化热产生的温度,在不影响设计强度的同时,也要保持混凝土良好的性能。(2)有效降低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后的初始温度。可以采用温度相对较低的水、将砂石冷却的方法混凝土的搅拌温度,延长初始凝固的时间,降低浇筑的速度,以加快热量的挥发。 (3)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拆模时间。如果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在25 度以下,可以进行拆模工作,但是如果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大于25 度,就应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减小内外温差。(4)做好混凝土的维护保养工作。早期的养护工作可以降低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减少混凝土的收缩,降低后期出现裂缝的可能性。

4、2 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技术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选择合理的配合比,初始凝固时间控制在3至4 小时内,在运送混凝土至施工现场的过程中,坚决严禁加水。在混凝土到达施工工地后,根据具体情况加入膨胀剂或者减水剂。浇筑工作开始时,将混凝土进行分区处理,按区浇筑,严格遵守浇筑顺序。进行振捣工序时,振捣棒应快速插入,缓慢拔出,保证混凝土的紧密度。混凝土的所有浇筑工作应在混凝土最终凝固之前完成,防止表面出现裂缝,抹压工作应分三次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应连续进行。中间不得中断,如果因为意外,不能进行连续浇筑,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启动应急预案,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做好混凝土中心温度和混凝土表面温度以及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的测量工作。

4、3 混凝土的养护技术分析

在完成最后一道抹压工序后,表面要做好遮盖工作,一般选用不吸水的材料,防止表面水分散发导致混泥土干裂收缩,同时防止干湿循环的现象发生,一般来说,混凝土的养护温度控制在15 度左右,时间控制在14 至28 天之间,保证混凝土水化的顺利进行。

5、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大型建筑群的不断增加,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众多实际工程建设中,对防止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我们在不断的总结实战经验的同时,还应根据混凝土结构的不同特点、受力状况、约束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从工程设计、原材料选用、改善施工工艺、做好温控和养护工作等方面着手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从而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保证大体积混凝士的质量。在暑期天气炎热时,我们采用不间断持续浇水, 从而避免混凝土的表面脱水而出现干缩裂缝,便于水泥水化的顺利进行,增强混凝土抗拉伸的强度。在冬季施工时,混凝土浇筑后应采取保温养护措施,在浇注的砼成型收水后用透明的塑料薄膜覆盖,防止因水分蒸发而引起的析碱现象,影响早强效果。再用草袋等保温材料覆盖。在负温下,不浇水养护。筏板基础浇筑收浆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再在上面盖干草袋或土工布、棉絮等物,再用彩条布覆盖保温。

参考文献:

[1]司国志.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1(14).

[2]唐红,黄孝敏.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浅谈 [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1).

论文作者:于洪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于洪宇论文_于洪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