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四要素的高中物理专题复习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四要论文,高中物理论文,课程论文,专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1.当前专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高三物理专题复习是在一轮复习之后,对某单元、某章节或某分支的内容,按照某一个线索进行归类形成一系列的专题,通过设置相应的问题,各个击破,最终形成知识网络,达成复习目标的复习方法。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目标不清 课堂中教学的目标不清晰,没有很好的研究考试说明和学科指导意见,对于专题的难度要求等级和期望学生掌握到什么样的程度没有很好的预判,对于四基目标(经历、知识、技能、思想)更没有很好的设定。 (2)教学内容随意 课堂教学内容过于随意,缺少系统性,以大量的习题训练充斥物理课堂,专题复习课俨然变成了习题讲解课。有的教师没有充分调研学生的“需求”,例题的选择不具备典型性和时效性,致使课堂效率低下。 (3)教学方法陈旧 课堂教学方法单一,一节课就是结论性知识的灌输加上重复性的习题训练,特别是在没有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网络、整合思维方法的基础上,盲目地进行习题训练,其结果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4)教学评价单一 课堂教学的评价仅仅停留在对作业(也就是习题)的讲评上,做对的同学没有兴趣听,做错的同学也只是顺着教师的思路走了一遍,缺少自我反思的过程,效果也是一般。也就是说,课堂评价只有教师的点评,形式单一。 2.产生的原因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对于专题复习的界定不清楚,片面认为专题复习就是习题复习,缺少对知识点的归类、统整,缺少对整个高中物理整体知识框架的把握;二是教师只有教学观,没有课程观,缺少课程的意识。 为了高质量地完成专题复习的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树立课程观,以课程来统领专题复习,通过基于课程四要素的专题复习,来实现新课程的四基目标。 二、课程四要素的含义 所谓课程四要素就是指:课程目标(我们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课程内容(基本的素材或活动是什么)、课程实施(我们要怎样带他们去)、课程评价(我们怎样知道他们已经到了哪里)。 一个完备的专题复习的设计就应该从上述的四要素出发,考虑到高中物理的专题较多,我们就选择一个整合性强、应用广泛、贯穿3年物理教学始终的专题为例,谈谈基于课程四要素的专题复习策略。毫无疑问具备这样特征的专题就是“功和能”专题。 三、从课程四要素角度谈高中物理专题复习 1.从考纲内容谈课程目标的设定 (1)课程目标的定义 所谓课程目标从狭义上讲,就是“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具有整体性、阶段性、持续性、层次性和递进性的特点。为了使专题复习目标的确定更具合理性和有效性,首先要依据《考试说明》的要求和《学科指导意见》的界定来进行目标设计。 (2)“功与能”专题课程目标的确定 考试说明是对当年高考内容和难度的基本限定,是专题复习的纲领,因此在专题复习之前,必须要认真研读考试说明,要对考什么,考到什么难度做到心中有数。 2015年物理考试说明中对于功和能这部分的内容做出了如下的说明(表1),可以发现全部是Ⅱ级要求,即各部分内容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其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

再仔细阅读《学科指导意见》,对于每个知识点的基本要求、发展要求和说明进行细致的研读。最后结合高考真题,比如:2013年高考浙江理综卷第24题(电子能量分析器),2014年高考浙江理综卷第24题(发电测速装置),我们对本专题的课程目标做出了如下的规定: ①掌握重力、摩擦力、静电力和洛伦兹力的做功特点和求解; ②掌握功、功率相关的分析与计算; ③几个重要的功能关系的应用; ④综合应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结合动力学方法解决多运动过程问题; ⑤运用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解决电场、磁场内带电粒子运动或电磁感应问题。 (3)鉴于我校实际情况的课程目标的下调 由于我校属于本地区中等程度的学校,学生的生源质量一般,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欠缺,所以对于上述的个别目标要加以下调。比如:对于目标④中,涉及过程复杂模型建立困难的情境适当降低要求。对于目标⑤中,涉及应用动力学和能量来解决电磁感应的问题适当降低要求。 2.从学生需求谈课程内容的选择 (1)课程内容的定义 课程内容是指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及其处理方式,它是学习的对象,源于社会文化,并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 (2)以学生需求确定课程内容 在专题复习之前,要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进行摸底。要尽力做到课程内容的选择适合绝大多数同学的需要,因此在正式复习之前要通过两个例题,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调研。 【例1】如图1所示,一绝缘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斜面底端,上端连接一带正电的光滑滑块P,滑块所处空间存在着沿斜面向上的匀强电场,倾角为θ的光滑绝缘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开始时弹簧是原长状态,物体恰好处于平衡状态,现给滑块一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v,滑块到最低点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若弹簧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滑块电势能的增加量等于滑块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B.滑块到达最低点的过程中,克服弹簧弹力做功

C.滑块动能的变化量等于电场力和重力做功的代数和 D.当滑块的加速度最大时,滑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最大

【例2】如下页图2(a)所示,用固定的电动机水平拉着质量m=2kg的小物块和质量M=1kg的平板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物块位于平板左侧,可视为质点。在平板的右侧一定距离处有台阶阻挡,平板撞上后会立刻停止运动。电动机功率保持P=3W不变。从某时刻t=0起,测得物块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b)所示,t=6s后可视为匀速运动,t=10s时物块离开木板。重力加速度g=10

,求: (1)平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多大? (2)物块在1s末和3s末受到的摩擦力各为多大? (3)平板长度L为多少?

