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41名吸毒人员行为学特征及HIV、梅毒感染情况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陈苏[1](2020)在《N-乙酰半胱氨酸对乙醇致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乙醇致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本研究通过建立乙醇致肝细胞损伤的模型结合加入不同剂量NAC预干预,探讨NAC在乙醇致肝细胞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实验分成如下五组:(1)Control组:正常对照组;(2)Hurt组:乙醇损伤组;(3)NAC-L组:1mM NAC+乙醇组(4)NAC-M组:2mM NAC+乙醇组(5)NAC-H组:5mM NAC+乙醇组。此外,为探索乙醇是否能造成肝细胞的氧化损伤,在氧化应激指标部分添加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组作为阳性对照组。根据不同乙醇浓度干预后细胞的存活率、乙醇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含量以及细胞形态变化情况确定乙醇损伤肝细胞模型的浓度。在干预组中预加入不同剂量NAC处理30min后,再加入建立乙醇致肝细胞损伤模型的乙醇浓度继续培养24h。各组完成以下指标:(1)利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2)赖氏法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3)微量酶标法检测LDH;(4)收集各组细胞上清液,利用Elisa法,根据试剂盒说明书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5)利用DCFH-DA探针法通过吸光度检测各组细胞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6)使用WST-8法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7)使用DTNB法检测细胞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8)通过hoechst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9)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s)通路中JNK、P38 MAPK总蛋白表达量及其磷酸化程度。结果(1)经过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表明,NAC作用于张氏肝细胞的安全浓度范围为1-8mM。(2)在乙醇致肝细胞损伤的各浓度中,400mM组可以在保证细胞存活率达到75%左右的情况下并且对细胞有明显的损伤反应,故选用乙醇浓度400mM,损伤24h来建立乙醇致肝细胞损伤模型。(3)通过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与乙醇致肝细胞损伤组相比,NAC预干预组可以提高细胞的存活率以及改善细胞形态。(4)NAC预干预可以降低细胞中AST、ALT、LDH的含量(P<0.05)。(5)NAC预干预可以降低各组细胞上清液的TNF-α含量(P<0.05)。(6)NAC预干预可以降低肝细胞中ROS、MDA水平(P<0.05),提高各组细胞中SOD以及GSH含量(P<0.05)。(7)各组细胞中JNK及P38 MAPK总蛋白量不受各处理因素的影响,但NAC预干预可以降低受损肝细胞的JNK及P38 MAPK磷酸化水平。结论NAC可以拮抗乙醇诱导的肝细胞损伤,这种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改善肝细胞受损后的酶学指标,调节炎症水平,降低氧化应激损伤以及调节JNK、P38MAPK通路中相关蛋白的激活实现。这些结果可为NAC在酒精性肝病的预防治疗作用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赵宁[2](2020)在《利用自我检测策略对MSM人群开展HIV和HAV-HBV-HCV联合检测的逐步阶梯随机对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s,AIDS)和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疾病负担重,呈全球分布且病死率高,是国际重点关注的传染病。男男性行为者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是全球重要的HIV和上述病毒性肝炎感染的高危人群,其感染率显着高于普通人群。识别感染者并及时开展抗病毒治疗可控制病毒性肝炎的流行速度,但由于认知水平不够、受歧视/侮名,及检测机构数量有限等影响,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nization,WHO)估计,全球约3亿乙肝和丙肝病毒感染者中仅不足5%接受过检测,以至于病毒性肝炎每年导致全球约140万人死亡。与此相对应,全球高达79%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通过检测知晓自己的HIV感染状况,全球MSM过去一年的HIV检测率也接近50%。尽管WHO几乎同时提出了2030年根除HIV和病毒性肝炎的全球防控目标,但病毒性肝炎检测率至今仍显着低于HIV检测率。2016年WHO制定了HIV自我检测使用指南,并鼓励肝炎检测向艾滋病领域学习借鉴,但利用自我检测策略在推动各类高危人群检测肝炎病毒方面仍缺乏应用。如何识别并招募分散的高危人群,为其提供方便可行的肝炎病毒检测策略是全球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我国既往缺乏对MSM人群病毒性肝炎感染状况的报道,尤其缺少对其甲型病毒性肝炎(HAV)感染状况的研究;利用自我检测策略开展HIV和病毒性肝炎的联合检测是否能被MSM人群接受尚不清楚;基于自我检测策略的联合检测试剂是否可促进MSM人群的HIV检测率也有待评估。上述问题的解答对于卫生部门制定新型病毒性肝炎检测策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掌握对MSM人群开展基于线上(互联网)和线下(基于场所)的HIV及HAVHBVHCV感染检测的可行性和影响效果。(1)掌握基于HIV自愿咨询检测门诊(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招募MSM人群的HIV感染状况,并分析其与病毒性肝炎感染等因素之间的关联性;(2)明确利用微信公众账号线上招募MSM参与HIV和HAVHBVHCV联合自我检测的可行性,及此种线上招募方式MSM人群中HAVHBVHCV的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3)明确HIV和HAVHBVHCV联合自我检测对微信公众账号线上招募MSM人群病毒性肝炎检测率的影响效果。方法:1).沈阳MSM人群病毒性肝炎、生殖器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感染率及与HIV感染关联性的横断面调查2018年3月至2018年10月,在沈阳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VCT门诊求询的MSM中招募研究对象参与项目。获得研究对象参与项目书面知情同意后开展由调查对象完成的自填式问卷调查,以收集研究对象的社会背景学、寻伴方式、性行为、新型毒品使用行为及性病症状等特征,随后收集调查对象的直肠拭子和静脉血标本。采用四代抗原抗体检测试剂筛查HIV并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HIV,采用快速检测试剂检测丙型肝炎抗体(HCV-Ab),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甲型肝炎IgM(HAVIgM)。另外,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对直肠拭子标本检测生殖器支原体(Mycoplasma Genitalium,Mg)、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及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CT),淋病奈瑟氏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小球菌(Up1,Up3,Up6,Up14)和单纯疱疹病毒2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2,HSV-2)共10种性病指标感染状况。此外,我们还对采集的静脉血液开展了梅毒螺旋体颗粒试验(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RPR)检测,以确定其梅毒螺旋体的感染率;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了MSM研究对象HIV感染的影响因素;2).基于新媒体招募MSM参与HIV和HAV-HBV-HCV联合自我检测的可性行调查研究2017年10月至2019年8月,利用微信公众号招募全国MSM调查对象参与项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MSM开展基于互联网的电子问卷调查,对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调查对象收取50元押金并免费邮寄HIV/梅毒/HAVHBVHCV快检试剂盒及配套耗材,研究对象按照项目提供的说明书进行自检并通过手机拍照检测结果,上传至项目提供的在线检测结果收集系统。项目人员及时返还50元押金并提供15元的调查误工补助。工作人员根据MSM调查对象反馈的自检结果,对自检阳性者提供检测后咨询和临床转介服务。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对象感染病毒性肝炎的相关危险因素;3).通过多阶段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评估联合检测试剂对新媒体线上招募MSM的HAV-HBV-HCV和HIV检测促进效果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微信公众账号上发布项目招募公告,招募有意参与HIV和HAV、HBV、HCV联合检测干预项目的MSM参与项目。筛选合格后将符合入组条件的MSM随机分为四组,采用多阶段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Steppedwedged clus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开展为期12个月的干预和随访,对四组调查对象分别在基线,及入组3、6、9个月提供HIV和HAV、HBV、HCV自我检测试剂。每三个月对四组调查对象分别开展一次在线问卷随访,评估MSM调查对象的HIV和HAV、HBV、HCV自报检测情况,及实际检测情况等。采用广义估计方程(generalized estimation equation,GEE)模型和广义混合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ixed Model,GLMM)评价联合自我检测试剂对MSM调查对象HAV、HBV、HCV检测改变状况。结果:1).沈阳MSM人群病毒性肝炎、生殖器/人型支原体感染率及与HIV感染关联性的横断面调查共183名MSM调查对象参与了这项研究,77.0%的调查对象年龄在25岁以上,76.5%拥有全职工作,87.4%当前婚姻状况为未婚,74.3%的最高教育程度为中学以上。51.4%的调查对象在过去一年中通过社交软件(APP)寻找同性伴侣。实验室检测显示,HIV感染率为19.7%,梅毒为12.0%,HAV为1.1%,HBV为3.3%,HCV为0.5%,Mg为15.3%,Mh为7.1%。此外,NG为0.5%、CT为4.4%、Uuu为4.4%、HSV-2为1.1%,未检测到Uup1、Uup3、Uup6、Uup14感染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HIV感染与曾通过社交软件寻找性伴(调整后的优势比[aOR]=2.6),Mg感染(aOR=3.2),Mh感染(aOR=4.1)和梅毒感染(aOR=3.1)存在独立的统计学关联性(P均<0.05);2).