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综合价值的定量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以大旗头古村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例论文,定量论文,大旗论文,评价论文,实证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古村落研究主要集中于建筑学、艺术学、历史学、文化地理学、景观学、游客行为、古村落开发、古村落保护等方面,而古村落综合价值量化评估模式系统的研究相对滞后,研究成果国内少见,且已有的研究限于古村落价值定性的描述与说明[1,2]。定性描述评价简单明了,突出主要特征,易为人们接受,但常存在着一定的文学夸张和片面性,在科学上难免欠精确,难以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古村落进行精确的评价与对比。只有朱晓明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古村落的评价进行了探讨[3]。如何衡量古村落的综合价值还没有一套较完整的指标体系。古村落综合价值的研究是旅游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在于能正确地、客观地以可度量的标准为基础,判定古村落的历史价值、当前状况与发展潜力,为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依据。缺乏严谨科学的评估体系和定量分析方法,缺乏理论基础的研究,不利于古村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古村落宝贵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构成巨大威胁。然而古村落综合价值评价是一个多层次、多目标的评价问题,评价涉及的内容较多,评价指标受考评者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和个人偏好的直接影响,很难完全排除人为因素带来的偏差,客观上就要求分层次进行综合评价,因而古村落综合价值评价是一个多层次的模糊综合评价问题。本文围绕上述问题,基于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法)[4] 和模糊综合评判法[5] 构建古村落综合价值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评估模型,并以佛山市三水区大旗头古村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1 综合价值评价的指标体系
1.1 指标体系的构建
古村落作为一个整体的、活生生的文化单元,它的评估不同于一般的文物保护单位或建筑遗迹,只注重单体的、物质性层面的评价,应将评价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村落整体环境的高度、扩大到古村落形成发展的历史视野中,由质到量,从历史到现状,从主观感受到客观标准进行权衡考量,它涉及到物质形态、意识观念等各个方面。国家建设部于2005年下发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试行)”,该指标体系包括价值特色和保护措施两大指标共13项因子。其中价值特色包括历史久远度、文物价值、历史事件名人影响度、历史建筑规模、历史街巷规模、核心区风貌完整性及空间格局特色功能、核心区历史真实性、核心区生活延续性和物质文化遗产10项因子;保护措施包括规划编制、保护修复措施和保护机制3项因子。通过该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与实践,笔者认为该体系侧重于评价对象的历史性价值、建筑景观的整体性及艺术性、保护措施三方面,缺乏综合考虑评价对象的科学性、实用性、旅游开发潜力、居民意向等因素。通过研究古村落的基本特征,参考建设部试行的评价体系及相关研究,本研究设计的评估体系共四层,即目标层A、综合评价层B(3项指标)、因素评价层C(11项指标)、因子评价层D(25项指标)(图1所示)。
附图
图1 古村落综合价值评估框图
1.2 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以后,本文采用AHP法评价指标因子的权重。 首先制定问卷的内容,然后采用专家调查法(德尔菲法)进行权重值的调查。本研究邀请地区旅游局、文化局、史志办,高等学校的旅游、环境、园林、地理、民俗等相关专家50人,并向其发出征询问答卷。回收答卷后,通过计算机处理进行层次单排序及层次总排序,得到各因素权重值(保留四位)(表1所示)。经一致性检验,CR≤0.1,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4]。
