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让人快乐和忧愁--对三峡库区水环境现状及市场化的思考_重庆发展论文

水让人快乐和忧愁--对三峡库区水环境现状及市场化的思考_重庆发展论文

水叫人欢喜叫人忧——三峡库区水环境现状与市场化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叫人论文,库区论文,水环境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3年,三峡大坝截流,一个人人关心但鲜为媒体谈及的问题,已经以倒计时的方式摆在了重庆人的面前:蓄水后,库区江段水体流速减缓,水体稀释自净能力下降,水环境容量降低,岸边污染带加宽,水环境污染加重很难避免,如果措施不力,三峡水库水质将达不到国家的要求并严重制约三峡库区的生存和发展。长江、嘉陵江的保护,成为一道政府、企业、全民必解的方程式。

一道不易绕过的湾

2000年12月15日,李书珍和一帮老工友早早的来到了重庆嘉陵江边,龙章铜版纸厂化学制浆车间,上午9时将被关闭并撤除,70多岁的老人们来看他们工作过的车间最后一眼,就算是做最后的道别。

9时,点燃的氧割一寸寸向钢铁设备递进,一根铁管轰然倒地,李书珍开始捶胸。历史的镜头将时间再次拉了回来,她告诉记者,当年建车间的一砖一木,是她们一手一脚从江边挑上来的。当时孩子还在吃奶,为了挑砖,她把孩子捆在树上,挑几趟砖喂几口奶,义务劳动建起车间,她们把青春全部无私的献给了这里,而今孩子40多岁了,也在造纸厂工作。李老太白发被江风拂起,她涩涩地说:造纸厂是困难企业,现在把“锅”砸了,但为了嘉陵江的水,我们支持重庆市政府的决定。

那一天起,重庆嘉陵江上漂浮了几十年的白色泡沫不见了。造纸厂“140万m[3]/年废水直接威胁大溪沟水厂、江北水厂100万人饮用水水质”,这个问题已不再是问题。同日,重庆市还关闭了重庆水泥厂、重庆发电厂2.5万千瓦机组和市政沥青厂。当日重庆市包叙定市长真诚地说:对企业和职工的理解、支持及悲壮之举表示衷心的感谢。

两江波涛不舍昼夜一浪赶一浪,随着经济的发展,江风还是40年前的江风,但重庆市对环保治理的力度却一年重似一年。“九五”期间重庆市环保投入50亿,2795家企业达标,关停584家“15小”企业,关停污染严重工业企业2362家,对小安溪、璧南河、花溪河、盘溪河等11条污染严重的次级河流进行了综合整治……据1988年以来各年度监测,长江干流重庆主城区段和嘉陵江干流主城区段监测,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均达到三类水质标准;按照国家环保总局的水功能区达标要求,重庆市城区水环境质量已实现达标。

但是,三峡工程建成后国家要求进出重庆市江段水质达到二级,城区江段为三级,“2003年”给我们设了一道不易绕过的湾:大江截流后,库区将逐渐蓄到400亿立方淡水,这既是一笔可观的资源,也将直接关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水的辩证法使我们必须站在另一个高度来认识、关爱我们的母亲河。

环保资深人士告诉记者,蓄水后河川变成滞流时间长、回水面积大的人工湖,在排污量不变的条件下,水污染浓度增加,可能使原有的污染带增长、加宽,当蓄水175米时,各控制点污染物浓度同建库前相比,城区江段升高34.5%,长寿江段升高117%,涪陵和万州江段升高573%。库边污染带将由轻度污染级变成重污染级……为使库区河清海偃,“十五”期间治污成为关键。

百亿工程欲造“碧水”

日前,记者在重庆环保部门了解到,库区正在和即将修建10个垃圾处理场、11个污水处理厂。有关人士透露,重庆市每年污水排放13.5亿吨,其中工业污水9亿吨处理率80%,而重庆的唐家桥、渝北、北碚仅有的几个处理厂,处理量不足4.5亿吨生活污水的10%,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两江。而且我们水厂取水点附近就是排污口!水污染治理将主要针对生活污水采取举措。

