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51006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色小镇正在成为展示与传播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新名片,并赢得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部委领导的高度评价、主流媒体的深度聚焦、国家的高频关注。特色小镇建设虽峥嵘初露、成效初现,但在为期不长的建设过程中已然暴露出的问题、所需直面的挑战,亟待冷静的审视、深入的思考并采取有效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存在问题;对策
1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
1.1民间投资信心不强增长乏力
民间资本投资建设杭州特色小镇的意愿不强、民资抢滩小镇建设大戏未能上演。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特色小镇筹划或建设的重点投资项目大部分仍由政府或国有投资公司主导,民营性质的龙头企业、行业骨干企业投资参与的大项目明显不足,小镇建设投资力量的“强政府弱市场”、推进模式的“自上而下”等特征明显。
至远低于全省同期的均值线。
1.2特色产业能级不高
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特色产业能级不高、创新不足等问题,表现在:以产业创新力、产业关联度、产业效益等为表征的特色产业的能级不高,尤其是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特色新兴产业集群尚未形成;在传统产业集群改造提升基础上建设的特色小镇,设计、研发、网络营销等价值链高端业态还未普遍覆盖;特色小镇建设中两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新模式的探索实践以及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等均有待深化。
1.3土地资源要素保障问题突出
据调查,特色小镇新增用地主要用于发展特色主导产业,需要投入相当规模的建设用地。但是目前各特色小镇尤其是城市主城区特色小镇规划区范围内可开发的土地资源均相当匮乏、已逼近极值,且有不少属于“限建区”地块,这些地类与规划用地类型不符,需要依法办理规划调整及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然而,与特色小镇建设用地需求居高不下相并存的现象是:低效用地规模大,存量盘活力度小。由于土地权利关系复杂、激励措施不足、部分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多等原因,相当部分特色小镇通过盘活存量土地和利用低丘缓坡等方式复垦“腾地”、挖潜“盘地”的积极性不足,节约集约利用存量土地资源的水平不高,土地粗放利用现状尚未根本转变。
1.4小镇考核评价机制亟待创新
科学考核是特色小镇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目前特色小镇的创建考核在设定与运行中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
(1)特色小镇考核内容统一性与小镇发展特殊性之间的矛盾
特色小镇年度综合考核的基础性指标包括规划空间、功能内涵、投资建设、扶持政策四大项,基本涵盖了对小镇建设进行综合评价及比较的核心内容,这对于恪守宽进严定的创建机制、筛选各方公认的优秀小镇、树立引领发展的小镇标杆十分必要。但是,高度共性化、“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考核内容导致小镇各方建设主体纷纷聚焦“量化指标”这一指挥棒,却在不同程度上弱化了对“凸显特色”这一小镇建设关键问题的关注,虚化了对彰显产业特色、凸显生态特色、诠释文化特色等关乎小镇建设兴衰成败之领域的实质性投入。
(2)特色小镇考核指标设置“硬”有余而“软”不足
相对于土地、厂房、设备等物资资本的硬投入而言,科技创新、人才引聚、员工培训、政策(环境)优化等属于不具备物质形态的软投入是决定经济增长质量的核心要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特色小镇作为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全新发展平台和新兴聚落空间,软投入理应成为小镇建设重要的考核指标和评价维度,然而,目前特色小镇的评价考核办法中软投入指标明显不足,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小镇建设软投入的具体举措和实际绩效。
2提高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对策
2.1增强民间投资信心
民间投资是观察和评价特色小镇建设内生动力与发展活力的一个重要参数指标。在2016 年全国经济数据释放触底反弹信号的大势下,多个特色小镇民间投资增速却持续回落,此现象须引起小镇各方建设主体的高度关注。激活小镇建设民间投资的破题之方应特别注意如下两点:一是确保民间投资在起跑线上的公平。相关政府部门须沿着法治化、市场化的路径,从问题源头精准发力定向突破,推倒准入高墙,解除体制羁绊,真正落实特色小镇建设中民间投资的公平待遇,让民间投资者充分体会到机会的均等和政策的善意。二是打通小镇建设优惠政策落地的 “最后一公里”。通过强化对政策法规落实情况的督查、对政府管理服务情况的督查、对市场环境建设情况的督查、对企业自身发展情况的督查,破除政策落实的“中梗阻”,善用政策红利让参与小镇建设的民企、民资切实增强获得感。
2.2提升特色产业能级
特色小镇须恪守“培育供给侧小镇经济”的发展思路,在特色上做深文章、下实功夫,着眼于拉高特色产业的建设标杆,致力于补齐特色产业创新转型的短板,深入谋划、大力度主动出击特色产业的招商引资,把立足于特色产业的精准招商作为特色小镇跨越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力避非主导性产业的非理性延伸。另外,由于优化双创生态、实现业态创新已成为当下特色小镇特色产业能级提升和结构优化的强大动力,特色小镇须不遗余力地从主动对接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的深度合作、全力拓宽融资渠道以构建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着力引培振兴特色产业的领头羊企业、集聚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形成开放多元的特色产业链集群等视角优化创业创新生态,构筑以产业创新为导向的小镇产业生态位。
2.3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特色小镇应努力构建内涵挖潜、创新驱动的新型土地利用机制,全力盘活存量低效土地,积极创造增量价值,释放呆滞的土地资源潜力。建议特色小镇对域内的低效用地进行再调查,全面掌握用地现状与开发潜力,将可以盘活的低效用地增补至当地的再开发专项规划,加强规划对小镇低效用地开发规模、布局、用途、时序的统领。各小镇可根据实际采取协商收回、鼓励流转、协议置换等方式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适当放宽对盘活政策的管控,如对于具备独立分宗条件地块的分割盘活、用地性质不变前提下的直接转让盘活等,同时鼓励市场主体对低效用地采取多样化的改造开发模式,以此有效挖掘和释放小镇的用地空间。
2.4强化小镇考核评价机制创新
(1)统一考核与分产业考核相结合
分产业考核可将现有特色小镇按照其主导产业特点分别归入信息经济类、文化创意类、旅游类、金融类、时尚类、健康类、高端装备制造类、历史经典类等核心产业类别中,再由分管各大产业的政府主管部门依据产业特点设置相应评价办法并负责产业内各小镇的考核评价工作。统一考核与分产业考核得分按照各自计分权重合成总评分,作为小镇年度综合考核的结果。
(2)增设软投入指标强化创新驱动
在全球经济体系正经历重大重构、中国技术创新的“追赶窗口”正趋收敛的当下,要想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 “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就必须紧紧抓住特色小镇这一创新驱动战略的新引擎、新载体,高度重视小镇建设的软投入,围绕创新这一产业发展源动力,增设小镇年度高素质创业者引进数、创新创业团队入驻数、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机构引入数、公共技术平台年度实际服务项目数、小镇创新投入资金量、创新创业孵化载体毕业企业数、小镇企业受训员工比及员工年均培训时间等软投入指标,以“软投入”考核指标的积极引导产生有力助推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的“硬效益”。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很多城市都在大力提倡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而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是城镇化的重点领域。但是目前特色小镇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从特色小镇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索特出色小城镇建设的思路和对策,使特色小镇建设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刘萍.福建省加快推进特色小镇规划建设[N].中国建设报.2016(08)(005).
[2]吴振荣.全面提速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N].金华日报.2015(09)(A01).
论文作者:程筠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3
标签:小镇论文; 特色论文; 产业论文; 特色产业论文; 能级论文; 民间论文; 这一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