表1 古村落综合价值评价指标权重(层次单排序)
综合评
权重 排 因素评
权重 排 因子评价层D 权重
排
价层B 序 价层C 序 序
历史性C[,1]0.4109 1
悠久D[,1]
0.2945 3
资稀缺D[,2]
0.4019 1
源历史事件名人影响度D[,3] 0.3036 2
值 0.4763 1
科学性C[,2]0.3023 2
完整度D[,4] 0.2495 3
要典型度D[,5] 0.3278 1
素特殊度D[,6] 0.2559 2
B[,1]合理度D[,7] 0.1668 4
艺术性C[,3]0.2868 3
表现力D[,8] 0.3191 3
感染力D[,9] 0.3371 2
吸引力D[,10]0.3438 1
实用性C[,4]0.2371 2
房屋质量D[,11] 0.3798 1
房屋的安全卫生D[,12]0.3084 3
房屋可利用程度D[,13]0.3118 2
现 真实性C[,5]0.3027 1
邻里结构情况D[,14] 0.4479 2
状保持风土人情状况D[,15] 0.5521 1
条灾害[,16]
0.2743 1
件
0.2684 2 环境性C[,6]0.1824 3
污染[,17]
0.2336 3
评环境容量[,18]
0.2592 2
估植被[,19]
0.2329 4
B[,2] 保护措施C[,7] 0.1698 4
规划编制[,20]
0.2258 3
保护修复措施[,21]
0.3978 1
保护机制[,22]
0.3755 2
居民意向C[,8] 0.1080 5
自豪感[,23] 0.3620 1
舒适度[,24] 0.3379 2
居民好客度[,25] 0.3001 3
旅游
市场条件C[,9] 0.3949 1
开发 0.2553 3 区位条件C[,10] 0.3369 2
条件
基础设施C[,11] 0.2682 3
B[,3]
通过表1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影响古村落综合价值的B层因子其权重从大到小依次是资源价值要素(0.4763)、现状条件评估(0.2684)和旅游开发条件(0.2553)。再通过层次总排序可以得到影响古村落综合价值的D层因子(前10位)依次是:稀缺性(0.0787)、历史事件名人影响度(0.0594)、悠久(0.0576)、典型度(0.0472)、吸引力(0.0470)、感染力(0.0461)、保持风土人情状况(0.0449)、表现力(0.0436)、特殊度(0.0368)和邻里结构情况(0.0364)。通过对影响古村落历史文化价值的因子进行单排序和总排序,可以指导我们在保护与开发工作中,能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抓住重点与要点,同时也不忽视细节与小问题,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从而可以取得更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使投入产出最大化。
2 评价方法
2.1 结果获取的方法
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关键在于正确规定模糊评判的论域和合理构造模糊评判矩阵。评价等级论域U实际上是确定古村落综合价值的评价等级。设评价等级有n个,其评价等级论域U可表示为:U=(u[,1],u[,2],…u[,n])={Ⅰ,Ⅱ,…,N}。假设有m个评价因素,评价因素论域V表示为:V=(v[,1],v[,2],…,v[,m]),在规定好评价论域后,可根据评价等级论域U和评价因素论域V之间存在的模糊关系,建立模糊评价矩阵R。即:
附图
然后,将模糊评价矩阵与因素权值相乘,将其结果正规化处理,依最大隶属度原则,取正规化向量中最大值为评价等级[5]。
2.2 评分标准
获得评价因子的权重后,进一步需获得古村落各因子的具体得分。本研究采用绝对标准与相对标准进行调查研究。
2.2.1 绝对标准
尽可能地回答“是”或“否”,“有”或“无”,以增强准确度和精练性。例如:关于古村落房屋的质量、安全卫生及保护措施等方面的问题设计为:是否有排污、给水、煤气、供电等设施(是或否)。
2.2.2 相对标准
由于评价对象受多个因素的制约影响,很多问题难免带有模糊性与主观性,因此采用模糊数学十分制计分法,设计古村落综合价值模糊评分调查表,向有关专家、游客、一般群众进行调查(表2所示)。
表2 村落综合价值模糊评分表
权重评价因子 问题设计 评价等级(分值)
值10~8 8~66~4
4~2 2~0
0.0576 悠久古村落的悠久性宋辽 金元 明清民国
0.0787 稀缺古村落的稀缺性世界级国家级
省级 市、县级 镇级
0.0594 历史事件名 历史事件名人的影响程度极大 大
较大 一般 小
人影响度
0.0359 完整度 建筑群体的规模很大 大
较大 一般 小
