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海燕[1]2001年在《试论英语辞格系统》文中指出辞格的研究在修辞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英语辞格到现在为止还未建立起科学的系统。这不仅不利于辞格的进一步研究,也制约了修辞学研究的发展。为了英语修辞科学研究的发展,需要对辞格进行科学的分类,建立起较科学的辞格系统模式。 比利时诗学研究中心的μ学派在其1970年出版的《普通修辞学》一书中建立了一般辞格系统。我什认为,此系统应该可以借鉴到英语中来。本文旨在对英语辞格的分类作初步探讨,对μ学派的辞格系统加以总结分析,并结合传统分类,将其进一步改进、充实。 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是关于辞格的界定及其与修辞手段的关系。 辞格一直是一个较模糊的概念,对于它的界定主要有两种理论:偏离理论和替代理论。我们认为辞格的本质是一种偏离,是为提高表达效果而有意识地采用的从零度偏离开去的相对固定的特殊表达形式。它与修辞手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修辞手段包括修辞格。进行辞格分类必须先区分辞格和修辞手段这两个概念,以使我们的辞格分类系统更准确、更严密、更科学。但我们区分这两个概念并不是要将二者对立起来;特别是在现代修辞学的研究中,修辞手段和辞格之间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通过对辞格定义及其与修辞手段的关系的研究,修辞学界关于辞格和修辞手段的一些模糊概念和认识将有所澄清。 第二章探讨辞格分类的必要性、复杂性和可行性,并考察已有的中外英语辞格分类。 要对辞格进行系统的研究,其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分类。而目前辞格分类却比较混乱,因此,首先要对辞格分类进行深入研究。虽然辞格分类具有复杂性,但分类亦有可行性。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的分类是科学上的(或理论上的)分类,而不是实用上的分类。 已有的辞格分类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结构主义)两类说或叁类说;二)(欧洲较流行的)五类说,叁)按实用或直觉的分类;四)基本不分类;五)运用某一语言学理论所作的分类;六)四类说或六类说。这些分类都有可取之处,又各有缺点,新的英语辞格分类和辞格系统应尽量吸收各家长处,避免其不足之处。 本章关于辞格分类的研究,特别是对己有的各家分类的论述分析,将大大加深当前I关于英语辞格分类几辞格系统的认识。 第叁章主要对啤派的辞格理论和辞格系统进行考察。不仅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烊派的辞格系统,而且对该系统进行了较深入的总结、分析和探讨。 比利时列日大学诗学研究中心的烊 佣元语言学、符号学、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研究辞格,于1970年出版了《普通修辞学》一书,系统地分析解释了各种辞格的生成及其特征,对辞格进行了分类,建立起一套完整而连贯的“一般”辞格系统。《普通修辞学》一书将辞格分基础辞格和叙事辞格两部分。基础辞格讲的是一般辞格理论,主要包括一些传统辞格,而叙事辞格部分则是一崭新的领域,是将*辞格中的操作方式用于叙事领域所产生的辞格。…学派的辞格系统吸收了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文学理论,继承了传统修辞学,又具有系统性和普通性,所以是一较科学的系统,可以借鉴到英语辞格系统中。当然,此系统还需作进一步探讨,特别是在对词法辞格的进一步分析,抑减—添加操作与替代操作的关系,实体、关系操作的可分性,以及偏离理论和修辞操作是否可被应用于叙事以外的其它领域等方面。 第四章以…学派的辞格系统为基础进行辞格分类,并对…学派的辞格系统进一步改进、充实。 改进后的英语辞格系统一方面运用了…学派的辞格系统中的偏离理论和解构理论,另一方面使辞格发生的层面包括整个语言和言语的各个层次,并区分了潜性和显性两类辞格。 改进后的英语辞格系统有两个参量:一)修辞运作的场,也就是辞格发生的领域,可被归入不同的范畴。哮*辞格中的场包括词法、句法、语义和逻辑领域。我认为,词法领域可进一步分析为音素。字位和词素叁方面。从其它角度来分,这些场又可被分为表达一内容领域,形式(或结构)一意义领域或语法符号一逻辑领域、措辞一意念(或思维)领域。叙事辞格包括叙事人称辞格和其它叙事辞格,叙事人称辞格发生的场就是叙事人称,主要是各种人称代词之间的转换,而其它叙事辞格中辞格发生的场包括:表达—实体领域,表达一形式领域和内容-形式领域。二)修辞运作的类型,包括添加、抑减、替代和换位四种偏离操作。在修辞的各个场上进行这四种基本操作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辞格。 改进后的英语辞格系统包括了*辞格、叙事辞格和其它领域的辞格。颤*辞格部分仍是核心。除了。学派辞格系统中提及的辞格外,改进后的辞格系统中基础辞格的数目增加了70多个。经过改进和充实的辞格系统不仅验证了烊派辞格系统的普遍实用性,而且大大扩展了该系统的应用范围。 总之,本论文首先对辞格进行界定,对已有的英语辞格分类进行考察,烊派的辞格系统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和深入的分析。在此*上,对…学派的辞格系统
高志明[2]2010年在《通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多学科背景下对新时期以来的通感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述,力图为后续的通感研究作必要的学术观察和学术准备。参照接受修辞学的基本观:修辞活动是在表达者和接受者之间互动的言语审美活动,作为学理依据,界定通感:通感是在言语活动中,因本觉和通觉的相互作用,感觉特征多向位移而生成的审美话语形态。联觉、移觉和通感叁者之间存在联系和区别,它们共同构成通感的叁层级系统。以新的通感定义为基础,综合运用现代语言学、心理学、生理学、文艺美学等理论资源,依次探讨通感的话语特征,通感在语篇中的诗学功能,通感在“表达—接受”、“主体—客体”之间的双重互动关系;用辨异和比较的方法论,初步探讨了通感与相关辞格的关系,为通感的深入研究提供比较和参照。希望我们的探讨能够为现有的同类研究提供多层面、多角度的观察与思考个案。
