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讨论文_张瑜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讨论文_张瑜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 266000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土木工程项目越来越多,这些土木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建设已经成为了未来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结合这种土木工程项目的具体构建实施而言,结构可以说是比较核心的一个方面,而为了促使土木工程项目的结构能够表现出理想的应用效果,有需要从结构设计环节入手进行把关。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性是比较核心的一个基本指标,其直接关系到后续土木工程项目的应用可靠性效果,也是保障土木工程结构能够在地震作用下降低损害程度的重要条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因此本文将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探讨

引言

建筑抗震设计是建筑设计中一个最基础的要素,只有充分的重视建筑抗震设计才能有效的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使人们的生命安全和人生财产免受地震的倾袭,然而现阶段在我国的建筑抗震设计方面还存在有一定的缺陷,从而影响了我国建筑的整体抗震水平。

1.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意义及其原则

由于地震是一种难以预测的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带来的直接后果十分严重,所以,应该从提高建筑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出发,加强其抗震设计。一般情况下,建筑应该采用加强连接的方式,设置多道抗震防线来避免或减小地震后余震对建筑本身的破坏。正确处理不同构件间的强弱关系有利于形成多道防线,以此来提高整个建筑的抗震性能。保证建筑构件具备较强的稳定性、刚度以及延性等特征,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体现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而保证建筑结构的完整性。

1.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意义及其原则

1.2抗震设计的原则

建筑结构构件应该遵循“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强底层柱(墙)”的原则。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相关人员应该有目的、有意识地对结构中的薄弱部位进行把控,确保其有足够的变形能力不会使薄弱层发生转移,以此来提高整个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在整个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要尽可能地设置多道防线,以避免结构在承受住第一次地震破坏后难以抵御之后的多次余震。不应该将承受竖向荷载的构件作为主要耗能构件等。

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

2.1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意识问题

有一些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抗震安全意识不足,建筑设计时强调、注重建筑的外观美感,轻视建筑抗震整体协调问题,也对该建筑留下了一定的抗震安全风险。还有部分建筑结构设计人员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缺乏足够的专业设计能力,导致设计出来的建筑物缺乏足够的抗震性能,留下一定的抗震安全隐患。

2.2抗震设计脱离实际

现阶段在我国的建筑具体的抗震设计中,很多时候都是以固定的参数进行建筑抗震设计,完全依靠计算来进行的抗震设计难免会存在一些误差,导致建筑抗震设计无法发挥出抗震作用。例如,在我国现阶段的地震研究中,会对地震的降级系数进行统一规定成2.81,这样就会给很小的地震赋予固定的统计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建筑结构中变形的检验以及横截面的具体承载能力是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进行设计的,在建筑设计中如果只是依靠统一的计算设计,没有深入的考虑到建筑结构的层次以及顺序,很难使建筑抗震结构发挥出重要的意义。

3.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3.1建筑场地的选择

尽量选择土地成分及土地结构具有良好密度和硬性的场地,并且该场地土质成分均匀性良好,这样的场地作为建筑结构工程的建设场地,才能保证建筑场地范围内的土地能更好地、均匀地承受上部建筑结构的荷载。设计人员在建筑场地选择中应该避开软土、液化土、采空区以及河岸边缘等相关地段,避免因为上述地质范围中土体的密实度、坚硬度以及凝结度等相关性能的低劣而导致建筑物在应对地震灾害的过程中出现土体承重荷载能力不够的现象。

3.2严谨确定建筑物防震缝宽度

随着建筑结构形体日趋复杂,这难免会涉及到防震缝设置问题。在地基不均匀处、建筑物长度较大时或者建筑物拥有较大错层时,就需要设置防震缝。当建筑物高度不超过15m时,可设置约为7cm的防震缝。当建筑物高度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分别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其防震缝宽度宜加宽20mm,在实际设计中,相关人员要在上述规范要求基础上,灵活运用图表法、公式法或者表格法等方式来科学合理地确定防震缝宽度,为整个抗震设计提供有力依据。

3.3确定平立面体型

建筑结构平立面布置也是影响建筑物抗震效能的一大重要因素。建筑结构平立面布置合理指的就是在设计建筑结构体型过程中,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建筑物平面规则、对称布置,这样才能保证该建筑同一楼层间平面刚度变化一致,其次尽量考虑建筑物竖向凹凸少,使得建筑竖向刚度变化上保持稳定,避免不同楼层之间抗震时刚度不稳的现象,这样合理的平立面布置对建筑抗震有利。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对于结构复杂的建筑物而言,良好的抗震缝的设计也非常重要,抗震缝两侧结构完全分开,中间间隙距离保证在地震作用下两侧结构不发生碰撞。抗震缝一般设置在结构变形的敏感部位。

3.4相关结构材料的选择

木工程结构要想具备较为理想的稳定性和抗震性效果,还需要围绕着相应结构材料的选择进行重点控制,这种结构材料方面的选择主要就是为了确保其能够具备理想的承载力和强度表现效果,进而也就能够在土木工程项目遭遇外界作用力时,能够有效保障自身具备理想的抵抗效果。在当前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处理,这也就需要首先保障钢筋材料以及混凝土材料应该具备理想的可靠性和高质量效果,并且对于配筋率进行严格把关,切实提升结构的应用实效性。

4.结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伴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在建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意识到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在建筑抗震设计中有效的融入建筑设计的一些理念,从而有效的提高建筑的抗震性,从而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景源.房建结构抗震设计的思考[J].建筑知识.

[2]李化.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6,38:74-75.

[3]崔英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念与方法[J].四川水泥,2016,11:52.

[4]冯昆.基于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剖析[J].建材与装饰,2016,50:124-125.

论文作者:张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4

标签:;  ;  ;  ;  ;  ;  ;  ;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讨论文_张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