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度国际科技发展报告(前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技发展论文,前言论文,年度论文,报告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2002年国际形势出现复杂而深刻的变化,“9·11”事件对全球的冲击和影响日益显现。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互相交织,非传统威胁更加突出,深受影响的国家首当其冲是美国。“9·11”事件使冷战后的安全态势发生重大转变,美国开始认识到其最脆弱的“软肋”在其本土,为此以先发制人的战略取代已推行半个世纪之久的遏制战略,预先摧毁恐怖组织和“无赖国家”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防患于未然。但是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扩散,借助于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便利条件,恐怖活动已不完全是国家行为,美国面对的是众多的有强烈仇美情绪的组织甚至个人的挑战,加之应用现代技术的西方社会本身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而且恐怖活动没有固定的战线,又处于暗处,因而使美国国内外的大量“软目标”处于随时遭到袭击的危险之中。这种“不对称的较量”使美国陷于风声鹤唳、惶惶不可终日的尴尬处境。布什总统当然不甘示弱,相反乘反恐之机,对内打着“爱国主义”的旗号笼络民心,结果获得空前高的支持率,使共和党赢得2002年国会中选和州长选举的全面胜利;对外以强势把单边主义推向极致,我行我素,“南方牛仔”横冲直撞作风表现得淋漓尽致。2002年北约实现东欧7国加盟,美国的军事存在已进入中亚,同时美国以积极准备攻打伊拉克威胁阿拉伯国家。2002年美国对全球主宰的力度正在加大。但是制衡美国的其他大国实力也在增强,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仍是大势所趋,非美国所能逆转。
从科技的角度来观察,当前颇类似于10年前发达国家经济不景气的态势。那时新开发的高技术产品虽然层出不穷,但都是衍生性的,谈不上实质性的突破,难以形成经济热点。分析家曾把这种现象形容为“技术冬眠状态”,它既是经济不振的重要成因之一,同时也在呼唤新一轮的技术创新,催生“技术骚动”的萌发。果然,不久数字化视频、通信无线化革命、万维网等新奇技术相继问世,尤其是万维网使因特网极大地普及,导致IT涌动新的浪潮,明显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美国出现了创纪录的近10年的经济繁荣奇迹,并且诞生了知识经济。但是由于对IT,尤其是网络技术投资过热,造成泡沫经济,它的破灭也随之使似乎完美无缺的“新经济”失灵。风险资本家吸取网络经济泡沫的教训,对新技术的投资顾虑重重,因此各高技术产业普遍遇到经营困难,导致10年前“技术冬眠”的再度出现。
二
当前是两个技术革命高潮之间的过渡期,是各国和各企业争夺技术与经济优势的关键时机。2002年各国为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普遍加大研发力度。美国在出现新的高额财政赤字的情况下,联邦研发预算增加8.6%。欧盟制订第六个研发总规划(2003~2006年),将投入175亿欧元,比第五个总规划增长17%,并确定2010年科技水平赶超美、日目标。日本针对近年来研发投入多、产出少的缺陷,突出科研实力雄厚的国立大学在基础研究方面的主导地位,实施“知识产权立国”战略,以应对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日益丧失竞争优势的挑战。俄罗斯随着经济的逐步好转,在普京总统的亲自过问下,制订一系列研发计划,完善对研发经费的运用。发展中国家为增强综合国力,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方面各出新招,奋力争先。各大技术公司为了抢占下一代高新技术的制高点,更加重视研发工作。总的看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以下6个科技热点特别值得关注。
1.纳米技术
这是被普遍认为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新技术,是各国政府研发的重点,也是风险资本家关注的中心。纳米技术对各技术领域的渗透性强,凡是应用它的产业,都将发生变革。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估计,到2015年,纳米技术的市场将达1万亿美元,有的专家认为这还是保守的估计。纳米技术应用现阶段主要是开发新材料和研制超微型器件两个方面。当前重点是新材料应用,至于有更大影响的纳米器件(如“纳米机器人”)还基本上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当前纳米材料产业化的主要问题是要开发全新的制造系统和工艺,这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研发工作。比如新型的铜质集成电路是1997年研发成功的,在2002年由于工艺问题得到了解决后方才开始应用,就是先例。
2.信息技术
当前网络、PC、芯片、通信各产业都未能摆脱困境,各企业或盈利下滑或亏损。但是破灭的是股市泡沫,而不是IT;实际上IT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各IT领域正在酝酿一场新的创新浪潮。比较令人瞩目的包括:
(1)以Wi-Fi(无线保真)技术为基础的无线联网
它可通过便携式电脑或其他运算器件随时随地高速联网,而无需电缆。正如PC把计算机从机房解放出来,为个人拥有计算能力创造先机,Wi-Fi技术则使个人拥有网络通信能力,进一步发挥因特网的潜力,这既是一次深刻的社会进步,同时也必将为大量创新提供条件,使无线联网成为硅谷的新产业。现在各大IT公司正在竞相开发利用Wi-Fi技术,目前在美国已有1500万人无线上网。
(2)彻底革新PC
尽管PC功能每年都有明显提高,但是使用繁琐的软件术语和反复点击鼠标的根本弱点并未有稍许改变。开发新型的软件使PC具有足够的智能,能说、会听、可思考,人们可以通过自然语言进行人机对话,把人从键盘中解放出来,这曾是20世纪最难应对的技术挑战之一。现在微软和IBM都正在聚集雄厚力量攻关,并已取得长足的进展。
(3)第四代移动通信
其特点是以移动数据为主,传输速度比现在提高1000倍,每秒100兆比特,发射功耗比现在降低10~100倍,能够解决电磁干扰问题,支持手机互助功能,采用可穿戴无线电,支持更丰富的移动业务,包括高清晰度图像、电视会议、虚拟现实等,使用户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获得所需要的信息服务。
3.生物信息学在医药中的应用
“后基因组时代”的研究重点是认清人体基因的功能和作用,将生物技术与IT相结合的生物信息学应用于诊断与制药。一是研制蛋白质芯片,将患者发生突变的基因输入到芯片上,只需用患者一滴血容积1/10的血清或血浆,1小时即可得出诊断结果。二是研制基因芯片,将患者的基因输入到计算机,发现基因变异特点,据此配制有独特针对性的药物,由“一药共用”发展为“个人专用药”,真正实现“对症下药”。生物信息学在医药中的应用有望成为下一技术浪潮的主流之一。
4.新能源
2002年开发再生能源受到各国普遍的关注。在美国30年受到冷落的核电重新被列为重要能源,甚至反对核电最强烈的西欧许多国家,也准备加强对核电的研发和利用。增加免排能源,加强对核电的研发和利用已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国策。其背景之一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各国非常迫切的任务。2002年各种自然灾害不断光顾的不再仅仅是亚非拉。年初全球出现“暖春”,美国频频发生强烈风灾,欧洲发生罕见的大范围洪涝,澳大利亚出现空前的干旱,反映了温室气体排放所造成的恶果正在加剧。世界卫生组织估计,近10年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高达6080亿美元,相当于此前40年的总和。其二是随着反恐斗争的发展,中东作为大多数西方国家石油主要供应地,正日益不可靠。
5.粮食生产技术
粮食生产是2002年英国《新科学家》周刊提出的当前科学家最为关注的四大社会问题之一(其他为全球化、贫困化、地区冲突)。虽然经过上个世纪50~60年代常规农业现代化和90年代初转基因技术两次“绿色革命”,粮食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基本可以养活现在的60亿人口,但由于社会原因,现在穷国仍有8亿人挨饿。科学家估计50年后世界人口将增加到90亿,地球将无力在生态环境方面得到保护的前提下养活比现在增加一半的人口。同时转基因技术由于专利的原因不可能为穷国分享,而且在对该技术尚未作出正式的科学验证之前,就已遭到日益强烈的抵制。如2002年南部非洲6国因严重灾荒有1300万饥民,缺粮1900万吨。但是他们却拒绝接受美国援助的粮食,因为其中有30%是转基因玉米,难保食品安全。2002年4月中国科学院领先美国完成超级杂交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谱和数据库,得到世界普遍的赞誉。这种“绿色基因技术”与转基因技术有着根本的区别,它不是移植外界物种基因,而是在弄清作物全部功能后,通过处理作物自身的基因来提高其产量和品质,因而不存在转基因作物的一切负面效应。新型基因技术可加快作物品种改良的进程,而且精度比传统技术提高1000倍。中国的科研成就为世界解决粮食问题开创了光明前景,其意义极为深远。
6.反恐技术
它主要是将现有有关技术应用于对恐怖组织及其活动进行侦察、监控,识别可疑分子,防护各种基础设施和机构免遭袭击、破坏,进行各种安检,以及开展反核生化恐怖活动、确保网络通信安全等。由于反恐任务涉及方方面面,要求严格,而且政府部门与各界都将投入巨资,因此这种技术必将很快促成有着巨大市场潜力的新产业。
三
当前在技术创新中,有以下两个互为矛盾的情况。一方面由于用户需求加快升级,市场竞争激烈,新产品4个“I(即Idea,Invention,Innovation,Imitation)之间的周期不断缩短。现在有的日本公司把两代产品之间的周期压缩到不足4个月。摩尔定律预测芯片的速度每18个月翻一番,成本降低一半,而新摩尔定律则预测互联网频宽每9个月增加1倍容量,成本降低一半。计算机产业(包括软件)70%的销售收入来自于两年前尚未问世的产品,迟6个月上市的产品赚取的利润要比预期少1/3。另一方面,新一代技术产业化由于经济利益的权衡又受到传统技术的制约。如半导体公司对硅芯片的研发制造已投入了数千亿美元,它们决不会轻易地弃旧就新来利用纳米技术制造新型芯片,除非硅技术的发展已到了尽头,而硅技术据估计还有10年的发展余地。同样的道理,强大的有线因特网企业也不会顺从地让位于无线联网。众所周知,正是石油长期的低价位阻碍了洁净替代能源的开发应用。上述情况当然并非新现象,只是在当前经济还处于尚未复苏时期,这种矛盾更加突出而已。
标签:生物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