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沙坪坝区儿童艺术学校 400031
摘 要:本文基于目前大多数教师对“数据分析”的认识偏失为切入点,力求以教学案例的形式,从“创设现实情境,培养统计意识;结合实际需求,培养选择能力;体会数据蕴涵的信息,培养推理能力;经历统计全过程,落地数学核心素养”这四个方面,达成对学生数据分析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 数据分析 数学学科
2018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高中新课程标准。新版课程标准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而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数学分析观念包括: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许多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都将“数据分析”作为核心素养提出,由此可见,“数据分析”能力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因为概率与统计板块考试较为简单,部分老师将精力花在绘图能力的训练,缺少对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没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统计的价值。因此,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落实“数据分析”核心素养。
一、创设现实情境,培养统计意识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能有效地帮助我们发现规律、解决问题,那么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发展小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首先要让学生遇到问题后能想到利用统计这个工具来解决,这就是统计意识。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创设具有现实意义的情境,使学生自发地想到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通过分析数据来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案例:小学五年级折线统计图。
播放视频,引发数据分析需求。(视频截取于2011年10月26日CCTV-13)
2011年世界人口达70亿,专家分析地球最大人口承载量为100亿。
看完后,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感受?你想知道什么?
生:感觉人口增长很快,想知道什么时候人口可以达到100亿?师: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科学地预测什么时候人口可以达到100亿?生:可以通过前几年的数据进行推理。
解析:要想培养统计能力,需要先有统计意识。看似不经意的社会现象,却蕴含着深刻的数学道理。一个预测何时可以达到100亿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中想到需要借助一些数据进行分析、推理,那就必须先收集数据。这样的问题驱动,使学生想到用数据说话,进而培养了理性精神和统计意识,也是经历生活情境数学化的过程。这就是课标前言所阐述的: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活动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代替的作用。
二、结合实际需求,培养选择能力
课程标准在数据分析观念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了解对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这一要求如何在教学环节中实施、落实?
案例:在六年级统计整理复习课中,老师提出这样问题:要统计奥运会金牌数,用什么统计图整理数据比较合适?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得出结论:要根据需要选择统计图。
教师出示下图:
解析:学生通过这样前期的思辨、后期的对比,体会了数据整理方式的多样性。同样是对金牌的数据进行整理,但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选择的统计图就不同。所以要根据具体问题背景选择合适的方式整理数据。
三、体会数据所蕴涵的信息,培养推理能力
史宁中教授说:“统计的核心是通过数据进行推理。”数据都是蕴含着一定信息的,只看到独立的数据是不够的,还应该看到数据之间的联系,尝试解释这些数据,即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从而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四、经历统计全过程,落地数学核心素养
当前我们的考试,考的多数是知识技能方面的东西。对统计而言,经常考的就是画统计图、填统计表、算平均数。这就导致我们教师把这部分内容放到了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像统计意识,是现实生活情境的一种反应,不容易用纸、笔出题来测试。
案例:对全班同学的身高进行调查分析。[2011版课标标准附2例19]
说明:学校一般每年都要测量学生的身高,这为学习统计提供了很好的数据资源。因此这个问题可以贯穿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要求可以有所不同。希望学生把每年测量身高的数据都保留下来,养成保存资料的习惯。在第一学段,主要让学生感悟可以从数据中得到一些信息。教学中可以作如下设计:
1.指导学生将全班同学的身高进行汇总。
2.从汇总后的数据中发现信息。在讨论过程中,括号中的有些名词并不需要出现,但是希望学生体会数据所代表的意义。
3.在整理中,可以让学生尝试创造灵活的方法。例如,寻找最高,可以直接比较寻找;当学生人数比较多时,也可以分组寻找组内最高,然后在每组的最高中寻找最高。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人民出版社,2010年。
[2]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3]史宁中 主编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4]史宁中 数学思想概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5]王光明 范文贵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6]Rao·C·R 石坚 等 译 统计与真理——怎样运用偶然.九章出版社,1998。
[7]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刊社出版,2013年,11期。
[8]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刊社出版,2011年,7期。
[9]宋乃庆 数学教科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10]马云鹏 《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小学数学教育,2015年,9月。
论文作者:章光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8月总第15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4
标签:数据论文; 数学论文; 素养论文; 核心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课程标准论文; 《教育学》2018年8月总第15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