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顺 韩继成 夏洪莲 陈猛 金莲锦 芦相玉(通讯作者)
【摘 要】 目的 比较酮咯酸氨丁三醇与曲马多用于宫腔镜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宫腔镜手术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于手术结束前10min静脉给予A组(酮咯酸氨丁三醇组)60mg,B组(曲马多组)100mg,进行镇痛,记录手术结束时(T0),术后30 min (T1),术后1小时(T2),术后2小时(T3)四个时间点患者的VAS评分,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在术后T0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最高,之后逐渐下降,各时点的VAS评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马多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酮咯酸氨丁三醇组,两组均无呼吸抑制的情况发生。结论 在妇科宫腔镜手术中,曲马多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优于酮咯酸氨丁三醇,单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酮咯酸氨丁三醇。
【关键词】 酮咯酸氨丁三醇; 曲马多; 宫腔镜手术; 镇痛
妇科宫腔镜手术具有操作直观、方便,创伤小,恢复快等一系列优势,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但术后疼痛还是不可避免的,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是曲马多,因为其镇痛效果佳,对急、慢性疼痛效果好;而酮咯酸氨丁三醇作是第一种可供注射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适用于需要阿片水平镇痛药的急性中重度疼痛的短期治疗,其特点是镇痛作用强,而抗炎作用弱。本文旨在研究酮咯酸氨丁三醇与曲马多用于妇科宫腔镜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1.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经患者家属同意,选择我院拟行妇科宫腔镜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曲马多组),B组(酮咯酸氨丁三醇组),每组各30例患者。要求患者25-65岁,ASA分级1-2级,排除严重心肺疾病,对试验的两种药物过敏者,凝血功能异常及贫血患者。
2.麻醉方法 (1)麻醉诱导:常规面罩给氧去氮,静注丙泊酚,2mg/ml,瑞芬太尼2?g/ml,诱导完成后根据体重插入合适的喉罩,应用麻醉机进行机械通气。(2)麻醉维持:术中以靶控输注泵持续泵人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深度。于手术结束前10min A组静脉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60mg,B组静脉给予曲马多100mg。
3.观察指标 观察手术结束时(T0),术后30 min (T1),术后1小时(T2),术后2小时(T3)四个时间点患者的VAS评分,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0分为无痛,10分为最痛。记录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寒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两组患者在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时间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注:与B组比较,aP>0.5,bP<0.05
4.A.B两组患者对阵痛的满意度分别为86%和80%,4在80%以上。
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的比较:A组(曲马多组)发生恶心、呕吐的患者8例(26.7%),B组(酮咯酸氨丁三醇组)发生恶心呕吐的患者1例(0.03%),A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但两组都无发生呼吸抑制的患者。
讨 论
妇科宫腔镜手术虽然创伤小, 但仍然存在术后疼痛, 其主要原因是组织损伤、局部炎症、内脏痛等[ 1] 。手术引起强烈伤害性刺激包括两个阶段: 切割切口引起的初始阶段; 受损组织炎性反应, 局部化学物质及酶释放引起的继发阶段,此阶段延续至术后较长时间。组织损伤一方面通过外周机制使伤害感受器阈值降低, 产生周围性致敏; 另一方面通过刺激脊髓神经元使其兴奋性升高而致中枢敏化[2] 。完善的镇痛效果有助于患者恢复正常的呼吸和循环功能,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传统术后镇痛[3]应用的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和芬太尼,镇痛效果虽好但会引起诸多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头晕及抑制胃肠蠕动等。 Wo rdliczek 等[4] 证明, 曲马多具有一定的超前镇痛效应。曲马多作用于?受体, 另外, 还可抑制神经元突触对去甲肾上腺素和5- 羟色胺的再摄取, 并增加神经元外5- 羟色胺的浓度, 从而调控单胺下行性抑制通路, 影响痛觉传递而产生镇痛作用[5] 。术前使用曲马多, 能降低中枢兴奋性, 使伤害性刺激不能传递, 同时还能防止术后一段时间中枢敏化的形成, 达到超前镇痛的效果。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活性,阻断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PG)、前列环素和血栓素A2,从而产生抗炎、解热和镇痛作用[6]。酮咯酸氨丁三醇在人体内转换为酮咯酸发挥疗效,酮咯酸通过降低外周花生四烯酸的环氧化酶活性来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减少痛觉神经对内源性炎性因子的反应,抑制外周敏感化;此外,它还可以在不能够达到足够抑制COX浓度时通过降低PG释放来发挥其膜稳定作用。除了影响PG合成,还能影响其他神经活性物质如5-HT和多巴胺的合成及活性,这些物质在伤害性刺激向背根传导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不直接作用于阿片受体,无成瘾趋势[7-9]。酮咯酸氨丁三醇与一般NSAIDs药物相比,镇痛作用更强而抗炎作用稍弱。
参考文献
[1]Moiniche S, Kehlet H , Dahl JB.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ystematic review of preemptive analgesia for postoperative pain relief : the role of timing of analgesia [ J] . Anesthesiology, 2002,96 ( 3) : 725-7411.
[2]Kissin I. Preemptive analgesia [ J ] . Anesthesiology, 2000, 93( 4) : 1138- 11431
[3]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4]Wordlicz ek J, Banaeh M , Garlieki J, et al. Influenee of pre-or-intraoperational use of tramadol ( preemptive or preventive analgesia) on tramadol reqirement in the early potoperative period[ J] . Pol J Pharm aeol, 2002, 54 ( 6) : 693-6971
[5]胡建英, 黄绍强1 妇科腹腔镜手术后不同镇痛药物的超前镇痛效应比较[ J] . 上海医学, 2007, 30 ( 8) : 602-6051
[6]黄世杰.非甾体类抗炎药在超前镇痛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4,31(7):8-9.
[7]宋必卫,陈志武.非甾体抗炎药酮咯酸的脊髓镇痛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5,11(6):493-495.
[8]张志杰.新型非甾体止痛药—酮咯酸氨丁三醇(尼松)[J].中南医药,2008,6(1):272-273.
[9]Alexander R,EL-Moalemhe E,Gan TJ.Comparasion of the morphine sparing effect of diclofenac sodium and ketorolac tromethamine after major orthopedic surgery [ J ].J Clin Anesth ,2002,14(3):187-192.
论文作者:张月顺,韩继成,夏洪莲,陈猛,金莲锦,芦相玉(通讯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4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9
标签: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抑制论文; 作用论文; 两组论文; 效果论文;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4月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