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其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消费等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电力系统的管理就要做到最佳,以保障人民以及其他产业的需要。本文重在对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和配电设施的管理等情况进行研究,从而对配电系统的程序以及重要环节进行完善,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监管能力,对电力企业的强化和管理都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电力;配电自动化;配电管理;措施
前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社会不断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也不断普及,科技的创新使得自动化技术在我国各行各业当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电力系统当中,自动化的应用使得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以及电力系统的可靠性都有所提升,但是由于我国电力系统引进自动化管理时间较短,所以,在技术以及自动化管理方面都有所欠缺,这样一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质量。在此情况下,电力企业只有不断的改进自身配电管理的工作,不断对配电自动化系统进行优化,这样一来逐渐提升电力系统猪呢个体的运行质量,因此本文研究电力配电自动化以及配电管理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
1我国电力配电自动化的现状
1.1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实用性较弱,智能化程度不高
目前,我国只有少部分地区使用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其在全国之内的覆盖面不足1/5。而在一些国家,其电力系统较为发达,电力配电自动化管理在全国范围内的覆盖区域高达4/5。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的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实用性较弱,与国际上有着一流水平的电力配电自动化国家有着很大的差距。我国在电力配电自动化工作中存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智能性不高。我国的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起步晚,发展较慢,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核心技术还不成熟。因此,从事电力系统管理工作的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发展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实用性和智能性作为工作的重点,加大资金投入比重,给予政策支持,尽快改变目前状况。
1.2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存在困难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和其他的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然而,要想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面积广、区域差距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大面积的电力配送自动化仍是困难重重。因为这么一个大规模的项目在国家经济状态允许的情况下,既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持,又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撑,还需要大量的此专业的科技人员的运作。而很多地区仍是处在经济尚未发达或是在政府财政支撑下,有诸多的困难阻碍着实现整体电力自动配送。
1.3电力配电自动化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的电力配电自动化技术是在改革开放后才逐步进入研究的,目前仍在起步阶段,实践经验较少。而国外的电力配电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较早,技术相对成熟了,我们的技术水平与他们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现在国内很多重要的机械设备都是从国外买入的,这导致一些电力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和使用不成熟。国外的机械设备先进,但要配合上和国内的配电设计系统使用,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这些配合对电力配电自动化管理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又由于国内的配电网技术的标准不统一,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当前电力配电网系统的发展。
2如何实现电力配电自动化
2.1完善的系统
对于配电自动化的最重要的要求就是有一套完善的系统,在这些系统中就要做好对于配电自动化各个因素进行分析的工作,从而把握配电自动化和其中的重要因素之间的关系。个体的作用才能得到有效发挥,实现好电力配电自动化工作。完善的系统内部之间各要素都有一套科学的规范,对于各个要素之间的良好配合要做到合理有效,保障好配电自动化的高效运转。
2.2自动化的程序
电力配电自动化是实现对电能的高效利用、满足人民多样化需求的重要方式,在实现过程中,其程序规范是保障能否真正落实的重要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通过对电力计算机的管理,通过数据对地区的电能或者耗能进行管理,必要的时间段进行科学调配,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配电自动化的目的。在实现配电自动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程序的规范性,因为电力是国有资源,对于国有资源的浪费是一种不可取的行为,只有在科学的程序下进行的调整才是符合电力配电自动化的重要前提;另一方面,电力系统内部之间要形成良好的联系,对于自动化的实施保障好各个部门的沟通,避免出现沟通不畅带来的用电问题。
2.3流畅的环节
配电自动化要求每个环节要实现好足够的沟通,并且在各个环节进行完善的同时,加强内部的联系,对每个关键的环节进行责任的划分,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一定的预案,对于配电自动化的环节有良好的把握。科学严谨的完善内部的沟通,对于环节的细致处理,实现好配电自动化工作时的流畅。
2.4研发新技术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将新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并将其有效地应用于电力自动化建设可以提高电力自动化管理水平。对于电力行业,有必要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和自然环境进行建设。要想开发新技术或者对原有技术进行优化改进,需要在技术和资金充足的基础上开展,当整座城市都覆盖电网后,需要有一项技术作为支持,确保电力管理系统中的电能能够有效运行。例如,对于风大、地形崎岖的地区,有必要充分利用新技术,减少施工难度,提高施工项目质量。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因素,有关部门需要组织专业高素质人才,加强新技术的研发,借鉴发达国家的新兴技术。构建高质量的电源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整我国整体电源管理水平。
3使配电管理更加有效的措施
3.1做好整体规划
实现大规模的电力自动化和管理系统。电力自动化已成为中国人民生活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建设方向。相关部门需要做好研究工作,加强对这些领域的经济投入,制定优惠政策作为政策支撑。需要安排定期技术培训和相关从业人员的基本结构安装培训,为企业提供充分的人才支持。有必要做好整体规划,分析资金支持,及时反映投入产出对政策的影响资金的使用,以便能够建立一个高覆盖、大规模的电力自动化系统管理系统。
3.2加强各部门的协调和沟通
在电力自动化管理过程中,相关工作部门需要加强沟通,按职能分工,确保工作的有效性,提高系统整体运行效率。由于电力行业的建设和运行是一个整体系统,因此有必要严格执行各个工作部门的协调,避免员工纠纷。要做到功能重叠、工作职责明确、范围明确以及良好沟通,避免工作中出现不必要的利益冲突。人员的主观性对电力管理系统有着重要影响,相关工作部门需要对工作人员做好思想工作,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进一步提高电力管理建设水平和整体运营效率。此外,还需要进一步拓展传统变电站的功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降低运行风险。
3.3对配电的监管进行强化
对于配电过程中的监管就是发挥监管主体的大局意识,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进行一定的预判,避免出现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对于监管的责任进行一定的落实,内部形成良好的监管体系,从上到下,对于各个管理区域的监管职能要进行进一步落实。强化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督,对于企业内部要有一定的绩效考核,强化监管力度,保证工作人员能够高效、安全的完成任务,同时接受外部监督,从而根本上强化配电工作。
结论
总而言之,在我国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过程中,电力自动化已成为重要的发展领域和方向。相关工作人员和部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资金的统筹规划和人员、技术的分配,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电力自动化系统。强化后期电力管理工作,为地方经济和民生建设提供基础。为了确保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需要大规模运用配电自动化设备。由于我国配电自动化系统处于初级研发阶段,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需要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曹兴华,李 洁. 电力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分析 [J]. 科研,2016,(7):21.
[2] 詹志敏.电力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研究 [J].通讯世界, 2014,(21):133-134.
论文作者:梁惠婷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8
标签:电力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工作论文; 我国论文; 管理系统论文; 系统论文; 《中国电业》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