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物流业产业关系效应的动态比较与分析_物流产业论文

中美物流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动态比较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美论文,物流业论文,效应论文,产业论文,动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1000-8462(2011)11-1857-0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及产业竞争程度的不断增加,作为重要基础产业之一,物流业的发展对于深化劳动分工、有效改善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2],是世界各国致力发展的黄金产业。但由于起步较晚,相比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物流业总体水平比较落后,物流能力和物流效率较低,物流业与其他产业关联度较低,不利于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如何有效推动我国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协调、互动发展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目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中期的经济发展阶段,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基础:在我国,制造业创造的物流业务量占物流业总业务量的70%以上,制造业物流总值占全国物流总值的比例达88%。因此,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受到了业界和学者的广泛关注,被认为是提高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物流服务能力的必然选择。2009年国务院颁发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列为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工程之一。但随着经济发展阶段、市场化程度以及产业自身演变趋势的差异,产业间关联关系也将出现阶段性变化特征[3]。杨玲通过对美国历年投入产出表的分析表明:随着美国服务经济进程的逐步加深,生产者服务业表现出逐渐与其母体——制造业分离的现状,与制造业的融合度呈下降趋势[4]。而由于服务业所具有的自我循环、自我强化等产业特征[5-7],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生产者服务业与其他服务业的融合度逐渐上升。那么,物流业作为重要的生产者服务业之一,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关系将具有何种动态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

国内现有关于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关系的研究大多以某一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8-9],测算物流业与其他三次产业的直接和间接产业关联,缺乏针对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性、互动协调关系的动态比较分析,而产业关联变动趋势是反映产业经济联系变化规律的重要指标,认清产业关联的变动轨迹对于产业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10]。因此,本文以中、美1997年、2002年、2007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研究两国物流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融合、互动现状及其动态变化趋势,并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横向比较,研究物流业与其他产业关联关系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所呈现的动态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客观、前瞻性的物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1 中美物流业发展现状

利用中美1997年、2002年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基本流量表中的数据,本文选择相关的指标对中、美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其产业特征进行了分析,涉及的指标主要有:

分别表示国民经济各行业对j产业总的中间投入和j产业的增加值。

1.1 中美物流业增加值比重及其增长速度

依据上述指标,本文首先从物流业增加值比重和增长速度等两方面对中美两国的物流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如下: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中国物流业增长迅速,1997-2007年,美国物流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16%,而中国则高达17.93%(见表1),远远高于美国物流业增长速度。同时,中国物流业占服务业和GDP的比重也有所提高,这说明中国物流业发展速度快于整个国民经济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速度。但美国物流业占服务业和GDP的比重明显低于中国且呈现下降趋势。

 

1.2 中美物流业的产业特征

两国物流产业中间投入率和中间需求率测算结果如表2所示:1997-2007年,中国物流业中间需求率远远高于美国,但两国都呈现下降趋势。这说明两国物流业的发展动力正逐渐从中间需求向最终需求转变,且美国最终需求对物流业的拉动作用高于中国。其次,中国物流业中间投入率高于美国同期,且逐渐增加,表现出一种“低附加值、高带动型”特征,而美国却呈下降趋势。这也符合许多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规律:一个国家从不发达经济阶段到准工业化阶段,再到工业化和成熟工业化阶段,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中间投入率大多会经历一个先逐步上升,随后再缓慢下降的过程[11]。

2 中美物流业的产业关联动态比较研究

制造业和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物流业发展的主要产业,本文主要重点分析物流业与制造业及其他服务业之间的产业关联关系。文中,将国民经济划分为农业、制造业、其他第二产业、物流业和其他服务业等五大产业,其中物流业包括运输业、仓储业和邮电业。利用中美1997年、2002年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及相关分析指标,本文对物流业与制造业、其他服务业之间的融合、互动关系和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比较分析。

2.1 中美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性研究

2.1.1 物流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系数。本文主要从物流业与制造业、其他服务业之间的中间投入率和需求率来探讨产业间的融合性。其中,i产业对j产业的中间投入率等于i产业对j产业的中间投入占j产业总投入的比例,反映了j产业对i产业中间投入的依赖程度,并从投入角度衡量了i产业融合于j产业的程度;而i产业对j产业的中间需求率等于j产业总产出被i产业消耗的比例,则是从需求的角度衡量了i产业融合于j产业的程度。表3中,第1-4个指标分别从投入和产出两方面衡量了制造业、其他服务业对物流业的融合程度;而指标5-8则衡量了物流业对制造业、其他服务业的融合程度。