基于新媒体招募MSM参与HIV和HAV-HBV-HCV联合自我检测的可性行调查来自29个省市/自治区的2103名MSM参与了项目。MSM调查对象各项自我检测指标的反馈率分别为:HIV(86.5%)、梅毒(85.2%,)、乙肝(85.0%)、丙肝(85.3%)、甲肝(57.6%),同时反馈了HIV和乙肝、丙肝三项检测结果者占84.2%;反馈自我检测结果的MSM调查对象中各种检测项目感染率分别为HIV(3.0%[54/1819],95%CI,[2.2~3.9]%)、梅毒(4.2%[76/1792],95%CI,[3.4~5.3]%)、HBV(3.0%[53/1789],95%CI,[2.2~3.9]%)、HCV(0.1%[2/1794],95%CI,[0.0~0.4]%)和HAV(0.8%[8/1043],95%CI,[0.3~1.5]%);调查对象病毒性肝炎感染率(即感染了HAV、HBV、HCV指标之中至少一个指标者的比例)为3.5%(63/1811),95%CI,(2.7~4.4)%。MSM调查对象的病毒性肝炎检测感染率分布不平衡,感染率比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南部和东南部。其中东南和东北部的福建(11.8%)、安徽(11.1%)和吉林省(9.5%)病毒性肝炎检测感染率最高,而我国西部地区检测感染率低(<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同性性行为性角色中为受方(vs.同性性行为中为攻方)(OR=2.3,95%CI=1.1~4.8,P=0.011),性角色仅口交/爱抚(vs.同性性行为中为攻方)(OR=3.0,95%CI=1.3~7.1,P=0.019),HIV自检阳性(OR=2.2,95%CI=1.0~4.7,P=0.044)者的病毒性肝炎感染率显着更高;而既往曾经接种过甲肝疫苗(OR=0.2,95%CI=0.1~0.3,P<0.001)以及曾经接种过乙肝疫苗(OR=0.06,95%CI=0.03~0.12,P<0.001)的MSM调查对象的病毒性肝炎感染率显着更低;甲、乙、丙肝结果反馈者中愿意将试纸推荐给性伴或朋友检测的比例分别为84.3%(879/1043)、83.7%(1498/1789)、83.7%(1501/1794)。MSM调查对象使用自我检测试剂的体验度较好,其中88.1%认为自检试剂的“申请-邮寄-检测”环节很方便/没有困难,83.8%愿意将本项目提供的自检试剂推荐给其性伴或MSM朋友使用;3).通过多阶段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评估联合检测试剂对新媒体线上招募MSM的HAV-HBV-HCV和HIV检测促进效果共招募560名合格的MSM参与本项目,将合格的MSM调查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调查对象人数为140人。69.3%(388/560)的调查对象年龄在21~30岁之间,83.2%(466/560)的调查对象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超过70%(394/560)的调查对象性取向为同性;465人(83.0%)参加了至少一轮后续随访,394人(70.4%)完成连续12个月的所有随访调查;项目干预随访期间共为调查对象及其伴侣/朋友累计邮寄自检试剂1556份,反馈率为90.4%(1407/1556)。干预前MSM调查对象自报过去3个月病毒性肝炎检测率为9.0%,而干预后检测率增加至82.2%;而干预前根据上传检测判定的真实HAV、HBV、HCV检测率分别为5.3%、12.1%和5.6%,而干预后调查队列真实HAV、HBV、HCV检测率分别增加至64%、73.8%和76.9%。通过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和广义估计方程估计分析显示,干预阶段比非干预阶段调查对象的自报过去3个月的肝炎检测率,以及真实HAV、HBV、HCV检测率均显着增加(P均<0.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研究期间MSM调查对象的HIV、HAV、HBV、HCV检测行为之间均存在显着正向关联性(P均<0.001)。结论:1).通过社交软件寻找性伴,感染了Mg、Mh和梅毒的MSM人群的HIV感染风险显着增加。相关部门应采用手机社交软件对MSM人群进行HIV检测促进和干预,同时需关注既往被忽视的性病,如Mg和Mh的检测和预防;2).通过新媒体和HIV、HAV-HBV-HCV联合检测试剂及辅助的自我检测可以快速招募到全国大规模MSM参与HIV和肝炎联合检测,预交押金-检测-退还押金的检测模式在MSM调查对象中的接受度和可行性较高。3).MSM人群病毒性肝炎自我检测反馈率高,使用和检测体验度较高,对病毒性肝炎“二次传递”检测的模式接受度较高。4).我国东南地区和东北MSM的病毒性肝炎感染率高,病毒性肝炎感染与该人群的HIV自检阳性、性行为角色为被动者及口交行为者存在显着正向关联性,而与接种过HBV和HAV疫苗行为存在显着的负关联性;5).通过微信公众账号提供HIV和HAV-HBV-HCV自我检测试剂可显着提高MSM群体的HAV-HBV-HCV检测率;MSM人群的HIV自我检测行为与HAV-HBV-HCV自我检测行为之间存在正向关联性。
徐聪慧[3](2019)在《重庆市报告HIV/AIDS晚发现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背景: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公众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而晚发现问题会导致HIV/AIDS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增加死亡风险、不利于疾病控制、提高医疗成本等一系列不良影响,成为防治艾滋病亟待解决的问题。重庆市艾滋病疫情较为严重,了解当地艾滋病晚发现情况,探索影响晚发现相关因素,为促进主动检测,及早发现HIV/AIDS提供参考建议。目的:了解重庆市2012-2016年报告HIV/AIDS晚发现现状及影响因素;现场调查重庆市4个区(县)HIV/AIDS晚发现情况,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重庆市HIV/AIDS晚发现的对策和建议。方法:1.收集2012-2016年重庆市报告HIV/AIDS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感染途径、样本来源、性病史等信息,采用趋势卡方、地理信息系统及单因素和分层分析的方式对晚发现情况进行描述和初步分析。2.对2016年重庆市报告且现住址在沙坪坝区、渝北区、江津区、合川区共4个区能随访到的所有HIV/AIDS开展现场调查,通过统一问卷的形式,收集调查对象HIV检测阳性、既往检测、医疗卫生服务、临床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及认知、行为学特征等信息,并采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影响主动检测和晚发现的因素。研究结果:1.2012-2016年,重庆市晚发现比例呈现逐年下降趋势(χ趋势2=31.85,P<0.001),晚发现比例从43.11%(1649/3825)下降至38.15%(2695/7065)。各区晚发现情况不同,沙坪坝区、渝中区、江津区等地报告病例较多,疫情较为严重。男性、年龄≥50岁、已婚、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术前检测、有性病史者艾滋病晚发现比例较高。2.1035例调查对象中,共349例晚发现病例,晚发现比例为33.72%。非主动检测(与主动检测相比,OR=1.52,95%CI:1.03~2.24)、既往未性病检查(与既往性病检查相比,OR=2.10,95%CI:1.17~3.78)、高危男男同性非商业性性行为(与无男男同性非商业性性行为相比,OR=1.65,95%CI:1.14~2.41)、样本来源为其他来源(与检测咨询相比,OR=0.28,95%CI:0.19~0.43)是HIV/AIDS晚发现的影响因素。3.调查1035例HIV/AIDS中,23.96%(248/1035)为主动寻求HIV检测。年龄小于50岁、较高家庭年人均收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既往有男性同性性行为、既往HIV检测、高艾滋病感染风险认知者主动检测比例高,分别是50岁及以上年龄组、家庭年人均收入小于15000元、医疗机构检测、低危异性性行为、既往无HIV检测、低感染认知者的2.61(95%CI:1.60~4.26)倍、2.01(95%CI:1.33~3.02)倍、13.48(95%CI:8.69~20.89)倍、2.62(95%CI:1.38~4.97)倍、3.50(95%CI:1.97~6.21)倍、1.60(95%CI:1.04~2.46)倍。结论及建议:2012-2016年重庆市HIV/AIDS晚发现比例总体上有所降低,但晚发现比例高于全国整体水平,HIV/AIDS检测仍然面临较大压力。重庆市HIV/AIDS晚发现与主动检测情况、既往性病检查、男男同性非商业性性行为特征、样本来源等有关。建议重点加强主动检测的宣传,在性病门诊普遍开展HIV筛查,在其他门诊积极询问性病史,并对有性病史者提供HIV检测关服务,促进HIV/AIDS检测发现。
李天一[4](2019)在《云南红河州高危人群HIV及其共感染的HCV/HPgV-2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文中认为艾滋病1985年传入我国,近10年来,我国艾滋病的流行模式由血液和静脉吸毒传播为主转变为以性传播为主,经性传播的比例从2006年的33.1%增加到2017年的94.6%,其中异性性传播的比例为69.2%。在我国,估计有400-1000万女性性工作者(Female sex workers,FSWs),1860岁成年男性约69%有嫖娼史,FSWs具有特殊的脆弱性,容易被边缘化,具有特别高的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感染的负担,是HIV和其他性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桥梁人群,FSWs及嫖客人群是应该受到特别重视的我国HIV流行的关键人群。HCV(Hepatitis C virus)主要经血液及经皮暴露传播,与HIV具有共同的传播途径和危险人群,共同感染十分普遍。HIV感染可增加HCV感染的风险,降低HCV的体内清除率,加快HCV感染的疾病进程,HCV感染也可加快HIV的疾病进展,HCV相关肝病也是HIV感染者主要的疾病和死亡原因。HPgV-2(Human pegivirus 2)是2015年由两个独立的研究小组报道的一种新的主要经血传播的人类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的一个新属(Pegivirus),目前,仅有几项研究证实其主要感染HCV阳性的人,对这个病毒与HIV和HCV感染的关系、致病性等目前尚无定论。云南省是我国艾滋病流行的起源地,红河州是云南省艾滋病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为了摸清红河州艾滋病流行的特点和规律,2008年5月至2014年6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汪宁教授课题组在云南红河州的开远、蒙自和河口针对暗娼和嫖客人群进行了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研究,通过系列横断面研究和前瞻性队列研究,获得了FSW及嫖客人群的HIV新发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新发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HIV阳性FSW二代传播的风险等一批重要的研究结果。本课题在此基础上,以历次调查确认的771名HIV阳性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采集并保存的血浆标本和调查信息,进行HIV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与HIV共感染的HCV和HPgV-2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目的是阐明当地高危人群中HIV及其共感染的HCV和HPgV-2的基因变异特征,从分子水平进一步揭示流行规律,明确病毒传播的关键环节,为HIV及其他两种病毒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第一部分云南省红河州高危人群HI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背景:HIV具有高度的变异性,HIV-1的M群广泛流行,可进一步分成A-D、F-H、J和K共9个亚型及88个流行重组型(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ms,CRF)及无数的独特重组型(Unique Recombinant Forms,URF)。