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品德教学在教学中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成作用,小学教育时期又是一个特定的发展阶段,教师要把好关,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提升平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知、掌握明辨是非的能力,建立良好的道德风尚,把好教育的重要关口。
关键词:小学教育;品德与社会
中图分类号:G633.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715(2018)08-0001-01
所谓教学情境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创设出教学与生活相符合的情境,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或由此启发学生思维,引起联想,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积极性,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今天,如何巧妙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品德与社会教学情景的创设呢?我们都知道,小学生好动,喜欢五彩斑斓、活动频繁的动画,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制造课件时要善于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突出特点,制作的课件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法,突出生动性、新颖性、趣味性,客观实在性,适合学生的口味与心理需求,并且要符合教材的需要;在教学之初的新知引入、课中的新知讲授、课末的新知小结三环节创设有效的新知导入情境、新知讲授情境、新知小结情境来激活课堂教学。现在我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经验谈谈这方面的做法。
一、通过故事创设情境
教师利用优美、动听的语言描述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认知活动有着指导作用,并且带有情感色彩的语言,不但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同时能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如在讲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同在蓝天下”第二课《放飞和平鸽》时,教师用带有情感的语言向学生讲述“和平鸽的故事”,和平鸽是如何成为和平的象征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作为创设情境,以自己的“多情”来感染和打动学生,点燃学生思想和情感的火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利用图片创设情境
精彩的有说服力的图片能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充分调动学生最直观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讲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祖国山河水”第二课《江山如此多娇》一课时,我在创设情境时引用了一组图片:吉林雾凇、西湖全景、九寨沟风景、黄山四绝等清晰度高的图片,立刻就把学生带入风景绮丽的大自然中,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跟着老师一起体会、一起探究。
三、利用经验创设情境
对于一些学习内容,多数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如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你我同行”第一课《男生和女生》,我在上课伊始,直接出示一个表格,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最具代表性的男生和女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行为举止等描述一下。学生填表后,我又不失时机地提出:“通过上面的交流,你能发现什么?常用来描述男生的话有哪些?常用来描述女生的话又有哪些?有哪些话既可以用在男生身上,又可以用在女生身上?”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探究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通过对比,学生发现男生和女生既有差异,又有很多共同点。从而让男生和女生能够学会在与异性交往中,去发现对方的闪光点,提高审美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
由于每一节教学内容都各具特点,老师们在制作新知讲授的课件时,要依据教材特点、知识点构成、教学设备所提供的条件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进行创设;本人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尝试着创设视频情境、时事情境、动漫情境、图文情境、问题情境、感悟情境、音画情境、典故情境、相声情境、论辩情境、寓言情境、成语情境、等不同的形式,不断的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1.创设视频情境。很多小学生都喜爱影视剧,无论是纪录历史的,还是反映现实的,只要是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都应精心挑选并珍藏,以便创设教学过程中的视频情境。如,《感恩老师演讲》、《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前前后后》、《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改革开放二十年居民生活得比较》《秦长城的修建》、《我们的母亲河,长江》等可用来创设《社区,我的大“家”》、《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我们都是龙的传人》的影像情境。
2.创设时事情境。时事报导因为是刚刚发生的事情,所以能给学生以熟悉感,满足学生的参与感;往往引起学生的极大的特别关注。
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常把时事报导恰当的选为教学的情境教学之中,就能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别的好学、乐学情境,大大增强教学效果。如,2012年“神州”九号发射成功,第二天的品德与社会课我就把这些影响材料制成多媒体课件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创设出新闻情境:“神州”九号发射成功增加我们每一位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得我们的航天事业又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现在请同学们深入的分析这样几个讨论题好吗?学生的探索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升,我适时抛出探究的问题:第一,从人类对宇宙的发展进程上看说明了什么?我们应该为社会做出哪些积极的东西呢?第二,对航天员来说:面对“英雄”的称号应该怎样认识?当代的小学生的崇高使命又是什么?通过这两个问题,把新闻情境又深化为疑问情境和悬念情境。
五、利用表演创设情境
在讲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第三课《我们的国粹》一课时,课前我亲手制作了一件绘有京剧脸谱的文化衫,一上课,首先来了一个漂亮的亮相,接着学唱了现代革命京剧《沙家浜》“智斗”中胡传魁的一段唱,学生们立刻被我吸引过来。我借机问学生:“刚才老师唱的是什么戏?”有的学生说是评剧,有的说是京剧,还有学生说是豫剧……学生纷纷举手竞猜,迫切地想知道正确答案,提升了学生对学习国粹的兴趣和欲望,为整节课开了个好头。
六、利用历史创设情境
在讲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追根溯源”第四课《汉字和书的故事》一课时,向学生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你们知道古人都是用什么记事的吗?”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心存疑惑的学生不解品德老师为什么问了这么一个与本课毫不相干的问题,紧接着我又问:“你们听说过仓颉吗?他与我们的汉字有什么联系?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怎样?然后从汉字的背景引入,一切都那么顺理成章、自然,通过这些相关文化情境的介绍,学生就会形成自主探究的心理愿望和乐于学习的信心。
品德与社会课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不管采用哪种形式去创设情境,都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实际,都要紧扣教学目标。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思品教师也要审时度势,想方设法去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思想觉悟,提高课堂效率。
论文作者:谢桂琴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8月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8
标签:情境论文; 学生论文; 品德论文; 社会论文; 新知论文; 男生论文; 女生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8月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