也许,只有对两江认识越深爱得越深,忧虑也越深,重庆市汇入两江的还有数十条次级河流。近年市民们可曾再见到肥美的长寿湖鲤鱼?因为网箱养鱼已使长寿湖水质“富营养化”,而湖水直接汇入长江。在江津100平方公里有10条次级河流,其中的临江河、璧南河鱼已绝迹了,鸭子下河也得病,河流成为“城市下水道”。在重庆秀山县,一位老人告述记者,小时候家门前的河水胜过九寨沟,而今吃的是“淘沙水”。对我们母亲河的污染不仅是污水的排放,生活垃圾也是一大污染源:目前重庆市没有一个垃圾处理场敢称“无二次污染”,普遍采用填埋法,渗出的污水对地表水、地下水产生极大的污染;主城区的桃花溪“久治不愈”就是因为流经过一个垃圾场。更为严峻的是目前的垃圾场多数设在两江边上,特别是库区的,几百万吨?几千万吨?无人知道到底有多少,不加处理一旦蓄水,其后果……足见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皆迫在眉睫。

所幸,两江污水治理已引起上下的足够重视,重庆的环境治理是江总书记交给直辖市的四件大事之一,“十五”规划中重庆市将投入243亿建六大环保工程,其中的“碧水”工程投入占总投入的一半。期间,重庆市水污染治理投入将是空前的:建污水处理厂26个(2010年达到39个),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投资达到62亿,其中主城区污水主截流管网180公里,投资20亿(今后主城区一切生活污水皆纳入其中);对孝子河、小安溪、綦江河、桃花溪等12条次级河流进行治理,投资16.36亿;同时工业企业废水治理投资8.4亿;还将投资25.7亿建成25个垃圾处理场……仅几笔大帐,就已超过百亿投资。

千年来,重庆通江达海而商贸重镇,因水而兴因水而荣,而今又因水而难,因为难所以兴建大工程,带动大产业,水的辩证问题再次体现。一个阳光产业,也许是重庆今后的又一支柱产业正呼之欲出:

重庆之外,1988年到1997年,我国环保累计投入1618亿。而1998年一年就投放800亿。2000年,全国所有污染源达标排放计划和一些重点保护区域的治理,极大地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国家用于城市建设的贷款,200亿用于环保。有专家预测,今年世界环保市场交易额达到6000亿美元,而我国环保产品将以年23%的速度发展,到2010年将达到472亿,远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重庆市是全国批准的第一家环保产业化基地,列为国家高新技术发展重点。形式和任务皆使该产业做大成为必然!

大产业寻求新机制

上百亿的建设可以拉动经济的增长,而且解决就业并带动上游产业,但高兴之余钱从何来?据了解污水处理厂建设资金由中央、地方、三峡办各出部分,其它建设资金也由中央、地方以及中央协调银行多方解决;但纵是如此,也是地方财政一大难题;纵使解决了建设资金,就目前机制,污染处理的运行费也是巨大的压力。记者调查,重庆唐家桥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不含还贷与折旧,处理一吨水的成本是0.5元,而我们征收自来水的污水处理费为每吨0.25元,可谓贴本为人民,这既不符合国际惯例也不符合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

对于建立环保产业的市场机制,重庆市环保人士认为既紧迫又令人兴奋,显得特别积极,他们正进行政策调研,以求出台新政策,“使环保产业由单纯以行政、法律手段驱动向以经济利益驱动转变。”目前重庆市的污水处理厂皆呈现投入和产出巨大的倒挂现象,有关人士称,尽管我们已征收了垃圾和污水处理费,但仅够目前处理成本的四分之一,政府应通过规划,使排污商品化、价格化,使生产对环境的污染(社会成本)包含在该企业的产品成本中,从而使得交易价格能够反映产品的全部成本,为市场机制的作用创造条件,当然,生活垃圾、污水费的征收也应逐步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最终污染治理市场化,使环保成为竞争性的、赢利性的产业。唯如此,才能引导社会资本向该产业大量注入。

