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建中国管理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管理学论文,再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企业管理的科学体系形成在西方。
其个性带有各民族的深刻烙印,其共性是现代世界国家与民族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改革代替不了管理。实行股份制离不开管理。
重建中国管理学,走学习西方现代科学管理理论与挖掘我国民族文化优秀遗产相结合之路,积极推动为迈入21世纪管理方式所必需的变革。
世纪之交,全球经济、政治、文化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正在逐渐更新,从而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了原动力,新问世的管理学说不胜枚举,也有不少成功的管理模式推出。其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非理性管理。这是相对于理性管理即科学管理而言的,如强调管理艺术、重视以人为本、用直觉判断环境变化等。二是简化管理。即简化组织结构,把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扁平化、信息化;简化产品,反对过分追求花色品种和功能而导致利润下降,把增加花色品种和功能与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结合起来考虑。三是弹性管理。如企业规模适度化、管理组织灵活化、工作时间分散化等。四是满意管理。即要求企业与顾客、社会、股东和员工保持最优化的关系,使各方面都感到满意。此外,还有绿色管理、国际化管理、网络管理等等。相比之下,我国企业管理的实践和理论都是比较落后的。如何博采众长、迎头赶上,离不开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实践的创新和发展,迫切需要再建中国管理学。
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我国企业的国际相关度增大了,需要走出国门,闯向世界,在国际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发挥比较优势,占有更多的制高点,取得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遗憾的是,我国企业在研究国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来中国投资设厂,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市场也正在国际化,外国品牌与中国品牌的大较量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各国企业之间的市场角逐就在我们的家门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老一套的中国管理学显得力不从心。中国企业如何在对外开放中提高国际竞争力?如何实施跨国经营战略?企业管理如何与拓展国际市场紧密联系起来?这些内容在以往的中国管理学中不是多了而是少了,而且过于笼统、过于空泛,缺乏深度和广度,急需我们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与探索。因此,再建中国管理学已是当务之急,是不我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人们比较重视、强调的是宏观的市场经济的研究,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微观的企业管理却被冷落、忽视了。众所周知,目前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善。一是“不适应症”。相当一部分的企业仍然不能摆脱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和影响,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不敢大胆利用、缩手缩脚,对寻求多样化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束手无策、顾虑重重。这些企业的领导人的经营理念、管理思想都大大落后于时代,依旧重生产轻经营,只重视企业内部管理而轻视外部市场需求,这种与市场经济相脱节的企业管理已经失去了活力和生机。二是“偏差症”。不少企业存在着“以包代管”、“以政代管”的片面认识,在抓改革的同时却放松了管理,认为只要搞承包制、实行股份制、公司制等等,管理水平就自然而然上去了,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这些企业的领导人没有认识到,并不是“一改就灵”、“一股就灵”,改革代替不了管理,实行股份制仍然离不开管理,管理本身也包含着改革的内容,在股份制的环境中更要谈管理、抓管理,企业改革的成果要靠管理来落实、来实现。
面对管理滑坡的状况,最关键的问题是,企业在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道路上,如何大胆探索、迈出自己的新步伐?如何从实际出发积极学习、借鉴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管理如何与改革、改组、改造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以往的中国管理学只是从某些局部、某些侧面、某些环节上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而没有全局性、深层次地作出令人满意的回答。因此,只有通过中国管理学的再建,才能对企业管理的实践起到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才能为企业管理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新理论、新思想。
新的世纪即将到来,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和融合在跨越世纪的进程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十分引人注目,而中外经营管理思想的相互磨合、相互交融则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营管理思想是企业活动的灵魂,是企业行为的先导,它是“看不见的手”,支配着企业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战略决策等等。企业经济运行的每一环节、每一层次无不渗透着经营管理思想,企业的发展或停滞、成功或失败无不融入正确或错误的经营管理思想。经营管理思想是有个性的,必然要受到民族特性、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从而具有显著的民族文化的特色。经营管理思想又有共性,在近、现代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经营管理思想不断进行着交流和融合,而且日趋频繁,日趋加速。只不过,这种相互间的学习和交融,必须扎根于各民族文化的土壤,必须紧密结合各国的国情,各民族的特点。
现代企业诞生于西方,关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制度、方法和理论,也首先在西方国家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系统的科学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介绍、引进了不少西方现代管理的各种理论,但如何使西方先进的经营管理思想与中国的国情、民族的传统溶为一体,并加以必要的改造、充实和发展,而避免两者板块式的简单拼凑、对接,这方面的工作很不理想。而对中国经营管理思想的研究和运用则更薄弱,不仅中国管理思想的历史遗产挖掘、探讨和应用存在着严重不足,而且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的总结、提炼和升华也做得很不够。虽然,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等等开展了一些活动,做了一些工作,但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团体或个人是太少,太少了。为了全面、有效地克服上述弱点,深入、扎实地弥补上述不足,迫切需要中国管理学的振兴和再建。
再建中国管理学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能性。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一些优秀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取得了非凡的业绩,涌现出一批杰出企业家群体,他们的经营理念,管理思想卓有成效,各具特色,这为再建中国管理学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对象,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思想资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一些先进企业管理模式值得学习,但不能照搬,而必须实事求是,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一批企业从实际出发,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思想、制度和方法,大胆地实践,敢于打破常规,终于闯出了一条新路。但也有一些企业因循守旧、顾虑重重,或者步子迈得太小,一遇到阻力就打退堂鼓。极其鲜明的对比告诉我们,关键在于思想要解放,观念要变革,要实事求是。只有这样,先进企业的好经验,好做法,才能真正学到手。我国的理论工作者在学习和引进西方的管理理论、研究和总结中国的经营管理思想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更为可贵的是,他们在探索、发展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体系的过程中已经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获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这为再建中国管理学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准备了较为充分的前提条件。
我们就要迈入21世纪,中华民族在新的世纪里,不仅要在管理实践的国际舞台上大显身手,而且也要在管理学领域中作出震烁世界的卓越贡献。再建中国管理学,是跨世纪的要求,是时代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