建筑类型的丰富程度极丰富丰富 较丰富一般 不丰富
0.0472 典型度 建筑的时代特点极鲜明鲜明 较鲜明一般 不鲜明
建筑的民族特点极鲜明鲜明 较鲜明一般 不鲜明
建筑的地方特点极鲜明鲜明 较鲜明一般 不鲜明
0.0368 特殊度 建筑空间布局的特殊性 极高 高
较高 一般 低
建筑体现的民居技艺极高 高
较高 一般 低
0.0240 合理度 建筑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极高 高
较高 一般 低
建筑作为民居的适用性 极高 高
较高 一般 低
0.0436 表现力 建筑细部和装饰工艺水平极高 高
较高 一般 低
0.0461 感染力 村落的布局构思极强 强
较强 一般 低
0.0470 吸引力 园林小品的吸引力 极强 强
较强 一般 低
建筑装饰物的吸引力极强 强
罗强 一般 低
0.0241 房屋质量狭窄拥挤的住房数量少一般 较多 多极多
0.0196 房屋的安全 空关的住房数量30% 50% 50%~80%~90%以上
卫生 以下
70% 90%
0.0198 房屋可利用 老朽的住房数量30% 50% 50%~80%~90%以上
程度 以下
70% 90%
0.0364 邻里结构情 人口是否老化 未老化一般 稍老化老化 极度老化
况 外来人口的多少少一般 较多 多极多
古建筑群的保存程度极好 好
较好 一般 不好
0.0449 保持风土人 对传统节庆日的保持很好保持 保持 基本保持 一般 差
情状况 对当地独特风俗的保持 很好保持 保持 基本保持 一般 差
地方传统产业的保持很好保持 保持 基本保持 一般 差
0.0134 灾害当地灾害的频繁程度(火 无一般 较高 高极高
灾、洪涝等)
0.0114 污染当地环境污染情况(空气、
无一般 较高 高极高
水体、垃圾等)
0.0127 环境容量大旗头古村落的环境容量较大 大
较大 一般 小
0.0114 植被当地绿化情况 极好 好
较好 一般 差
对历史建筑(文物古迹)进90%70%~80% 60%~30%~30%
0.0182 保护修复措 行登记建档并实行挂牌保以上
70% 60% 以下
施 护的比例
0.0171 保护机制每年用于保护维修资金占30%20%~30% 10%~5%~ 5%
每年村镇建设资金的比例以上
20%~10% 以下
0.0105 自豪感 为自己是古村落村民而自极自豪自豪 极自豪一般 自卑
豪
0.0098 舒适度 生活、环境的舒适性极舒适舒适 极舒适一般 不舒适
0.0087 居民好客度 十分愿意与游客接触,欢迎 极欢迎欢迎 较欢迎一般 不欢迎
游客参观我家
0.1008 市场条件当地市场条件(如资金、劳极好 好
较好 一般 差
动力素质、管理人才等)
0.0860 区位条件古村落的区位条件及交通 极好 好
较好 一般 差
可进入性
0.0685 基础设施当地基础设施条件(如住 极好 好
较好 一般 差
宿、餐馆、娱乐设施、停车场
等)
2.3 修正系数
由于评估人员职业背景的不同、文化修养的差异、熟悉历史文化遗产的程度不同等,在评估过程中具有一定差异。为了使评估结果既具有专业性,也具有公众性,需对每人的结果进行修正与调整,修正系数如表3所示。
表3 评估人员的修正系数
序评估代表
修正特征
号人员
系数
旅游、环境、历史、建 来自各高等院校、科研部门、
1 专业筑等专家
0.45
主管单位的高中级行业专家,
人员史志办、文化局工作具有系统专业知识及实践经
人员 验
来自实际管理部门或高等院
2 初级专 旅游局工作人员 0.35
校,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或实
业人员 旅游专业学生 践管理经验
3 非专业 当地居民
0.20
未受过专业教育
人员游客
2.4 评价模型
根据层次总排序确定的古村落评价指标权重W=(w[,1],w[,2],…,w[,n])及模糊评价矩阵R,进行如下运算:
附图
将B中结果做正规化处理,依最大隶属度原则,取正规化向量中最大值作为评价等级。
根据古村落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分别请游客、村民及专家填写古村落综合价值模糊评分表,统计各评价指标项在评价等级论域U上的数量,经正规化处理后,作为某评价指标项在各评价等级上的隶属度,由此构成模糊评判矩阵R。再根据古村落评价指标权重W及模糊评价矩阵R进行运算。依最大隶属度原则,取正规化向量中最大值作为评价等级。
3 实证研究——大旗头古村落综合价值评价
3.1 大旗头古村落概况
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大旗头村是粤中地区较有代表的清代村落,2003年10月被评为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2004年又被广东省文化厅评为“广东第一村”。佛山三水区地处广东省中部,佛山市西北部,珠江三角洲西北角,北纬22°58′—23°34′,东经112°46′—113°02′,总面积874.22平方公里,其区政府驻地中心区东距广州市35.2公里。大旗头古村位于三水城区东北18公里处[6]。村落中部为清代广东水师提督郑绍忠于清光绪年间统一建造的古民居建筑群,整个古建筑群坐西向东,占地约52000平方米,古建筑面积约14000平方米。现存有一批祠堂和约200余间清末民居。其建筑大都比较完整地保存了原有风貌,传统建筑风味突出,很好地反映出一个世纪以来社会生活的侧影。
