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降低产妇产后阴道出血量的控制效果观察论文_高萍

高萍

(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 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模式对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阴道分娩产妇共1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预见性护理模式,统计两组产妇产后阴道出血情况以及出血发生率差异性。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更少且出血率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防止出血量过大,对产后出血可达到预防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产后出血;预见性护理;出血率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9-0222-02

产后出血是妇产科的常见并发症,也是造成产妇产后身体状态不佳甚至死亡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对其健康及安全产生严重影响,造成产妇产后出血的因素较多,例如子宫收缩乏力、胎儿过大、精神心理因素等,均可能造成产后不同程度出血[1]。临床护理中可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对这些因素予以预防,降低出血率与出血量。本文以此为背景,采用对比方式研究了预见性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阴道分娩产妇共196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98例。对照组产妇年龄在21~45岁之间,平均年龄(30.4±4.2)岁;其中初产妇86例,经产妇12例;孕周在37~41周之间,平均孕周(38.6±1.1)周。观察组产妇年龄在22~44岁之间,平均年龄(31.1±3.8)岁;其中初产妇85例,经产妇13例;孕周在37~41周之间,平均孕周(38.4±1.2)周。两组产妇在年龄、产次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入选研究对象均符合自然分娩指证且自愿选择自然分娩,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针对产妇的生产方式、生产条件以及身体状态进行护理配合,确保产妇顺利生产。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以降低产后出血为目标实施各项护理操作,具体如下。

1.2.1产前准备 产前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建立个人档案,了解产妇的身体情况及胎儿胎盘情况,有无妊娠合并症等。向产妇介绍自然分娩的流程以及可能出现的疼痛点,避免产妇由于紧张、焦虑造成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影响生产安全。护理人员需告知产妇生产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状况,让其做好心理准备,叮嘱产妇进行适量活动并注意防寒保暖,在饮食上养成合理的、规范的饮食习惯,避免自身免疫力下降。积极治疗孕妇妊娠合并症,降低高危因素。

1.2.2第一产程护理 这一阶段应严格监测产妇的各项生命体征及产程进展。若宫缩力较弱,应鼓励其下床活动(避免疲劳),有利于胎先露下降以及宫口扩张。若产妇已经出现疼痛感可采用按摩以及调整呼吸方式转移产妇注意力[2]。避免过早干预产程造成急产,适时处理产程,避免产程过长产妇疲惫子宫收缩不好造成产后出血。

1.2.3第二产程护理 这一阶段应每隔5分钟监听一次胎心并详细记录,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当班医生。指导产妇以正确用力和运用腹压,在宫缩间歇期娩出胎儿,避免胎儿娩出太快造成软产道的损伤,发生产后出血。严密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及阴道出血,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2.4第三产程护理 严密监测阴道出血情况,避免过早牵拉脐带;阴道出血多时应尽快娩出胎盘,必要时手取胎盘。在产妇胎盘娩出后立即检查胎盘小叶是否存在缺损情况、查看胎盘胎儿面边缘是否存在血管断裂现象、胎膜是否完整,这类检查能够对产后出血产生一定预防作用,若发现胎盘胎膜娩出不全则需立即给予清宫,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工作[4]。若产妇存在产后出血史,更应该立即注射缩宫素等加强子宫收缩,并加强对阴道出血观察,预防产后出血。检查软产道,及时发现软产道的损伤,及时缝合,避免产后出血。

1.2.5产后护理 产后应做交接班,定时按摩子宫,了解产后子宫复旧情况,并观察阴道出血的颜色、量、性状等。做好会阴护理,避免会阴伤口感染。做好产褥期健康宣教,指导产妇合理膳食,避免食用活血化瘀的食材造成产后出血。早开奶,促进子宫复旧,减少阴道出血。

1.3 观察指标[5]

在产妇产后2小时及产后12小时测量其出血状况,并统计出血率。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计数数据、计量数据分别采用率(%)、均数±标准表示,采用卡方、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统计两组产妇产后不同阶段出血量情况,计算平均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并行组间对比。结果显示,实施了预见性护理的观察组产妇在产后2小时及12小时的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产后出血率明显更低(P<0.05),详情见下表:

表 产后出血情况对比表

*

3.讨论

预见性护理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护理模式,能够根据产妇产前身体情况及胎儿情况及生产状态、健康情况等进行合理的、预见性护理操作,对产后出血做出合理判断并予以干预,从而降低出血量与出血率。在实施预见性护理的过程中,产妇临床表现、生理变化及精神心理因素均可能是产后出血的征兆,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产妇的观察,主动对产妇的身体心理及生产状况进行评估,预见性地实施应对方法,降低生产风险。

分娩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的生理过程,但随着人们在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及运动习惯上的变化,产妇在自然分娩时难免会出现产后出血的危险,并伴有较严重的后果,这均会对生产安全产生影响。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产妇实施了预见性护理,护理人员根据产妇情况,在不同时段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其产后出血量在两小时及12小时均明显少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观察组产妇出血率仅为3.06%,对照组达到13.27%。由此可见, 综上所述,对产妇进行预见性护理能够对其出血量产生较好的控制作用,并且对降低产后出血率效果显著,有利于其生产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岁红.对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2(12):187.

[2]周伟莲.优质护理服务对妊娠高血压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过程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5,02(21):233-234.

[3]陈杰丽.优质护理服务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08(16):238-239.

[4]肖美霞.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06(09):822+840.

[5]史云.优质护理服务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5,09(14):142+144.

论文作者:高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6

标签:;  ;  ;  ;  ;  ;  ;  ;  

预见性护理对降低产妇产后阴道出血量的控制效果观察论文_高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