云南省是我国主要流行HIV-1毒株的传入地和重组毒株的起源地,流行毒株的分布有显着的地理、民族和传播途径的差异,对红河州以暗娼和嫖客为主的高危人群缺乏HIV-1基因亚型分布及长期变化的研究。方法:挑选HIV抗体确认阳性标本并整理背景信息,提取纯化血浆病毒RNA(Ribonucleic Acid),一步法逆转录巢式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扩增HIV-1pol区约3100bp的片段并测序,进行下列研究:(1)病毒基因亚型:采用构建NJ(Neighbor-Joining)进化树和使用在线工具COMET和REGA的方法分型,两种工具分型结果一致且置信值为100%的为确定的分型结果,结合流行病学信息,分析基因亚型与人群特征的关系及随时间的变化。(2)病毒基因重组:用jpHMM软件进行病毒基因重组分析,将不同插入片段分别与标准参考株构建NJ进化树,判断重组片段的来源,分析不同高危人群的重组模式特征。(3)传播簇分析:对不同亚型的序列分组,剪切为相同长度,删除已知的耐药位点,构建ML(Maximum-likelihood)进化树,判断传播簇的标准是bootstrap大于990,基因距离小于0.015。分析成簇人员的特征以及成簇相关的因素。将HIV感染者的首次标本及其病毒基因序列分为20082010年、20082012年、2008年2014年3组,分别构建ML树并进行成簇分析,观察传播簇数目和规模随时间的变化。(4)耐药分析:将拼接编辑的pol区序列提交美国斯坦福大学的HIV耐药数据库(http://hivdb.stanford.edu),通过序列比对确定耐药突变的位置、种类、耐药程度及药物敏感性的解释。(5)红河毒株与云南省流行毒株的关系:收集318例20082010年采样的云南各地HIV感染者的pol区基因序列,与本研究获得的序列一并构建进化树,对成簇的流行毒株构建MCC(Maximum clade credibility)进化树,分析红河州HIV-1毒株与云南省流行毒株的关系。结果:获得386例研究对象的HIV-1 pol区基因序列,除20082009年采样的标本扩增测序失败的比例显着高于其他时间采样的标本外,扩增测序成功与失败的人员在人口学特征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获得的主要结果:(1)HIV-1基因亚型及其人群分布和时间变化:当地流行的HIV-1毒株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CRF08BC(62.95%)、CRF07BC(10.88%)、新型重组毒株URF(10.88%)、CRF01AE(8.03%)、C(6.99%)和B(0.26%)。各亚型HIV-1在各类人群的分布有显着差异,吸毒人群中CRF08BC的比例显着高于嫖客和暗娼人群;CRF01AE毒株几乎仅出现在不吸毒的嫖客和暗娼;HIV-1基因亚型的分布随时间呈现明显变化,CRF08BC的比例下降,在性传播人群中最为显着;暗娼人群中CRF07BC和CRF01AE的比例显着提高;嫖客人群中URF毒株的比例显着高于其他人群,是新型HIV-1毒株主要来源。(2)不同人群中新型重组毒株(URF)的基因重组模式有显着差异,B/C重组主要出现IDU(Intravenous Drug Users)人群,CRF01AE参与的重组主要出现在不吸毒的暗娼和嫖客人群,B/C重组的C亚型病毒骨架主要来源于CRF08BC或CRF07BC。(3)参与分析的386条序列形成32个传播簇,成簇率20.98%,簇的大小为28,含2条序列的簇占绝对优势(71.88%),大部分簇内人员发生过商业性行为。年龄大(50岁以上)、单身、感染CRF07BC毒株等因素与成簇相关。虽然各亚型的成簇数均随时间而增加,但是簇内人员数和成簇率均未见增加,未见传播簇的扩张。(4)CRF07BC、C和CRF01AE均形成红河当地的流行簇,呈现奠基效应。结论:(1)CRF08BC是当地优势毒株,CRF01AE在不吸毒的嫖客和暗娼中的比例显着高于吸毒人群,当地正在发生优势毒株由CRF08BC向CRF07BC和CRF01AE的转变,与性传播超越静脉吸毒成为当地主要传播途径的转变是一致的。(2)IDU人群病毒的主要重组模式是B/C,多数源于CRF08BC或CRF07BC的二代重组。CRF01AE参与的重组主要出现在不吸毒的暗娼和嫖客,主要源于CRF01AE与CRF08BC或CRF07BC的二代重组。不吸毒的嫖客人群是新型重组毒株的孵化器,应密切监测。(3)HIV-1传播簇以含2条序列的小簇为主,形成传播簇的多为有IDU行为的人,推测IDU嫖客与IDU暗娼在从事性交易的同时,可能也常共用注射器吸毒。未见传播簇随时间的扩张,推测静脉吸毒的暗娼和嫖客多数以长期稳定的“对子”形式活动,很少有新成员加入。(4)主要流行毒株形成当地的流行簇,与云南其他地区交集不多,是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有利条件。第二部分云南省红河州高危人群与HIV共感染的HC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背景:HCV的复制和突变速率均大于HIV-1,在RNA病毒中居首。目前将HCV分为7个基因型和83个亚型,1型和3型流行范围最广,4型和5型是低收入国家最常见的亚型。我国是HCV感染大国,已检出HCV 6个基因型的24个亚型。云南省是HCV的高流行地区,吸毒人群中HCV基因亚型复杂,各亚型毒株的分布有显着的地区差异。对红河州及以暗娼和嫖客为主且感染了HIV的人群,尚缺乏HCV基因亚型分布及其长期变化的研究。方法:挑选HIV抗体确认阳性标本并整理背景信息,进行下列研究:(1)用ELISA法检测HCV抗体,分析各类人群中HCV抗体阳性率的差异。(2)提取纯化血浆病毒RNA。(3)一步法逆转录巢式PCR扩增HCV CE2(1300bp)和NS5B(1000bp)区基因片段并测序。(4)分析HCV基因亚型:将CE2和NS5B区的序列质量控制后提交到COMET HCV比对网站,得出分型结果。再下载53条各基因型的参考序列,分别导入CE2和NS5B的fas文件,用MEGA 6构建NJ树,汇总两种方法的结果确定基因亚型。(5)HCV成簇分析:将序列构建ML进化树确定传播簇,传播簇的判断标准为bootstrap值大于99%、基因距离小于0.05。将研究对象的首次标本及其HCV基因序列分为20082010年、20082012年、20082014年3组,分别进行成簇分析,观察传播簇数目和规模随时间的变化,对主要流行毒株进行流行动力学分析。(6)HIV与HCV的共传播:对同时获得HIV和HCV序列的研究对象进行两种病毒传播簇的比较。结果:(1)检出HCV抗体阳性500例,仅静脉吸毒的人群(IDU)HCV抗体的阳性率是99.25%,有静脉吸毒行为的人群HCV抗体阳性率显着高于无静脉吸毒行为的人群(97.85%vs19.10%,P<0.05)。单纯嫖客人群和单纯暗娼人群HCV抗体的阳性率分别是36.89%和7.93%。(2)有357例HCV RNA扩增测序成功,其中CE2区334例、NS5B区293例,扩增测序成功率为71.2%,不同特征人群扩增测序的成功率无显着差异。依据CE2和/或NS5B区确定HCV基因亚型,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3b(37.25%)、3a(26.05%)、6n(17.37%)、1b(10.36%)、6a(7.84%)和其他亚型(6k、6v和2a)。不同人群HCV基因亚型的分布有显着差异,暗娼人群6a多于1b,且未检出5个亚型(3b、3a、6n、1b、6a)以外的其他亚型。(3)HCV基因亚型的分布在20082011、20122014两个时间段呈明显变化,6n在各人群均呈下降趋势、6a在暗娼和嫖客人群显着上升、3a在吸毒人群中显着升高而在嫖客和暗娼人群中下降、3b在嫖客人群中显着升高,在其他人群中变化不大。(4)共确认30个传播簇,成簇率为16.81%,绝大多数(93.33%)为仅有2条序列的传播对。簇内人员为IDU嫖客与IDU暗娼的占75%、均为仅IDU人员的占25%、簇内人员同民族的居多(85.71%)、文化程度均偏低居多(66.67%)、含单身人士的居多(89.34%),不同HCV基因亚型成簇率具有显着差异,由高到低依次是6a(37.04%)、3b(21.37%)、3a(17.02%)、6n(6.35%)、1b(5.41%),不同类型高危人群的成簇率未见显着差异。(5)HCV传播簇的数目和成簇率随时间增加,但未见传播簇随时间而扩张,保持以2条序列的小簇为主。在同时获得HIV和HCV序列的研究对象中,有6对2种病毒均成簇,可能为共同传播。结论:(1)有静脉吸毒行为的人群HCV抗体阳性率最高。获得了性高危人群(暗娼和嫖客)HCV抗体阳性率的数据,明显高于目前所知异性传播HCV的水平,需要密切监测和研究。(2)HCV的基因亚型复杂,毒株的种类和分布正在发生变化,3b毒株在嫖客人群中的增加最为显着。(3)HCV的成簇率为16.81%,绝大多数为传播对,簇内人员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多数相近,基本信息未知的人显示成簇率较高的趋势,提示调查依从性较差的人可能具有多重危险因素,感染和传播的危险较大。不同HCV基因亚型成簇率的差异,体现了不同毒株的流行和传播特征,成簇率较高的更多在共用注射器吸毒的人群中传播,成簇率低的可能主要通过偶发的针刺等事件传播。(4)未见传播簇随时间而扩张,提示当地共用注射器吸毒的人员长期保持稳定的关系,很少有新成员加入,HCV传播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共用注射器吸毒的对子(2人)增加所导致的,预防控制的重点应该是减少新增吸毒人员。第三部分云南省红河州高危人群与HIV共感染的HPgV-2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背景:HPgV-2是一个新的经皮传播的血源性传染性病毒,几乎所有确诊的HPgV-2病例都是与HCV双重感染,但在无HCV感染的人群中也有低流行率。在云南省的特殊高危人群中HPgV-2的流行状况如何?是否HPgV-2影响HIV和HCV感染的进程?都需要深入研究。由于这个病毒多数是与HIV和/或HCV共感染,对其致病性尚无定论。方法:挑选HIV抗体确认阳性标本并整理背景信息,进行下列研究:(1)检测HPgV-2抗体,采用自建的ELISA法检测HPgV-2抗体,分析不同特征人群抗体阳性率的差异。(2)提取纯化血浆病毒RNA。(3)获得HPgV-2基因片段并测序,采用逆转录巢式PCR扩增HPgV-2 NS3区长度为153bp的基因片段并测序,比较不同特征人群的HPgV-2 RNA阳性率。(4)高通量测序获得HPgV-2的全长基因组。(5)整理HPgV-2基因序列,质量控制后,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确定HPgV-2与其他Pegivirus属病毒的亲缘关系,比较全长序列各基因片段的基因离散率。(6)HIV和HCV载量的检测和比较:取全部HPgV-2 RNA阳性标本,挑选2倍数量HPgV-2 RNA阴性标本,两组标本HIV和HCV RNA均阳性,采样时间为同一年份、抗病毒治疗情况和传播途径相同。分别检测HIV和HCV载量。结果:(1)HIV-1感染者的HPgV-2抗体阳性率为25.29%,HIV抗体和HCV抗体均阳性者的HPgV-2抗体阳性率显着高于HIV抗体阳性而HCV抗体阴性者(27.69%vs 20.83%,p<0.05)。HPgV-2与HIV-1共感染率呈随时间升高的趋势。HIV-1感染者的HPgV-2核酸阳性率为5.32%,HIV-1与HCV同时阳性者的HPgV-2核酸阳性率高于仅仅HIV-1阳性者(6.37%vs 3.35%,p<0.05)。(2)单纯吸毒者、单纯暗娼嫖客人群和混合行为组,HPgV-2抗体和核酸的阳性率分别为38.57%和6.09%、21.75%和3.57%、19.55%和6.77%,单纯吸毒人群的阳性率显着高于暗娼和嫖客人群(p值均<0.01)。(3)HPgV-2核酸阳性组和阴性组的HCV载量平均值分别为1.11E+06cp/ml和7.19E+05cp/ml、HIV载量的平均值分别为5.36E+04cp/ml和2.14E+05cp/ml,均无显着性差异。(4)获得了7条HPgV-2的全基因组序列,红河的HPgV-2独自成簇,奠基者效应显着。鉴定出3个可能的传播簇,1个簇可能为HPgV-2与HIV和HCV的共传播。结论:(1)本研究特殊HIV感染的高危人群中,HPgV-2的流行率较高,可能与研究对象既有IDU等经皮经血暴露的行为,还有频繁的经性暴露行为有关。(2)HPgV-2感染最常发生于HCV阳性的人,常通过经皮经血途径传播,也可能存在经性传播。(3)未发现HPgV-2感染对HIV和HCV的复制有影响。(4)HPgV-2基因序列较为保守,红河的毒株在局部地区独立传播流行,与HIV和HCV的共感染比较罕见。静脉吸毒与性乱行为交织的高危人群是新病毒产生和传播的沃土,需要密切监测和深入研究。
