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契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类社会即将迈向21世纪之时,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趋势,这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如何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实施我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如何,在世纪之交,则更是我们需要探索的问题。

1 知识经济是人与自然高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可持续发展理论及知识经济的形成均是人们基于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及环境问题的认识而提出并逐步形成的。

本世纪60年代初,美国人卡尔逊著的《寂静的春天》,揭示了滥施化肥、农药对生态平衡造成的严重危害。1965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了“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标志着人们已开始关注经济发展中生态问题的严重性。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歌尔摩召开了人类历史第一次“人类与环境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揭开了全人类共同保护环境、拯救地球的序幕。1981年,美国农业科学家莱斯特.R.希朗出版了《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对“可持续发展观”作了系统阐述。1987年,以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的世界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长篇报告。系统阐述了人类面临的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报告”以持续发展为基本纲领,从保护环境资源,满足当代和后代的需要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目标和行动建议,形成了可持续发展战略。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二十一世纪议程》等文件,在全球高高举起持续发展的旗帜。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实现人类的持续发展成为全球的行动纲领,树起了人类环境与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纵观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可以说是人类在享受工业文明、现代文明的辉煌成果的同时又付出沉重代价以后,重新审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反思的结果。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一条走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发展之路,既能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发展构成危害的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理论最本质的创新,在价值观上从过去的人与自然的对立转变为和谐关系,在发展观上从过去的单纯经济指标转变为经济、社会和自然综合协调发展的目标。

知识经济也主要是7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的。7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的出现及使用,使科技进步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对未来的经济也出现了多种说法。美国社会学家托夫勒1980年在《第三次浪潮》中提出了一种不同于工业经济的经济, 即“后工业经济”。 美国经济学家和未来学家奈斯比特1982年在《大趋势》中提出了“信息经济”。英国福莱斯特1986年在《高技术社会》中提出了“高技术经济”。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了“知识经济”的说法,明确了这种新型经济的性质。1996年经合组织明确定义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1997年2 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又采用了联合国研究机构以前提出的知识经济的说法。

尽管提法有很多种,但意思基本相同,总的来说,知识经济是指区别以前的、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先依托、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知识经济在资源配置上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主要不依赖于土地、石油等已经短缺的自然资源的配置。知识经济主要通过智力资源开发富有的自然资源来创造财富,逐步代替工业经济发展所依赖的自然资源。例如信息科学技术的计算机芯片来自岩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的受控热核聚变原料来自海水中的氢。与此同时,对于稀缺的自然资源通过知识和智力进行科学、合理、综合、集约的配置。

在人类与自然高度协调、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及目标下,工业技术发明与创新的指导思想也将发生重大变化,传统工业技术发明的指导思想都是单一地、尽可能多地利用自然资源,以获取最大利润,不考虑或极少考虑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发展是建筑在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环境承载力用之不竭的基础上,甚至以向自然掠夺为目的,进而造成环境危机、资源危机。而高新技术则把科学和技术融为一体,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参与及对人类社会的全面科学认识。高新技术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富有自然资源来取代已近耗竭的稀缺自然资源。如信息科学技术的软件,生命科学技术的基因工程等。因此可以说,知识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2 以人为本是知识经济时代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人是知识、经济运作的核心和目的,是知识经济化的中介。这是因为在知识经济化中,人才直接起着中介融合的作用,知识、科技、信息等大知识要素与资源、资金、商品、区位等大经济要素的结合、融合、统一,都直接体现在人身上,统一在人之中。人既是知识、科技、信息的文化载体和创造者,又直接构成了现代文明最宝贵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最宝贵的经济动力。知识经济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结果,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速增长是知识经济化的前提,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知识经济化与可持续发展必将带来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日益依靠人才动力,人在经济社会和知识化的持续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经济增长几乎有80%要依靠知识增长和科技进步,也就是主要靠人和知识的因素而实现加速增长。人不仅是知识经济的接受者,更是知识经济化的创造者,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无穷动力。