李国南[3]1991年在《试论英语辞格ANTITHESIS》文中研究指明0.0 Antithesis 是英语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段。它将结构相同或相似而意义相反或相衬的语言单位平行并列,以求得一种匀称的形式美和强烈的对比感。这种语言单位可以是下列各个语法层次:
马晓红[4]2005年在《陈望道对中国语法修辞研究的历史贡献》文中认为本文着重探讨陈望道先生的语法和修辞研究的历史贡献。陈望道在研究中借助广博的学科基础和深厚的唯物辩证法、语言学理论基础,采用古今中外法和中国化的研究方法,其具有前沿性、开创性和奠基性的语法修辞学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对中国的语法修辞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对中国语法研究的历史贡献在于发动了“文法革新讨论”,提出了功能学说,并以功能学说建构了词类系统和句法体系。他在《文法的研究》这篇重要论文中纲领性地说明了功能理论,阐述了功能词类理念及其在汉语词类划分上的运用,明确提出了汉语词类划分当以功能为中心的观点。《文法简论》建立了一个有特色的语法体系。书中全面论述了“词类区分的准据是功能”的观点,认为功能就是词在语文组织中的活动能力。他的功能观点已被语法学界广泛接受。他的词类体系中的词类理念、划分词类的标准和方法都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陈望道区分词类的方法,与目前语法学界根据西方认知理论中的原型理论和词类范畴家族相似性来建立词类体系的方法相契合。他的句子分类不分单复句、句法分析时结合语义的句法体系也很有特色。 他对修辞研究的历史贡献主要体现《修辞学发凡》这本书及一些修辞学论文中。这本“千古不朽的巨着”建立了我国修辞学史上第一个比较科学的体系,既兼顾文言文修辞,又兼顾白话文修辞,在中国确立了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修辞学体系,完成了“中国传统修辞学向现代修辞学的转变”。这本书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确立了语言本位的思想;创立了“题旨情境”说;建立了“两大分野”的修辞系统;按语辞魅力的深浅建立了作为其整个修辞学体系重要构成部分的辞格系统,对汉语的修辞格作了全面的总结;提出了修辞的极值原则,对后世的修辞学研究影响很大。 研究陈望道对中国的语法修辞学研究的贡献可以推动学术的继承和创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遵循语言研究中国化的方向,同时有助于我们从新的历史高度认识和弘扬优秀的语法修辞学的学术传统。
轩治峰[5]1996年在《试论英语辞格metonymy和synecdoche》文中研究说明试论英语辞格metonymy和synecdoche轩治峰metonynly(换喻)和synecaoche(提喻)是英语中两个常用的修辞格。这两种修辞格都不直接说出事物原名,而是把事物换个名字或另换一种说法来给人一种特殊的想象、美感,并给听众读者以生动...
谢玉[6]1999年在《试论英语辞格Oxymoron》文中指出Oxymoron(矛盾修饰法)是英语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修辞格,本文旨在通过对其结构、修辞功能等方面进行论述.探讨Oxymoron的定义及其实质.
轩治峰[7]2000年在《试论英语辞格的综合运用》文中研究表明在英语写作或演讲中,人们往往不是使用一种修辞格,而是多种修辞格并用。有时几个修辞格连用,有时辞格套辞格,有时辞格迭辞格,有时甚至连用、套用、迭用混合在一起。这就要求英语修辞格学习者进行多向思维,正确理解、辨认、使用各种修辞格。
黄国都[8]2003年在《试论英语辞格换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换称就是借用一个具有某些家喻户晓的特点的专有名称,来代换一个具有共同特征的普通名称;或者,借用一个能体现某一专有名称的特征的普通名称,来代换该专有名称。换称主要有两种借代模式,其代体的主要渊源是西方宗教、历史和文学,换称与转喻十分相近,但又有所不同。恰当地使用换称,能达到多种修辞效果。
毕丽[9]2000年在《试论英语辞格明喻和隐喻》文中研究指明Simile(明喻):Similemakesacomparison,butisdifferentfromanordinary,literalcom-parison.Asimile,then,isafigureofspeechwhichmakesacomp
徐义云[10]2006年在《试论专有名词在英语辞格中的修辞作用》文中指出专有名词是人、地方和机构等专有的名称。但由于一些专有名词与人们所熟悉的一些人物和事件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因而它们往往能激起人们对一事物与它事物之间的联想。当这些勾起人们联想的专有名词在语言中得
参考文献:
[1]. 试论英语辞格系统[D]. 魏海燕. 山东师范大学. 2001
[2]. 通感研究[D]. 高志明. 福建师范大学. 2010
[3]. 试论英语辞格ANTITHESIS[J]. 李国南.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1
[4]. 陈望道对中国语法修辞研究的历史贡献[D]. 马晓红. 复旦大学. 2005
[5]. 试论英语辞格metonymy和synecdoche[J]. 轩治峰. 许昌师专学报. 1996
[6]. 试论英语辞格Oxymoron[J]. 谢玉. 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 1999
[7]. 试论英语辞格的综合运用[J]. 轩治峰.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
[8]. 试论英语辞格换称[J]. 黄国都. 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 2003
[9]. 试论英语辞格明喻和隐喻[J]. 毕丽. 廊坊师专学报. 2000
[10]. 试论专有名词在英语辞格中的修辞作用[J]. 徐义云. 科技英语学习.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