李环环[5](2019)在《天津市男男性行为人群无保护性肛交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指自我报告曾经与男性有过肛交和/或口交性行为的男性。本研究欲了解MSM队列人群不同随访次数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性病诊疗史、肛交发生率、不同性伴间肛交安全套使用率、商业性行为、Rush类助性剂和传统毒品等变化情况,同时探究所有同性性伴、固定性伴和临时性伴间无保护性肛交发生情况及评估影响因素间的差异;并利用得出的危险因素进行分组,分析各亚组间MSM队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和梅毒的抗体阳转率和阳转密度的差异,从而为天津市的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防控提供新思路。方法本研究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Th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的专项课题,该课题为一项开放式的队列研究,队列从2013年4月至2018年9月,历时5年6个月,基线调查一次,随访10次,本研究采用天津市队列部分人群资料。该研究利用深蓝公共卫生咨询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志愿者小组)在天津市MSM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酒吧、会所、浴池、性病门诊)和互联网交友软件(如微信群、QQ群、Blude等)上发布MSM队列招募信息,收集基线调查时天津市16岁及以上的近6个月曾发生过肛交或口交行为的HIV阴性的MSM。在取得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通过志愿者小组自主开发的指纹识别系统录入双手食指指纹信息,并完成基线问卷调查和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Testing,VCT)。每六个月对调查对象进行一次随访,随访时除进行问卷调查和VCT外,对MSM队列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评估HIV感染的风险、关于感染HIV风险的警示教育、性病的转介治疗和滥用合成毒品的危害。天津市CDC定期派人对其进行督导,并定期导出指纹系统的问卷,利用SAS 9.4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清理分析。定量数据采用表示,定性数据利用频数分布等进行基本统计描述;利用χ2检验比较分类变量组间差异,趋势χ2检验描述组间变化的趋势;采用广义估计方程(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GEE)估测纵向数据的影响因素,同时利用得出的影响因素分组计算HIV抗体阳转率和阳转密度,了解天津市HIV的新发感染状况。结果1)队列共招募2380人,其中完成一次随访人数为1404人,完成两次随访为933人,完成三次随访为669人,完成四次及以上随访为465人。共随访3091.10人年,平均随访为2.20年/人。进入队列的MSM艾滋病知晓率随着随访干预很快发生改善(χ2趋势=92.16,P<0.001),曾有性病诊疗史比例呈现下降趋势(χ2趋势=4.38,P=0.036)。随着随访次数增加,与同性性伴(χ2趋势=44.76,P<0.001)、固定性伴(χ2趋势=10.55,P=0.001)、临时性伴(χ2趋势=8.79,P=0.003)肛交发生率增加;与同性性伴(χ2趋势=171.23,P<0.001)、固定性伴(χ2趋势=66.17,P<0.001)、临时性伴(χ2趋势=112.56,P<0.001)最近一次肛交安全套使用率呈现上升的趋势,而最近六个月肛交安全套使用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访3次后安全套使用率有所下降。另外,在比较以上性伴安全套使用率时发现,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最高。随着随访次数增加,传统毒品自我报告使用率一直处于低水平,而Rush类助性剂使用率上升(χ2趋势=37.06,P<0.001),网络来源样本的比例上升(χ2趋势=22.46,P<0.001)。2)探究MSM人群无保护性肛交的影响因素差异,结果显示,对所有同性性伴而言,艾滋病知识知晓(adjusted Odd Risk,aOR=0.146)、未婚/离异/丧偶(aOR=0.655)、文化程度高(aOR=0.766)、商业性行为(aOR=0.693)、年龄为2545(aOR=0.712)和年龄为45岁以上(aOR=/0.518)是发生无保护性肛交的保护因素,而样本来源为网络(aOR=1.238),有性病诊疗史(aOR=1.376)、吸毒史(aOR=2.934)是同性性伴发生无保护性肛交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区分固定性伴和临时性伴,结果略有区别,其中艾滋病知识知晓、未婚、低年龄为共同的保护因素,样本来源为网络为共同的危险因素;而助性剂的使用(aOR=1.403)仅在固定性伴中有意义,而在临时性伴中,有吸毒史(aOR=3.278)和性病诊疗史(aOR=1.447)是独特的危险因素。3)队列共随访1404人,随访期间共69人出现HIV抗体阳转,总共观察3091.10人年,HIV抗体阳转率为69/1404=4.91%,阳转密度为69/3091.1=2.23/100人年。根据上述无保护性肛交得出的危险因素,分别计算其亚组间HIV抗体阳转率和阳转密度。艾滋病知识知晓组其HIV抗体阳转率为5.28%,阳转密度为2.38/100人年;与女性的婚姻状态为未婚/离异/丧偶组的HIV抗体阳转率为5.00%,阳转密度为2.37/100人年;网络来源样本其HIV抗体阳转率为4.47%,HIV阳转密度为2.23/100人年;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其HIV抗体阳转率为5.08%,阳转密度2.33/100人年;年龄<25岁,其HIV抗体阳转率为5.56%,阳转密度为2.59/100人年;年龄2545岁,其HIV抗体阳转率为4.51%,阳转密度为2.05/100人年;曾有商业性行为者HIV抗体阳转率为3.90%,阳转密度为1.64/100人年;使用助性剂组,其HIV抗体阳转率为4.50%,阳转密度为2.39/100人年;曾有性病诊疗史组,其HIV抗体阳转率为7.69%,阳转密度为3.45/100人年。本HIV阴性队列中,其中梅毒阴性者1275人,累计随访观察时间是2445.14人年,梅毒阳转259人,阳转密度是10.59/100人年,阳转率是20.30%。结论1)天津市MSM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普遍较高,呈现“天花板效应”。MSM人群无保护性肛交性行为较普遍,高危性行为发生率较高,队列中施加的教育宣传干预对降低高危性行为有一定作用,但作用效果不持久,亟待更有效的干预。在后续队列中,应改变单一的干预方式,并从心理学和行为学共同采取干预,以提升干预效果。2)队列中施加了宣传类干预、发放安全套等措施,其一定程度降低了HIV的新发感染率,但对于梅毒的新发感染的效果并不理想。天津市属HIV的低流行地区,但低年龄、助性剂使用、有性病诊疗史亚组HIV抗体阳转率高于全体MSM人群,应予以重视,以便进一步控制天津市HIV疫情。3)影响无保护性肛交的因素在同性性伴、固定性伴和临时性伴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应针对各类性伴特点分别开展艾滋病防控工作,可能会提升干预效果。
朱靖[6](2019)在《中越边境地区暗娼与嫖客人群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异性性接触传播是目前我国HIV感染的最主要途径,暗娼(FSWs)与嫖客不仅是HIV感染的高危人群,也是HIV向普通人群蔓延的桥梁人群。在我国云南省中越边境地区尚缺乏FSWs与嫖客在HIV感染及相关因素上的相关性,以及对区域HIV疫情影响的研究资料。研究目的了解20052015年期间越南籍FSWs、云南省中国籍FSWs,以及嫖客的HIV感染和变化趋势;了解位于中越边境地区的云南省河口县境内FSWs与嫖客的HIV感染现状和变化趋势;分析FSWs与嫖客感染HIV的相关因素;探讨FSWs与嫖客在HIV感染及相关因素等方面的关联;评价FSWs与嫖客中的HIV感染对河口县HIV疫情的影响;为HIV防控措施的改进以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资料。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包括:Web of Science,PubMed,ScienceDirect;中文数据库包括: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知网,收集文献信息。Meta分析计算3组人群的合并HIV感染率及变化趋势。2014年6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每隔6个月开展一次横断面调查,共开展4次调查,纳入河口县中国籍FSWs、越南籍FSWs,以及嫖客作为调查对象。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特征、流动现状、生殖健康与求医行为、性行为,以及毒品使用等信息。采集调查对象的静脉血样本进行HIV、HSV-2,以及梅毒血清学检测;采集尿液样本进行吗啡、氯胺酮,以及苯丙胺检测。对数据资料采用非条件和条件Logistic回归和累积比数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STIs相关因素;GIS绘制调查对象空间分布图;分类树和Web节点模型分析各变量与HIV感染之间的关联强度以及相互关系;Spectrum/EPP模型计算调查对象在HIV感染率方面关联以及对当地HIV疫情的PAR%。主要研究结果1.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收集符合要求的越南籍FSWs相关研究文献13篇,独立研究31项;云南省中国籍FSWs相关研究文献47篇,独立研究95项;中国嫖客相关文献32篇,独立研究39项。越南籍FSWs的HIV感染率合并估计值为4.26%(95%CI:3.045.65%);中国籍FSWs与嫖客的HIV感染率合并估计值则分别为2.65%(95%CI:2.542.78%)和1.41%(95%CI:1.101.76%)。越南籍FSWs与中国嫖客的HIV感染率呈现缓慢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云南省中国籍FSWs的HIV感染率则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2.越南籍FSWs:越南籍FSWs主要来自于毗邻河口县的越南北部省份。检测越南籍FSWs合计1036人,HIV感染率为2.12%(22/1036)。越南籍FSWs的HIV感染率在连续横断面调查期间的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分析,HSV-2感染(OR=3.83,95%CI:1.3710.76)、HIV知识知晓不合格(OR=10.40,95%CI:3.7728.66)、与客人部分时间使用安全套(OR=5.82,95%CI:1.4423.59)、接受过干预服务(OR=0.27,95%CI:0.080.84)等因素是越南籍FSWs人群HIV感染的相关因素;越南少数民族(OR=0.64,95%CI:0.490.83)、被客人包养(OR=1.50,95%CI:1.002.24),以及与IDU发生性行为(OR=5.20,95%CI:2.0513.20)是调查对象感染1项或多项STIs的相关因素。分类树模型则判定调查对象的HIV知识知晓与HIV感染的关联最为密切;Web节点模型结果表明自己或亲人既往有被绑架经历史与HIV感染的关联最强。3.中国籍FSWs:本研究的中国籍FSWs绝大多数来自云南省内且主要来自河口县所属的红河州,在连续横断面参与调查的人数规模持续减少。共检测216名中国籍FSWs,其中1人HIV阳性。经分析,中国籍FSWs中的HIV感染者从事商业性性工作不足1个月,基本排除经商业性性行为感染HIV。4.嫖客:河口县的嫖客大多数来源于云南省,且主要分布在河口县周边地区。检测嫖客776人,16人HIV阳性,HIV感染率为2.06%(16/776)。嫖客的HIV感染率在连续横断面调查期间无显着变化。经多因素分析,年龄50周岁及以上(OR=8.11,95%CI:1.2652.16)和吗啡尿检阳性(OR=7.35,95%CI:1.4238.06)是增加男性嫖客HIV感染风险的危险因素。