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比较研究_通识教育论文

中美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比较研究_通识教育论文

中美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美论文,培养目标论文,高校论文,方案论文,地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40(2006)06-0092-03

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待业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01年的34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79万人,2006年接近百万人大关,我国高等教育似乎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事实并非如此。从高校的毛入学率来看,2005年我国毛入学率达21%,西方国家1994年已超过了30%;目前我国每10万居民中大学生数约 2000人,而在西方国家,1996年已普遍超过3000人。[1]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高等教育仍具有发展的空间。

既然高等教育数量仍显不足,为什么会有大批毕业生待业呢?这其中有毕业生就业心理、国家就业制度和市场机制等方面的原因,但从高等教育本身来看,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有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笔者曾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圣荷西州立大学学习美国大学的教育管理,对以圣荷西州立大学为代表的加州州立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该校在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及培养方案制定等方面很值得我国同层次高校学习借鉴。

一、圣荷西州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分析

(一)人才培养目标

美国是高等教育高度发达的国家,云集了世界上近三分之二的一流名校,美国的高等教育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发展已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其本科教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重视专业教育到重视基础与专业相结合的教育、从重视数量到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1998年《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报告中指出,新世纪的本科教育要“培养学生所必需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以使学生适合大学、研究生和个人生活的需要;培养艺术、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欣赏能力,并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合适的深度和范围中体验这些学科;为学生毕业后做细致而广泛的准备,不管他们将来是进入研究生院还是专业学院或是寻找第一份工作”。[2]这一目标着重强调了基础教育与全人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对研究型大学,而且对以教学为主的地方性大学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美国各大学都据此制定了面向新世纪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

与以伯克利分校(UC Berkley)为首的加利福尼亚大学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n)不同,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 (Californian State University)是以教学为主的大学,培养了加州超过半数本科毕业生和三分之一研究生。圣荷西州立大学(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是加州州立大学所辖23所分校中最古老的一所学校,有本科及硕士研究生近3万人,教师近1600名,81个本科专业,29个硕士专业,没有博士点。该校位于美国高科技产业密集的硅谷地区的中心,成为“硅谷动力”(Powering Silicon Valley),为硅谷地区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在其15万毕业生中有80%的人集中在硅谷地带,其中不乏政治、经济方面的精英人才,是美国高校中为硅谷的发展提供工程、理科、商科等各专业实用型人才最多的学校之一。在社会需求量大、职业面向明确的情况下,圣荷西州立大学仍然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富有成就的专业人员和优秀的社会公民,具体培养目标为:使学生应具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艺术知识;具有交流技能及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公民责任感和积极参与专业、艺术及不同种族的社区活动的意识;具有全球化视野及对多元文化、多种族的理解力。

在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该校各专业都相应制定了各具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但在所有培养目标中都把培养学生能够以书面和口头形式进行有效的交流,具有团队精神、领导才能及终生学习的能力等作为与专业能力培养同等重要的培养目标。

(二)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圣荷西州立大学各专业培养方案总学分一般为120~130左右,包括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两部分,其中通识教育学分一般占总学分数的45%左右。该校专业教育培养方案与我国同层次专业教育培养方案相似,一般包括学科基础、专业必修和技术选修三部分,但其通识教育培养方案内容则比我国同层次高校的通识教育方案丰富得多,具体体现了学校对学生作为社会的公民应具有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通识教育是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素质的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在于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3]圣荷西州立大学的通识教育培养方案由核心课程(Core Courses)、美国体制课程(American Institutions Courses)和本校特设课程(SJSU Studies)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分为若干模块,每一模块中包括数门课程。核心课程占通识教育总学分的70%以上,是通识教育的核心部分,主要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Basic Skills)和基本知识 (Basic Knowledge)的培养,其中基本技能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学习技能,即交流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使受教育者能够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有效地组织并表达思想;受教育者还必须有较强的思维与推理能力。基本知识使学生可以获得科学、人文及社会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为学生在今后专业方面进一步学习高级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虽然圣荷西州立大学是以理工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但核心课程中包括了大量社会人文类课程,其中科学与数学基础仅占23%,基本技能占23%,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和人类发展等课程占54%,这些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成果,增加学生在价值观、经济结构、政治体制、社会群体及自然环境等方面对人类行为及社会交流的理解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及自我设计能力。核心课程的设计集中体现了圣荷西州立大学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广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及艺术知识;能够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具有分析技巧与推理能力;具有处理各类信息的能力;具有运用所学的技能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具有多元文化及全球化视野;具有责任感与合作精神。与该校人才培养目标相对比,我们不难发现,通识教育培养目标是学校全人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二、关于我国同层次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的分析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人才的需求表现出多样性和多层次性,既需要研究客观规律、引领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研究创造性人才,也需要大量将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应用创新型人才。社会对人才的这种多样性要求促成了大学的分层次发展。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在我国高等学校中重点大学(211工程高校)百所左右,占全国高校比例不足10%,但其科研经费、仪器设备值分别占全国高校的72%和54%,覆盖了全国96%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85%的国家重点学科。[4]这些学校实力雄厚,无论从师资条件还是从科研能力等方面都代表着国家的最高水平。对于绝大多数地方性普通高校来说,由于受自身实力及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很多方面无法与重点大学相抗衡,在与同层次高校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的综合竞争力成为各学校研究的核心问题。

