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434020
摘要:目的:分析甲状旁腺功能及喉返神经施被膜解剖技术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将本院2015年6月-2016年9月诊治甲状腺肿瘤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采用常规甲状腺全切术及被膜解剖技术,对比两组技术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后1d血清钙及术前PH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d血清钙水平明显较高,观察组术后PHH水平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喉返神经功能正常率明显较高(p<0.05),喉返神经功能暂时性瘫痪率明显较低(p<0.05),两组喉返神经功能永久性瘫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被膜解剖技术应用于甲状腺肿瘤患者治疗中,明显改善甲状旁腺功能,保护喉返神经不受损伤。
关键词:被膜解剖技术;甲状旁腺功能;喉返神经
甲状腺肿瘤多发于临床,需接受治疗。基于此,本院2015年6月-2016年9月接诊12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通过常规甲状腺全切术及被膜解剖技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5年6月-2016年9月收治12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全部患者经过检查确诊为甲状腺肿瘤,以随机抽签原则划分所有甲状腺肿瘤患者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性30例;年龄17~71岁,平均(42.5±13.5)岁;TNM分期:I期30例,II期20例,,III期10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性32例;年龄15~72岁,平均(40.4±12.5)岁;TNM分期:I期29例,II期19例,,III期12例。两组性别、年龄及TN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甲状腺全切术。取患者仰位,充分暴露术区,横切胸骨切迹上方。在甲状腺完全暴露后,分离、钳断及结扎上极血管,依次结扎、离断,分离,手术结束。
1.2.2观察组方法
观察组采用被膜解剖技术。对甲状腺下极与峡部进行解剖。离断甲状腺峡部的下缘,剥离下极,推送疏松组织到下方。切断甲状腺峡部,适度剥离。解剖甲状腺上极进。紧上极内边缘,切开悬韧带,离断上极动脉内侧支管,牵拉甲状腺上极至环甲间隙内,切断此处动脉侧支。推假被膜及上位旁腺到后方。紧接着解剖甲状腺侧及背面。无需找到喉返神经,主动露出未正常暴露者并进行保护。
1.3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甲状腺功能,侧患者术前及术后空腹条件下外周静脉血PTH,当PTH<9 Pg.ml诊断为甲状旁腺功能障碍;对比两组喉返神经损伤情况术后,患者出现声音嘶哑或失声,马上接受喉镜检查,确诊声带活动度减弱[1]。
1.4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4.0表格中,分别以( )、(%)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并予以t检验、 检验,分析组间项是否存在差异,如 ,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甲状腺功能
两组术后1d血清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d血清钙(2.16±0.24)mmol.L-14d(2.44±0.17)mmol.L-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91±0.27)mmol.L-1、(2.09±0.18)mmol.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PH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PHH(34.25±13.94)pg.ml-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18.36±19.83)pg.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甲状腺功能比较( )
3讨论
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癌基因及生长因子及电离辐射等。其主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但由于甲状腺特殊性因素及解剖位置复杂性因素影响出现误切甲状旁腺情况、容易损伤血供障碍所以,手术安全性仍需探讨。被膜解剖技术用于甲状腺癌全切术中,避免甲状旁腺功能退化,保护喉返神经不受影响,疗效好,且可靠安全。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术后3d血清钙水平及术后PHH水平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喉返神经功能正常率明显较高(p<0.05),喉返神经功能暂时性瘫痪率明显较低(p<0.05)。表明,甲状腺肿瘤患者通过被膜解剖技术治疗,临床效果突出,有助于恢复甲状旁腺功能,减轻喉返神经损伤。
总之,被膜解剖技术对甲状旁腺功能及喉返神经产生积极影响,可改善甲状旁腺功能,促进喉返神经功能功能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何万民,刘春庆,高再生.被膜解剖技术对甲状旁腺功能及喉返神经影响的临床研究[J].现代医学,2015,43(11):1392-1395.
论文作者:马丹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
标签:甲状腺论文; 甲状旁腺论文; 统计学论文; 术后论文; 两组论文; 患者论文; 神经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