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两英中学 李姣连
摘要:学习力被视为现代人基础性的文化素质。高中数学课堂大多已演变成了关注高考的、空洞的解题训练,大量学生学习力低下。 本文从如何让学生变“老师要我学”,为“我需要学、想要学”;如何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总结问题;如何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回忆、总结、归纳等方面,详实地说明了作为一线高中数学教师,通过在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等主要课型中设计适宜的提问以激发学习兴趣、启发深入思考、引导扎实训练、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力、提问
学习力是伴随一个人终身发展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强弱的尺度,被视为现代人基础性的文化素质。“谁能迅速提高自己的学习力,谁就能迸发出新的创造力,谁就能获得发展的主动权并获得竞争的领先优势。所以学习力是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力。”如何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尽量避免急功近利的教学模式,尽力提升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增强他们的学习意志、提升他们的感知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在我们日常课堂中,教师的提问是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思维的最直接最简便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接受学生反馈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作为一线高中数学教师,下面将浅析如何在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三种主要课型中设计巧妙的、适宜的提问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学习力的有效目的。
第一,在新授课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问题情境,让数学公式、定义自然而然的出现,让学生的学习动力从以往的“老师要我学”,变成自觉的“我需要学、想要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中学习动力这一要素。例如在高中数学苏教版选修2-3的1.5节《二项式定理》的第一课时教学中,设计引入问题情境:1、请求出 的零点.;2、请求出函数 的零点。学生会觉得第一个问题很好解决,因为当 即为函数 的零点,但是第二个问题就不知道如何解决,我们解方程的能力不足以完成求函数 的零点。此时老师如果指出实际上 ,那么第二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我们要怎样才能快速发现它们是相等的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需要学习的内容 。在本例的问题情境设计中,学生发现现有的知识难以解决面临的问题,于是对新知识的学习变成了自己内在的需要,从而对学生学习动力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又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新课程数学必修1第三章“函数与方程”的第一节《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教学中,零点存在性定理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空洞的讲解很难让学生体会和理解,所以设计了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
教师提出两个问题1:将河流抽象成x轴,将前后两个位置视为A、B两点,请大家用连续不断的曲线画出他的可能路径。2:若所画图像能够表示函数,A横坐标为a, B点横坐标为b,问:函数在(a,b)内一定存在零点吗?
第二,在高中数学习题课中,教师如何通过合适的设置问题、在恰当的时机提问,从而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总结问题,提升学生掌握知识及在实践中应用的能力。避免我们的传统习题课容易出现的教师大量示范,学生机械模仿的低效教学模式。
第三,在复习课中,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探索的过程中,促进他们对知识的回忆、总结、归纳,在解答的过程中完善他们的知识体系。传统的复习课中,教师往往着重于梳理基础知识,查缺补漏,讲练结合,归纳总结方法。这样的课堂严谨、完整、滴水不漏,但是学生是否真的进行了有深度的思考?是否真的进行了高质量的探究,从而对数学知识是否有实质性的理解?答案是不容乐观的,否则不会有大量的老师抱怨:“都是讲过的知识,甚至是刚刚讲过的原题,一考试又都不会了。”这样的局面实际也是学生学习力低下的表现。在复习课中,能否改变“教师提问——学生解决”的现状,试着把老师想提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嘴巴提出来。请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解答的教学设计中,不仅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探索的过程中可以促进他们对知识的回忆、总结、归纳,在解答的过程中完善他们的知识体系。对学生的学习力的提升起到真正的发展和促进。
论文作者:李姣连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学生论文; 他们的论文; 教师论文; 零点论文; 函数论文; 知识论文; 高中数学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