应当看到,污染治理市场化的条件已经具备。一方面我国环保的原则、法规、政策允许和鼓励市场化,西部大开发和积极财政使之成为国家投资重点,市民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我国有6万个亿的民间存款,民营资本、国外资本纷纷想进入这一市场;而且污染治理市场化已是国际上的惯例,有不少经验可供借鉴。“而关键的关键是企业都明白,这是和国家作生意,建设固然牢靠,一旦收费合理化,财源也非常牢靠,经营者投资长,但风险几乎为零。”

日前记者赶往北碚和江津,重庆市目前唯一一个无二次污染的垃圾处理场,将于2002年5月在江津建成,建设单位告诉记者,政府划拨土地50亩,企业新征土地20亩,共投资2400万元,政府除了给予工程建设一定优惠政策外,对每处理一吨垃圾皆由政府给予补贴,建设单位今后将直接经营,并将所有垃圾全部利用,生产肥料和建材实现“零处理”,具有一定市场化雏形。而重庆北碚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试运行,采取的是企业项目总承包的方式,也有一定市场化的探索,近日库区的酆都等地,也开始采用这一方式建污水处理厂。据了解重庆市各区县、各企业正在进行有益的探索。

为了长江的明天

目前,重庆市已经启动北碚、大足等6个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地方政府正在考虑建成后的运营问题。世界银行贷款“重庆城市环境项目”(利用外资2亿美元)对重庆市水污染治理提出了具体的市场化要求;该项目正在实施,将加快重庆市治污的市场化进程。道斯(香港)公司以BOT方式建设、经营管理北碚同兴垃圾处理场,投资2956万美元,将是市场化的开端。道斯独资建设,以收取垃圾处理费和垃圾发电为利润来源,15年后将设施无偿移交政府。

为了长江也为了自己,工业企业也认识到自己搞治理成本巨大,开始把治理工作委托专业公司运营。长安公司将排放的部分污水以合同形式委托给中天环保公司,年花费只有15.76万元;而中天公司还将以类似的方式,承担桐君阁公司的污水治理。在重庆大足工业园区,已有21家电镀厂按统一规划纳入污水集中处理系统,系统建设成本和运行费用向排污企业征收……

可以肯定,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重庆市的污染治理也将出现多种模式,使环保产业走出计划经济体制,全面拥抱市场经济,有关人士称可能和已经出现“政府投资模式”,但尽管由政府投资建设,工程建成后将以合同方式交给企业经营:“排污企业联合投资模式”,企业根据各自规模、污染物性质、排污量出资共建一套处理设施;“组建股份制公司投资模式”,采用发行股份或股票上市的方式募集资金;“BOT投资模式”即“建设—经营—移交”,由私营企业建设并经营,一定年限后无偿移交给政府。

据悉,沈阳已有股份制经营环保并上市募集资金的成功先例。拥有三峡契机,由政府、企业(包括银行)、个人联合投资的环保集团,上市募集资金成为可能。重庆市有120余家环保企业,百亿大项目提供了空前发展的机遇,而且还有建成后的运行,这块大蛋糕已让不少市外、国外企业虎视,准备下叉;滚滚长江正等待人们去发展它、爱它。须知投资与斯,不仅是自己企业的发展,更是在参与一项造福人类的千秋伟业。

有诗人说,长江这个巨人捍天动地的能量,全凭有了三峡这段“蜂腰”;那么,400亿立方的淡水,无疑是丹田之气。当然,这口气应当浩荡荡,也应当清朗朗。

标签:;  ;  ;  ;  ;  ;  ;  ;  

水让人快乐和忧愁--对三峡库区水环境现状及市场化的思考_重庆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