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社会塑造大学,社会的需要成为大学存在理由,同时大学为社会的持续发展也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因此,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首先应以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山东地方性综合大学为例。山东的经济发展长期居全国第三位,东部形成了以青岛、烟台为主体城市的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青岛因拥有海尔、海信、澳柯玛等31个中国名牌产品而成为中国名牌城市,许多中小企业围绕海尔、海信等名牌产品,形成了配套的产业链条,促进了当地家电和电子信息业的发展壮大。而在胶东等一些名牌产品集中度较高的地区,吸引日韩在山东半岛地区的投资加速集聚,山东已逐渐成为我国制造业强省,制造业领域急需大批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又具有一定工作能力的专业人才。在这一点上山东地方综合性大学所面临的形势与圣荷西州立大学相似,应该借鉴圣荷西州立大学面向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成功经验,根据自身的发展传统及学校教学资源与师资的配置情况,培养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劳动力市场格局的变化,就业者能够终身从事的职业已越来越少,这就对未来就业者的知识结构、职业素质及胜任多种职业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培养目标的制定中,我们还应学习圣荷西州立大学的做法,体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以适应社会不断变化发展的形势。

(二)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

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确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标准。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既要考虑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共性,又要考虑学校自身的发展传统、个性与定位。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对21世纪人才提出了四个要求:“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作为培养面向 21世纪人才的高等学校,我们的培养目标中除了强调培养学生从事专业活动所必备的专业能力之外,还应该包括这四项要求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及适应能力。

对于以理工为主的地方综合性高校而言,美国对现代工程师能力与素质的6项基本要求也很值得借鉴,这6项基本要求为:(1)能正确判断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多面手;(2)具有更好的交流能力、合作精神以及一定的商业和行政领导能力;(3)懂得如何去设计和开发复杂的技术系统;(4)了解工程与社会间的复杂关系;(5)能胜任跨学科的合作;(6)养成终生学习的能力与习惯,以适应和胜任多变的职业领域。[5]

与圣荷西州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相比,我国很多地方性高校所制定的强调专业基础、动手能力、人文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显得有些笼统、空洞,操作性较差,对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也缺乏指导性。我们建议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学校的培养特色和师资设备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具有指导意义的人才培养目标,其内容除了涵盖专业教育培养目标之外,还应根据社会的发展及对人才的取向明确学生作为全面发展的人所应具备的各种能力。

(三)培养方案与通识教育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下专业化教育的影响,培养方案不是按社会要求而是按专业要求来制定的,在这一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逐渐显现出知识面窄、综合素质低、适应能力差的弱点。上世纪90年代以后许多高校纷纷进行教学改革,注重通识教育,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圣荷西州立大学相比,我国地方综合性大学的通识教育培养方案仍存在许多问题。

从学分的分布情况看,圣荷西州立大学培养方案总学分一般为120~130,其中通识教育学分占总学分数的45%;我国地方性高校培养方案总学分一般为180,其中通识教育学分数占总学分数的33.3%,远远低于美国同层次高校通识教育的学分比例,说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仍存在重专业教育轻通识教育的现象。

在我国同层次高校培养方案中公共必修课从内容要求到学分设置均类似于圣荷西州立大学的核心课程,但我国的公共必修课课程设置单调,主要为外语、数学、计算机、政治理论课等指定性课程,一般占公共必修课的80%以上,且无选择性,几乎没有中英文写作、交流与思维能力、社会认知能力、组织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课程,很难达到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我们建议借鉴圣荷西州立大学核心课程结构,在公共必修课中适当加大人文素质类课程比例,将公民素质、交流与表达能力、思维方式、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等作为通识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增设中文写作、口头表达、理性思维、公民素质、学科导论等课程,适当减少理科基础、政治理论类课程比例,从完善人格、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出发,构建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结束语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之一,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高等学校不但应该提高对人才培养质量重要性的认识,更应该重视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研究,明确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合理、能够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培养方案,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好坚实的基础。笔者认为,与研究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名校的经验相比,对于美国以教学为主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研究对于提高我国同层次高校的办学水平更具有借鉴意义。

[收稿日期]2006-09-11

标签:;  ;  ;  ;  ;  

中美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比较研究_通识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