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人寻味的科索沃危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索沃论文,耐人寻味论文,危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面积只有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仅200万(其中阿尔巴尼亚族占90%)的科索沃,是南斯拉夫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偏远省份和经济最不发达地区。这样一个弹丸之地的局势,为何却牵动着世界的神经,使得国际社会、西方及俄罗斯等大国纷纷介入和积极干预呢?
北约为何坚持要动武
北约早在6月就开始酝酿军事干预, 并先后在与科索沃地区接壤的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举行了数次军事演习,向南联盟炫耀武力,施加压力。9月23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199号决议后, 北约的军事干预计划进入行动阶段:北约部队进入战备状态,大批战斗机派往科索沃周围地区。日前,北约对南实施空中打击的一切准备已就绪,一旦外交努力彻底失败,将迅速发动大规模的空袭。直到10月13日,美国特使霍尔布鲁克与南联盟领导人米洛舍维奇的马拉松式谈判取得突破,南联盟同意彻底履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科索沃问题的有关决议后,紧张的科索沃局势才有所缓和,但北约仍对南联盟保持军事压力。那么,北约为什么要坚持武力干预科索沃局势呢?
避免难民潮威胁安全。北约指责南联盟未履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安全部队没有完全撤出科索沃,至今仍有10多万科索沃难民未得到安置。冬季即将来临,若允许难民流入欧洲,对各国社会安定将构成极大威胁,反之,则相当一部分难民可能会被饿死或冻死。两种结果都会使北约“感到耻辱和内疚”。
检验新的战略思想。明年,北约在成立50周年之际将有两大举措:一是吸纳波兰、匈牙利、捷克三国入盟;二是通过新的战略思想。冷战结束后,北约为了替自己的存在和扩大寻找新的理论依据,把战略目标从“集体防务”转向维护欧洲大陆普遍安全,朝着“超越边界”应付国际危机的“全球化”方向发展。对南动武恰恰是对这一新的战略思想的检验。
尽管北约发出的军事威胁日甚一日,几近于付诸行动,但仍寄希望于最后一刻出现转机,能通过政治和谈解决科索沃危机。北约按兵不动自有难言之隐:第一、出兵的法律依据不足。联合国宪章第7章第39 条明确规定,只有联合国安理会有权确定是否存在着需要动用武力来制止的威胁。因此,对北约军事干涉科索沃是否需要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问题,盟国内部存在分歧。第二,空袭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光用炸弹是绝不会炸出和平来的,在发动空袭后,如果没有政治解决方案并在地面保持一支军事力量,就什么目的也达不到。而派驻地面部队,陷入旷日持久的战争泥潭,是盟国所不愿承担的后果。第三、刺激科索沃阿族的独立进程。北约盟国并不赞成科索沃完全独立,打击南联盟会带来负作用,使“科索沃解放军”的独立运动更加猖獗,脱离西方设置的轨道。最后,没有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和当事国的请求,贸然出兵主权国家干涉其内部事务,将为其他国家开创危险的先例。
美国态度咄咄逼人为哪般
北约内部对军事干预科索沃局势的态度有分歧,唯独美国自始至终态度最为强硬:把冲突责任完全归咎于南联盟政府;主张北约对科索沃地区进行军事干预无须得到安理会的明确指令并为实施空中打击充当主力;向北约提供航母、导弹及大部分战斗机,1.7万武装人员中美军占1.5万。这与美的战略思想和它在巴尔干的战略利益密切相关:
加强在北约盟国中的“领袖”地位。美接受在波黑问题上的经验和教训,在插手科索沃事务方面始终走在西方盟国的前面,显示其“领导”作用,加强以它为主导的欧洲安全机制,为美军留在欧洲创造更充分的“依据”。
把俄罗斯挤出巴尔干。美国把对巴尔干地区仍有相当影响的俄罗斯视为潜在对手,打击与俄关系密切的南联盟可以压缩俄传统势力范围及战略空间,达到削弱、制约俄的战略目的。
削弱南联盟,为北约东扩和南下扫平道路。目前只有南联盟是巴尔干国家中没有北约军事基地或军事渗透的国家,而南联盟地处亚非欧战略要地,因此既是美在巴尔干战略布局中的一枚重要棋子,又是它实施这一战略的障碍。而且美在某种程度上仍把米洛舍维奇政府视为共产党政权,不惜采取各种手段消弱它,以继续分化、瓦解和控制南联盟,最终将其纳入北约势力范围。通过打击“不听话”的、在巴尔干地区实力最强大的塞尔维亚,还可以强化自“代顿协议”实施以来美在巴尔干半岛上的主导地位。科索沃危机恰好为美插手南内部事务提供了可乘之机。
为国内绯闻转移视线。克林顿总统因绯闻而可能遭国会弹劾,他要向美国民众展示其专注国家事务、维护美国一超地位的形象,以扭转不利局面。
俄罗斯坚决反对动武有缘由
俄多次明确表示支持南联盟的立场,主张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坚决反对外部军事干预。随着西方动武的声调日益提高,俄态度也更趋强硬,声明如果北约未经安理会授权就对南动武,俄将断绝与其合作关系,俄国家杜马还通过决议,将其视为“非法侵略行为”,普里马科夫总理甚至宣称“将改变现有国际安全体系”。目前,俄已召回驻布鲁塞尔大使和驻北约观察员。俄的战略考虑是:
重树大国形象。俄想表明它在世界上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在科索沃问题上支持南,发表措辞强硬的声明,加强外交活动力度,有助于恢复俄的大国形象以及因北约东扩而在东南欧地区失去的力量平衡,同时还有助于平衡国内政治、经济危机造成的民众心理上的失落感。
缓解北约东扩对国家安全的威胁。俄积极阻止北约动武,客观上可对其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从而迟滞北约实力的增长,减轻北约东扩对俄产生的压力。