测算结果显示:①从制造业、其他服务业对物流业的融合指标(1-4)来看:虽然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对物流业的中间需求率有所下降,但制造业对物流业整体融合度大于其他服务业对其的融合度,而美国其他服务业对物流业的融合度大于制造业。以2007年为例,中国制造业对物流业的中间投入率为0.3189,中间需求率为0.3008,而美国分别仅为0.1448和0.183;而中国其他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率和中间需求率都相对较小,分别为0.1162和0.1675,而美国则为0.2103和0.2635。这说明目前我国物流业对制造业具有较强的中间依赖,是推动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而美国已进入服务经济社会,物流业逐步与其母体:制造业分离,而与其他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关系更为紧密。②从物流业对制造业、其他服务业的融合指标(5-8)来看:我国物流业对其他服务业的中间投入率高于美国,且呈上升趋势;而我国物流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率较低,低于美国物流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率。这说明目前我国制造业产业内部分工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推动制造业物流需求社会化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相比较而言,物流业对制造业和其他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率较低,除美国物流业对其他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率略有下降,两国其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③总的来说,不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制造业、其他产业对物流业的融合程度大于物流业对制造业、其他产业的融合程度。且中国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均衡度较低,不论是投入还是需求,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均衡系数(融合系数越大,均衡度越低)高于物流业与其他服务业,而美国正好相反,其物流业与其他服务业的融合均衡度较低,与制造业的融合均衡度相对较高。从投入角度来看,中国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均衡系数波动下降,美国逐步上升,而中国物流业与其他服务业融合均衡系数波动上升,美国逐步下降。

2.1.2 物流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中间融合与产业价值创造。产业融合程度不仅表现为产业间中间投入和中间需求关系,还体现在产业间的融合对各产业价值创造能力的影响。本文借鉴杨玲[4]、胡晓鹏[12]所构建的价值系数指标①,依据中美两国投入产出表,对1997-2002年、2002-2007年物流业与制造业、其他服务业之间的中间融合导致的产业价值创造能力的变化进行了测量和分析。

测算结果显示:不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制造业对物流业的融合对物流行业价值创造的贡献(价值系数Ⅰ)小于其他服务业对物流业(价值系数Ⅱ)。特别对于中国来说,虽然制造业对物流业的融合度高于其他服务业对物流业的融合度,但价值系数Ⅰ小于价值系数Ⅱ,且价值系数Ⅱ增大,而系数Ⅰ变小;不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物流业对制造业的价值创造的贡献(价值系数Ⅲ)远远小于其对其他服务业(价值系数Ⅳ),美国更为显著,但价值系数Ⅲ逐步上升,而价值系数Ⅳ呈下降趋势。

结合中间投入、中间需求等融合指标,发现,虽然目前中国物流业发展对制造业依赖较强,制造业对物流业中间融合较大,但制造业对物流业价值创造能力贡献较小,相反,其他服务业对制造业融合度相对较低,但其对物流业价值创造能力贡献高于制造业。相比较而言,中国其他服务业对物流业的中间依赖较强,而物流业对其他服务业的价值创造能力贡献也高于其对制造业,但其指数呈下降趋势,因此,提高服务物流效率也不容忽视。

2.2 中美物流业与其他产业互动性研究

感应力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是进行产业关联度分析的主要指标,能较全面地体现产业间互动特征。在现代化经济社会中,任何一种产业的生产活动通过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结的波及效果,必然影响和受影响于其他产业的生产活动。其中,受其他产业影响的程度叫做感应度,对其他产业的影响程度叫影响力。其计算公式分别为:

本文将中美两国1997年、2002年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分别测算了各国各年份制造业、物流业和其他服务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并对各系数进行分解,分析了各产业间的相互影响。

总的来说,不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制造业感应力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均大于1,说明制造业不仅受其他产业中间需求影响较大,同时对其他产业也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制造业在其经济发展中均处于主导地位。中国物流业和其他服务业感应力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均小于1,且影响力系数大于感应力系数,说明中国物流业和其他服务业属于最终需求型产业,受其他产业中间需求拉动作用比较有限。而美国其他服务业感应力系数大于1,属于中间需求型产业部门。

从产业互动的角度来看,中美两国物流业与制造业、其他服务业均没有形成显著的互动关系。在影响上述三类产业发展的因素中,产业自身的作用占据主导地位,产业间相互影响作用微弱。相对来说,由于中国物流业、其他服务业对制造业较强的中间需求依赖,物流业、其他服务业对制造业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制造业对物流业、其他服务业及物流业与制造业之间互动不甚显著。但对美国来说,其他服务业与制造业、物流业之间的互动更为显著。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其他服务业与物流业、制造业等产业关联关系将更为紧密。