3.2 综合评估结果
本研究期间为2005年1~2月,采用访谈法分别对150名相关人士(史志办、文化局、旅游局工作人员、教师、学生、一般群众、当地村民)调查。通过整理模糊综合评判调查表,经过修正系数的调整,得到大旗头古村落综合价值模糊综合评判的数据编辑定义表(表4所示)。
表4 大旗头村历史文化价值模糊综合评判数据定义表
因素/评语极好好 较好一般 不好因子权重
悠久0.0000 0.0000
0.2714 0.7085
0.0201 0.0576
稀缺0.1711 0.4364
0.2451 0.1105
0.0369 0.0787
历史事件、名人影响度0.0350 0.7850
0.1030 0.0520
0.0250 0.0594
完整度 0.1031 0.4543
0.3052 0.1300
0.0074 0.0359
典型度 0.2103 0.5485
0.1741 0.0597
0.0074 0.0472
特殊度 0.2496 0.4073
0.2206 0.1142
0.0083 0.0368
合理度 0.2743 0.4389
0.1823 0.0861
0.0184 0.0240
表现力 0.1099 0.2117
0.5610 0.1174
0.0000 0.0436
感染力 0.4855 0.2448
0.2108 0.0589
0.0000 0.0461
吸引力 0.1280 0.2256
0.2870 0.3060
0.0534 0.0470
房屋质量0.2734 0.2061
0.1669 0.1507
0.2029 0.0241
房屋的安全卫生 0.0000 0.4097
0.0000 0.0000
0.5903 0.0196
房屋可利用程度 0.0000 0.6877
0.0000 0.0000
0.3123 0.0198
邻里结构情况0.5568 0.3047
0.0936 0.0382
0.0067 0.0364
保持风土人情状况0.1135 0.3295
0.4050 0.1219
0.0301 0.0449
灾害0.6879 0.2927
0.0000 0.0000
0.0194 0.0134
污染0.1844 0.7517
0.0444 0.0195
0.0000 0.0114
环境容量0.0000 0.0822
0.2178 0.5545
0.1455 0.0127
植被0.0444 0.1421
0.2206 0.5144
0.0785 0.0114
规划编制0.0000 1.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103
保护修复措施0.0000 0.1913
0.0175 0.0507
0.7405 0.0182
保护机制0.0000 0.1428
0.3050 0.5015
0.0507 0.0171
自豪感 0.5167 0.1833
0.2333 0.0667
0.0000 0.0105
舒适度 0.0820 0.2623
0.1475 0.4754
0.0328 0.0098
居民好客度 0.1475 0.2623
0.3935 0.1967
0.0000 0.0087
市场条件0.0800 0.1624
0.3723 0.3029
0.0824 0.1008
区位条件0.2384 0.4827
0.1068 0.1721
0.0000 0.0860
基础设施0.0482 0.2551
0.2180 0.4003
0.0784 0.0686
通过最后的模糊综合评判,经DPS(Data Program System)数据处理系统处理,现对大旗头古村落进行简要评价。
3.2.1 资源价值评价
调查结果认为大旗头古村落资源价值要素“极高”的占总数的19.61%,“高”的占33.20%,“较高”的占23.17%,“一般”的占21.73%,“极低”的为2.29%(图2所示)。依最大隶属度原则,大旗头资源价值要素评价等级为“高”,但反映在各单项评价指标中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主要表现在:(1)历史性:大旗头古村落从单个民居到整体风貌,从民居院落到公共生活空间,从朴实的三间两廊的建筑到极尽装饰之美的祠堂家庙,以及水井、广场、池塘、晒坪、果园等,较为完整和广泛地展现了当时历史时期的物质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和社会风尚,完整而真实地展现了以清代民居为主的综合文化体系和生活体系,连续地反映与折射出近代中国百年历史的发展与变迁,生动地表现了郑氏家族及与钟姓家族之间的聚居模式;(2)科学性:大旗头古建筑群坐西向东,建于人工垫高的台基上,采用岭南典型的“梳式布局”,建筑类型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民族特点与地方特点。古村落空间布局构思独特,将“文房四宝”的风水意象、四级军事防御意象与环境有机结合了起来。其道路系统、排水系统、通风系统皆备,在一定历史时期适合居民居住,具有高的完整度、典型度、特殊度、合理度。(3)艺术性:因古村落在布局构思方面的独特性、合理性及各种意象景观的生动丰富,加之传统的建筑装饰艺术丰富精美,在视觉效果上对游客造成了强烈的震撼和感染,艺术价值高。
