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90后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应加强公民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民工论文,职业培训论文,公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0)25-0060-04
一、90后农民工的群体特征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新一代农民工即1990年后出生的农民工,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群体(以下将这个群体简称为“90后农民工”)。据研究者估计,这个群体有4000万人左右,大多数是1990年后出生,模糊一点也可将80年代后期出生的这部分人算在其中[1]。由于这个群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成长性,促使研究者认为对这个群体需要高度关注,深入研究。研究发现,他们普遍具有以下特点。
特点一,有文化、有追求。这个群体的大多数都具有初中学历,一部分有高中学历。因为他们有文化,加上信息时代网络、各种媒体包括手机等的普及,相比他们的父辈,他们更加了解外部世界,了解城市文明。他们在城市出生、成长、就学,几乎完全脱离了乡土生活,远离了土地。他们在城市打工,并非为了生存的需要,更多的是寻求自我发展。
特点二,已具有一定的公民意识。由于90后农民工生活、工作环境的改变,受到现代开放社会的影响,加上有一定的学识文化,这一代农民工已经具有朴素但有时有些盲目的平等和民主观念,具备了一定的公民参与意识、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等,从他们处理劳资纠纷、组织工会、维护自身权利等事件上,可以看到这一代人的文明与进步。
特点三,耐受力差,相对缺乏吃苦耐劳精神。90后农民工很多是独生子女,基本上是被娇生惯养长大的,没有吃过苦,挨过饿,温饱对他们根本不是问题。因此,忍耐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无法与其父辈相比。这可以从他们从事的行业结构看出来。90后农民工主要在服务业就业,如服装、推销、保险、酒店等。即使在一线企业工作,也多对工作环境、居住条件有较高的要求。笔者在江苏考察期间发现,当地企业在招收90后农民工时,必须说明企业有什么娱乐设施、是否有澡堂、是否提供网络电视等基本设施等。90后农民工的心理平衡能力较差,较难容忍生活中的不如意,如城市人的白眼、工作中的人际冲突等。他们已经有要求和城市人一样平等就业、平等享受公共服务等的意愿,因此稍有工作、生活上的不适应,就有可能发生应激过大的事件。
鉴于未来90后农民工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最主要的新成年劳动力,他们主要的就业方向是城市,因此,有必要前瞻性地研究90后农民工带来的各种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无论是从工业化、城镇化的需要,还是从提高产业工作队伍素质的角度考虑,都有必要重视面向90后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尤其是以公民教育为核心的引导性培训,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的企业工作和城市生活。
二、面向90后农民工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定位
(一)培养合格公民,而非新型“农民工”
90后农民工正努力自我发展成为城市人已是事实。据有关统计表明,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年均新出生人口约为1500万人,其中大部分出生在农村。这部分人的大多数已经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寻找自我发展的机会。农民进城务工,这是对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的突破,是农民摆脱土地束缚进而城市化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未来的城市发展离不开农民工。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实际上现在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已离不开农民工。但90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素养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也使得他们在劳资关系中处于不利地位。
(二)重“质”而非“量”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存在的问题很多,尤其是针对农民的培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培训质量不高;培训投入不足;培训规模较小;培训时间难以保障等。从企业用工情况和对各层次人才的需要来看,职业培训质量不高是最主要的问题。
(三)重技能而非学历
相比帮助农民工积极储备角色转换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补偿性学历教育的重要性明显较低。因此,紧紧围绕企业用工和外来工就业、转岗、晋级、创业的学习培训需求,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形式,做到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培训与就业相结合、职前培训与职后培训相结合,将大大增加农民工就业的灵活性,提高农民工就业的竞争力。
三、公民教育是面向90后农民工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重点内容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的重要过程。中国正处于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转型时期,大批农民向城市迁移,成为城(镇)市人。90后农民工将是城镇化的主要人口组成,也是城(镇)市化过程中的主要劳动力。职业教育与培训是解决他们长期就业、稳定生活、自我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稳定社会、促进中国快速城镇化的重要保障。
