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46例骨科创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及治疗效果观察论文_卞志超

娄底市骨伤医院 湖南娄底 417000

【摘 要】目的:观察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及治疗效果。方法:纳入46例骨科创伤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凝治疗,观察组A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观察组B给予弹力袜治疗,比较三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软组织损伤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A和观察组B下肢静脉血栓和软组织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和观察组B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龄和糖尿病是骨科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结论:骨科手术应用低分子肝素和弹力袜均能有效预防形成下肢静脉血栓,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骨科手术;下肢静脉血栓;治疗效果

前言

静脉内血液出现不正常凝结则形成静脉血栓,多发于下肢。一旦形成血栓,其远侧静脉回流被阻滞,增加小静脉毛细静脉渗透性,升高压力,多表现为小腿肿胀、压痛、浅静脉曲张等,甚者坏疽[1]。骨科创伤手术可导致血液停滞、黏稠度升高,进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形成下肢静脉血栓,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本文研究主要针对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46例骨科创伤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骨科手术的患者46例,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46.25±3.42)岁。其中膝关节人工置换术患者1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3例,石膏固定术患者7例,下肢骨折复位固定术患者10例。上述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A和观察组B,对照组16例,观察组A和观察组B各15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等统计结果显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1)肝、肾功能检查正常;(2)血常规检查正常;(3)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入组者且所有患者均已经医院相关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2 排除标准:(1)不符合纳入标准者;(2)合并有严重心、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病变者;(3)伴有消化道溃疡者和颅脑损伤者;(4)血小板计数过低者;(5)过敏体质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抗凝、抗感染方法进行治疗,预防性口服阿司匹林,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时采用8千万U尿激酶溶栓疗法,每天2次,10天为一疗程。

1.3.2 观察组A: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术前12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4mL,术后引流量减少时再次注射,每天2次,10天为一疗程。

1.3.3 观察组B: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加用医用弹力袜治疗,术后第一天据病人小腿粗细选择适合的医用弹力袜,早餐起床穿着,夜间休息脱下,使用10天。

1.4 静脉血栓诊断标准

(1)全身症状:发热,心跳加快,患肢肿胀疼痛,间歇性跛行等;(2)临床症状:血栓部位深压痛,静脉可触及条索状物等;(3)实验室辅助检查:多普勒彩超提示患者下肢静脉血管腔内血流量、方向、速度等。

1.5 疗效评价标准

(1)显效:患肢无明显肿胀,双下肢周径差<1cm;(2)有效:下肢沉重感减轻,肿胀有所消退,周径差1~2.5cm之间;(3)好转:患者下肢静脉造影提示深静脉大部分再通,症状缓解但不显著;(4)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显著性变化。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好转例数)/总列数×100%。

1.6 统计处理

本组研究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处理分析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对于其中本组研究的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和软组织损伤发生率比较

由表1结果可知,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8例(50%),软组织损伤发生8例(50%);观察组A下肢静脉血栓发生1例(6.7%),软组织损伤发生2例(13.3%)。观察组B下肢静脉血栓发生1例(6.7%),软组织损伤发生1例(6.7%)。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和软组织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由表3结果可知,年龄大于55岁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8.00%,合并糖尿病者发生率为41.67%,显著高于年龄<55岁者和非合并糖尿病者,由此可见高龄和糖尿病是骨科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

注:与年龄<55岁比较,*P<0.05;与非合并糖尿病,#P<0.05。

3 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交通事故、工业意外事故等发生越来越频繁,骨科创伤患者随之激增,现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骨科手术创伤可破坏静脉瓣,增加血小板含量,导致血液高度凝固,同时术后下肢活动减少,减弱了肌肉泵功能,因此,血流速度减慢是引起骨科创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而体内凝血与抗凝、纤溶与抗纤溶之间失衡是根本[3-4]。一旦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及时给予治疗能有效避免形成肺栓塞,其中以内科综合治疗为主。首先,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早期下床活动锻炼,减少卧床时间。合理饮食,必要时口服阿司匹林以预防形成下肢静脉血栓。此外,患者还应戒烟,因为尼古丁可增加血小板粘附性,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5】。

研究显示,低分子肝素抗凝效果显著,广泛用于抗血栓治疗,是术后抗凝的首选药物。低分子肝素抗栓功效快速,利于循环系统再通,同时生物利用度高,减少了用药剂量和次数,安全性得到提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A和观察组B下肢静脉血栓和软组织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和观察组B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高龄和糖尿病是骨科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由此可见,骨科手术应用低分子肝素和弹力袜均能有效预防形成下肢静脉血栓,对于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莉璟,程云. 骨折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7):634-636.

[2] 周国,刘晓.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观察与治疗[J].当代医学,2014,20(8):77-78.

[3] 金梅,孙可,杨庆国. 老年股骨近端骨折创伤早期髂筋膜间隙阻滞镇痛的临床效果[J]. 实用医学杂志,2013,29(4):584-586.

[4] 陈隆霞.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下肢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3,19(20):61-62.

[5] 赵云昌. 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J]. 当代医学,2013,19(5):69-70.

论文作者:卞志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6年6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  ;  ;  ;  ;  ;  ;  ;  

分析46例骨科创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及治疗效果观察论文_卞志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