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马克思主义时代的挑战_政治论文

全球化:马克思主义时代的挑战_政治论文

全球化: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时代挑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02)06-0017-04

全球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普遍现象。全球化本身是 一个矛盾同一体:既有一体化趋势,又有分裂化倾向;既有集中化,又有分散化;既有 国际化,又有本土化。全球化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对于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说, 既是挑战,又是发展的机遇。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对于经济、政治和文化 日益走向全球化的中国来说,必须在全球化语境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 义的基本原理去解释和指导中国参与全球化运动。

一、经济全球化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挑战

全球化建立在资本、生产、通讯、技术一体化之上,它首先表现为经济的全球化。全 球化的主要标志就是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传播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又表现为资本的 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表现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对社会主义 经济制度的渗透。

对于全球化,特别是经济的全球化,最早做出透彻分析的是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 》中,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 为世界性的了。”[1]“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 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 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 ,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2]与资本全 球化相联系的经济全球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多方面的 挑战:

第一,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高度发达的今天,资本全球化要求资本输入国“采用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要求在全球建立一个与自己 面貌相同的世界。作为社会主义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如何保持社会主义性质不变,如 何阻止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这是在继续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面临的时代课题。

第二,资本的全球化其本质是促进两极分化。资本全球化的目的不是为了带来全球的 经济繁荣,资本的本质是要带来更多的利润。资本和货物市场的全球化与劳动力市场的 地域分割之间的矛盾,使发达国家凭借资本和技术的优势在全球剥削劳动力,进一步拉 大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而分割后的绝大多数不发达地区的劳动力进一步贫困。在发达国 家,贫困的劳工可以通过劳工斗争取得一定的社会保障,而在不发达国家,劳工基本的 生存条件都无法保证。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我们要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的 目标是共产主义,我们要走共同富裕之路,在全球范围内我们不能让资本全球化导致我 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两极化,我们要利用经济全球化加速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既 要防止两极化,又要和资本主义共同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时代课题。

第三,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进步,资本主义为了保持资本的 最大化从而得以生存下去,在体制、运作手段和方式上不断进行新的调整和变革,甚至 从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吸取对其有利的东西,使资本主义自身有了许多新的 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主要包括:一是向科技资本主义演进。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科 技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美、英、法、德等发达国家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植力度。 高风险的高科技带来资本主义发展的高回报,通过科技的领先,进一步支撑资本主义体 制;二是职工资本主义进一步扩大。发达国家通过提倡“人民资本主义”或“职工资本 主义”,将企业职工的工资储蓄转化为职工股份,然后又通过全球化的生产获取超额利 润,并将这部分利润按所持股得到一定的股利,进而将发达国家的职工也纳入“资本家 ”的体系,使发达国家工人阶级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人阶级分离,资本主义用全球化手段 使无产阶级的斗争进一步复杂化;三是股份资本主义的出现。20世纪80年美英率先推出 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政府干预活动减少,并把市场置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政府确立 了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企业的主要融资依靠市场,其中作为机构投资人的退休基金成为 经济生活的重要角色。美国退休基金的60%,英国退休基金的75%用于股市投资,银行和 保险公司的投资退居其次。股份资本主义的出现,进一步将工人阶级与发达资本主义体 制捆绑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面临时代的挑战。作为以 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实践指南的中国,面对复杂的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复杂斗争局面,“ 坚持与时俱进,就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 ,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一 定要充分估计到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3]

第四,经济全球化使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转,生产要素、知识资本参与社会收入分 配,对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直接带来冲击。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很多方面不能解 释当今社会所出现的经济问题。我们不可能要求150年前的马克思回答今天的问题,面 对全球化的经济大趋势,我们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 ,解释新问题,这是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社会主义必须首先予以回答的。

二、政治全球化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挑战

政治全球化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政治从一国走向全球,国内政治与国际政 治紧密联系,国内政治有时要服从国际政治;二是政治走向全球化带来另一个对应的结 果政治多极化。