保持对巴尔干地区的影响力。俄在巴尔干素有传统利益,与巴尔干国家有民族、文化、宗教以及经济方面的密切联系。冷战结束后,俄逐步失去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而南联盟是巴尔干半岛上的重要国家,对保持俄在该地区的影响关系重大。因此,俄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卢金说,如果北约对南进行军事打击,那将是对俄国家利益的重大打击,俄保卫南,就是“保卫俄本身”。
预防将来可能面临的外部干涉。俄面临同样复杂的民族问题,车臣等北高加索共和国正积极从事分裂活动,极有可能陷入南联盟目前的处境。允许北约对盟国以外主权国家的内部事务进行干预,意味着将来北约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手段干预俄国内事务。因此,在科索沃问题上反对北约干涉,有利于将来本国出现问题时抵制外来干涉。
但值得注意的是,俄正处于经济困境之中,迫切需要西方的经济援助,极力避免同西方发生冲突。并且,它的行动能力也受到国力的限制,外交部长伊万诺夫10月11日表示,俄不会对北约的军事干预进行武力回击。
目前,科索沃危机虽然得到了缓解,但是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阿尔巴尼亚族非法武装“科索沃解放军”已声明表示拒绝接受米洛舍维奇和霍尔布鲁克达成的和平协议。可以预见,以南联盟、俄罗斯等国为一方和以美国、北约为另一方的谈判和讨价还价将是旷日持久的。
1998年科索沃地区局势时间表
历史上科索沃曾是中世纪塞尔维亚王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在被奥斯曼帝国占领的400多年间,塞族人大批迁离科索沃, 而阿尔巴尼亚族人则大量迁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科索沃重新成为南斯拉夫的一部分。从此,塞族人和阿族人不断发生冲突。下面是1998年科索沃地区局势日趋紧张时间表:
2月28日 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科索沃解放军”袭击塞尔维亚警察,引发科索沃危机。
3月31日 联合国安理会决定对南联盟实施武器禁运。
6月12日
前南问题六国联络小组发表声明敦促南联盟和科索沃有关方面采取措施制止暴力冲突,通过对话解决争端,并对南联盟采取新的制裁措施。俄罗斯外长表示俄政府不支持武力干预科索沃危机,并反对所有对南联盟的制裁措施。
6月22日 北约秘书长索拉纳说,北约准备在科索沃采取行动。
9月22日 安理会通过第1199号决议, 呼吁科索沃冲突各方立即停火,并尽快开始政治对话,以使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10月7日 北约秘书长索拉纳表示, 对南联盟“实施空中打击的倒计时已经开始”,“北约已作好了采取行动的准备”。
10月8日 美国总统克林顿说,他已于7日决定授权美国驻北约代表在南联盟领导人不能彻底履行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情况下,投票赞成北约对塞尔维亚进行空中打击。
10月12日 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宣布实施军事干预科索沃危机的命令。
10月13日 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发表声明说,北约理事会已发出行动命令,如果南联盟在今后96小时内仍拒绝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的有关决议,北约将对南联盟实施有限空袭和分阶段空中打击。
美国特使霍尔布鲁克说,他与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经过9天8轮谈判,已就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向科索沃派遣观察团以及北约飞机的侦察使命达成协议。米洛舍维奇宣布已就和平解决科索沃危机与美国特使达成共识,北约进行军事干预的危险被排除。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政府发布声明,宣布了解决科索沃危机时间表。
美国继续向南联盟施加压力,要求南联盟在北约给的4 天宽限期内在履行诺言方面有“切实进展”。克林顿向南联盟提出5项条件。 “科索沃解放军”发表声明,拒绝接受南联盟总统与美国特使达成的和平协议。
10月14日 首批来自美国和欧洲国家的核查人员顺利进入科索沃。
10月15日 前南问题国际联络小组外长会议讨论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在科索沃实地监督、北约组织空中监视、展开政治谈判、提请联合国安理会通过有关科索沃新决议、联络小组继续发挥作用等问题。
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副总理沃伊斯拉夫·舍舍利重申,南联盟将一如既往地坚决反对北约在科索沃部署部队的企图。
北约同南联盟签署关于北约非战斗性飞机从空中核查科索沃地面情况的协议。安南决定派出联合国代表团实地了解科索沃局势。欧安组织决定向科索沃地区派遣2000名国际观察员,以监督南联盟落实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情况。阿尔巴尼亚政府对米洛舍维奇和霍尔布鲁克达成的协议持保留态度。
10月16日 北大西洋理事会决定,北约将在南联盟科索沃地区实施空中打击的最后通牒期限延长10天,即至10月27日止。
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武装连日来多次袭击塞尔维亚族警察,并造成人员伤亡。
标签:军事论文;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论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美国军事论文; 科索沃战争论文; 南联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