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低年级课文的插图用途很多,我在课堂教学中从实际出发,从四个方面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插图,使之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拼音教学 陶冶情操 发展思维
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插图是不容忽视的一个辅助教学材料,很好地利用课本插图,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充分运用课本插图,发挥插图的最大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此,我从拼音教学、陶冶学生爱美情操、训练学生说话思维、启发学生联想四方面的尝试,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拼音教学中充分发挥插图的功能
新教材汉语拼音这一部分,编排上基本有一个规律,即出现的字母或与形相似,或与音相同,教学中利用学生形象思维发展较好的特点,有意识地借助图中物体的形状,能帮助学生识记字母的形,增强识记辨析的能力。
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要贯穿于讲授一切知识的过程中,对于汉语拼音的插图部分,我们更是不能放过。如:教复韵母“an”,让学生认识插图的是天安门,天安门在我们的祖国首都北京;教“üe”,让学生了解书上画的是一轮圆月,八月十五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教“iu”时,我让学生知道图中是小朋友在游泳,冬泳是一项很好的运动……这样教学,源于教材,引发开去,融生活常识、自然、地理、历史等知识为一体,要言不繁,片刻间向学生传输大量的信息,只言片语,将点滴知识渗透给学生,通过日积月累,便能汇成一条知识的涓涓细流。
二、利用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爱美情操
新教材插图生动形象,风格新颖,富有儿童情趣,符合生长特点。
用好插图,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可为培养学生的美感提供具体形象。利用插图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如在教第二册《草原的早晨》一课时,我利用插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领略草原之美,课文除了用简洁优美的句子描写以外,还配上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的画面。教学一开始,我就让我学生观看有实感的两幅插图,我们引导他们想象:这是什么时候?草原上是怎样一片景象?牧民们怎样?羊群像什么?学生立刻被无边无际、欢快壮美的大草原吸引了,不禁赞叹:“草原真美啊!”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理解课文内容创设的情绪铺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理解课文时,也可利用插图理解重点,强化兴趣。我在教第四册《月亮湾》一文时,就利用课文插图理清脉络,理解重点词句,如在教课文2、3自然段时,我读课文中的句子,让学生在插图中找出:村前的小河——石桥——河水——河岸——村后的茶园。这样书中所写位置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一个简单的物象。位置关系清晰了,再理解其中关键语句:“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水、绿树和青山。”“春天,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灿烂的朝霞”……这些优美的句子,在图中清晰可见,让学生边看图边去理解,“倒映”、“灿烂的朝霞”等词,体会月亮湾的美景。学生在上完课时,大脑就有一副完整的、充满生机的月亮湾的美景,有许多学生当堂就能背诵,这大半要得益于对书中插图的理解。
三、利用插图进行说话训练,发展学生思维
由于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在进行说话训练时必须重视形象的感染,而生动活泼、富有意趣的课文插图则成了说话训练的“视觉频道”。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欠缜密,因此,说话常常不够完整连贯。教学中我借助插图来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启发他们周密思考,培养他们说出完整连贯的话。如在教第二册练习二中的说话题时,我让学生们看图后回答:春天来了,小草、桃花、杏花怎样了?蝴蝶、蜜蜂在哪里,干什么?小伙伴们为什么可以尽情地玩耍了?让学生怎么看,怎么想,就怎么说,把观察、思维表达有机结合起来。这种训练,既加深了对图中内容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句子概念,并且懂得一句话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另外,还可以利用插图复述,说几句或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低年级语言组织能力较差,要求他们复述一篇较长的课文有一定难度,假如能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使之及时有效地为复述提供情节发展的具体表象,进行看图复述练习,对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十分有益。
四、挖掘插图,启发联想,加强审美教育
在教第四册中《识字2》一课时,我把一副放大的桂林山水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启发学生思考:你眼中的桂林山水是怎样的?图上有哪些景物?看图想象大自然的美丽:壮乡小朋友在榕树下队歌的场面;“象鼻、骆驼、笔架”的样子;想象自己在画中游的情景等等。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抓住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细细品味,理解其所描绘的美的意境,让他们以图悟文,由文生图,受到美的熏陶,充满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总之,低年级课文插图的用处还有很多,如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重点,突破难点;作为背诵的凭借,增强背诵效果……我们应该从教学实际出发,恰到好处地运用插图,使之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应有的作用。
论文作者:李菊 黄云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11月总第3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0
标签:插图论文; 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连贯论文; 图中论文; 思维论文; 说话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11月总第3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