(一)政治一体化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各国的政治和文化或迟或早地也会出现同质化、一体化 的趋势。政治全球化首先表现为各国之间在政治价值和政治制度上的认同趋向。这主要 表现“在对以自由、平等为核心内容的民主价值的趋向和保障自由、平等、人权充分实 现的民主制度的普遍化。”[4]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一个国家的社会事务卷入全球 化之后,各国在交往中不得不遵循“国际惯例”。换言之,法律的全球化提上议事日程 ,一个国家的国内法在很多方面必须与国际接轨,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国家的主权观 念必须淡化,在立法中国家意识需要作一定的淡化,更强调立法的非国家化,也就是通 常所说的让渡部分“主权”,实现“接轨”。在国际政治斗争中,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 家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可避免地与资本主义制度作正面的撞击。资本主义国家 也在想尽一切办法和平演变社会主义,政治的全球化就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参与全球化 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必须遵守业已存在的国际惯例、国际公约和相关协定,我们承认 WTO规则,也就是将我们纳入了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运作的体系之中,在这一体系中 ,资本主义无疑占据了优势地位。处于弱势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保持自己的政治独立性 ,继续高举马克思主义的大旗,这是一个时代课题。我们所承认的国际性契约和惯例是 根据发达国家的利益和标准制定的,体现了发达国家的利益和制度安排,我们强调立法 和行政的非国家化,在很大程度上标志我们在政治上的让步,然而让步决不意味着我们 要放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向资本主义作政治上的让步, 这两者的统一就是政治全球化的挑战。

(二)政治多元化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挑战

政治多元化挑战主要体现为:对马克思主义解释多样性的挑战。自伯恩斯坦“修正” 马克思主义以来,各种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流派纷繁出现,其中:有的打着马克思主 义的幌子,坚持的是资本主义;有的借助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的理论,来改良 资本主义,实质上还是资本主义;有的将马克思主义发展为专制的集权的社会主义;有 的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本国国情结合,发展为适应本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有的是在发达 国家研究发达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的是在经济较落后的国家研究如何发展马克 思主义。总之,后马克思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或自称的马克思主义,都在从不同的角度来 解释马克思主义。政治全球化后,多种马克思主义将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同时存在,对 马克思主义解释的多样性,决定了后马克思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多样性。政治全球化后 ,处于全球化之中的各种马克思主义(包括自称的马克思主义)必然会争夺对马克思主义 的解释权,不可避免地出现争夺“正统”马克思主义局面。面对如此复杂的理论争夺战 ,中国如何对待自己在这一阵营中的地位,特别是处理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之间、 政党之间的关系,是我国在全球化后必然回答的问题。

三、文化全球化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挑战

文化全球化的主流是超越本土文化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也就是随着全球化的进程 加深,一种超越国界、超越社会制度的全球范围内公认的普遍价值观出现,并影响着人 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同时,文化民族化倾向与文化认同化作为矛盾的另一方面而存在 ,并保持强有力的态势发展着,文化全球化带来了文化领域的激烈冲突,这种冲突也直 接反映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中。

(一)文化认同化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挑战

资本主义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要求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从属于资本主义,也就是资本主 义文化在全球扩张。特别是冷战之后,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更多地利用 全球化的机会,将政治手段、军事手段所达不到的目标通过文化手段进行渗透,他们渗 透的手段:有的是通过国民在海外经商、从事商业、宗教、教育或其他活动;有的是通 过双边外交文化交流方式;有的是通过输出文化产品(如电影、影视节目);有的是通过 吸收留学生传播。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了文化的全球范围的交融, 资本将附属于其身上的文化,传播到了资本所能达到的地方,全球文化(包括马克思主 义)都受到了冲击,资本主义文化要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文化的领导权,资本主义利用其 全球经济优势,同马克思主义争夺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

(二)文化民族化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挑战

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但在全球文化认同化的前提下,自身民族文 化正面临丧失个性和被抛弃的危险。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趋势下如何保持文化民族化、 文化本土化是全球化的一个悖论。

1.在文化民族化的前提下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兼容性。文化民族化的目标就是要保持民 族自有文化,文化认同是不可避免的,在这一前提下,各民族不能放弃自身的文化传统 这是人们的共识。应对文化认可,共同的观点是实现文化认同的本土化,也就是将各国 、各民族都认同的文化纳入自身文化传统之中,保持自身传统的优势,借鉴与吸纳认同 文化。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本身就是文化认同和文化本土化的结果。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都是将已全球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结果。今天的 全球化,再一次要求全球化理论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结合,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绝 不排斥文化认同化。全球化对于当代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文化认同化如 何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结合,再一次实现全球文化的本土化、民族化。

