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蚧人工饲养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蛤蚧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蛤蚧是一种珍贵的野生经济动物,其干燥体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中药材。但是,由于近年来蛤蚧的生存和繁殖条件不断恶化,野生蛤蚧资源日益减少,致使蛤蚧货缺价扬,饲养蛤蚧也成为一条不可多得的致富之路。
饲养场地的选择与建设蛤蚧喜居山岩坡壁、石洞裂缝或树洞中。人工饲养蛤蚧的场所也应选择在避风向阳、干爽安静、冬暖夏凉、便于诱虫的林荫之地。饲养场由饲养房和活动场所组成,饲养房用砖或石块砌成,高2.5—3米,长4—10米,每间房投养400—600条蛤蚧为宜。活动场可为露天式,内设假山,四周顶部用铁丝网围好。饲养房和活动场相通,墙壁上贴草纸、挂若干条麻袋,以方便其产卵及隐伏。假山上应设洞穴,以便其避暑养神,同时还可在假山四周种植花草、设置水池若干,以方便蛤蚧饮水、游泳,尽量为其创造适宜其生长、活动的小环境。另外还要在场内安装一些黑光灯来诱虫。
饲养管理蛤蚧日伏夜出,冬季休眠而夏季活跃。当温度达15℃时,蛤蚧开始活动,17℃以上时始捕食,22—30℃时最活跃。而当夏季室温达32℃以上时,则应泼水降温。蛤蚧的栖息环境要求较湿润,相对湿度以保持在60—80%为佳。蛤蚧为肉食性动物,以捕食昆虫为主,但忌食死腐食物。人工饲养时可以黄粉虫、蟑螂、地鳖虫、蚕虫等昆虫为饲料。当活饵缺少时,也可用植物性饲料来补充,如红薯、南瓜、冬瓜、面粉、玉米粥(在煮玉米粥时可掺入适量的白糖、鱼粉、食盐、维生素等)。蛤蚧饱食一顿后,在3—5天内不寻食。故在每次饲喂后要将蛤蚧场打扫干净,并每天检查。
蛤蚧的繁殖季节在每年的3—8月份。蛤蚧的雌雄外形明显:雌性粗胖、稍黄、花纹稍粗,尾稍尖,母体条重约100克左右。繁殖期间,雌雄的搭配应适宜,若雄性过多则会因相互争雌而打斗,咬断尾巴而降低药用价值。将待产的雌体蛤蚧养于笼中,用纸格分开,纸格内贴草纸以便使其产卵于纸上。产卵后将纸取下,集中进行人工孵化。笼外则用布遮光,以便于其安静产卵。
蛤蚧产卵前要多喂一些白糖、鱼粉、鸡蛋等以增加其营养。若非人工孵化则产卵后,应用铁丝围住,以免成蚧咬吃。蛤蚧每次产卵一对,产后可再发情交配,间隔50天左右。蛤蚧卵不需要雌雄孵化,在相对湿度70—80%,温度30—32℃的条件下,经过70—80天即可孵出小蛤蚧。早产出的卵若温湿度控制适宜,可提早产出小蛤蚧,当年可延长生长期。自动孵化的小蛤蚧要与大蛤蚧分开,以免大吃小,小蛤蚧出生6天后,要喂些白糖水,10天后喂些小昆虫。待其长到10厘米左右时即可移入饲养房饲养。小蛤蚧经过1年零3个月的精心喂养,体长达到30厘米时即可捕来加工干制,作为商品出售。
越冬与护理蛤蚧属变温动物,当气温在6—11℃时开始冬眠。因此在其冬眠前两个月内,必须喂足昆虫和饲料,以增强其体质,还应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抗生素,以防其在冬眠时发病。冬天来临时,要将蛤蚧移至背风温暖的室内或箱笼内,将窗户封闭以减少室内空气的流通。蛤蚧的栖处用棉或麻袋盖。当温度过低时,可用电炉、火炕、火道等加温而不能用煤、木炭、柴草等直接生火以免蛤蚧一氧化碳中毒或引起结膜炎。室内温度以保持在16℃为宜而不能超过18℃。否则将会加大其体内的营养消耗,降低蛤蚧的抗寒能力,影响次年产卵。如果有条件使温度保持在25℃左右不让其冬眠,则可令蛤蚧保持正常的生长、繁殖状态。
联系电话:027-87231114
标签:蛤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