从这个角度而言,面向90后农民工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主要内容应不仅仅是岗位知识和技能,也应有作为培养新城市人的教育。90后农民工与其父辈不同,他们基本上没有农村的生活体验,其行为的、心理的、人格的特点虽无法完全融入并适应现代城市生活,但从90后农民工的穿着打扮、生活用度、消费习惯等方面可以看出,他们的行为举止、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受现代城市影响极大。但工作的流动性、不稳定性,导致其经济基础的薄弱,又使他们始终处于社会的边缘,缺乏社会认同感和社会归属感,无法真正实现与城市的社会整合。研究发现,农民工或失地进城农民与城市居民交往有较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社区隔阂;心理隔阂;社会隔阂[2]。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90后农民工只是完成了社会角色、资源获取方式和空间位置的改变,尚未真正融入城市生活,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民工现代性的实现,阻碍他们成为真正的城市新市民。因此,在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中,面向90后农民工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内容更需要关注以公民教育为主的引导性培训。
提供农民工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职业院校,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应将职业技能培训与以公民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引导性培训结合起来。
首先,培训内容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企业用工要求,并结合专业培养目标,设置一些适用的、能反映当前新技术、新工艺的课程,增强培训的适用性和实效性,真正满足90后农民工的技能更新需要、转岗需要等。在培训模式上,应减少课堂理论讲授,加强实践职业技能的培养,提供更多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实训机会,增强90后农民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其次,注重以公民教育为核心的引导性培训,如生命教育、城市生活规范、卫生防疫知识、法律知识、心理健康知识等。美国研究学会(American Institute for Research)在1978年定义了“生活质量”,并列举了5大项15小类,具体见表1。
从表1内容可以看出,有关研究者认为,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应该能够保持身体健康、掌握生活的基本过程、重视家庭成员、保持职业稳定、成为良好公民、有效利用闲暇和具有符合伦理的品质,才能保证高品质的生活质量。90后农民工虽然在城市生活中,暂时处于经济、社会的边缘,但是,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政府,都将追求社会公平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教育与培训有责任使他们掌握基本的生活与职业技能,自我发展为城市新市民,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进步与发展。
因此,基于相关研究与信息,结合我国职业院校与培训机构已开展的以公民教育为核心的引导性培训实践,笔者认为,面向90后农民工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内容可以设计如下五个版块。
(一)做合格的职业人
涉及到理性择业、成功就业以及合理创业等内容。具体涵盖劳动力市场分析、职业竞争力自我分析与培养、创业教育等内容。这个版块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主要目的在于帮助90后农民工了解职业世界与劳动力市场,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岗位需求,灵活就业并在职场中获得发展,谋求在城市的立足与生存。
(二)做有职业理想的人
涉及自我认识、劳动致富以及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具体包括心理学与工作、心理学与生活等,以更深刻地认识自我,以此为基础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职业观等。这个版块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帮助90后农民工构建对生活与工作的理想蓝图,了解自己,树立信心,谋求更长远的发展,以便在城市更好地生活并尽快融入城市生活中。
(三)做有道德修养的人
涉及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等。具体内容包括:家庭卫生、家庭健康与安全、家庭财务与管理、家庭伦理与教育;法律知识、社会规范等相关知识;职业操守、职业规范等知识;心理健康、生命教育等。这个版块的目的在于加强90后农民工知法守法意识,增强道德观念,增强维护心理健康、提升生活品质意识,以缩短与城市居民的心理隔阂,了解城市的生活准则与规范,促使90后农民工加快融入城市的步伐。
(四)做关心公共事务的人
以案例教学的形式,开展如我与企业、我与社区、我与城市、我与国家等为主题的研讨活动,帮助90后农民工树立关注公共问题,关心社区事务,积极参与社区文娱活动、社区志愿者活动、社区教育与培训活动、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等,做社区的主人、城市的主人、国家的主人,提升90后农民工的公民素养,培养其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公共生活,理性推动公共问题解决的能力。
(五)做善于合作互助的人
这一版块可涉及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知识与技巧,如倾听技巧、沟通技巧、表达能力等,以帮助90后农民工学会合理表达自己的意愿,在沟通的基础上理解他人,理解自己,与人友好相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树立与人为善的观念等。
另外,特别值得关注的是,90后农民工对网络并不陌生,很多人喜爱上网聊天觅友社交等。“网络技术的实时互动与异步传输并举的功能打破了信息垄断,瓦解了统一的舆论,从根本上打破了原有公共领域的组织界限和特征,使得传统的公众意见模式、观念模式、舆论模式发生了重大结构性变化。”[4]“数字公民社会”是一个新兴的公民教育领域,特别需要在引导性培训中,向90后农民工传播网络法律知识、网络社交伦理与礼仪、网络正常参与社会管理渠道等,帮助他们提高文化修养,提升就业竞争力,规范生活行为,成为合格的城市市民的同时,通过各种途径,积极表达和选择各自需要的社会服务,注重参与社会管理。
总之,面向90后农民工的培训,最好能发动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形成“培训-实践-交流诊断-再培训-再实践”这一循环反复的培训过程,让这些新城市人不仅获得进入劳动力市场所需要的职业竞争力,更在公民生活中培养公民意识,在实践中感悟公民的真正内涵,进而强化公民意识,在推动90后农民工城市化的进程中,推动中国更快地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
收稿日期:2010-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