3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3.1 主要结论

3.1.1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产业增加值增长迅速,高于其他服务业及GDP增长速度。而美国物流业增加值也逐年上升,但其占服务业和GDP的比重明显低于中国且呈现下降趋势;中国物流业中间需求率远远高于美国,但两国都呈现下降趋势,这说明两国物流业的发展动力正逐渐从中间需求向最终需求转变,且美国最终需求对物流业的拉动作用高于中国;中国物流业中间投入率高于美国同期,且逐渐增加,表现出一种“低附加值、高带动型”特征。

3.1.2 中美两国物流业与制造业、其他服务业之间均处于非均衡融合状态:由于目前我国尚处于工业化中期,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对制造业具有较强的中间依赖,但物流业对制造业的融合度较低。美国已进入服务经济社会,物流业逐渐与其母体制造业分离,对其他服务业的依赖更强。总的来说,不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物流业与其他服务业的融合对双方价值创造的贡献(价值系数Ⅲ、Ⅳ)大于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对双方价值创造的贡献(价值系数Ⅰ、Ⅱ),但值得注意的是,制造业对其他服务业的融合使得其他服务业价值创造能力提高的贡献呈下降趋势,因此,在促进物流业与其他服务业融合的过程中,完善服务业物流网络,提高服务业物流能力和效率不容忽视。

3.1.3 制造业在中美两国经济发展中均处于主导地位,物流业的感应力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则相对来说较小,中国物流业感应力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均小于1,属于最终需求型产业,而美国物流业感应力系数大于1,属于中间需求型产业部门。从产业互动的角度来看,中美两国物流业与制造业、其他服务业均没有形成显著的互动关系。在影响上述三类产业发展的因素中,产业自身的作用占据主导地位,产业间相互影响作用微弱。但相对来说,中国物流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更为显著,而美国其他服务业与物流业之间互动更为显著。

3.2 政策建议

3.2.1 提高物流能力和物流效率。虽然近年来我国物流业规模扩张迅速,但其产业增加值率较低,低于美国同期水平,且逐渐下降且逐渐增加,表现出一种“低附加值、高带动型”特征。同时,中国物流业与制造业、其他服务业的中间融合对制造业、其他服务业价值创造的贡献低于美国。因此,在增加各项投入,扩大物流业规模的同时,鼓励各种先进物流设备和物流技术的应用、构建物流公共平台,引进高端物流技术人才,提高物流能力和物流效率。

3.2.2 推动制造业物流需求社会化。由于我国尚处于工业化中期的经济发展阶段,相比美国,我国物流业对制造业具有较强的中间依赖,但物流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率低于美国同期水平。这说明目前我国制造业产业内部分工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推动制造业物流需求社会化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一方面,应鼓励制造业实行“主辅分离”,推进制造业企业内置物流服务市场化、社会化,提高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产业关联,从而提高制造业对物流业中间需求。另一方面,针对制造业各产业物流中间需求特征,提高制造物流能力,满足制造物流需求,实现需求和供给的对接也是促进产业融合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3.2.3 促进物流业与其他服务业的互动、融合发展。鉴于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目前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仍然是推动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其他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逐渐显现,物流业将逐渐与其母体制造业分离,而对其他服务业的依赖将逐步增强。因此,在积极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过程中,完善服务业物流网络,提高服务业物流能力,促进物流业与其他服务业的融合、互动发展也不容忽视。

注释:

①1997-2002价值系数Ⅰ=(2002年物流业价值创造-1997年物流业价值创造)/(2002年制造业对物流业的中间投入-1997年制造业对物流业的中间投入);1997-2002价值系数Ⅱ=(2002年物流业价值创造-1997年物流业价值创造)/(2002年其他服务业对物流业的中间投入-1997年其他服务业对物流业的中间投入);1997-2002价值系数Ⅲ=(2000年制造业价值创造-1997年制造业价值创造)/(2002年物流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1997年物流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1997-2002价值系数Ⅳ=(2002年其他服务业价值创造-1997年其他服务业价值创造)/(2002年物流业对其他服务业的中间投入-1997年物流业对其他服务业的中间投入)。2002-2007年各价值系数同上。其中产业价值创造总量等于总产出中剔除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力报酬之后的剩余产业产值。

标签:;  ;  ;  

中美物流业产业关系效应的动态比较与分析_物流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