婚姻状况(同居或在婚:OR=2.43,95%CI:1.065.56;离异或丧偶:OR=4.86,95%CI:1.8212.93)、年龄分布(40:OR=2.22,95%CI:1.174.22;50:OR=2.65,95%CI:1.305.37),以及付费性伴偏好(其他:OR=3.99,95%CI:1.878.50)是调查对象感染1项或多项STIs的相关因素。分类树模型则判定年龄>50周岁与男性嫖客的HIV感染之间关联最为密切;Web节点模型分析结果则表明吗啡阳性与HIV感染之间关联度最强。5.对比研究及HIV疫情PAR%估计中国籍FSWs与越南籍FSWs在性服务收入和每月接客数上的差异显着。3组人群并无共同的HIV感染相关因素。经模型计算,越南籍FSWs对河口县≥16周岁的女性HIV疫情的PAR%为2.97%;嫖客对河口县≥16周岁的男性HIV疫情的PAR%为0.68%6.41%。越南籍FSWs每月至少令1名男性嫖客感染HIV的概率为23.12%;嫖客每月至少感染1名FSW的概率为0.85%4.27%。主要研究结论1.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结果表明3组研究人群的HIV感染率在2012年之后均呈现逐年缓慢下降趋势,越南籍FSWs的HIV感染率最高。亚组分析则说明来自我国西南地区的FSWs以及嫖客仍具有较高的HIV感染风险。2.越南籍FSWs的HIV感染率较既往研究报道有所下降,然而高频率的流动以及商业性性伴交换使得她们仍然是影响我国中越边境地区HIV疫情的重要人群。部分调查对象对HIV/STIs相关知识的缺乏以及对感染风险识别的不足是增加她们感染风险的主要因素。3.河口县的中国籍FSWs人群的HIV感染率与既往报道基本一致。相比云南省其他地区的同类人群,河口县的中国籍FSWs感染HIV的风险较低,其主要收入来源是从事娱乐场所的服务工作,而非专门提供商业性性服务。4.嫖客的HIV感染率低于既往研究报道,商业性性行为的安全套使用率有所提高。老年嫖客中的HIV流行需要重点关注,该人群的HIV感染受到毒品使用与商业性性行为的共同影响。5.中国籍与越南籍FSWs之间在性服务收费及其行为特征方面差异显着,提示2组人群的客人可能来自完全不同的总体,尚不能认为嫖客是连接中国籍与越南籍FSWs人群HIV感染风险的纽带。PAR%分析则说明嫖客与FSWs对河口县的HIV疫情贡献比例相对较低。为进一步探讨FSWs与嫖客在HIV感染上的关联,开展HIV分子流行病学及分子网络研究是可以考虑的方案之一。
尹婷[7](2016)在《宁夏HIV/AIDS合并HBV、HCV、TP感染状况及部分HIV-1基因亚型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ificiency virus,HIV)、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及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具有相似的传播途径,因此,了解并掌握2002-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艾滋病感染状况,HIV/AIDS合并感染HBV、HCV、TP状况,并对不同性别、民族、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于艾滋病的预防及抗病毒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对宁夏地区部分Ⅰ型艾滋病(HIV-1)pol区进行基因亚型分型检测,了解宁夏地区HIV-1基因亚型分布,为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意见。方法:收集宁夏回族自治区常住人口中,2002-2014年底发现并报告的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包括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内确证的,及外省报告的我区常住人口中的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在艾滋病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个人信息核查,了解HIV感染情况及合并感染HBV、HCV、TP的基本状况;使用酶联免疫法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进行血清学检测;运用Excel和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ROCHE公司的High Pure Viral RNA Kit试剂盒进行HIV RNA提取,以此为模板,采用Nest-PCR的方法对HIV-1 pol区进行全长扩增,将扩增后的PCR产物送去测序公司进行测序,采用Los Alamos HIV Database提供的在线工具Quality control和BioEdit软件对所得的序列进行校正和剪裁,采用美国NCBI提供的在线亚型分析工具Genotyping对所获得的序列进行初步分析,采用Mega6.0软件构建部分毒株的Neighor-Joining系统进化树进行分型验证。结果:(1)2002-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艾滋病确证中心实验室共确证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1235例,其中hiv感染者920人,aids患者315人;男性1051人,占85.1%,女性184人,占14.9%,男女比为5.7:1;民族以汉族为主,占67.8%;年龄主要为18-40岁的性活跃人群,占58.2%;婚姻状况以未婚者居多,占39.8%;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及以下的低学历组。(2)2002-200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感染途径以经血液途径传播为主,2007年后转变为以性传播为主,且持续上升;母婴传播控制平稳;我区2007年出现经同性性传播途径感染hiv者,上升趋势明显,异性性传播控制平稳。(3)经确证的1235例hiv/aids中,合并感染率为27.3%。其中,合并hbv感染者122例,阳性率为9.9%;合并hcv感染者267例,阳性率为21.6%;合并tp感染者68例,阳性率为5.5%。三重感染中,乙肝表面抗原检测与丙肝抗体检测均为阳性者53例,三重感染率为4.3%;乙肝表面抗原检测与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均为阳性者36例,三重感染率为2.9%;丙肝抗体检测与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均为阳性者44例,三重感染率为3.6%。四者检测均为阳性者12例,四重感染率约为1.0%。(4)200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艾滋病防治系统建立以来,hiv/aids阳性检出率2007年最高,为13.65?,2008-2014年hiv/aids阳性检出率较平稳,在2.67?-3.55?;合并感染率2005年最高,为78.38%,2013年最低,为12.68%。(5)将是否合并感染作为因变量,将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感染途径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进入方程的为民族和感染途径两个变量,说明其是影响hiv/aids发生合并感染的因素,其中,少数民族较汉族更不易发生合并感染,是保护性因素。(6)将本研究中进行抗病毒治疗的病人中,经测定病毒载量大于1000copies/ml的样本,共47份血浆,进行hiv-rna提取,采用nest-pcr法进行扩增,获得35份目的基因片段,经测序分析,存在4种基因亚型,分别为b亚型、crf07bc、crf08bc和crf01ae亚型,其中crf07bc亚型最多,为23例,占65.7%,crf07bc、crf01ae和b亚型分别为17.1%、11.5%和5.7%。结论:(1)2002-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持续增多,疫情日趋严重,对其防治不容忽视,应进一步完善干预措施,加大干预力度;(2)2002-2007年,艾滋病传播途径主要为经血液传播,从2008至2014年,已转变为以性传播为主,提示我区艾滋病疫情已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转移;(3)异性传播控制平稳,同性传播持续上升,应注意并加强对MSM人群的健康宣教,推广自愿咨询检测服务,为有需要的咨询者提供正确的引导和帮助;(4)双重、三重、四重合并感染均存在,提示应在加强对艾滋病疫情监测的同时,进行对乙肝、丙肝、梅毒等相同传播途径的疾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对各类性传播疾病的知晓率,重点防控其在性活跃人群中的传播;(5)对宁夏地区HIV-1流行株亚型特征的研究显示,我区HIV-1存在4种基因亚型,分别为B亚型、CRF07BC、CRF08BC和CRF01AE亚型,主要以重组亚型为主,其中CRF07BC最多。HIV-1基因型趋于多样化,这加大了艾滋病防治的难度,亟待加强对吸毒人群、性活跃人群的宣传教育,普及艾滋病的防治知识。
苏迎盈[8](2015)在《云南省开远市暗娼及嫖客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文中指出背景我国历年的艾滋病病例报告中,经异性性传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异性性传播已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传播的主要方式。已有研究表明,暗娼(Female sex workers, FSWs)及嫖客人群有较高的HIV感染率,是HIV在一般人群中传播的桥梁人群,因此有必要对这两类人群进行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目的估计开远市FSWs及嫖客的HIV新发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探索FSWs及嫖客人群HIV新发感染的危险因素;评估HIV阳性FSWs二代传播HIV的可能性;探讨开远市流行的HIV优势毒株。方法FSWs人群:自2006年3月开始,每6个月对FSWs人群开展一次横断面调查,共完成16次调查。嫖客人群:自2008年4月开始,每6个月对嫖客人群进行一次横断面调查,共完成11次调查。每次调查中收集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资料,流动性(只针对FSWs人群),艾滋病知晓情况,性行为史,毒品使用情况等内容。采用依时协变量的COX回归模型分析HIV新发感染的影响因素,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联接函数下的广义估计方程(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 GEE)分析HIV传染性的影响因素。结果1.开远市FSWs艾滋病流行趋势及其危险因素HIV阴性FSWs队列中纳入1184人,共随访3117.1人年,平均随访2.6+2.4年,其中33人发生HIV新发感染,HIV新发感染率为1.06/100人年(95%置信区间CI]:0.74-1.47/100人年),总的HIV新发感染率从2006-2008年的1.10/100人年,下降至2012-2014年的1.00/100人年,但趋势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最近一个月的接客数>10人的FSWs发生HIV新发感染的风险高于最近一个月接客数<10人的FSWs (调整风险比[AHR]=2.44,95%CI:1.15-5.17),最近一个月与嫖客坚持使用安全套的FSWs发生HIV新发感染的风险低于最近一个月与嫖客不坚持使用安全套的FSWs (AHR=0.29,95%CI:0.13-0.64),吸毒的FSWs发生HIV新发感染的风险高于不吸毒的FSWs (AHR=3.13,95%CI:1.55-6.33). FSWs人群最近一个月与嫖客坚持安全套使用率呈缓慢上升趋势。吸毒FSWs人群中,最近三个月静脉注射吸毒的比例呈下降趋势,最近三个月共用注射器的比例呈下降趋势。2.