2.在文化民族主义泛滥的前提下保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性。全球化既带来国家主权的 弱化,也带来了“全球化的地方主义”(global localisrn)。在全球化的同时,一些民 族和地区却在争取民族的独立、地区独立,甚至社区的独立,文化民族主义思潮也随之 泛滥。文化民族主义宣扬本民族文明的“高级”、“优越”,并以“爱国主义”来激励 民族成员,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文化民族主义往往是文化沙文主义的前奏。文化民族主 义泛滥引发一些地区和民族独立的倾向加强,非主体民族的分离主义思想泛滥,导致现 存国家的解体或对现存国家的主权构成严重的威胁。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从来 就是一个统一的国家。随着世界性的文化民族主义的泛滥,文化民族主义不可避免地渗 入中华文化之中,抵制文化民族主义、民族分离主义的思潮,是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必 须面对的问题。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坚持文化民族化的基础上,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指导各民族先进文化的发展,民族分离是我们不能答应的。

四、结语

针对全球化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领域的挑战,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应作全面的应对 :

(一)树立马克思主义必胜的信念

树立马克思主义必胜的信念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具有理论性的内在逻辑的结论。即 使在资本主义国家高喊社会主义即将成为过去,并对共产主义运动低潮幸灾乐祸之时, 马克思主义仍然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屹立在当今世界。正如詹姆逊所说:“在我看来,最 令人发笑的没有条理的表述就是,同时声称资本主义取得胜利和马克思主义已经终结。 马克思主义最早对资本主义及其特征与矛盾进行了研究,如果说资本主义现在已经遍布 世界,那么,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比以往的意义更大。”[5]马克思主义是作为资本 主义的对立面而产生的,资本主义越发展,作为资本主义的批判理论——马克思主义也 必然会进一步扩散。现实也的确如此,即使是最顽固地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人也不得不从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吸取理论精华,不管是哪个资产阶级政党上台,他们总要在不同程度 上吸取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理论,用以弥补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资本主义之 所以能继续快速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正好说明是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结果 。

(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就是马克思主 义与时俱进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主要是针对资本主义的现实作出批判而产生 的,我们不能要求马克思为我们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一套完整的经济理 论。回应全球化挑战,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创新经济理论,进而发展 马克思主义。

(三)着力弘扬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文化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作为全球化成果的马克思主义已与我国的民族文化结 合在一起了。我们建党几十年来,马克思主义一直是作为指导思想的优秀文化,已经植 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两者的结合,使得共产党人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今天的全球 化又一次要求我们吸纳全球化所带来的先进文化。只有弘扬民族文化才能接受文化认同 化和文化多元化。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文化首先是民族的、区域的 ,同时也是人类的、全球化的”[6]。民族文化要在全球化过程中对于外来文化进行整 合,形成具有生命力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文化。

(四)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文明

政治全球化促进价值一体化,民主政治是全球化带来的直接后果,每个国家都有自己 的民主政治内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文明是具有很强吸纳性的政治文明,在纳 入全球化体系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文明需要进行全面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 义的政治文明要求做到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的全面的统一,既要坚持党的领 导,保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指导地位,又要充分发扬人民民主。民主政治不是 任何组织或个人的恩赐,而是全球化后的必然结果。任何不民主、专制或集权,都不利 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文明,就是要从制度建设、制度设计和制度安 排上,保证马克思主义能吸纳全球化所带来的人类政治一体化的认同价值。马克思主义 的政治文明,就是要从权力结构上,让“人民代表大会处于权力机关的地位,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由它产生、受它监督并对它负责”,任何机关和个人都不能与这种人民民主 制度抗衡。只有这样的政治文明,才能保证马克思主义应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政治一体化 和政治多元化所带来的挑战。

收稿日期:2002-08-10

标签:;  ;  ;  ;  ;  ;  ;  ;  ;  ;  ;  ;  ;  ;  

全球化:马克思主义时代的挑战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