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春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第一小学 523121
摘 要:在习作教学中,应该从生活入手,采用多种方式手段,以学生为本,以生活为实,以实践为主,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习作”。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亲身体验生活。在习作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说到写,鼓励学生抒写生活、倾吐心声。同时教师在习作命题上也要有创新。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才能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独特的感受,习作才有生命力。
关键词:小学 习作教学 指导方法
一、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习作之本”,很值得我们今日的“为习作而习作者”学习。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因而,引导学生学会真实的写作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一要多引导,二要多提醒。比如要写周围熟悉的人,首先要选定目标,注意观察。这个人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在行为习惯上有什么特征?有没有与别人特别不一样的地方?什么地方最引人注意?类似的问题教师要经常提醒。有很多观察体会、很多灵感往往是转瞬即逝的,一不留神就会溜走。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写自己的新发现,写生活中的事物,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教师要注意引导,使那些没有观察意识、对眼前现象熟视无睹的学生,慢慢培养起观察兴趣,逐步形成观察的习惯。
二、亲身实践,体验生活
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很大程度来源于家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这个特点,教师在习作训练当中可以施行让学生多“说一说”“演一演”“做一做”的方案,比如给学生布置一些家庭劳动任务——扫地、买菜、购物、做饭等等,然后让他们写一写,说说亲自当家的感受。
生活是习作的源头,但多姿多彩的生活并不能定格在学生的头脑里,尽管很多东西他们日复一日地见和做,可是由于对生活的淡漠,他们并不能从生活中积累到写作素材。因此,教师必须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同时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在体验中升华感情。要想积累生活素材,学生就得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用自己的“慧眼”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学会思考,同时可以组织多种校园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其中的快乐,
三、口头习作,从说到写
口头习作,其实是说话到书面习作的一个过渡环节,它的语言表达介于口头与书面之间。说习作也是逐步修改构思漏洞、理清习作思路,向书面习作转化的一个阶段。如果能持之以恒地说习作,学生便能出口成章,口头表达技能也能顺利地向书面表达技能迁移。而要实现由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的转化,使学生最终走向成功习作,还需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发他们先说后写的兴趣。
四、抒写生活,倾吐心声
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一定程度,心中的写作欲望就会逐渐萌动,在成熟到呼之欲出、不吐不快的时刻,受到教师的恰当点拨,就会有一种通过文字倾吐心绪的冲动。教师就要抓住火候,让学生趁此渲泄自己的感情,表露心声,并让学生把这种感受写出来。
当然,表露心迹有时也可以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到沟通。记得在开家长会之前,我让学生写了《给爸爸妈妈的心里话》。由于学生有满肚子的话要向父母倾诉,所以写出来的话语充满了真情实感。听了这些话,家长们无不为之感动,因为这是孩子的真情告白,也是家长的心灵安慰,由此使学生与家长之间得到了更好的沟通。
高尚的、美的情感都出自真实的事情,发自内心的感受。这些真实的感受成了写作的第一手材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感受,还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把自己的真情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只有敢说真话,才能写出好文章。
五、习作命题,要有创新
习作命题有时与学生的积累不一致,与学生的兴趣不一致,与学生的思路不一致,这样,学生的信息被深锁在大脑里,习作时就会无从着手。为此,应让学生参与命题,给学生写作的自主权,写他们自己想写的东西,这样写出来的习作才有真实性可言。
习作命题不在乎“大”与“小”,而在乎能否给学生发挥“真情实感”的空间,能否给学生提供“我手写我口”“我手说我情”的题目才是关键。
综上所述,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爱习作的情感。生活是真实的,习作也应当是真实的。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说真话,诉真情”的条件,强调是什么写什么、想什么说什么,不虚假,不矫饰。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要我习作”转变成“我要习作”,在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参考文献
曲风莲 为写好作文铺路[J].小学语文,人民教育报刊社,2013,1,12,29。
论文作者:刘青春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6
标签:习作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真实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