开远市嫖客艾滋病流行趋势及其危险因素 嫖客队列中纳入470人,共随访739.1人年,平均随访1.6士1.5年,其中15人发生HIV新发感染,HIV新发感染率为2.03/100人年(95%CI 1.19-3.26/100人年),HIV新发感染率从2008-2010年的2.3/100人年(95%CI:1.09-4.37/100人年),降至2012-2014年的1.78/100人年(95%CI:0.76-3.59/100人年),但趋势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最近一年与暗娼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嫖客感染HIV的风险低于最近一年与暗娼不坚持使用的嫖客(AHR=0.27,95%CI:0.08-0.86), HSV-2阳性的嫖客感染HIV的风险高于HSV-2阴性的嫖客(AHR=3.41,95%CI:1.14-10.29)。嫖客人群最近一年与暗娼坚持安全套使用率呈上升趋势。3.开远市HIV阳性FSWs二代传播 2009-2014年共计纳入HIV阳性FSWs226人。HIV阳性FSWs人群中HSV-2阳转率为15.9/100人年(95%CI:8.4-27.6/100人年),梅毒阳转率为4.0/100人年(95%CI: 2.4-6.1/100人年),均略高于HIV阴性FSWs人群。通过对HIV阳性FSWs人群中的传染性分析显示,20.0%-68.3%的FSWs病毒载量>400copies/ml,具有较高的传染性。通过对HIV传染性影响因素的GEE模型分析显示,吸毒FSWs的HIV传染性高于非吸毒FSWs(调整比值比[AOR]=2.23,95%CI:1.27-3.91), HIV确诊时间>5年的FSWs的HIV传染性低于HIV确诊时间≤5年的FSWs (AOR=0.59,95%CI:0.38-0.92), 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350个/mm3的FSWs的HIV传染性低于CD4计数水平<350个/mm3的FSWs (AOR=0.62,95%CI:0.40-0.96),接受抗病毒治疗的FSWs的HIV传染性显着低于末接受抗病毒治疗的FSWs(AOR=0.13,95%CI:0.08-0.21)。4.开远市流行的HIV优势毒株2013年6月-2014年6月共计收集104名HIV阳性FSWs样本,43名HIV阳性嫖客样本,最终成功获得77人的HIV亚型(53.8%),其中FSWs53人,嫖客24人。HIV亚型以CRF08BC为主(58.4%),其次为CRF07BC (33.8%), CRF01AE (5.2%)及BC亚型(2.6%)。结论开远市FSWs及嫖客HIV新发感染率均较高,且嫖客HIV新发感染率高于FSWs,但两类人群的新发感染率均随时间略有下降。FSWs人群HIV新发感染的相关因素为最近一个月的接客数,最近一个月与嫖客是否坚持使用安全套以及吸毒;影响嫖客人群HW新发感染的因素为最近一年是否与暗娼坚持安全套使用,HSV-2感染状况。开远市存在一批HIV阳性FSWs继续从事性服务,且在这些FSWs中有着较高的HSV-2及梅毒新发感染率,表明她们持续的发生着不安全的性行为,多数HIV阳性FSWs的病毒载量>400copies/ml,传染性较高,发生二代传播的可能性较大。开远市需重点干预吸毒FSWs,嫖客人群及HIV阳性FSWs等三类高危人群。
胡翼飞[9](2014)在《某市合成毒品使用者危险行为特征及感染HIV风险的研究》文中认为背景目前中国艾滋病流行呈经性途径传播为主的态势,近年来某些地区合成毒品使用泛滥。合成毒品滥用通过影响性行为,促进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经性途径传播。目前国内尚缺少此类研究。目的1.了解人群中合成毒品使用者的行为特征与成瘾性。2.分析合成毒品滥用与感染HIV风险的关系。3.通过模型预测合成毒品使用对HIV传播的影响。方法1.通过横断面调查,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嵌入吸毒前后的行为学变化回顾,了解合成毒品使用者的行为学和血清学特征并使用自测量表评价成瘾性。2.在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MSM)中开展病例对照研究,招募期内全部HIV阳性者为病例组,全部HIV阴性者做对照组,分析两组人群合成毒品使用的分布差异与HIV感染的关联,判断使用合成毒品对HIV经性传播的影响。3.通过调查获得的参数,以冰毒为例,采用传染病动力学SIS模型拟合合成毒品滥用的流行趋势及其对HIV流行的影响,模型拟合执法打击对合成毒品流行进程及合成毒品使用者中HIV传播的影响。结果本研究纳入调查对象896人,中位年龄27岁(18-69岁)。横断面研究纳入吸毒者679人,其中女性151人,男性528人,包括吸毒的MSM230人。病例对照研究纳入MSM447人,其中吸毒者230人,不吸毒者217人。MSM中HIV阳性者34例(7.6%),为病例组,其余413人为对照组。MSM中梅毒阳性者71例(15.9%);异性性接触者(Heterosexual people,HSP)中男性HIV阳性者3例(1%),梅毒阳性者52例(17.5%);女性未检出HIV阳性者,梅毒阳性者33例(21.4%)。使用合成毒品者吸毒后多报告性欲望上升、性快感增强、性活动时间延长、性伴数量增加、安全套使用率减少。女性初次吸毒的年龄为21岁,低于MSM(24岁)和HSP男性(25岁),初次使用2年后进入合成毒品规律使用阶段。男性吸毒主要为追求性刺激或增强性功能,女性为金钱财物。目前毒品滥用方式是口吸,未发现注射使用合成毒品者。合成毒品使用者成瘾比例超过40%。合成毒品使用者性伴网络呈现偶遇性、社交网络泛化的特征。调查对象最近半年内性伴网络规模为2.5士1.6(性伴数为0-5)。病例对照研究推断合成毒品使用是HIV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合成毒品使用与多性伴相关,二者都与HIV感染相关。合成毒品对HIV感染的影响链条中,多性伴不是混杂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成毒品使用者感染HIV的风险是不使用者的3.2倍(95%CI:1.2-8.4),有固定性伴感染HIV的风险较无固定性伴者明显降低(OR=0.4,95%CI:0.1-0.9),曾有性病诊断史者更容易感染HIV(OR=2.8,95%CI:1.2-8.4),梅毒阳性者更容易感染HIV(OR=4.3,95%CI:1.8-10.4)。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ush Poppers使用者感染HIV的风险是不使用者的3.9倍(95%CI:1.9-9.4),曾有性病诊断史者(OR=2.8,95%CI:1.2-6.2)和梅毒感染者(OR=4.6,95%CI:1.8-11.6)有更高的HIV感染风险。本研究构建的传染病动力学模型预测结果显示,目前在相对严厉的执法打击存在情况下(执法打击指数po=0.3),吸毒发生率由预测初年的1.9%上升到10年后的3.8%,而如果执法打击力度较弱的情况下(po=0.1),吸毒发生率由预测初年的1.9%上升到10年后的4.9%;吸毒流行率则分别由9%上升到20%(po=0.3)和9%上升到33%(po=0.1。最初10年内合成毒品使用者HIV的感染率分别由0.25%增至3.8%(po=0.3)和0.25%增至4.1%(po=0.1),流行将持续。如无其他防控措施,10年内单纯依靠执法打击,合成毒品使用者中HIV的感染率将会持续上升。结论研究发现HIV感染分别与任一合成毒品和Rush Poppers使用独立相关,控制HIV的传播需要考虑合成毒品流行的影响。合成毒品通过提高性活跃度、减少安全性行为、增加性伴数量、扩大社交网络,增加HIV经性传播的风险。调查显示合成毒品滥用已进入调查地区的HSP,提示合成毒品使用尚处于流行早期。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合成毒品使用对HIV的传播有影响;纳入执法打击指数的修正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单纯依靠执法打击岁会暂时性降低感染HIV的风险,但难以改变合成毒品滥用流行对吸毒者中HIV传播的长期进程。拟合过程及结果显示数学模型预测合成毒品使用对HIV传播的影响可行。
张海兰[10](2014)在《西安市MSM人群HIV-1感染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和意义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性传播疾病。西安市属于艾滋病低流行地区,1992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者,2002年报告首例经男男同性性行为感染的艾滋病病例,截止2012年底,本地累计报告HIV/AIDS已经超过1700例。2007年-2012年西安市HIV感染者中经同性传播的比例从14.3%上升到56.7%,同性传播已经超过注射吸毒传播,成为该市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本研究拟调查本地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中HIV感染者的行为学特征、梅毒感染及HIV-1毒株亚型分布情况,以掌握该人群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0年-2012年经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的经男男同性性行为传播的HIV感染者的40%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拒访38例可供分析的共计240例。1.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面对面访谈形式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一般情况、AIDS知晓率、行为学特征、HIV咨询检测情况及性取向或情感倾向等。2.梅毒实验室检测:对每位调查对象进行梅毒抗体检测,分两步进行:①初筛:所有样本进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ELISA法);②复检:ELISA阳性样本进行梅毒螺旋体非特异性抗体检测(TRUST)。复检阳性者才可判为梅毒阳性。3. HIV-1毒株亚型分析:采集每位调查对象外周静脉血5ml,抗凝后分离血浆,提取总RNA,利用巢式反转录PCR扩增HIV-1GAG和ENV基因,再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最终利用Mega5.2软件与国际参考序列进行拼接、比对、计算基因离散率和构建系统进化树。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全面分析HIV阳性MSM人群的行为特征、梅毒感染情况及HIV-1不同亚型分布差异等。统计学检验方法主要为χ2检验和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次调查的西安市240例HIV-1阳性的MSM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年龄集中在20-40岁(占71.2%),汉族为主(占99.2%),未婚居多(占60.4%)。文化程度较高,高中/中专以上学历占79.2%;职业分布多样,涉及商业服务、工人、学生、教师、干部职员、家务/待业和农民等10多个行业;AIDS知晓率为96.7%。行为学特征比较复杂:61.3%有双性性行为,累计平均性伴数5人,每次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仅为20.4%,已婚调查对象中有22.8%(13/57)在感染后与配偶间性行为不使用安全套;所有对象均否认有吸毒史,10%有使用兴奋剂/催情剂史,25%有献血史;38.8%在感染前定期进行HIV抗体检测;性取向或情感倾向显示:57.7%为同性,32.4%为双性,4.1%异性,5.4%表示不确定。2. HIV-1阳性的MSM研究对象中,梅毒抗体阳性率为17.5%(42/240),显着高于本地2010-2012年哨点监测HIV阴性的MSM人群(χ2=15.239, P<0.05)。3.从240例HIV-1阳性的MSM样本中成功扩增并测序168例,其中GAG与ENV序列分型结果一致165例,分别是CRF01AE79例(47.0%)、CRF07BC74例(44.0%)、B亚型12例(7.1%)。GAG与ENV序列分型结果不一致3例,分别是CRF01AE/A12例(1.2%)、CRF07BC/CRF01AE1例(0.6%)。B亚型感染者/病人首次CD4值低于其它两种亚型(F=5.801,P﹤0.05)。B、CRF01AE和CRF07BC亚型在西安市MSM人群中流行时间分别为4~15年、1~10年和1~4年。结论西安市HIV感染的MSM人群普遍存在“知-行”分离现象,具有双性性行为、多性伴、安全套使用率低及梅毒感染率高等特点。感染的HIV-1亚型以CRF01AE、CRF07BC和B亚型为主,且CRF01AE毒株在本地流行具有优势,但B亚型感染者感染程度较重,在该市流行时间最久。三种亚型在MSM、异性、吸毒3类人群中有交叉感染现象。高比例的双性性行为及婚内/婚外性行为使MSM人群成为艾滋病“同性传播-异性传播”、“高危人群-普通人群”的桥梁,又因为MSM人群活动隐蔽,所以如何发现MSM人群、实施哪些干预措施断开这个桥梁是目前MSM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难点。此外,MSM人群多样的性取向/情感倾向,造成了该人群复杂的人际网络、多变的社会角色和不安全的性行为,这成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又一难点。今后应不断制订和完善MSM人群艾滋病防控策略,采取一系列针对性强、可行度高的措施,包括继续加强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提高MSM人群安全套使用率并促进行为转变、鼓励MSM人群定期到正规机构进行HIV抗体检测、加强医疗机构艾滋病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技能以减少MSM人群就诊顾虑、及早发现并规范治疗梅毒等,从而遏制该特殊人群中艾滋病的流行。
