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以来我国教育投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19(2006)02—0023—08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在以市场为资源配置主体的社会中,市场机制具有天然的合理性,并在经济运行中起重要作用。但也存在所谓市场失灵,而市场机制失灵的领域,就是需要政府发挥作用的领域。公共产品和劳务是市场机制发生失灵的一个重要领域,即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需要由政府提供才能保证效用的最大化。由于教育具有较大的正外部性,一个接受良好教育的人,不但能为自己带来终生收益,而且会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形成,因此私人边际成本大于社会边际成本,私人收益却小于社会收益。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教育是重要的公共产品,需要政府投资,是政府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
虽然我国政府对教育十分重视,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然而教育投资不足仍然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如学校乱收费问题。2003年共查出违规、乱收费8.53亿元,清退违规收费6.39亿元;处理了2488名有关责任者,其中有359名校长被撤职。教育乱收费的首要就是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另外,民众负担教育成本过重。据安徽某县调查结果,小学生组年人均培养费用(含生活费,下同)约4580元,占户均年收入比重的22.1%;其中年人均学杂费和书本费692元,约占在校年教育费用的71.0%。初中学生组年人均培养费用5100元,占该组户均年收入比重的28.7%;其中年人均学杂费和书本费829元,约占在校年教育费用的55.2%。高中学生组年人均培养费用8380元,占该组户均年收入比重的36.7%;其中学杂费和书本费年均2730元,约占在校年教育费用的57.1%。而大学生年人均培养费用13690元, 占该组户均年收入比重的62.5%;其中学杂费、书本费加住宿费6880元,约占在校年教育费用的52.6%。若按该县2004 年县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84 元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68元分别计算,县城居民需要8.6年的收入,农村居民则需18年的收入, 才能培养一名大学毕业生。① 2002年我国社会性教育经费占GDP的1.94%,其比例之高在世界范围内实属罕见。据调查,中国父母目前在子女教育费用方面的支出已超过养老和住房,在居民总消费中排名第一。②
1978年是新中国发展史上的转折年,对教育亦是如此。1978年,我国正式恢复高考制度;1980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1981年,国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1982年,中共十二大第一次把教育列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再次强调,“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等等。③ 因此,把1978年作为研究教育投入的一个时间起点,具有一定实践和理论依据。
二、文献综述
郭胜乾根据1952~1988年数据,对教育支出(JYZC)与财政支出(CZZC)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JYZC=-47.12323+0.1719382CZZC;滞后一年分析结果:JYZC=-10.838+0.03032CZZC+0.963307JYZC(-1)。近40年中,为维持一定的教育规模,教育支出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前期。教育支出与国民收入(NI)回归分析,结果如下:JYZC=-23.0936+0.043385NI 。 教育支出变动的综合分析:JYZC=-9.35235+0.0228415CZZC+0.0028127NI+0.9335052JYZC(-1)。 当年的教育支出直接依赖于上年的教育支出。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投入受社会政治因素制约,不同历史时期起伏波动较大。④ 80年代我国教育事业费占国民收入比例与人均国民收入呈负相关,教育事业费的增长速度低于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⑤ 1980~2002年间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平均为14.10%,世界各国该指标在15%左右,因此我国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并不算太低。但是我国教育支出占GNP的比重则相当低,1980年以来一直在3%以下,远低于世界5.1%的平均水平,甚至落后于发展中国家4.1%的平均水平,2000年仅达2.47%。教育支出中的人员经费所占比重大体为3/4左右,而同期公用经费所占比重仅为1/4左右,尤其2002年不到1/5,且地方的人员经费比重高于中央的人员经费比重。我国小学与中学的生均教育经费之比基本稳定在1∶2左右,而小学与大学的生均教育经费之比却高达1∶12以上。1992年中西部地区支出之和为东部的2/3,而到1995年中西部地区支出之和仅为东部的1/2左右,其中东部地区教育支出是西部地区支出的5.7倍,2001年为5.4倍,同年东中西部教育经费支出额之比为1∶0.41∶0.26。⑥ 有研究表明,我国教育支出的增长速度已超过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我国的教育支出与世界同等经济水平国家教育支出水平相比已显得不低;教育投资占教育总支出的比重是不低的,教育投资的增长速度均快于国民生产总值、基建投资和教育总支出的增长速度。这表明我国在总的经济水平和规模下对教育发展所付出的努力,也说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教育,是舍得在教育上投资的。⑦ 从教育投资来源看,我国近10年教育投资渠道逐渐变窄,政府教育投入相对量减少,教育税费、集资减少,企业教育投入减少,只有个人教育投入在增加。1995~2000年,我国各地初中生均教育经费的贫富差距扩大了两倍,各地小学生均教育经费的贫富差距略微扩大,各地初中预算内生均教育经费的贫富差距扩大了近两倍,各地小学预算内生均教育经费的贫富差距扩大了近两倍。1989~2000年教育经费总量变化方程为y=449.53e0.1871x。⑧ 从已有文献看,描述分析较多,计量研究较少, 描述分析与计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更少。
三、研究介绍
1.数据来源。GDP、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三项”的增长速度、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等项1978年、1980年、1985年、1989年及以后年份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编制的《中国统计年鉴(2004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GDP、财政收入、财政支出、 “三项”的增长速度、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等项1979年、1981~1984年、1986~1988年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编制的《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978年到1987年的数据来源于国家教委计划建设司编的《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89年)》(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年9月第1版);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988年、1989年的数据来源于国家教委计划建设司编的《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9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990年、1991年的数据来源于国家教委计划建设司编的《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91~199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1992~2003年的教育经费总额及增长速度、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及增长速度、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及增长速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额占GDP 的比例数据来源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⑨
