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的特点分析_西部大开发论文

西部大开发的特点分析_西部大开发论文

关于西部大开发特点的论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开发论文,西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02)03-17-04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在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国际国内两种市场、两种资源的格局基本形成,市场环境由短缺型向过剩型转变的新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此次西部大开发与改革之初的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五六十年代的西部建设及国外开发落后的地区相比较,具有一些新的特点。正确认识这些特点,对于全面理解西部大开发战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西部开发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西部大开发的特点分析

1.同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部建设相比较的特点。

(1)利益分配机制不同。新中国成立之后, 政府十分重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了实现西部地区的工业化,促进全国工业布局的合理化,向西部地区大量增加投资。然而,这种“嵌入式”的工业体系条块分割严重,原料和下游产品两头在外,而且从利益分配来看,投资收益大多数都上交给中央,投资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大。而这次西部大开发既有扩大内需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的目的,也有促进西部地区发展、“强区富民”的目的。因此,其利益分配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一方面,利益的分配要符合市场经济的分配原则;另一方面,又要兼顾强区富民和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2)政策效应不同。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部建设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进行的,政府依据计划经济的特点,自上而下以行政命令方式推进资源和要素的空间布局,对西部实行倾斜政策,采取中央投资、项目嵌入的方式进行重点投资、集中建设。这次西部大开发面临的矛盾是,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西部要与东部地区平等竞争;另一方面,西部地区市场经济体制发育滞后,市场化程度低,市场主体不成熟,尚不具备与东部竞争的条件。同时,寄希望于中央政府再像“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那样,借助行政力量进行新的集中投入的想法已经不大现实。目前中央的政策倾斜是有限度的,而且政策机制的实现必须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并要坚持以下“四条原则”:一是不能影响东部地区的进一步发展,以保持我国整体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二是不能影响中央及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调控能力;三是不能破坏市场经济“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四是不能违背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规则。这就充分说明西部大开发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的特点。

(3)开发机制不相同。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部建设是利用计划经济机制进行开发建设的,通过中央集中投资于重点建设项目来奠定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基础,因而在开发思路上采取了非均衡发展的战略思路。在“一五”建设时期国家进行的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中,有40 多项放在了西部地区。而当前的西部大开发是在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进行的,开发机制是市场机制+政策机制。从投资来看,是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中央政府的投资仅仅是其中一部分。所以,在西部大开发中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动员区内投资。

2.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东南沿海经济发展相比较的特点。

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东南沿海经济发展相比,这次西部大开发最大的特点在于,前者是突变式的,后者是渐进式的,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

(1)体制背景不同。八十年代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之时,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成分浓厚,政府的管制和保护多,政策的影响力大、范围广。当时,国家曾经给予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如外资企业的低税率、进口生产设备、原料、零部件、交通工具和其他生产资料免征关税及进口工商统一税、享有全额的外汇留成等。此外,政府还允许这些区域在所有制结构调整、人事劳动制度改革等方面先行一步。中央给予的倾斜政策的实施,形成全国及国外的资金、人才、技术向东南沿海地区集中的效应。而目前西部大开发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的情况下进行的,资源配置方式已发生了根本改变,政府逐步从诸多产业中退出,行业管制逐渐放松,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参与竞争。在这种体制背景下,优惠政策的空间很小,即使中央对西部地区实施一定的倾斜政策,恐怕也很难起到当时发展东南沿海时那么明显的效果,甚至可能会出现政策倾斜与资源流动方向不一致的“逆市场调节”。

(2)市场环境不同。 八十年代初期东南沿海经济发展面对的是卖方市场,而当前的西部大开发面对的是过剩型的买方市场。国家实施东南沿海经济发展战略时,我国正处于短缺经济时代,企业面临的是产品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企业发展壮大的市场空间很大,可以采取数量扩张的方式,迅速发展起来。而目前西部大开发所面对的是外需拉动锐减、内需增长缓慢、通货紧缩明显的过剩经济,市场竞争激烈,传统产业、传统产品供过于求,积压严重,生产能力闲置,企业的生存成长空间小,地区的资源优势也难以充分发挥。因此,西部大开发必须适应市场环境的新变化,实施市场导向型战略,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增强地区和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并努力加快地区社会分工,通过社会分工,不断开拓市场规模。

