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资本市场四大悬念专家认为制度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_制度创新论文

2001年资本市场四大悬念专家认为制度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_制度创新论文

二○○一年资本市场四大悬念——专家认为制度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必要条件论文,资本市场论文,专家认为论文,悬念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以“中国资本市场: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作为论坛主题的第五届(2001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与会专家针对年轻的中国资本市场在这一阶段面临的艰难任务,展开了积极的讨论。

可持续发展三要素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FSI)所长吴晓求教授, 指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奠基阶级、市场化阶段和国际化阶段。而中国的资本市场目前正处于“市场化阶段”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进程中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由于这一阶段我们所面对的是传统的历史惯性与市场化内在需求之间的剧烈冲突,所以唯有创新才能不断地化解这些矛盾和冲突,才能使中国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具备坚实的基础。吴晓求教授说,当前“市场化阶段”的创新指的是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工具创新。理念创新的关键是要对资本市场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日趋明显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发展资本市场来购建一个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现代金融体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理念创新是通过制度创新和工具创新来实现的。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创新涉及到市场运行的几乎所有环节,贯穿其中的灵魂是市场化的精神。工具创新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功能的优化和深化,其基本准则是风险与收益的相匹配。吴晓求教授认为,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资本市场资源的均衡、有节制地使用;二是对市场秩序、市场基本规范的维护和完善;三是对市场风险不间断地、有限度地释放。唯有如此,中国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

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发展

素有“冷面经济学家”之称的董辅礽教授认为, 中国2000年的GDP增长率达到8%以上,这意味着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已经开始逐步走出低谷,为资本市场的良好发展打造了坚实的基础:我国证券市场在2000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股票指数增长了50%,未来伴随中国宏观经济走势进一步转好,将继续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长速度。从而得出了GDP增长趋势与股票指数成长趋势大致一致的结论。

专家们认为,当前市场化阶段中,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工具创新的确是即将面临的真正艰难的任务,而其中的制度创新又是核心任务所在;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是也必然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当前阶段制度创新将主要围绕证券发行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规范、股权结构优化与国有股减持、兼并收购制度的完善、市场结构创新、上市公司退出机制创新等环节展开。

投资银行业何去何从

与会专家详细分析了中国投资银行业当前的现状,指出中国证券公司数量多、规模小、业务创新不足、市场化导向不明显的特点已经极大地制约了中国投资行业的竞争力,造成了目前中国投行业低水平竞争的现状;在目前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利润结构当中,来自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的利润占了很高比重,未来应当主要转向通过为资本市场提供高质量的金融媒介服务、开展工具创新和业务创新等方面赢得利润;世纪之交的中国投资银行业将面对重新定位的问题。

未来投资走向

与会专家认为,未来的投资走向应当紧密结合中国资本市场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进程,积极参与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的培育和孵化进程;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资本市场将通过大量的并购重组完成对存量上市公司的产业区位提升,并通过上市公司产业政策的引导、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业、设立创业板市场等手段来实现对增量上市公司的产业升级目的。在这个大规模的产业升级、上市公司资源整合的过程中,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和投资潜力;在二级市场上通过股票的买卖差价、甚至利用坐庄行为牟取高额利润的行为将不再是成熟投资者的理智选择。

本届论坛与会专家达成如下共识:中国的宏观经济走势正在逐步走出低谷,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并努力构建新世纪现代金融体系的宏微观经济基础已经具备,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资本市场将是全球最具生命力的市场之一。

标签:;  ;  ;  ;  

2001年资本市场四大悬念专家认为制度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_制度创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