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观察通络利水方熏洗治疗中风后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5月100例中风后肢体肿胀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络利水方熏洗治疗。评估分析两组治疗疗效及预后状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络利水方熏洗治疗中风肢体肿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通络利水方;熏洗疗法;中风;肢体肿胀;疗效
肢体肿胀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长期性的肿胀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致残率高[1]。常规治疗方法对于中风后肢体肿胀没有良好的效果。我院通过研究中风病因病机,总结治疗本病以通络活血利水消肿为主法,并根据长期临床治疗经验拟出“通络利水方”,在中风肢体肿胀的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了通络利水方熏洗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5月100例中风后肢体肿胀的患者。利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为32~79岁,平均年龄(54.8±13.6)岁。病程1-4年,平均为(2.51±1.22)年。观察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33~70岁,平均年龄(52.2±14.2)岁。病程1-3年,平均为(2.13±1.56)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2 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按照《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中有关脑出血、脑梗塞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按照《中医内科学》[3]中中风的诊断标准。具体肿胀程度分级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软组织损伤症状分级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肿胀情况进行评价。肢体肿胀情况消失,1月内无复发为治愈;肢体肿胀情况消失,1月内仅几次复发为显效;肢体肿胀情况减轻为有效;肢体肿胀无好转为无效。询问患者肢体肿胀感和紧张感减轻程度,较之前感觉减轻程度分为消失、减轻、轻微。
3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只单纯采用传统的治疗中风肿胀的方法:在日常休息中,当患者卧位时将其下肢抬高,促进静脉回流,平时抬高患者的上肢以减轻肢体肿胀,持续一个月。一个月后进行疗效观察。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通络利水方熏洗治疗方法。通络利水方药物组成:黄芪20g、白芍20g、白芥子10g、炮姜炭10g、肉桂10g、桑枝10g、稀莶草10g、海桐皮10g、三棱10g、莪术10g、片姜黄10g、透骨草10g,用以上药物加入 3 000 mL 清
水,先以武火煮开,随后以文火煎煮 15-20 min,后置冷,药汁温度严格控制在35 ~45 ℃外用熏洗,每日两次,持续一个月。一个月后进行疗效判定。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s),两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5.2两组患者肢体肿胀感和紧张感改善程度比较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肢体肿胀感和紧张感改善程度消失34例,减轻14例,轻微2例,对照组肢体肿胀感和紧张感改善程度消失20例,减轻16例,轻微14例,两组肢体肿胀感和紧张感均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72.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0.6071,P=0.0011)。
6讨论
中风后肢体肿胀是中风常见并发症,轻者可自行恢复,重者常长久不消退,严重影响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中风后肢体肿胀的形成是一个较为长期和复杂的过程,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由于中风后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瘀阻,导致阳气不通,气虚寒凝,瘀血阻滞,“瘀血既久,化为痰水”,从而发为肿胀[5]。本院自拟通络利水方中黄芪、白芍益气养血利水;白芥子、炮姜炭、肉桂温经散寒、活血通经,桑枝、稀莶草、海桐皮、透骨草祛风除湿、舒经活络,三棱、莪术、片姜黄行气破血通经,全方标本兼治,共奏通络活血利水消肿之功效。熏洗疗法是利用中药汤剂煎煮后的温热和药物作用刺激患肢皮肤、血管和神经,从而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活血舒筋、调和气血,改善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促进皮肤对药物的吸收,放松肌肉痉挛,加快局部形成的病理产物的代谢,最终达到治疗肢体肿胀的目的[6-7]。
依据病情发展,采用通络利水方熏洗治疗,可使患者瘀血行、风火平、腑实通、逆乱之气得治,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微循环,利水消肿,从而减轻肢体肿胀,有利于恢复期的康复,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本次研究表明患者接受通络利水方熏洗治疗后,中风后偏瘫肢体肿胀明显减轻,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通络利水方熏洗治疗中风肢体肿胀效果良好,能有效减轻中风后肢体肿胀,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童明仙,罗正琪,陈眉,叶芳,王昆,赵治敏.自拟“中风熏洗方”治疗中风病肢体障碍84例的临床观察[J].医药前沿,2016,6(21):352-353.
[2]陈清棠.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81.
[3]张伯礼,吴勉华.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127 -134.
[4]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346-349.)
[5]宋颖民,彭壮.中风后肢体肿胀的临床诊疗经验[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20):105-107.
[6]杨得利.推拿联合五子散中药封包治疗中风恢复期肢体肿胀30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8,34(1):84-86.
[7]邹秋玉,张月娟,廖若夷,余艳兰.中药熏洗护理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7,23(01):120-122
论文作者:文绍鹤,张华,肖启龙,周吉民,陶琳,郑量量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肢体论文; 患者论文; 疗效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中医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第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