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昌邑实验中学 261300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活动的主导,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应从历史教学的规律出发,正确地、有创见地指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俗话说:“与其给学生一车猎物,不如给学生一杆猎枪。”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传授知识,授之以法”,既要管教,更要管学。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就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注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自学能力是学生搞好学习的必要因素。学生一旦具备了自学能力,就增强了学习的独立性,就能独立地获取新知识。而良好的阅读能力又是学生提高自学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教材中历史概念较少、适宜学生自学的课文,可放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初中历史教科书上的楷体字、图画说明、注释及竖体字等历史资料,很多是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学习《鸦片战争》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没有禁烟运动,鸦片战争会爆发吗?
在学习《戊戌变法》时问:如果光绪帝真的有实权,戊戌变法一定能成功吗?
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时,如果不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学生对课本中的重要历史问题和历史事件可能会忽略而过,或不理解,或理解不深刻。因此,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使学生清楚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的进攻方向和清军的反击方向,通过指导学生观看地图,使学生明了甲午中日战争中中日双方的形势及清军水师全军覆没的原因。
二、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增强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笔记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对学生将来的自学也有很大的帮助。教学中,对课文中条理较清楚的部分,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列出课文提纲,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女真的勃兴和辽、北宋的灭亡》一课中,女真的勃兴这一部分条理清晰,我让学生自行阅读,然后根据课文列出提纲。大部分同学都能列出:女真的勃兴:生活;统一;抗辽;建国。我在学生已经掌握女真发展线索的基础上,指出:生产力发展,女真力量增强,促进统一;统一的实现,团结一致,有利于抗辽;抗辽的成功,摆脱辽的控制,才能建国。学生通过自己的整理,再加上老师的点拨,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又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过,反复曲折,学生如果盲目阅读,会不知所云,为了帮助学生理清线索,我在讲课中要求学生做好如下笔记:苏格兰人民起义(导火线)→1640年议会斗争(革命爆发)→1642年内战开始→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宫廷政变,资产阶级、新贵族统治确立。通过这种简单明了的笔记方式,学生对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有了清楚的认识,同时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反复、曲折性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指导学生学会历史知识的纵横向联系,提高比较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历史学科具有严密的系统性,许多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或依存关系。因此,在讲课时,我特别注重指导学生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纵横联系,并在学习中逐渐学会用历史事件的纵、横联系来分析历史事件的本质现象。
如: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地方政权的割据叛乱,像西汉的“七国之乱”、东晋的“八王之乱”、唐朝的“安史之乱”、明朝的“靖难之役”、清朝的“三藩之乱”。在学习中,就要引导学生注意它们之间的共性,即这些叛乱都是地方政权对中央政权的蓄意挑战,其目的都是为了争夺中央的领导权。除“靖难之役”外,都是以中央政权的胜利、地方政权的失败而告终。这样一个纵向联系下来,不但可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还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养成将所学历史知识前后联系、古今贯通的良好习惯。
四、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各科的相关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
人的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获得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交叉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耳闻目睹、口诵心维,读读写写、讲讲练练,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做,可以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信息渠道,还可以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任何历史内容都是依靠文学形式(有少量是实物形式)记录下来的,因此,对历史的表述不仅可以借鉴,而且必须借鉴文学的方法。
如在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时,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回顾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草地的晚餐》、《老山界》、《七根火柴》这几篇文章,加深了学生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不畏艰难险阻的大无畏革命精神的认识,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这几篇文章中所发生的历史背景的理解。
再如从清朝的腐败历史中认识到《红楼梦》的伟大意义。地理课上的地图知识、政治课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论等,如果能在历史课堂中恰当、灵活地运用其为历史教学服务,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论文作者:宋新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11月总第2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6
标签:学生论文; 女真论文; 历史论文; 知识论文; 历史事件论文; 能力论文; 指导学生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11月总第2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