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与档案学理论研究_档案学论文

改革开放与档案学理论研究_档案学论文

改革开放与档案学理论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研究论文,改革开放论文,档案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国家的改革开放是促使档案学理论研究发展的原动力

1.改革开放实践为档案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进行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而社会经济的进步又直接推动了档案工作的发展;为满足档案工作服务于经济建设与学科建设的需要,必然会推动档案学理论研究的进步。例如八十年代初在恢复整顿时期,档案界深入开展了档案学科体系、档案基本属性、档案工作规律、文件立卷归档、专门档案管理等基础理论研究,该阶段基础理论研究的最大成果是建立了以管理为核心的档案管理理论,实现了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自八十年代后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档案学理论研究顺应改革实践的需要,一是随档案工作重心的转移理论研究由管理为主转向开发利用研究,二是加大了对企业档案工作研究的力度,三是加强了中外档案学比较研究。显然,二十年来发展档案学理论研究的基础是我国的改革开放实践。

2.用人制度的改革为档案学理论研究提供了人才优势。

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背景下,档案理论研究队伍的知识与人才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是档案专业教育的大发展为学科理论建设提供了人才储备;二是相关学科人才不断补充进来,随着人文、管理、自然与技术科学等领域人才的进入,不但有力地改变了昔日人才与知识单一的状况,而且为多角度、多层次研究和发展档案学理论提供了杂交优势。事实已证明这一优势对档案学理论研究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3.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档案学理论研究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

改革开放使我们看到了国内外技术水平的差距,为迎接国际竞争和信息革命的挑战,我国加快了科技进步的步伐。与之同时一方面社会有关领域如银行、海关、设计等部门形成了大量电子文件,另一方面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管理技术在档案部门得到了普遍应用,从而带动了档案学对电子文件管理、档案现代化管理、档案著录、标引标准化管理的研究,开拓了一系列新的理论研究领域。

4.国际档案学术交流为档案学理论研究提供了借鉴。

我国全方位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外档案学术得到了交流,通过各种渠道使外国有关档案全宗理论、鉴定理论、新型载体档案保护、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电子文件管理等理论不断传入我国,特别是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的召开,使中外档案学理论研究更为融合,为我国档案学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良好的借鉴,起到了开拓思路,启迪智慧的作用,这对开展中外档案学比较研究、进而促进学科理论建设是不可缺少的条件。

总之,我们由上述可知:(1)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促使档案学理论研究发展的原动力,它为繁荣档案学理论研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外环境。(2)我国现有档案学理论研究成果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档案实践的产物。(3)档案学理论与档案工作实践具有互依共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我国档案工作实践发展到今天的水平理论的贡献功不可没。

二、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应继续加强档案学理论的研究与应用

改革开放促进了档案学理论研究,档案工作实践呼唤档案学理论。我们在今后改革开放进程中既要善于应用已有的理论,又要审时度势抓住档案学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例如关于档案的基本属性,我国档案界八十年代初的讨论虽然从观念上认为它是一种历史记录,但我认为并没有被人们所深刻理解,导致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问题上有所动摇。象近年来人们关于档案的商品性、科技档案与生产力、评价档案工作标准、企业档案的资产性等问题的争论,实际上都涉及到档案的基本属性,但却很少从这一基本点出发,往往有意或无意去拔高档案的作用,结果只能出现纷争不决、事过境迁的局面。看起来争论轰轰烈烈,事后想想却与事无补,浪费了不少精力。这种经验教训值得档案部门认真总结,把档案的作用摆在一个适当的位置,否则将来还可能会出现档案中有知识,档案工作是知识经济一部分的议论。总之,档案界对已有理论研究成果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反,按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有些档案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倒需要我们投入更大的精力,例如:(1)关于档案工作的规律,档案界经六十与八十年代对档案工作环节的研究,认为收集与利用是两个主要环节,这一结论无疑是正确的,但仅停留于此是不够的。如据统计各级各类档案馆1985、1990、1995年接待利用人次分别为3629975、3432109、3494200人次,若每年按260个工作日计,馆日均利用人次分别为4.1、3.88、3.95人次,总体情况是十年来利用情况变化不大、利用人次明显较低。尽管档案的利用是多方面的,但由此说明围绕档案利用理论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①档案利用的障碍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②档案的社会作用是什么?如果看待档案的存史功能、文化功能与现实利用的关系?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是正确的,若只强调档案的现实利用,无意中会降低档案的社会价值。③档案馆的社会地位怎样?我们常说档案是社会的记忆,历史的记录,现在综合馆的进馆对象多为机关档案,社会的记忆是否限于机关的记忆?如何扩大收集的范围与途径?④如何把档案推向社会,让人们更多地了解档案,利用档案?现在的问题是,档案利用服务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应扎扎实实地解决些具体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摆正档案在社会中的地位,少提不切实际的口号。(2)关于档案鉴定理论。档案鉴定理论与全宗理论是档案学最具有特色的理论,相比较而言档案鉴定理论的发展又较为缓慢,我国的鉴定理论长期来一直停留在价值因素分析上,尚未形成鉴定系列理论。实际上档案鉴定包括归档鉴定、进馆鉴定、质量鉴定、存毁鉴定、真伪鉴定、公布鉴定等,涉及到一系列档案学基本理论,应该说鉴定是档案工作的首要职能。目前档案馆工作中存在的档案开放力度不大、保密过宽、馆藏不精等问题,无一不与鉴定理论滞后有一定关系。(3)关于电子文件的管理。电子文件的出现是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必然产物,随信息革命的深入将与日剧增,目前人们对其管理的认识尚处于初级阶段,有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

三、发展档案学理论研究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

改革开放为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外环境,但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能否得到大力发展关键还在于自身的人才培养。从整体上看目前档案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还相当薄弱,其表现一是理论研究的深度不够,有深度的论著较少、多是一般性工作总结;二是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人员较少;三是基础理论研究进展缓慢;四是缺乏吴宝康式的领衔人物。这一切矛盾都集中在人才的缺乏上。前述虽说改革开放中用人制度改革为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了人才优势,但这只是从整体上看,具体到个人往往又变成了劣势。如档案专业的毕业生相对缺乏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的人才又相对缺少档案专业功底。先天不足与后天不足同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当前,老一辈理论工作者的退休,部份中青年理论工作者的流失,又加剧了这矛盾。因此加快人才的培养仍是加强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关键,是档案战线当前应该急待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标签:;  ;  ;  ;  

改革开放与档案学理论研究_档案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