(3)开发对象不同。东南沿海地区的面积小, 利用经济特区的辐射力就能把周边地区带动起来,因而东南沿海地区采取的是点—线—面的“增长极”带动开发模式,即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增长极”效应带动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经济发展,继而辐射整个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而西部大开发涉及12个省、市、自治区,面临整个面的开发,而且与东南沿海相比,西部地区现代化大城市数量少,难以形成能够带动整个西部区域经济增长的“增长极”。

(4)负担不同。当年开发东南沿海地区面临的是发展问题。 一方面,东南沿海地区历史遗留问题少,发展的负担较轻,另一方面,东南沿海地区工农业基础较好,整体生活水平高,投入能较快地转化到生产中,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西部地区的经济基础条件差、实力弱、负担重。西部一些地区面临不是发展问题,而是生存问题。在西部大开发中既要解决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三线”建设时期建设的军事工业和重工业企业技术层次低、产品老化、机制不活、人满为患、经济效益下滑甚至资不抵债的问题,又要解决边远落后地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经济发展的负担很重。同时,西部地区在全国的地域分工中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输出低价初级产品而输入高价加工产品的双重净收益损失的状况;投入的财力、物力首先要解决的是吃饭问题。因此,西部大开发只有在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的基础上,才能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

总之,与改革之初东南沿海地区的情况相比,西部大开发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而西部大开发既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更需要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则,难度很大。不可能像东南沿海那样得到突变式的发展,而只能通过深化体制改革,理顺关系,明晰产权,优化环境,逐步培育非国有经济和民间资本,引进外资,渐进式地发展。

3.与国外开发落后地区相比较的特点。

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是世界各国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少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都曾经面临如何开发落后地区的问题,各国结合本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及各地区的特点,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区域开发战略和地区发展规划。开发战略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例如,美国在对西部和南部地区的开发中利用了灵活的土地开发政策;战后意大利通过设立南方开发基金促进南部地区开发;日本通过“产学官”相结合来开发北海道等。这些国家开发落后地区的经验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但也要看到,同国外开发落后地区相比较,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具有一些新的特点:

(1)社会制度不同。我国实行的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既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又要促进西部市场经济发展;既要坚持公平原则,又要坚持效率原则。因此,不可能像美国那样单纯追求效率,即使有短暂效率,但违背社会主义原则的方式不能采纳。

(2)开发条件不同。国外开发落后地区是初次开发, 没有过多的负担。而我国的西部地区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再开发,呈现出显著的双重二元经济结构特点。一是较发达的城市与较落后的农村分割严重,特别是重工业发展与落后的农业之间缺乏必要联系而造成了产业结构断裂,工农产品对流不畅,城乡差异十分明显,并导致地区经济利益的双重流失。二是西部地区的不同区域间经济发展条件及发展能力存在很大差距。在西部地区内部,由于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的不同,国家对西部的投入主要集中于自然条件较好,位置相对偏东的川、陕、甘等省份,各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存在不亚于东西部之间的差距。因此,既要着力促进那些基础设施条件好、人才密集、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充分发挥它们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又要通过采取促进农业产业化及发展非农产业等措施,解决好交通闭塞、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地区人民的温饱问题。

(3)经济实力不同。美、意、 日等国在开发落后地区时国民经济整体综合实力强,人均国民收入水平高;而我国目前综合国力相对较弱,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低,而且西部地域冰川、沙漠、高山、高原广泛分布,自然条件恶劣,少数民族众多,人口素质不高,思想观念落后。

西部大开发与国外开发落后地区相比较,由于社会制度不同、开发条件不同、经济实力不同,因而我国的西部大开发要从国情和西部的区情出发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汲取其教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西部大开发模式。

二、对西部大开发的几点建议

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部建设、八十年代东南沿海的经济发展和国外开发落后地区相比较,西部大开发具有许多新的特点,这些从比较中得出的特点对当前的西部大开发有重要的启示:

1.开发过程中要避免盲目性。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分段实施、逐步推进的系统工程,存在诸多复杂的制约因素,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如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所有制结构滞后、双重的二元经济结构等。由于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客观条件不可能一下成熟,因而解决上述问题,特别是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及消除双重二元经济结构等都要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同时,由于东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经济规模都远远优于西部地区,而且目前的投入产出效果也明显好于西部地区;所以,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然会继续扩大,缩小差距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发布西部大开发令时所指出的:“加快开发西部地区,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也是空前艰难的历史任务。我们要下决心通过几十年乃至整个下世纪的艰苦努力,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山河秀美的西部地区。”

