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李虎

“问题导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李虎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九中 265100

新的教育理念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能力。针对这个实际问题,我校历史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在调节教学和探究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

其基本思路是: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主动参与、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思维得到深化、能力得到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培养。

一、问题导学法的提出

在我校新课改的深入实施过程中,我们对高二195名学生从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态度、方法、习惯、目标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

有26%的学生对历史学习很感兴趣,有32%的学生喜欢这门学科,有41%的学生对学好历史非常有信心。以上数据表明,高二学生对历史仍然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学习心态整体较好,对学好历史也充满了信心。但大多学生仍然习惯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他们不愿意或没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很多学生没有学习计划,虽然上课作笔记,课后却不加整理,上课中很少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和参与课堂讨论。对于碰到的问题,不愿自己独立思考,而首先去向同学求教或者干脆置之不理。大约80%的学生没有自己的历史学习方法,绝大多数只是老师布置什么做什么,不管自己有没有真正理解,很多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学习。学生不会问、不敢问、不想问,无问题可问,从不怀疑书本给出的知识,从不怀疑老师讲授的知识,从不想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总是一味地接受和巩固现成的知识。结果学生固然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却不会发现问题,创新潜能被埋没了。

针对上面调查的数据显示情况分析归纳如下:

(1)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掌握良好。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开设都能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学生比较善于背诵记忆历史常识。这是个好的现象,因为历史基本理论是历史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是提高历史成绩的第一步。

(2)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调查显示仅有13%的学生能够在历史学习中遇到疑问时主动去想办法解决疑问从而进一步掌握历史知识,而65%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去问老师或者其他同学,更有22%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便会放在一边置之不理,形势不容乐观。学生对老师和课堂的依赖性过大,自己通过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弱。因此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推行问题导学教学法,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培养有待加强,老师和学生都有很多工作要做。

我发现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只重视学生成绩,重视对知识结论的传授与掌握,忽视了对知识产生发展进程的展示与探索。

教学往往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不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不会问、不敢问、不想问,无问题可问,从不怀疑书本给出的知识,从不怀疑老师讲授的知识,从不想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总是一味地接受和巩固现成的知识。结果学生固然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却不会发现问题。还有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还存在一些低效、无效的课堂提问,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质量。

具体表现为:

(1)问题的简单化,缺少思考价值。问题的数量多,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洞无物。

(2)问题的随意性。问题未经精心设计,随意发问,问题没有价值,缺乏针对性,收效甚微。

(3)问题形式的单一化和教师点评的简单化。课堂教学基本是教师问、学生答,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评价不到位、不准确,或不予评价,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4)老师提问的范围缺少普遍性。教学中,教师只围绕几个优等生发问,至于大多数学生则被冷落一旁。这样一来,优等生兴趣盎然,而其他学生则无精打采,对于提问心不在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提了问题却不能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讨论空间,提问缺乏互动性,几乎没有为学生留出提问时间,也几乎没有学生主动提问题,教师反复重述或打断学生发言等现象却普遍存在。因此,设计出科学合理、易于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并以此驱动教学过程的实施,是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为了建构有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在思考情境中学会思维,在探究问题中学会探究,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提出实施“问题导学法”。问题导学法力求通过有效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思考,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二、问题导学法的简要说明

1.问题导学法的概念界定

问题导学法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学科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2.问题导学法应遵循的策略

问题导学法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运用问题导学法要遵循以下策略:

(1)问题导学要遵循心灵释放策略,让学生敢问。学生只有在紧密、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表达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师生之间要保持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让学生的问题意识获得充分的发挥和显示。

(2)问题导学要遵循认知冲突策略,让学生想问。教师在问题设置时要有意识地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由此产生矛盾、疑惑、惊讶,就会帮助他们提出问题。

(3)问题导学要遵循最近发展区策略,让学生能问。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如果教师十分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难易适中的问题,学生在把新的教学内容同原有知识联系起来后,经过积极的努力,在克服了一定的困难后,解决了老师提出的问题,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认识思维动机就会很活跃,将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不断地向高层次发展。

三、问题导学法的实施步骤

问题导学法由五个环节组成:问题导引——自学思疑——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生疑再探。

1.问题导引,明确目标

此环节可以包括前置性问题和后置性问题两个方面。所谓前置性问题,即提出问题、明确目标。教师把“教学目标”以问题的形式转变为本课的学生“学习目标”,教学的主体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习,由侧重于教师的教学过程转变为侧重于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教学目标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转变为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在此环节,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对话交流的口吻提出学生在本节课要学会解决的若干主要问题。所谓后置性问题,即创设问题情境、设疑导学。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具体教学内容的要求,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提出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的引领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把学生引进一个需要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

2.自学思疑,初探问题

在此环节,以教材文本为主要的学习内容,教师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引领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问题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将一般性问题由教师的“传授”转变为学生的“自学”。此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品质,初步解决问题。在自学思疑环节,教师要把任务、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自学思考。学生完成的问题要以“双基”为主,问题要简洁、明确,不宜过于复杂,问题难度要符合绝大多数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力图让90%以上的学生获得问题解决的满足感。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完成的基础和前提。

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在此环节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生自主学习、初步解决一般问题的基础上,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结合本课的学习目标,在学生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切合点即知识的“增长点”上设计有一定层次的能力训练较强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其目的是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此学习环节,教师要提供必要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可以先给予学生自学思考的时间,能让30%-50%的绩优生通过自主学习也能基本解决。在此环节中,科学合理恰当的问题设计和互动开放的课堂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让我们感到惊喜的是,通过小组讨论、生生互动,学生们常常能想出比老师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同学们创新的思维品质常让老师惊叹不已。

4.精讲点拨,反馈问题

在学生自学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在此学习环节,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必要的总结,梳理知识结构,明晰概念,对重难点、易错点精讲点拨,画龙点睛,提升情感体验;同时通过设计的巩固练习进行问题反馈,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此教学环节的设计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也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点。

5.生疑再探,提出新问题

在基本完成教学目标后,教师在此学习环节鼓励学生生疑、质疑,以新的问题引入新的学习。以问题为线索推进教学,是课堂教学通行的做法,却不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因为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才是问题导学法的最高境界。学生在找出并解决了问题后,教师要激发学生继续发现新的问题、探求新问题。这个问题可能是超出教师预想的,可能是暂时得不出答案的,可能是存在争议的,可能是答案多元的。学生能提出问题,提出好问题、有深度的问题,说明在思考,说明教师在有效地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再解决,再拓深,在这样往复循环的过程中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上升。

总之,高中历史教师如想提高教学质量,应注重利用问题引导法进行教学,要让学生从思考中寻找历史问题的答案,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当然,还需要教师积极引导,注重创设成功的教学情境,并让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发掘历史素材。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和谐的教学课堂,培育出健康的人才,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文作者:李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2月第29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5

标签:;  ;  ;  ;  ;  ;  ;  ;  

“问题导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李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