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组学习的优劣性论文_韩培德

刍议小组学习的优劣性论文_韩培德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两水中心小学 746010)

摘要:基于新课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学习理念提出新的要求,即以人为本。小组合作学习将教师的责任和学生的潜能加以整合,教师作为教学的促进者重点关注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以此达到教与学的统一和教为学服务的目的。通过科学建立小组合作,精心培养合作技能,教师在合作中恰当把握合作时机进行指导,就能有效地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优劣性;课堂教学;策略

小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既可以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密度,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协作精神,还可以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尽可能使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起到课堂教学所不及的作用。由于小组学习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自由性,如调控不当,也易于失控而流于形式。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小组学习的优劣及尝试探讨解决的策略。

一、小组学习的优越性

1.就小组学习的内容而言,课堂学习的内容都可以通过小组学习而优化,提高其学习效率。最适合小组学习的内容:(1)具有争议性的,如:分段,理解关键词等,通过小组争议,可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2)具有合作性的,例如:分角色朗读,分工完成某些练习等。这些内容一般都量大面广,因时空局限,靠单个学生难以完成,通过小组的分工与合作,各个击破,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2.就小组学习的形式而言,小组学习要根据不同内容采取不同形式,才可获得最佳效果。(1)合作式,即小组内分工合作,发挥群体智慧的优势,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学习《邱少云》一课时,让学生找出邱少云同志烈火烧身而纹丝不动,严格遵守纪律的词语。利用小组分工寻找,再交流,就大大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2)争议式,针对课堂出现的一两个矛盾焦点,全班性争论学习参与的机会是有限的,如果及时地把这些能激活学生内部语言的话题放到小组内展开,就能有效地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3)交流式,一般要安排在学生自学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学。如:学生在初读课文之后,可以交流自学生字、生词。(4)竞争式,可以小组与小组间竞争,也可以小组内个人竞争。如:课文精彩的章节,可以利用“打擂台”的方式组织背诵与朗读。在诸多学习形式中自由、灵活地运用,起到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

3.就小组学习的时机而言,对小组学习的识记要安排适当,会对小组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准确把握小组学习的时机。(1)小组学习的目的要准确,虽然小组学习是一种比较自由的学习形式,但在有限的课内我们不能随意进行小组学习,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目的不明确,就易流于形式,毫无效果可言。(2)时间要限定,既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活动,又要限制学生为某些问题无休止的争议。所以最好在每次小组学习之前,教师都要明确给出时限,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也有利于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3)时机要得当,课堂教学一般由个人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班级集体学习这三种基本形式组成,具体谁先谁后,没有严格规定。但一般情况下,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学习只有在充分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之后,才会产生交流、表达、求答的欲望,只有大多数学生产生这些欲望时,小组学习的出现才会让学生感到如笋儿破土见阳光,如鱼儿得水欢快游。

4.就小组学习的组合而言,传统的小组学习组成往往是男女搭配,优差搭配,并且长期固定。实践证明,这些稳定的“帮带式”组合,能发挥一定的优带差的作用,但也存在严重不足。因此,我们提倡变固定的“帮带式”为灵活的“平等式”组合。

二、小组学习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1.小组的构成与讨论问题杂乱。有的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合,因此,小组人数与学习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差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讨论问题时,学生不围绕学习目的讨论,谈论时没有中心,漫无边际且没有秩序,乱哄哄。

2.小组讨论。“小权威”现象严重,只有所谓的尖子生发表自己的“高见”,变成尖子生唱独角戏,其他学生只能当观众、听众。并且部分学生过于自负,认为自己的见解最正确,不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甚至容不得别人的观点,使讨论、学习往往不欢而散,草草了结。

3.小组讨论有时费时低效,有的教师不考虑必要与否。动辄采用小组讨论,讨论内容不讲层次,次数过多,没有安排独立学习,急于讨论学习目标,花的时间多,收益却甚微。整堂课貌似热烈,实如一盘散沙。在反馈评价的,教师只求问题的答案,不追寻问题的解决的过称,只满足于预定问题的解决,不鼓励新问题的提出,只限于一个答案,不接纳问题的多解性。只夸奖小组的代言人,不褒扬集体智慧的结晶,从而使小组群体的智慧得不到发挥,大大影响了小组学习效率。

三、解决小组学习不足的措施

1.调整小组结构,优劣互补。学生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怎样分组,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根据学生学习基础、爱好特长、性格的不同,本着“条件均衡,优势互补”的原则,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一般以五人左右为合适。各小组要有向心力、凝聚力,才能起到合作的功能。组内要形成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民主平等的学风,使每个组员敢说想,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能帮助贫困生释疑解惑,从而实现共同学习、共同奋斗的目标。每个小组配备组长,可以轮流担任,组织协调讨论,使讨论有次序,讨论内容有小结,集体反馈时有代表承担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2.在讨论技巧上要有章可循。讨论要有目的,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的议题、范围和方向。一般地说,可以是课前预习中的问题,或课后“思考与练习”中的问题。可以是教师根据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编拟的思考题。也可以是教学中一两个段落或一两个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讨论要有的放失,不茫然失措。讨论要得法,这是关系到小组学习优劣成败的关键。首先,独立学习在前,小组交流讨论在后。其次,议题要精当,合作要诚心。不讲题外话,不议浅显明了的问题,着重商讨有广度、深度、难度的题目,人人各抒己见,学会博采众长。第三,说话有条理,争辩要讲和气。

3.讨论要抓住时机,宁缺勿滥。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运用“小组讨论”,有助于动员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学的重点,往往是难点,学生只有发挥自己的潜能才可以完成。对重、难点的理解,学生独立学习常常会出现相当数量的中上程度学生对问题半信半疑,没有十分把握。中下程度大的学生大多是一知半解,甚至无从下手的现象。如果小组讨论,你一言我一言,茅塞顿开,理解思路就渐渐明朗起来,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解决学生的质疑问题时,组织小组讨论,有助于确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在学生自学课文时提出的疑难问题,教师要从中选具有代表性的,交付学生讨论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学生自学自悟,教师指导,大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精神,正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当遇到一题多解时,组织小组议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动学生思维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4.及时的评价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发言人不仅汇报自己的观点,还要概括小组学习的成果。不仅汇报学习成果,还要提出以讨论后还弄不明白的问题,不仅汇报学习内容,还可以汇报学习过程,尤其是新的学习方法,除代表发言外,还要留机会让其他组员也说一说。客观评价学习成果,在汇报中,教师要随机引导学生对诸多意见进行比较、归纳,善于表扬新观点、新学法。汇报结束时,通过集体评选出小组活跃分子,协作成功的学习小组等,最大限度地表扬各类型的突出学生和进步生,从而激励小组表扬各类型的突出学生和进步生,从而激励小组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孙菊霞.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

[2]文 旭.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02.

[3]邢瑞霞.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4.

论文作者:韩培德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8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0

标签:;  ;  ;  ;  ;  ;  ;  ;  

刍议小组学习的优劣性论文_韩培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