此外,由于国家财力的限制,不可能盲目铺摊子、全面开发。这次国家确定的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是:(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特别是要坚持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放在突出位置;(2 )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采用“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做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3)积极调整产业结构;(4)发挥科技和教育优势,加快人才培养;(5)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因此,西部大开发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盲目性,克服急于求成的思想,要从宏观上加强对西部大开发的调控和指导,科学论证,统筹规划,加强协调,根据各地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产品优势,树立品牌意识,发展特色经济,以“规划先行、政策倾斜、集中投入、择优扶强、快速发展”为原则,选择开发重点,努力发展已有一定实力的重型设备制造业、电站设备制造业、输变电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使一些产业能在区内规模化生产,防止出现一哄而上和小规模重复建设等脱离实际的现象。

2.开发过程中要坚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经济规律。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实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就是要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使西部地区逐步实现经济现代化、经济市场化和经济国际化。因此,西部地区应以市场配置资源,资源开发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培育高度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坚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经济规则。在西部大开发的资源动员模式方面,应当摒弃以政府为主、计划直接动员的传统思路,改变为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利用税收优惠等政策,改善要素的收益率信号,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加快西部要素市场体系的发育,市场规划的完善和市场秩序的建立,间接调动社会资源内部的积累和外部投入。此外,要打破地区垄断、部门割据,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和“诸侯经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反对为了效率而牺牲公平,或者为了地区和部门的利益而违背公平竞争原则的做法,从而确保市场主体进行市场交换的连续性和自主性。

3.要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改善投资环境。

形成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西部地区市场体制的成熟度远远低于东部。没有良好的体制环境,就不可能使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的作用得以充分、有效地发挥。因此,深化体制改革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关键环节。

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应通过体制创新,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与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进一步完善西部市场经济体制并进行所有制结构的改革,建立起“以国有经济为主导,集体经济为主体,私人经济大量存在”的新体制。特别是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使民营经济成为西部大开发的主力军之一。

同时,在开发中应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来自各个国家、国内各地区、各种所有制的投资者、经营者,在西部大开发中做出贡献,取得合理的回报,使资源富集的西部地区从资源导向型转变为市场导向型,从而加快西部传统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建立起西部地区内生增长机制,使西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体措施主要包括:

(1)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激活西部资本市场, 聚集西部地区资金,吸引东部地区资金,使西部的资金实现有效循环。其具体途径有:一方面,大力发展股份制企业,提高西部企业上市的比例,筹集企业发展资金。同时,鼓励西部大型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实行政府担保、财政贴息;另一方面,建立西部产业投资基金,聚集中、小投资者的闲散资金和其他社会闲散资金,以投资基金方式投入西部资本市场,提高西部开发的资本融通能力。

(2)以存量换增量,大胆采用BOT融资方式。西部各省区政府可把本应由自己承担投资的某个重大建设项目,通过一定形式授权给企业集团或公司投资经营,使这一项目暂时由“公共物品”转变为“私人物品”,即“Build-operate-Transfer”(BOT),意为建设—经营—转让。采用BOT筹资方式,吸引国内外大公司或承包商承担项目的设计、融资、建设和经营管理费用,以便缓解建设资金短缺状况,尽快摆脱基础设施发展滞后的局面。另外,也可利用出卖项目经营权来获得建设发展资金。

(3)改善自身投资环境, 吸引国外带有援助性质的长期低息贷款。外国政府贷款的偿还期一般为20-30年,有的可长达50年,并且有10年左右只付息不还本的宽限期,通常含有30%的无偿转让的赠与成分,但在贷款使用上有一定侧重点和相应规定。西部地区的政府和企业应优化投资环境,选准项目,科学论证,精心策划,并结合自己的偿还能力,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外国政府贷款。

面对我国加入WTO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 西部地区应通过体制创新,用足、用好中央对西部实施的鼓励外资投入的优惠政策,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硬环境的同时,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综合服务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信息支撑体系,努力营造一个符合国际惯例的投资服务环境。通过优化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求发展,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方位地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人才、设备和管理经验,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标签:;  ;  ;  ;  ;  ;  ;  ;  ;  

西部大开发的特点分析_西部大开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