2.“教育投入”的解释。教育投入分为教育事业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教育事业费分为:(1)人员经费,如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离退休人员费用、人民助学金;(2)公用经费,如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 其它费用、差额补助费;(3)科学研究费。⑩ 从对教育投入需求的角度说,影响教育投入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1)人口数量及构成。 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影响着受教育者的数量和增长速度,在各级各类学校受教育者人均教育费用不变的情况下,现有人口和增长速度、受教育者的数量和增长速度,同所需教育投资量和增长速度成正比。人口的年龄构成和文化程度构成,决定着适龄学校教育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构成,从而也影响着教育投资的需要量。(2)科学技术水平。第一, 科学技术水平影响教育的程度结构,从而影响着教育投资的需要量,一般来说,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越高,对从事科学技术再生产的劳动者(教师和学生)的智力水平要求也越高。第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影响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物质条件。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新的学科不断出现,原有科学知识不断更新,学科间互相渗透不断加深,教学物质技术条件,尤其是教学手段不断更新和现代化。(3)经济发展的影响。从教育投入供给的角度来讲,影响教育投入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教育投入可能量最基本的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经济发展水平。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越多,可能用于教育投资的数量越多,反之则越少。财政收支是国内生产总值的一部分,财政支出中的教育支出是教育投入的主要部分,因此,教育投入的可能量直接取决于财政可能用于教育的支出。(11) 我国现在常用的教育投入指标有全国教育经费(教育经费总额)、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城乡教育费附加、企业办中小学支出以及校办产业减免税等项)、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拨款(不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本文用的指标主要是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原因有二:一是1978~1990年,教育经费主要是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因此用这一指标有连续性;二是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最能体现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而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是从政府投入角度来进行研究,所以采用这一指标。
3.研究特色。一是研究了1978~2003年的教育投入情况,这是一段教育持续发展的时期。从笔者查阅的文献(1982年以来《教育研究》杂志和1990年以来《教育与经济》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来看,尚无研究这一时间跨度内教育投入情况的论文。二是研究方法上,采用了SPSS13进行多方位的描述分析与计量研究。郭胜乾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对我国教育投入情况进行过回归分析,给出了教育支出与国民收入、财政支出等因素的回归方程,但是受技术水平的限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三是研究采用描述统计与建立计量模型相结合的方式,更加详细地介绍研究的过程,有利于其他研究者的检验和继续研究。
四、研究的具体过程
1.对1978年以来教育投入的描述分析
分析教育投入,不能只看绝对量,重点要看相对量,用增长率比较法可以较好地发现教育投入的实际增长情况。如果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率高于GDP、 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增长率,说明教育投入有实实在在的提高,政府在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相反,则说明应该用于教育的钱投到了其他领域。
从图1可以清晰看出,5个指标具有的紧密相关性,1978年和1994年是两个高点,1995年之前波动比较大,1995年之后,增长率都维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水平上。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率在1978~1982年,一直高于GDP、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增长率;1983~1992年的10年里,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率有时高于GDP、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增长率,有时低于GDP、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增长率;但1993~2000年的8年间,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率一直低于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增长率;2001年后才有新变化;1987年和199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率还低于GDP的增长率。
图1 教育投入与GDP、财政收入、支出增长率比较折线图
衡量教育投入的高低还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我国的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与其他国家的比较情况则如图3所示。1992~1995年逐年下降,1996年以后逐年上升,但是波动幅度不大,12年只有0.91%的振幅,2002年最高也只有3.32%。与国际比较来看,不但低于发达国家,还低于一些欠发达国家,如印度等。
图2 1992年以来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折线图
资料来源:OECD.Education at a Glance 2003.其中,中国的数据为2003年的数据.
