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措施
1全过程造价控制概念
全过程造价管理最早是在1991年由查理德·维斯尼特提出的,他的管理思想大致可以概括为企业和相关部门利用各种技术知识和手段对项目所使用的资源、投入、收入以及风险进行规划与管理的活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理论完善,全过程造价管理被广泛应用到工程项目建设各个领域,全过程造价管理也称为全面造价管理中心最常用的理论之一,对于全过程造价管理在学术研究上也达成了较为普遍认同的观点,即从工程进行可行性分析为起点,在经过初步方案修正、项目设计、施工图制定、项目验收等多个环节,直到项目运行投产整个过程进行造价的管理活动,其核心思想突出对整个项目按照不同特点进行多个阶段确定,然后分阶段、分步骤做好每个阶段的造价管理。建筑工程项目大体可以分为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验收阶段五个大的阶段。因此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即是对五个不同阶段的造价动态管理过程。
2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中的问题分析
2.1项目决策中容易出现的造价控制薄弱点
项目建设决策相关人员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往往只会对建筑施工的设计及施工进度、质量进行考虑,对整个实施过程中的造价管理没有给与足够重视,不能对将要施工的项目进行预算控制,不能合理地对项目建造过程进行全过程造价管理。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不能正确的认识造价管理的重要性,进而影响了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2.2设计阶段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造价控制薄弱点
项目建设决策相关人员在对项目设计时不能正确的认识到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的重要性,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对市场上的建筑材料技术参数、性能、价格了解不充分,导致在进行结构功能设计的过程中对工程项目所应用的建筑材料使用之间的矛盾,还有设计的施工工艺是否适合本地区等等,更加忽视项目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2.3工程招标环节中出现的造价控制薄弱点
在进行工程招投标的过程中,未能编制科学、合理有效的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在评标环节未能进行有效的清标及严格比选工作,有些施工单位投标报价采用报价技巧,造成大量不平衡报价,措施费用中如降水费用、基坑开挖费用、冬季施工费用报低价,在土方开挖、回填、外运方案上报高价等等对工程项目造价控制埋下隐患。
2.4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造价控制薄弱点
施工阶段中,项目实施主体对造价控制意识不强,成本管理不到位,可能造成施工过程中变更签证大量发生,施工方案不合理,导致项目建设成本增加;项目管理单位决策变动,朝令夕改,随意变更,造成资金大量浪费,也给项目造价控制带来大量不确定因素。
2.5工程结算过程中出现的造价控制薄弱点
工程竣工结算的过程中,会对工程竣工图、工程量、结算价格等进行审核,对整个项目建造的过程造价进行全面的审核,但由于前期建设程序没有严格履行,施工单位结算编制质量不高,建设单位把关不严,结算资料缺失不完整,不合规,造价控制各方信息不对等,所站角度不同,结算过程中相关单位博弈激烈,造价控制难度加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全过程造价控制分析
3.1决策阶段造价管理的对策探讨
首先,建设单位或其委托的造价专业咨询公司在广泛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对市场现状、供需关系、政策环境、价格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建设方案的具体内容和标准对建设项目的竞争力进行系统的可行性研究,择优选择合理的项目方案。在项目方案确定的基础上,将工程造价的投资估算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注重参考已经建成的类似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而且要预留一定的估算余量以应对建设项目各参与单位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最后,对建设方案的投资估算进行财务分析与评价,包括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财务指标、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财务生存能力和偿还能力等,这是决策阶段可行性研究的核心,为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合理依据。
3.2 设计阶段造价管理的对策探讨
首先,建设单位应充分利用招投标制度,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的需求,筛选合格的项目设计单位。在招标阶段利用市场竞争机制,以技术可行,使用功能效果最好,成本最低(除低于成本价外)作为评审的基本原则,对不同设计单位的方案进行经济上的比较分析,采用最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达到造价管理的目的,提高建设单位的经济利益。设计单位确定后,为了提高设计质量,缩短设计时间,建设单位应和设计单位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以保证设计方案的质量和经济效果。建设单位应对项目设计单位建立适当的奖惩机制,以激发设计人员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降低建设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积极性。建设单位应要求项目设计单位重视施工图设计的深度优化,尽可能减少施工阶段的设计变更,将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即工程概算,控制在可研估算及合理的范围内。
3.3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在很多情况下,建设单位管理人员不是工程造价专业人士,而部分监理企业也由于专业造价人员匮乏,对施工组织设计、各类专项方案资料的审核更偏重安全性,对造价控制关注不够,因此引入全过程造价控制进行经济比较分析,为项目管理人员选择经济、合理的方案提供支持就显得尤为关键。在当前清单招标模式下,中标单位可能在投标阶段通过不平衡报价抬高或降低部分清单项目的综合单价,在施工过程中通过设计变更要求,变更增加清单综合单价高的项目清单工程量,并同时要求变更减少清单综合单价低的项目清单工程量。若引入全过程造价控制管理并进行全程跟踪,辅以必要的造价分析,可以避免上述现象,实现造价控制目标。
3.4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
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是对前期工作的汇总和再审核,在结算时特别要注意变更或新增项目综合单价是否同比下浮等,同时结合前期和过程中的造价控制资料及经验严把三级审核,确保竣工结算审核结果的正确性。此外,结算阶段还应对变更、签证、施工措施方案等资料进行重点审核,并加以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避免出现重复计算,结合清单计价规则和定额规则,把结算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结束语:简而言之,针对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而言,由于其是建筑工程建设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措施之一,所以在多数建筑工程项目中应用的十分广泛。因此,为了可以有效提升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及其管理质量与效果,则须借助有效的手段展开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活动,从而才能不断提高服务效用,进而不断强化其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张玉芳.建筑工程管理中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对策探究[J].价值工程,2019,38(04):11-13.
[2]苏有月.浅析建筑工程全过程工程造价的控制[J].山东工业技术,2019(01):107.
[3]方敏.建筑工程管理中全过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意义[J].住宅与房地产,2017(21):40+42.
论文作者:刘敏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6
标签:造价论文; 全过程论文; 阶段论文; 项目论文; 建设单位论文; 过程中论文; 造价管理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