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民善
山东省临邑县兴隆镇政府水利站 山东德州 251505
摘要:随着我国水利工程的不断扩大,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任务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中国各地就如何加强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实践。然而,由于受水利体制和条件的影响,水利工程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无法真正提高,水利管理内容也无法保证顺利完成。
关键词: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探索;实践
导言:中国的人口基数很大,人均水资源的比例属于世界上的贫穷国家。作为一个水利大国,如何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是中国水利建设的最终目标。因此,建立高效高效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模式是保证我国水利工程有效运行的基本前提。
1 标准化管理的内涵和特点
标准化管理是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旨在通过制和实施统一的标准,建立规范的、科学的、高效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各项工作的高标准化来科学系统地完善和规范管理行为,全面提升管理质量,提高管理效率,增强发展后劲。
标准化管理是在细节上做到量化,讲究效果,能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各类资源,具有科学性、导向性、规范性、实践性、协同性等特征。
2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经过多年的实施与探索,在积累经验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有可能影响标准化管理实施结果,降低标准化管理实施效率,难以实现长效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2.1 标准规范问题
(1) 标准效力和缺失的问题。在进行标准化管理实施中的最大问题就是“无法可依”。水利工程行业涉及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的法律法规,还有缺乏标准和规范的参考。水利工程开展活动过程中无标准参照,在各个时期均有不同程度表现,但对行业内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在已经颁布了水利行业标准175项,水电行业标准150项,还缺乏大量的标准参考,有些领域甚至出现了规范空白。水利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持续颁布了多项标准,但是仍有很大发展空间。还有一些标准已过时,不符合当今社会的现状。相关部门对应参考进行管理,也会造成很大的困扰。 (2) 管理标准协调和统一的问题。由于各地情况不同,水利工程有许多标准无法统一,特别是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以及一些行业标准在同一问题上的规定。在推进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各部门的集中管理及其各自的标准和规范难以适应管理和执行单位。目前,该省已经修订和改变了一些标准和规范中相互冲突的条款和规定,但是基层水利部门在管理上仍然不协调,无法实现标准化和统一。
2.2水利工程管理力量不足,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虽然我国许多地区的水利工程具有强大的管理力量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但仍有许多地区管理力量不足,管理人员素质较差。例如,一些水利项目的工作职责不明确,工作内容不明确,项目管理评估不严,导致无法对水利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管理。与此同时,许多地区的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特别是乡镇管理的水利项目,这些项目往往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这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管理漏洞和缺陷,在水利工程的实施中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2.3水利工程管理经费投入少。
虽然近年来对水利工程管理的经费明确了补助范围和标准,但由于部分地区财力有限,不能对地区内所有水利工程都进行补助,有的水利工程补助少,甚至有的工程不予补助,这就导致了水利管理人员的流动性大、人员配置不足等现象的存在,无法对水利工程起到足够的工程管理。
2.4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水利工程管理仅依靠监管人员实施现场监管既浪费大量的人员精力,又无法得到最好的管理效果,因此需要信息平台管理的支持,实现与信息化管理相结合的最佳管理办法,但很多地方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低,甚至忽略信息化管理,导致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无法多元化、完善化、网络化进行。
3 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主要措施
经分析,标准化管理措施建议如下:
3.1制订细致可行的标准,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标准是保证标准化管理得以推行实施的重要条件,是对专业工作和岗位职责更为严谨的要求。标准化管理工作涉及到的标准综合归纳可分为三类,即:岗位职责标准、管理考核标准、技术标准。各项标准相对独立又环环相扣互相依存,做好标准体系与其他体系的兼容整合,使之相互支持,相互补充。适时的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跟踪了解发达或较发达国家技术法规和标准的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情况,借鉴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确保标准编制资金和管理资金,使标准的实施和监督形成良性循环。有了更完善的标准,关键是要准确地实施这些标准,将标准的制定与标准的实施结合起来,以确保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的可操作性和执行性。通过这些标准的实施,实施效果得到了检验和持续改进,不适用和不规范的部分及时消除,形成了客观统一的标准,管理程序和行为得到了规范。
3.2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管理者的潜能。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有利于激励先进,惩戒后进。考核是对管理者工作成绩的考核,对管理效果的考核,因此在考核时既要考虑纵向比较、又要注重横向比较,综合权衡管理者工作成效,建立起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使报酬的高低与个人努力、管理成效成正比,实现奖惩兑现。以先进促后进,缩小管理差距,激发管理者潜能,促使管理者在日常管理中把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岗位工作变成一种自觉行为,管理水平才能从整体上有一个较大的改变和提高。
3.3构建高效有序组织机构,形成团结协作的运行机制。整合组织机构,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工作效率,形成上下联动、协调顺畅的机制,能快速应对社会发展的变革。一是科学界定机构职能。精简不等于简化,管理单位应根据工作职能设定机构,既要避免职能交叉导致工作中推诿扯皮,又要防止因部分职能不能落实而导致工作脱节;二是细化岗位职责。明确责任人和监督人,分析任职条件、应具备的岗位技能、应承担的责任规定等工作要求,将管理单位的总体目标层层分解量化到各个岗位,形成岗位说明书,便于管理者明确工作责任和目标,制订出实施计划。
3.4引进信息化管理技术,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水利管理单位应逐步改善管理条件,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引进和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工作效率;将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工程运行管理、维护;加强应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联动,充分利用新的信息收集和管理技术方法,分析管理效果,及时收集、统计各类数据。掌握第一手信息,建立各类信息资源的存储和管理数据系统。既能提供及时、完整、准确的客观依据,又能减少人力物力,提高管理现代化水平。
结束语
完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是一项综合化的工作,需要多角度、多维度权衡分析。目前来看,我国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依然以传统模式为主,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部分环节已经跟不上市场的变化。因此,创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势在必行。通过改变管理意识、完善管理制度、合理分配资源、充分利用新型技术等方式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从而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戈.促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财政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
[2]刘文纲.临朐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
[3]顾晶.城市水利基础设施的景观化研究与实践[D].浙江农林大学,2014.
[4]方婧.我国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体系的问题与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4.
论文作者:魏民善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水利工程论文; 标准论文; 水利论文; 标准化管理论文; 工作论文; 管理者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