图3 2000年部分国家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
2.1978年以来教育投入的计量研究
为了探索影响教育投入的因素,笔者充分利用SPP13软件的功能, 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一是采用因子分析,选用了GDP、财政收入、财政支出、 零售商品价格指数四个指标,但只能提取一个因子,尝试失败。二是试图建立与GDP、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的多元方程,利用原始数据,结果VIF值大于10, 表明存在多重共线性,又对数据进行了差分处理、指数平滑、滞后期等方法处理,都无法建立合理的多元回归方程。三是进行单因素回归。
2.1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与财政收入关系回归
2.1.1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与财政收入散点图
图4 表明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与财政收入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 因此可利用线性方程回归。
图4 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与财政收入散点图
EI=0.164FI-63.102(单位:亿元)
.001 11.089
122.900 -5.691
.000 .000
=0.998 D.W=1.303 F=15104.325 Sig.=.000(a) VIF=1.000
注:EI为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FI为财政收入。方程下的第一行为系数的标准差,第二行为t值,第三行为t值检验情况。为修正的方程拟和系数,D.W为方程自相关检验值,F为方程的统计检验量,Sig为方程的检验结果,VIF为容忍度。
上述方程拟和度较高,通过了F检验, 自相关和容忍度方面都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系数也通过了t值检验,因此,这个方程能够解释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与财政收入之间关系。
2.2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与财政支出关系回归
2.2.1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与财政支出关系散点图
图5 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与财政支出散点图
图5表明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与财政收入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因此可利用线性方程回归。
利用原始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常数项系数t值检验不显著,D.W=0.569,因此可能存在自相关。采用差分方法对数据处理后回归。D.W=1.774, 说明自相关问题解除,但常数项系数t值检验不显著,于是可以表示为如下回归方程:
EI=0.137FC+6.050 或ei=0.957FC (单位:亿元)
0.009 11.954 0.009
15.907 0.506 15.907
0.000
0.618 0.000
=0.913 D.W=1.774 F=253.021 Sig.=.000(a) VIF=1.000
注:FC为财政支出
国民生产总值
图6 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与GDP散点图
2.3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与GDP关系回归
2.3.1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与GDP关系散点图及方程拟合
国民生产总值
图7 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
图8 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
图6表明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与财政收入存在明显的曲线关系。进行二次曲线、三次曲线、指数曲线关系拟合,显示三次曲线拟合效果最好。进行三次曲线回归,结果如下:
EI=44.3610+0.0207GDP+(-2.E-07)GDP+(2.3E-12)G (单位:亿元)
48.5319800.004994
1.0371E-07 1.010243
0.914 4.152 -1.801 0.000
0.3706 0.0004 0.0854 0.000
=0.99116 F=934.82449 Sig.=0.000(a)
上述方程拟和度较高,通过了F检验。系数方面1次项、3次项也通过了t值5 %检验,2次项系数通过了t值10%检验,只是常数项系数无法通过t检验。
五、研究结论及建议
1.结论
(1)教育投入绝对量持续增加,但在相对量上仍然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如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最高只有3.32%,一直徘徊在2.41~3.32%,不但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且还低于许多欠发达国家的水平。
