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区设计的可持续性论文_马文林

克拉玛依市友谊路128号 新疆 834000

摘要:城市滨水区是城市重要的开放空间,是城市景观重要地段和形象窗口,在城市滨水区的开发过程中如何提高滨水区整体空间环境、如何保证有序开发,都涉及可持续设计。本文简要阐述了笔者在做克拉玛依市阿依库勒水库滨水区规划设计过程中对滨水区开发在生态、经济、社会文化三个方面可持续性设计的些许思考。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可持续性、规划设计

克拉玛依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座新型工业化城市,是国家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它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区域,是世界闻名的石油城市。

近年,为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改善与保护城市景观风貌,满足人们游憩休闲的需求,各地城市重新审视城市滨水区的定位,挖掘城市滨水区的潜力,各地掀起了一场让城市重返滨水的运动,并把城市滨水开发作为改善城市景观与形象、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反映社会文化的重要平台。克拉玛依市在城市转型的重要阶段,也高度重视城市滨水区的可持续建设。

在克拉玛依市阿依库勒水库滨水区规划设计项目(下文简称“阿依库勒滨水区规划设计”)中,项目组就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可持续开发做了些许思考。

一、城市滨水区生态的可持续性设计

城市滨水区通常由于自然条件较好而成为城市发源地,水陆生态系统交汇是这一地区明显的生态特征,因而具有较强的生态敏感性。城市滨水区是一个多元的人工生态系统,一个自组织 、自调节的生态系统,滨水区的土壤、水体、植被、动物等自然生态因子以及促进滨水生态平衡的方式都将成为滨水区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滨水区规划设计应以生态学原理作指导,强调生态优先与整体优先原则,协调好人、滨水自然环境、滨水人工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

水不仅可以调节一个地区的气候,而且对塑造城市景观发挥重要作用,城市中的河流、湖泊及沿岸绿带构成了城市生态格局的骨架,成为城市的“蓝带”、“绿肺”,对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也是城市魅力所在。因此,“阿依库勒滨水区规划设计”在滨水区生态可持续性设计中着重做了以下几点。

1、保障水体的清洁性

禁止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以保证水体干净清澈,这是滨水开发的前提,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2、保护滨水自然格局的完整性

由于水质下降、人口膨胀、商业驱动等原因,部分城市滨水区自然环境被挤压、填埋或改造,原来完整的自然格局支离破碎,一些江南城镇“小桥 、流水、人家”的水乡特色正在消失。如苏州城宋代有河道82 km , 现只存35.8 km , 原有的双棋盘式城市格局正逐渐消失。这种开发一方面给城市的防洪、排涝带来困难,增加水灾的危险,另一方面使城市景观质量下降。

水是滨水区的生命 ,失去水谈何滨水区。因此滨水区城市设计应保护好滨水格局,保持自然滨水空间,创造优美的滨水环境,利用河流、湖面、开放水面、 植物群落等自然因素把郊外凉风引入城市以缓解热岛现象。对于滨水区湿地状态的自然景观应大力保护。滨水护岸要改变传统的整齐、单调的钢筋混凝土堤坝,采用生态式护岸处理。

“阿依库勒滨水区规划设计”首先提出“让自然做工”的规划理念,顺应自然地形地貌,建立模型,梳理了现状排洪沟、沙滩、亲水、景观绿化、林地等重要景观要素。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性规划设计,如公共服务设施、岸线处理、地形改造、土壤处理,植物种植等。

3、塑造滨水景观的多样性。

从生态学角度看,人类活动在各个水平和层面给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造成了巨大影响,而景观破碎和生态环境破坏是全球物种灭绝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为了保护滨水区物种与景观多样性,滨水区城市设计应力求增加景观的生态庞杂度,建立良好的滨水栖息环境以获得景观的自我更新能力。具体讲就是要舍弃整齐划一、精心修饰、视觉为主的人工设计,而代之以多元化、多样性的生态设计。如滨水绿带保证一定的宽度与生态庞杂度,滨水绿化必须根据生态学理论 , 把乔木、灌木、藤蔓、草本、水生植物合理配置在一个群落中,做到有层次、有厚度、有色彩,使喜阳、耐阴、喜湿、耐旱、耐寒等各类植物各得其所,构成一个长期共存的复杂混交的立体植物群落。

“阿依库勒滨水区规划设计”在滨水景观营造方面,一是尽可能保护和保留原有植物,在稀疏和空白的地方补种、改善和丰富植物群落。选择抗风性抗逆性强的本土树种,常绿乔木为基础,以育林的管理方式为主要手段,营造适合本地的混交林群落。二是游人聚集处有成人和儿童各色群体,考虑使用人群的特殊性、密集性,景观在突出观赏之余,植物的选择应用经得起折腾、耐践踏、无乳汁、无刺、无毒、无飞絮、无异味、枝条柔软、色彩艳丽的植物。 三是每个片区选择的主干树种不同,形成春夏秋冬四季景致。

三、城市滨水区社会文化的可持续性

城市作为人类聚居地,是社会文化的载体。社会发展根本目的就是不断地提高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那么城市发展也应围绕这一主题。可是二次大战以前,世界各国的城市规划设计曾一度偏重于经济、功能、技术,崇尚技术至上的理性主义而忽略了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情感的交流,愈来愈失去富于人性的传统城市的空间场所感。直到今日人们才开始意识到城市设计是以人为本的环境设计,将空间环境设计与人的心理行为模式取得内在同构,从而使城市环境充满人性——邻里感、乡土感、归属感。因此在滨水区规划中继承与延续其独特的滨水文化是滨水区文化的核心,如何保护滨水文化与传统价值也是城市设计的重点。老城区要保护好滨水区的历史街区、水街、水广场,恢复历史水路与水上活动,新区需对滨水区空间的创造加以引导与控制,创造新的“场所感”,使之具有文化内涵与地方特色,为城市的整体环境增色。

克拉玛依地处戈壁,以石油开采起家,采油、戈壁植物、风蚀雅丹都是其独特的自然景观,水更是克拉玛依之本。因此,滨水区规划设计的社会效应是必须探索的内容,要为本地市民创造做大的亲水环境。因此“阿依库勒滨水区规划设计”提出在既有自然环境基础上放大沙滩、亲水岸线、垂钓、休闲漫步、林荫小道等市民日常所需设施。

总之,可持续性规划设计是一个多学科协作共用参与的,以可持续发展观作为设计指导思想与价值取向的联合设计过程。在城市设计整个过程中还需要公众参与、专家评审以及加强立法力度以保证规划设计的可实施性。

参考文献:

[1] 郭红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J].华中建筑,2013,(09).

[2] 童宗煌,郑正.城市滨水环境规划与设计若干问题初探[J]. 现代城市研究,2012,(13).

[3] 吴雅萍,城市中心区滨水空间形态设计模式探讨[J].规划师,2

论文作者:马文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

标签:;  ;  ;  ;  ;  ;  ;  ;  

城市滨水区设计的可持续性论文_马文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