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的临床发布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_周文娟

惠东县人民医院 广东惠州 516300

【摘 要】目的: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本院患者500例参与研究,根据感染原因分成多重耐药菌感染组以及非多重耐药菌感染组,总结临床特征,分析危险因素。结果: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肠球菌属是比较常见的多重耐药菌株;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留置引流管、住院时间在7天以上、低蛋白血症、手术、重度贫血、使用广谱抗菌药超过3天。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占所有医院感染的20%。结论:保证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减少住院时间,尽量避免入侵性操作能够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感染;临床特征;危险因素

多重耐药菌(MDRB)一般指的是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其感染病情复杂、病程延长,会提高患者的死亡率以及增加医疗费用。随着各种侵入性操作以及广谱抗菌药物的不规范使用,导致多重耐药菌越来越多,进而提高了近年来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和死亡率,还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MDRB大部分是多条件致病菌,对抵抗力较低的个体会造成感染。本研究主要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下文为研究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5年本院感染科患者500例参与研究,根据感染原因分成MDRB组250例以及非MDRB组250例,MDRB组男132例,女118例,年龄平均为(55.7±4.3)岁;非MDRB组男185例,女65例,年龄平均为(55.1±4.2)岁。两组各项基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具备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诊断依据是原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的诊断为患者在入院48h后发生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

1.3方法

标本分离培养按照《全国检验标准操作规程》进行,菌种鉴定选择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和药敏系统完成,对药敏试验和抗菌药最低抑菌浓度进行检测。

1.4统计方法

选择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P若小于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多重耐药菌临床特征

500例患者中一共有259株病原菌被分离出来,其中210株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肠球菌属。143株为MDRBs,占55.2%。MERD在穿刺液、血液、尿液、引流液、痰液、分泌物等液体中都可以检出,在不同种分泌物、血液以及呼吸道中均能检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在呼吸道中检出率较高,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在血液中检出率较高,鲍曼不动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在分泌物中检出率较高。除此之外,伴有真菌感染的患者有8例,一共有15株真菌被分离出来,其中13株为念珠菌(3株热带假丝酵母菌、5株白色假丝酵母菌、5株光滑假丝酵母菌),2株为曲霉菌。

2.2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

由下表统计数据可以得知,胃肠外营养、肿瘤放化疗、机械通气、年龄在60岁以上、中心静脉置管、使用免疫抑制剂或者糖皮质激素指标两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各项指标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2.3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分析

2015年共发生医院感染600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4%,其中多重耐药菌所引起的医院感染的占总感染的20%。

3.结论

医疗机构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重视多重耐药菌(MDRO)的预防和控制,积极提供人力、财力和物力支持,确保各项防御控制策略能够在医院例顺利开展。并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有关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病情况、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控制措施的知识培训,从多方面监督和促进医务人员遵循多重耐药菌的预防和控制的相关制度和规范。

医务人员将临床微生物室每日检测到的多重耐药菌菌珠数量和患者主要感染部位等信息进行记录和统计,并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作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进而判断患者究竟是不是在医院感染的,指导临床的护士进行消毒和隔离;护理人员进行调整床位,做好隔离措施;对住院患者进行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并采取消毒隔离措施。

从本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留置引流管、住院时间在7天以上、低蛋白血症、手术、重度贫血、使用广谱抗菌药超过3天。当前ICU病房是评估MDRB感染危险因素的主要场所,主要因为ICU患者免疫力低下,同时需要多次接受侵入性治疗,因此很容易出现医院感染。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ICU患者、机械通气、抗菌药物暴露、侵袭性操作、长时间住院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本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可能因为研究科室不同,患者接受的治疗措施以及本身的基础疾病不同,感染科患者较少接受侵入性操作以及机械通气。

综上所述,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侵入操作,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等是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要对策。

参考文献:

[1]曲俊彦,吕晓菊. 感染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 西部医学,2016,01:57-62.

[2]王锦,黄梅,王虹. 多重耐药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24:3622-3624.

[3]谢朝云,熊芸,孙静,胡阳,李耀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 天津医药,2016,06:744-747.

[4]王珂.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目标性监测与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18:13-15.

[5]盛燕军,王志峰,何瑜佳. ICU多重耐药菌的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09:2185-2187.

论文作者:周文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9

标签:;  ;  ;  ;  ;  ;  ;  ;  

多重耐药菌的临床发布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_周文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