(2)教育投入与GDP、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之间不是单一的线性关系。教育投入的增长不仅与GDP、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的增长率有关,还与其它因素有关,如上年度的教育投入情况、政府领导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当年国家其它重大项目安排等,所以教育投入的增长率不但上下波动,而且有时高于、有时低于GDP、 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的增长率。
(3)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与GDP、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有以下回归方程(单位:亿元):
EI=0.164FI-63.102;EI=0.137FC+6.050
EI=44.3610+0.0207GDP+(-2.E-07)GDP[2]+(2.3E-12)GDP[3]
2.建议
关于政府提高教育投资的问题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需不需要花钱,二是有没有钱花。
(1)政府需不需要在教育上花钱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大家都持肯定态度,认为政府需要为教育投资。笔者从政府改革的角度,论述这一问题。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是全能政府,它不仅要履行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利益的职能,而且要发挥分配资源、安排生产等作用,结果大大削弱了政府的行政能力。在规范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的行为空间和活动范围则有严格的二元界分,政府不再是无所不包、无所不管的“全能政府”,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有限政府。政府要转到关乎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领域中来。(12) 由于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公共产品,具有正的外部性,因此是存在市场失灵的一个领域,必须由政府来提供,这是政府的责任。对于社会事业发展的支出,包括文教科卫等支出,应该是我国现阶段财政支出的重点,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出安排已经在向这方面倾斜,但是相对于社会需求而言,还有较大的差距。其调整思路就是按照公共物品原则,调整财政社会事业支出的重点,主要应该包括义务教育、基础科研、公共卫生和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支出。
(2)政府有没有更多的钱花到教育上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少学者持否定态度,认为国家现在财力有限,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分担教育成本。有研究认为解决教育投资不足问题只靠政府财政拨款是不够的,必须通过改革,使教育事业成为全民的事业,全民的责任,增加全社会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在普及农村小学教育方面,国家预算内基建投资只能起补助和促进作用,更多地是依靠地方自筹和群众集资。过去的经验证明,教育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上蕴藏着很大的发展教育的积极性,利用多种资金渠道办学有着很大潜力。(13)
但在这里,笔者想强调的是,政府如果加强监管,控制公款吃喝、旅游及小车消费,严厉打击“巨鳄”贪官,提高政府预算水平,完全可能有更多的钱用在教育上。现在国家不是没钱用在教育上,而是一些官员把钱用到了不正当的地方。
收稿日期:2006—01—01
注释:
① 祝亮.安徽调查显示农民18年收入可培养一个大学生[N].安徽市场报,2005—10—31.
② 八成民众不满我国教育现状 最关注公平问题[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5—04/30/content_2899852.htm,2005—04—30.
③ 中国教育大事记[N].教育时报,2000—01—01.
④ 郭胜乾.我国教育投资变动的经济分析[J].教育与经济,1992,(3):14—17.
⑤ 沈百福,张国平.八十年代我国教育投资变动趋势刍议[J].教育与经济,1991,(4):56—58.
⑥ 骆勤.我国教育支出的财政分析和对策选择[J].财经论丛,2004,(5):36—40.
⑦ 李守信等.我国教育投资水平剖析[J].中国投资与建设,1989,(8).
⑧ 沈百福.20世纪末我国教育投资变动分析[J].教育科学,2002,(1):16—19.
⑨ http://www.edu.cn/HomePage/zhong_guo_jiao_yu/jiao_yu_zi_xun/shu_zi/jiao_yu_jing_fei/index
⑩ 杨葆尡.教育经济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52—157.
(11) 王善迈.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101—107.
(12) 高尚全.政府改革加快 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解决三大问题[EB/OL].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05—09/13/content_3483117.htm,2005—09—13.
(13) 李守信等.我国教育投资水平剖析[J].中国投资与建设,1989,(8).
标签:教育论文; 教育经费论文; 财政支出论文; 财政预算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政府支出论文; 财政制度论文; 经济论文; 财政学论文; 增长速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