二、341名吸毒人员行为学特征及HIV、梅毒感染情况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41名吸毒人员行为学特征及HIV、梅毒感染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N-乙酰半胱氨酸对乙醇致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实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结果 |
1.细胞毒性实验及乙醇损伤肝细胞模型的建立 |
2.NAC对损伤模型细胞存活率及细胞形态的影响 |
3.NAC对损伤模型细胞中AST、ALT、LDH指标的影响 |
4.NAC对损伤模型细胞上清液中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 |
5.NAC对损伤模型细胞中相关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
6.各组细胞凋亡情况 |
7.各组细胞中JNK、p-JNK、P38 MAPK、p-P38 MAPK蛋白表达情况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 A 中英文术语和缩略语对照表 |
附录 B 个人简历 |
附录 C 专业实践报告 |
附录 D 综述 |
参考文献 |
(2)利用自我检测策略对MSM人群开展HIV和HAV-HBV-HCV联合检测的逐步阶梯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沈阳MSM人群病毒性肝炎、生殖器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感染率及与HIV感染关联性的横断面调查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招募及数据收集 |
2.2 直肠标本的采集与检测 |
2.3 血液样本的实验室处理 |
2.4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人口统计学和性行为 |
3.2 HIV/STIs感染率 |
3.3 HIV感染率与感染STIs的数量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 |
3.4 HIV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基于新媒体招募MSM参与HIV和 HAV-HBV-HCV联合自我检测的可性行调查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流程 |
2.2 使用的检测试剂及自我检测步骤 |
2.3 统计分析方法 |
2.4 伦理学许可 |
3 结果 |
3.1 调查对象对HIV和肝炎自我检测的参与和反馈情况 |
3.2 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和性行为分布 |
3.3 调查对象的病毒性肝炎感染率及影响因素 |
3.4 MSM调查对象对在线开展HIV联合病毒性肝炎自检的使用体验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通过多阶段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评估联合检测试剂对MSM的HAV-HBV-HCV和 HIV检测促进效果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研究设计及研究流程 |
2.2 统计学方法 |
2.3 伦理学许可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招募 |
3.2 分组和随访 |
3.3 申请及使用自检试剂 |
3.4 调查对象基线特征 |
3.5 干预对调查对象HAV\HBV\HCV检测行为的影响作用 |
3.6 调查对象干预前后HIV检测率情况 |
3.7 调查对象的HIV和病毒性肝炎检测行为之间的相关性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综述 MSM人群病毒性肝炎感染率和防控进展 |
1 概述 |
2 病毒性肝炎的疾病负担和病死率 |
2.1 疾病负担 |
2.2 病死率 |
3 地区分布特征 |
4 传播途径和易感机制 |
5 MSM人群HIV和病毒性肝炎的感染情况 |
5.1 病毒性肝炎之间的混合感染情况 |
5.2 肝炎病毒和HIV混合感染情况 |
5.2.1 HIV和 HCV混合感 |
5.2.2 HIV和 HAV混合感染 |
5.2.3 HIV与 HBV/HCV的混合感染现象 |
5.2.4 MSM人群防控难度大的原因 |
6 预防和控制现状及挑战 |
6.1 疫苗接种 |
6.1.1 HBV疫苗接种 |
6.1.2 HAV疫苗接种 |
6.2 抗病毒治疗 |
6.2.1 HBV治疗 |
6.2.2 HCV治疗 |
6.2.3 HCV-HBV合并感染的治疗 |
6.3 检测措施和现状 |
6.3.1 血站HBV和 HCV检测 |
6.3.2 母婴阻断检测 |
6.3.3 高危人群病毒性肝炎检测 |
7 创新性病毒性肝炎检测 |
8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重庆市报告HIV/AIDS晚发现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目的 |
研究意义 |
技术路线 |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致谢 |
(4)云南红河州高危人群HIV及其共感染的HCV/HPgV-2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云南省红河州高危人群HI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1 背景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实验材料 |
2.3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及其基本情况 |
3.2 HIV-1 pol区扩增测序基本情况 |
3.3 HIV-1 基因亚型及其在不同人群和时间的分布 |
3.4 基于全长基因组的2株新型重组毒株和4株G亚型病毒的鉴定 |
3.5 新型重组毒株(URFs)的鉴定及人群特征 |
3.6 HIV-1 传播簇分析 |
3.7 与云南其他地区毒株流行的关系 |
3.8 主要HIV-1 毒株的流行动力学分析 |
3.9 耐药毒株流行情况 |
4 讨论 第二部分 云南省红河州高危人群与HIV共感染的HC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1 背景 |
2 材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实验材料 |
2.3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3.1 HCV共感染的情况 |
3.2 HCV CE2/NS5B区扩增测序结果 |
3.3 HCV的基因亚型及其构成 |
3.4 HCV的成簇分析 |
3.5 不同时间段的成簇分析 |
3.6 HIV与 HCV的共传播 |
3.7 HCV的流行动力学析 |
4 讨论 第三部分 云南省红河州高危人群与HIV共感染的HPg V-2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1 背景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实验材料 |
2.3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3.1 HPgV-2抗体与核酸检测结果 |
3.2 HPgV-2阳性人员的流行病学特征 |
3.3 HPgV-2与HCV的共感染情况 |
3.4 HPgV-2抗体阳性者中HPgV-2 RNA阳性的比例 |
3.5 单独HPgV-2 RNA阳性率 |
3.6 HPgV-2的基因变异和遗传特征 |
3.7 HPgV-2的致病特征分析 |
3.8 HPgV-2的成簇分析 |
4 讨论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主要简历 致谢 |
(5)天津市男男性行为人群无保护性肛交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说明 |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1.1 样本量的估计 |
1.2 研究对象的招募 |
1.3 队列人群的选择标准 |
1.4 资料收集 |
1.4.1 队列研究设计及收集方法 |
1.4.2 问卷调查内容 |
1.4.3 相关指标操作定义和计算方法 |
1.4.4 健康教育的内容 |
1.4.5 实验室检测 |
1.5 质量控制 |
1.6 统计学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人口学的基本特征 |
2.2 列中调查对象艾滋病的相关行为随随访次数的变化状况分析 |
2.2.1 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性病诊疗史 |
2.2.2 同性肛交发生率随随访次数变化情况 |
2.2.3 肛交安全套使用率随随访次数变化情况 |
2.2.4 商业性行为、助性剂或毒品的使用随随访次数变化情况 |
2.2.5 样本来源随随访次数变化情况 |
2.3 无保护性肛交的影响因素分析 |
2.3.1 与同性性伴发生无保护性肛交的多因素GEE分析 |
2.3.2 与同性固定性伴发生无保护性肛交的影响因素 |
2.3.3 与同性临时性伴发生无保护性肛交的影响因素 |
2.4 HIV抗体阳转情况 |
2.4.1 HIV抗体阳转情况 |
2.4.2 梅毒抗体阳转情况 |
3 讨论 |
3.1 参加队列基线招募的MSM人群社会人口学特征 |
3.2 队列中调查对象艾滋病的相关行为随随访次数的变化状况分析 |
3.2.1 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性病诊疗史 |
3.2.2 同性肛交发生率和肛交安全套使用率随随访次数变化分析 |
3.2.3 商业性行为和助性剂的使用随随访次数变化分析 |
3.2.4 网络交友比例随随访次数变化分析 |
3.3 无保护性肛交的影响因素分析 |
3.4 HIV和梅毒新发感染情况 |
3.5 建议 |
3.6 研究中创新和不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男男性行为人群无保护性肛交和新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中越边境地区暗娼与嫖客人群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
摘要 |
Abstract |
研究背景 |
提出的研究问题 |
技术路线 |
第一章 FSWs与嫖客HIV感染率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
前言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方法 |
3.研究结果 |
3.1 越南籍FSWs人群HIV感染率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
