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特种养殖品种市场前景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特种论文,品种论文,我国论文,前景分析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药用动物类
目前我国人工养殖并有一定规模数量的品种有:梅花鹿、马鹿、小尾寒羊、肉兔、小型猪、香猪、麝鼠、海狸鼠、竹鼠、蛇、蛤蚧等。
梅花鹿、马鹿:由于近年来国外进口及其制品冲击我国市场,使我国自产的鹿节茸及其制品销售受阻,故影响到饲养业,建议不宜盲目发展,预计总体养殖效益将明显下降。
小尾寒羊:已进入商品生产阶段,引种者越来越少,发展趋向平稳。
小型猪、香猪:由于近两年被炒种者利用,挫伤了农民养殖积极性,全国存量逐渐减少,预计未来若干年不会有大发展。
麝鼠、海狸鼠、竹鼠:都曾被炒种利用,目前全国存量不多,由于深加工产品开发仍有难度,预计未来几年内发展不快,同行们应注意鼠类食品开发的不利因素,调整开发方向,规范养殖秩序之后才有望发展。
果子狸:属国家保护动物,而且受到“非典”的影响,故而目前多为暂养,不易发展。
蛤蚧:人工养殖前景看好。
建议:加强野猪、豪猪的人工养殖技术及开发利用研究。
特种禽类
主要品种有:肉鸽、鹌鹑、乌骨鸡、火鸡、珍珠鸡、山鸡、鹧鸪、野鸭,野鹅、鸵鸟、孔雀、褐马鸡、金鸡(红腹锦鸡)、贵妇鸡、中华宫廷黄鸡、丝光鸡、绿壳蛋鸡、观赏鸟等。
肉鸽:销路一直看好,市场平衡,肉鸽养殖趋向稳中上升,并以白羽王鸽更为走俏,预计肉鸽养殖将向玉米、豆类的生产地北方及中西部地区发展,并将步入产业化。
鹌鹑、乌骨鸡:已成为大众离不开的餐桌食品,将平衡发展。
火鸡:目前全国存量较少,由于体型大给市场营销带来困难,预计发展缓慢,但作为新的食品源,前景是好的。
珍珠鸡:由于肉质粗糙,昼夜啼叫等缺陷,会影响其发展,呈下降趋势。
山鸡:销路一直看好,市场价格稳定,将稳定发展呈上升趋势,并以我国地产山鸡品质优良更为走俏。
鹧鸪:市场日趋增大,将有更大发展。
孔雀:全国存量极少,蓝孔雀发展食用可行,发展前景广阔。
鸵鸟:由于饲养成本高,靠售商品肉市场接受能力差,引种者越来越少,预计发展速度将日趋下降。
野鸭:市场稳中有升,绿头野鸭更为突出,并已开始步入产业化发展轨道,发展前景好。
褐马鸡、金鸡(红腹锦鸡):属国家保护动物,食用开发前景不稳,更不易形成产业化,不宜发展。
贵妇鸡:市场好,全国存量少,预计将不断发展。
黑丝毛乌骨鸡:迎和黑色食品潮流,发展呈上升趋势。
观赏鸟:我国有悠久养殖历史,市场前景好。
建议:中华宫廷黄鸡、丝光鸡、绿壳蛋鸡均属我国稀有鸡种,开发潜力很大,应加强技术及综合利用研究,加速扩繁以满足市场新需求。同时向产业化发展,出口创汇的课题也应列入议程。
毛皮动物类
我国毛皮兽人工养殖以狐、貉、貂为主。我国有潜在的毛皮产品需求市场,基于这种原因,我国毛皮兽饲养业将前途无量。目前我国毛皮兽饲养业问题也较多,主要是:品种退化皮张质量差、低水平养殖普遍、养殖秩序不规范,投机养殖现象严重,深加工开发应用不利等,这些已引起有关专家的重视并正在采取措施改进,预计将有较大的发展并趋向产业化。
建议:加强艾虎、黄鼬人工养殖和开发利用,对皮肉兼用动物如麝鼠、海狸鼠、毛丝鼠、长毛兔、鹅等应加强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养殖开发利用,防止再出现大起大落劳民伤财的事件。
昆虫类
我国膳食及药用昆虫的人工养殖近几年有较大的发展,主要品种有:蝎、蚂蚁、土元、蜘蛛、蝗虫、虻虫、蚂蟥、蜂、黄粉虫、蝇等。昆虫养殖在我国一直处于低水平小规模状态,随着科技及市场的发展,特别是生态农业、环保农业和主体农业的需要,昆虫养殖将成为一大产业为特种养殖增添光彩。预计未来的10年内,我国昆虫的人工养殖及利用水平将居世界前列并将产生一批能与国际接轨的产业化发展企业,昆虫养殖开发利用前景可观。
建议:应加强我国蝴蝶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
(摘自《科技信息快报》2007.1.9.②
联系电话:027-87833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