附图
图2 大旗头古村落综合价值评价
3.2.2 现状条件评价
调查结果认为大旗头古村落现实条件“极高”的占总数的15.87%,“高”的占22.47%,“较高”的占23.10%,“一般”的占15.87%,“低”的为22.69%(图2所示)。依最大隶属度原则,大旗头现状条件综合评估的等级为“较高”。表现在:(1)实用性:从不同的时期考查,结论不同。在历史时期,因大旗头村的房屋选料精良、质量精湛、空间布局合理、安全耐用,其实用性高;目前,因古建筑在供水、煤气、供电等方面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其实用价值低;(2)真实性:由于大量村民迁出古建筑到新村居住,使得古建筑群的房屋空关甚多;加之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多,传统的邻里结构被逐渐改变。虽然村里保持传承了部分传统节庆、独特风俗和地方传统产业,但难以再现当时历史时期的繁荣与兴盛,真实性低;(3)环境性:村落的布局构思与环境和谐统一,表现出强烈的风水意识和良好的生态意识;且周边环境保存基本完好,共同构成一幅完整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诗意”的画面;(4)保护措施:大旗头目前已完成了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但具体的保护修复措施落实较少,保护机制的建立不完善,保护状况不容乐观;(5)居民意向:大旗头村民为自己是大旗头人倍感自豪,对游客持较欢迎的态度,对于现状舒适感的不甚满意。
3.2.3 旅游开发条件评价
调查结果认为其旅游开发条件“极好”的占总数的18.36%,“好”的占23.28%,“较好”的占28.68%,“一般”的占23.33%,“低”的占6.35%(图2所示)。依最大隶属度原则,大旗头现状条件评估的等级为“较好”。从具体指标分析中可见,大旗头村与外界联系便捷迅速,区位条件好;其经济结构逐渐从传统的纯农业经济转变为以农业经济为主体,工业经济和第三产业适当增长的局面,市场条件较好,但公共基础设施一般。
通过运用古村落综合价值评价模型对大旗头古村进行实证研究,我们可以从总体上把握大旗头古村落综合价值的丰富内涵,可以通过各指标的比较分析发现大旗头的特色与优势、劣势与不足,从而为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找到有效的途径与方法。
4 结论
4.1 古村落综合价值评估包括资源价值要素、现状条件评估和旅游开发条件三部分内容。这种价值评估综合考虑了古村落单体建筑与建筑组群、古村落与环境、古村落与社会、古村落与历史的关系,它们代表了过去,又体现了当前;既有客观评价,又有主观感受,因此是具有综合性、较为完整的古村落评价体系。
4.2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在专家知识和主观经验的基础上,利用严密的数学方法尽可能删除主观成分,并根据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来检验权重的合理性,使权重更符合客观实际并易于定量表示,从而提高模糊综合评判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客观性。
4.3 本研究构建的古村落评价模型,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指标体系,同样适用于其他地区、其他类型的古村落评价。整个评价步骤明确,评判规则简单,指标量化和数据处理部分可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实现,可操作性强。
4.4 通过对古村落综合价值多层次、多目标的模糊综合评判,能从总体上把握古村落价值的高低优劣,对其资源价值、现状条件与旅游开发条件做出科学合理的评定。既能全面深入地挖掘古村落蕴涵的特色、价值与意义,又能诊断出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为古村落的开发保护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