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第92小学 830022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小学语文界提倡语用的今天,我试着从语用角度出发,发现了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对于学生在语文素养的成长是有积极作用的,我似乎也找到了一条适合学生发展的路。笔者就借助《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堂课中人物语言——父与子对话的教学,来谈谈我对语用型阅读的浅见。
一、目标适度——走进语言,品人物形象
【片段】师:这一单元导读要求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那么同学们看看这一篇课文中什么的描写最多了?学生:对话描写。师:那么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在废墟内外父与子的对话。出示对话(13-23自然段),说说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儿子)?生1:我从“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看出了这是一个听到儿子还活着激动的父亲!生2:我从16自然段中“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感受出来这是一个镇静、对爸爸很信赖的儿子。……师:现在看黑板,刚才你们从对话中就能感受到这是一个从容镇静、对父亲信赖的儿子,还感知出来了这是一个不仅爱儿子也关心他人的爸爸,多么了不起的一对父子呀!
【评析】: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认为,语文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实践课程,理所当然地应该以语文知识、语文方法、语文技能和语文素养,即这些本体性教学内容目标展开教学。因此,在这堂课上,我针对本课的内容设计了一个目标——让学生在人物语言中感受父与子的形象。五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我的责任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使学习发生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感受了这是一个怎样父亲(儿子),学生们也发现了人物的语言对于刻画人物形象是起到关键作用的,学生在感悟中既展示了能力,又再次感受到了方法的重要性,有了成功感。
二、体现层次性——品对话,了解作者意图,凸显氛围
【片段】师:(出示13-18自然段)说说你发现这几组对话的特点了吗?生:对话中没有提示语。师:为什么本文中会没有?生:因为情况紧急,因为是两个人的对话。师:在这样的情形下,省略提示语的两人对话更简洁,更符合当时的情景。省略提示语突出急切,那你们还发现了什么?生:独立成段。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生:这样写更加明了。师:(出示18、21段)这里的两人对话为什么要用提示语?生:联系第18自然段之前的对话。之前是父亲和儿子的对话,现在是父亲跟周围人的对话。如果不用,就不知道这是父亲跟儿子说话了!师:对,对话人物换了,就要用提示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评析】:余映潮老师认为,语用型教学“教师要善于从语言的角度对每一篇课文进行分析。提炼课文中语言组合的特点,分析课文语言在叙述、描写、说明、表情达意等技巧。”在这一片段中,我主要是让学生从文中的对话中习得写对话的方法。学生因为在中段已经习得了一些写对话的方法,比如:有提示语,提示语位置要有变化,等等。那么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要比中段提升什么呢?我想就是不仅要知所以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于是,我引导学生明白了为什么这样去用提示语,为什么要这样独立成段,人物语言描写的学段的层次性也便体现了。
三、把握基调——想象中,再往前走一步
【片段】:师:(出示《剥豆》文中的内容)说说,借助人物的语言,你了解到了这是个怎样的儿子?生:他是一个懂事的儿子。生:他是一个很乐观面对失败的孩子。师:同学们,刚才借助了人物的语言很快地认识了文中人物。那么我们来看看妈妈的话语。请同学们看看,这里的说话有什么特点?生:她在自言自语。师:对,是自己跟自己说,没有说出来的是母亲的想法,也就是母亲自己在心里跟自己在对话!这么说,我们说话,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己跟别人说,一种是自己跟自己的对话,这种对话是无声的,只有自己能听到。其实,在废墟底下的36个小时,阿曼达又何曾不是在心里与自己无数次对话呢?让我们拿起笔,把当时的阿曼达的想法写一写,看看你笔下的阿曼达是个怎样的孩子吧!(生练笔、汇报。)
【学生习作例文】“亲爱的爸爸,我知道你此时一定在找我,但请你能不能快一点儿,虽然,我也在安慰同学们,我告诉他们你一定会来救我们的,但是,我还是希望你能快点,因为氧气越来越不足,我怕你见到我时,我真的不能和你说话了,爸爸,加油,快点!我会一直等着你来的!”
【评析】任何技能都是靠自己练会的。语言技能也是如此。每个人学习语言都是在具体的言语实践中去感悟语言的规律,不断地积累语言运用的知识经验,再迁移到生活的世界,让语言在生活运用中落地生根,从而形成语用能力和语文素养。这一环节的设计,我着力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去想,感受自己在对话写法上的成长。让学生去感受人物语言的多种妙用,语言不仅可以跟别人交流,也能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正所谓“言为心声”。学以致用,我让学生们在练笔中,在想象中,学生们借助语言就能再现当时的场景,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个在废墟下的阿曼达。语言自然的生成,人物的形象也就这样被定格了!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而语用的前提就是学习语言。在这堂课上,我引领学生们在文本中走了一个来回,在这样一堂基于语用课堂的初探中,我的学生不仅仅了解了课文的内容,更有了写法上的内化。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语用,是一股扑面而来的春风,一定能将语文课堂这一池春水吹出一片片涟漪。在这春风拂面的路上,收获的不仅仅是风景,更是孩子们笔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充满色彩的生活。
论文作者:郑宁湘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8
标签:语言论文; 人物论文; 儿子论文; 这一论文; 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这是一个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