3.2 云南省中国籍FSWs人群HIV感染率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
3.3 中国嫖客HIV感染率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
4.讨论 |
4.1 越南籍FSWs人群HIV感染率的评价 |
4.2 云南省中国籍FSWs人群HIV感染率的评价 |
4.3 中国嫖客人群HIV感染率的评价 |
4.4 研究结果的局限性 |
5.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越南籍FSWs人群HIV感染及相关因素连续横断面调查 |
前言 |
1.研究目的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性行为相关特征 |
3.3 HIV/STIs感染以及毒品使用检测结果 |
3.4 干预服务接受现状 |
3.5 不同特征调查对象分析 |
3.6 HIV/STIs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
3.7 对HIV疫情及HIV传播的影响 |
4.讨论 |
5.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国籍FSWs人群HIV感染及相关因素连续横断面调查 |
前言 |
1.研究目的 |
2.材料与方法 |
3.研究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性行为相关特征 |
3.3 艾滋病相关干预服务 |
3.4 HIV/STIs及毒品检测 |
3.5 不同特征FSWs对比分析 |
3.6 HSV-2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
3.7 与越南籍FSWs对比分析 |
4.讨论 |
5.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嫖客人群HIV感染及相关因素连续横断面调查 |
前言 |
1.研究目的 |
2.材料与方法 |
3.研究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性行为相关特征 |
3.3 HIV/STIs以及毒品检测 |
3.4 不同户籍来源调查对象对比分析 |
3.5 HIV/STIs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
3.6 对HIV疫情以及HIV传播的影响 |
3.7 与FSWs人群的对比分析 |
4.讨论 |
5.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 |
1.对研究问题的回答 |
2.研究的新发现与局限性 |
2.1 研究的创新点 |
2.2 研究的局限性 |
3.对干预工作及后续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暗娼与嫖客人群HIV感染及相关因素流行病学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博士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
(7)宁夏HIV/AIDS合并HBV、HCV、TP感染状况及部分HIV-1基因亚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个人简历 |
(8)云南省开远市暗娼及嫖客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及相关定义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材料与方法 |
一、研究现场与研究对象 |
二、研究设计思路 |
三、研究内容 |
四、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
五、质量控制 研究结果 |
第一部分 开远市FSWs艾滋病流行趋势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 |
一、调查的一般情况 |
二、FSWs人群HIV/STIs新发感染率 |
三、FSWs人群HIV新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
四、FSWs高危行为的时间趋势分析 |
第二部分 开远市嫖客艾滋病流行趋势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 |
一、调查的一般情况 |
二、嫖客人群HIV/STIs新发感染率 |
三、嫖客人群HIV新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
四、嫖客高危行为的时间趋势分析 |
第三部分 开远市HIV阳性FSWs二代传播的研究 |
一、调查的一般情况 |
二、HIV阳性FSWs高危行为情况 |
三、HIV阳性FSWs抗病毒治疗情况 |
四、HIV阳性FSWs HIV传染性分析 |
第四部分 开远市HIV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
一、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一般情况 |
二、开远市FSWs及嫖客HIV主要流行毒株分布 |
三、开远市FSWs及嫖客HIV传播关系初步判定 讨论 |
一、开远市FSWs的HIV新发感染率及流行趋势 |
二、开远市嫖客的HIV新发感染率及流行趋势 |
三、HIV高危人群随访情况 |
四、HIV阳性FSWs二代传播 |
五、开远市HIV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创新性与局限性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读期间工作 |
(9)某市合成毒品使用者危险行为特征及感染HIV风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二) 研究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方法、对象及内容 |
(一) 研究设计 |
(二) 调查地点与对象 |
(三) 调查内容 |
(四) 调查方法 |
(五) 质量控制 |
(六) 伦理学考虑 |
(七) 技术路线与现场管理流程图 |
四、数据整理分析 |
(一) 数据整理 |
(二) 统计分析 |
(三) 模型预测 |
五、研究结果 |
定量研究结果 |
(一) 横断面研究结果 |
(二) 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
(三) 模型预测合成毒品滥用对HIV传播的影响 |
定性研究结果 |
(一) 访谈信息的真实性 |
(二) 毒品流行特征 |
(三) 合成毒品滥用者的行为特征 |
(四) 吸食合成毒品亚文化 |
六、讨论 |
(一) 横断面和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发现 |
(二) 合成毒品的流行及其成瘾状况—自然史有关信息 |
(三) 合成毒品滥用提高性活跃度,减少安全性行为 |
(四) 使用合成毒品使社交网络扩大,提高HIV传播效率 |
(五) 合成毒品使用者主动寻求医疗服务不够 |
(六) 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合成毒品直接和间接影响HIV传播 |
(七) 利用模型拟合合成毒品对HIV流行的影响及对干预的启示 |
七、研究的创新性与不足 |
八、结论 |
九、建议 |
十、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吸毒者调査问卷及数据库变量 |
附录2 不吸毒者调查问卷及数据库变量 |
附录3 实验室检查结果表 |
附录4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西安市MSM人群HIV-1感染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回顾 |
1. 艾滋病发现及起源 |
2. 全球及中国艾滋病流行现状 |
3. 西安市艾滋病流行现状 |
4. 西安市 MSM 人群规模及 HIV、梅毒感染情况 |
5. MSM 人群艾滋病防治现状及困境 |
6. HIV 病毒学特点 |
7. 全球及中国 HIV-1 分子流行病学现状 |
8. 陕西省及西安市 MSM 人群 HIV-1 亚型研究现状 |
第一部分 西安市 MSM 人群 HIV-1 感染特征及合并梅毒感染状况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方法及路线 |
2.1 研究对象 |
2.2 调查方法 |
2.3 知情同意 |
2.4 问卷调查 |
2.5 梅毒实验室检测 |
2.6 数据处理及分析 |
2.7 质量控制 |
2.8 技术路线 |
3 结果 |
3.1 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 |
3.2 AIDS 知识知晓率情况 |
3.3 行为学特征 |
3.4 MSM 人群感染前 HIV 定期检测情况 |
3.5 性取向或情感倾向 |
3.6 梅毒感染情况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西安市 MSM 人群 HIV-1 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1 背景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和标本采集 |
2.2 实验设备 |
2.3 实验室检测方法 |
2.4 核酸序列拼接、比对和构建进化树 |
2.5 统计分析 |
2.6 技术路线 |
3 结果 |
3.1 GAG 基因和 ENV 基因扩增产物电泳结果 |
3.2 西安市 MSM 人群感染 HIV-1 亚型分析 |
3.3 西安市 MSM 人群感染 HIV-1 进化树分析 |
3.4 不同扩增区遗传距离率分析 |
3.5 不同亚型人群流行病学特征 |
4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341名吸毒人员行为学特征及HIV、梅毒感染情况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N-乙酰半胱氨酸对乙醇致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D]. 陈苏. 蚌埠医学院, 2020(01)
- [2]利用自我检测策略对MSM人群开展HIV和HAV-HBV-HCV联合检测的逐步阶梯随机对照研究[D]. 赵宁.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3]重庆市报告HIV/AIDS晚发现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 徐聪慧.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9(10)
- [4]云南红河州高危人群HIV及其共感染的HCV/HPgV-2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 李天一. 军事科学院, 2019(09)
- [5]天津市男男性行为人群无保护性肛交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 李环环.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6]中越边境地区暗娼与嫖客人群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D]. 朱靖. 东南大学, 2019
- [7]宁夏HIV/AIDS合并HBV、HCV、TP感染状况及部分HIV-1基因亚型的研究[D]. 尹婷. 宁夏医科大学, 2016(03)
- [8]云南省开远市暗娼及嫖客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D]. 苏迎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5(10)
- [9]某市合成毒品使用者危险行为特征及感染HIV风险的研究[D]. 胡翼飞.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4(04)
- [10]西安市MSM人群HIV-1感染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 张海兰. 第四军医大学, 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