测试结果分析:例题1的答案是A和B,学生的答案中选A的较多,但漏选B和错选C的也较多,说明学生对于动能定理的理解不熟悉,特别是当问题中出现与电场力做功、弹簧弹力做功时,学生显然不适应。选D的更少,说明既要考虑能量问题,同时又要兼顾动力学问题时,困难就更大了。例题2的第(3)问学生能够完整解答的很少,很多同学仍然习惯于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进行求解。说明对于变力做功情况下的动能定理,特别是在恒定功率作用下涉及功与能的计算不熟悉。 针对上述测试题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把专题的内容确定为: (1)力学和电学中的几个重要的功能关系; (2)应用动能定理分析带电体在电场中的运动; (3)应用动能定理分析涉及变力做功的问题; (4)动力学方法和功能关系在电磁感应问题中的应用。 3.从课堂变革谈课程实施的策略 (1)课程实施的定义 课程实施是指对已经设定的课程方案中的内容进行落实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教师来理解课程、执行课程的过程。课程的实施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变革来实现。 (2)从课堂教学的变革谈课程实施 传统的专题复习的课堂教学仍然是以习题讲解为主要的内容,缺少课前基础知识的自主整理和课后自我反思的总结。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三步内化、自主课堂”为策略的课堂教学变革来改进专题复习的教学。以“几个重要功能关系的应用”为例。 第一步:自主内化。就是以学案为引导,自主复习相关的基础知识。呈现下列填空: 1)重力的功等于________的变化,即

=________。 2)弹力的功等于________的变化,即

=________。 3)合力的功等于________的变化,即W=________。 4)重力(或弹簧弹力)之外的其他力的功等于________的变化,即

=________。 5)一对滑动摩擦力做的功等于________的变化,即Q=________。主要目的是通过自主复习知道自己已经掌握哪些内容,还不知道哪些内容。 第二步:互助内化。通过小组交流自主学习阶段的学习成果,使彼此得到启发。以前面的例题1为例,学生可以总结出解决电学中功能关系的几个注意点: 1)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电场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变化; 2)力学中的几个功能关系在电学中仍然成立; 3)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仍然是解题的关键。 第三步:巩固内化。教师展示下列变式题目。如下页图3所示,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中,绝缘轻质弹簧直立于地面上,上面放一个质量为m的带正电小球,小球与弹簧不连接。现将小球向下压到某位置后由静止释放,若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到离开弹簧的过程中,重力和电场力对小球做功分别为

和

,小球离开弹簧时速度为v,不计空气阻力,小球的电荷量保持不变,则上述过程中 A.小球的电势能增加

B.弹簧弹性势能最大值为

C.弹簧弹性势能、小球的电势能和小球的重力势能三者之和可能一直在减小 D.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增加

通过上述的变式题,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对这些物理情景进行归类,总结物理模型,透过问题的表象看到问题的实质,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变式训练的过程也应当适当放缓,要充分地从学科的思想和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4.从多元评价谈课程评价的改进 (1)多元评价的概念 所谓多元教学评价是指:对学生的评价应从甄别式的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评价要反映学生学习的成绩和进步,激励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与不足,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真正体验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 (2)多元评价之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指被评价者自己参照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活动状况或发展状况进行自我鉴定,实质上就是评价对象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过程。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处理问题期间还存在哪些不足,哪些值得他人借鉴”等方面的问题,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点,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自身有更清晰的了解,从而更有方向性地进行学习。 (3)多元评价之互相评价 在自评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题目所反映出的带有共性的问题进行交流性的评析,在讨论中全面深入地认识错误,既活跃课堂,又深化理解。可以展示其他班级同学的答卷,通过参照评分细则,请同学们尝试对解答进行评分,同时给出改进意见。 通过互相评价的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找寻到他人身上的优点,取长补短,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进学生彼此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善自我成长。 (4)多元评价之教师点评 教师点评是指教师在互相评价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多采用鼓励、表扬的语言,给予学生肯定。对成绩好,进步快的同学要提出表扬,对学生的答题优点应大力推崇,如卷面整洁;思路清晰、思维敏捷;解法有独到之处等。对错误解法也要指出其合理成分,以敏锐的目光从试卷中找出他们学习中的闪光点。 通过教师点评,才能使学生通过考试后的讲评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学生不仅仅是改正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对解题的思路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对于物理规律的理解更加深入了。 四、进一步的思考 1.专题设计的系统性 专题的设计不仅要注意专题内在的逻辑性,也要注意专题顺序的连接性。专题设计要根据逻辑关联、系统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通过物理知识的系统性归纳,对知识进行一个综合归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物理网络。 2.“课程四要素”的动态修正 真实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可能完全按照我们事先的设计进行下去,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对专题复习的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进行修正,形成二次的课程开发。 五、结束语 在高三专题复习中,教学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倾向,我们从课程的4个方面着手进行复习,使教与学的思路更加清晰,对知识、规律的理解更加深入。 通过专题复习课程化的设计,可以有效改变当前专题复习的现状,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同时对提高学生的成绩,乃至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都是很有帮助的。
标签:课程评价论文; 课程论文; 高中物理论文; 教师评价论文;
基于课程四要素的高中物理专题复习研究_课程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