党的十五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充分估计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国家长远利益发展的需要,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未来知识经济的关键所在。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其核心都是人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以及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公平性发展。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大大提高人的文明素质。1994年在开罗召开的联合国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通过的《行动纲领》指出:“可持续发展的中心是人。”人的发展是人类的最终目标,与其他方面的发展或目标相比,应该把提高人的文明素质放在绝对优先的地位。因此发展首先是人的发展,人是发展的主体和动力,而发展取决于人的素质,取决于人的价值观。

从人类所走过的发展道路来看,传统的生存发展是依靠土地种植和挖掘地球资源来维持,而这种发展模式很难维持。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则主要是依靠挖掘和利用人类自身的智慧资源,以人的智力开发和利用为发展基础,以人与自然统一的生态和谐发展为核心的新的发展观。正确理解和认识新的发展观,迎接新的知识经济挑战,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与我们现在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相结合。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3 把知识经济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环节来认识

正确认识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意义及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1)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最终所追求的目标的实现,必然走知识经济之路,即以人为发展中心,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水、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我们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保持资源和环境永续利用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济发展如果离开资源与环境的依托,经济将走向衰退;社会发展如果离开经济的支撑,社会将走向原始;同样,资源与环境系统如果离开发达的经济和公平的社会,环境也将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当环境破坏,也没有经济能力和科学的机制使环境质量得到恢复和改善。而知识经济发展的目标则正是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其在资源配置方面并不主要依赖于地球上已经短缺的自然资源,是以人的智力为主,发展高新技术,以高科技为依托,通过智力资源来开发富有的自然资源来创造的物质财富,将远远超过由传统技术用稀缺自然资源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例如在人们的食物中,基因农作物产品的组分大于传统农作物;在人们的能源中,太阳能、受控热核聚变能的组分大于煤和石油等。由此可以看出,知识经济的出现与发展,正是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有机统一的产物,它为可持续发展注入了不息活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2)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江泽民主席1998年2月在北京指出:知识经济、 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素质,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时代更强调创新,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人类近代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当今世界的竞争表明,哪一个民族和国家善于创新,它就发展快,就强大,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谁因循守旧,谁就落后,谁在世界上就处于被动挨打地位。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实力的较量,是创新的竞赛。后进国家没有科技创新,总是步入后尘,经济就只能受制于人,更不可能缩短其差距。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之所以保持强劲的势头,就是不断创新的结果,这些创新不仅是源于技术创新,而且也是国家创新体系演变的结晶。

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识不断创新。实施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也必须要创新。创新是推动我们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创新体现在各个方面,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等,而最主要的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中国21世纪议程》就是根据里约环发大会精神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而制定的,把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战略,这也是结合我国国情的伟大创新。

(3)认清国情,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知识经济是在充满理性的知识化社会中发展的经济;知识经济是充满创新的鼓励创新的创新社会中发展的经济,它既是高效率的经济,也是高成本的经济,我们讨论知识经济,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主要的是立足我国国情,走适合我们国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纵观知识经济出现乃至形成,有其特定的经济和社会背景。知识经济首先在美国出现,主要是因其具备发达的科技和教育体系、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投资保障,以及不断提高的国民素质。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有很大的增强,但是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基础差、科技实力和教育还不发达,管理水平落后,对有限的自然资源开发强度大、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的现象不断加剧,长期面临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和尖锐矛盾。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列世界第7位,而人均水平则列在117位。目前我们还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或者说还未实现工业化。工业技术总体水平差距较大,与发达国家相比落后15—20年。农业还是以手工劳动为主,而80%的人口又集中在农村,其中近2亿人仅有小学文化程度。高技术产业发展进程缓慢, 传统产业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竞争力。因此,我们要认真把握住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既不能等待观望,也不能急于求成,而是根据国情,走我们自己的持续发展之路。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达到十五大提出的要求,还要走很长的路和付出艰苦的努力。为此,我们应该根据这个部署,落实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各项措施,把知识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一个重要环节来认识和对待,处理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和矛盾。迎接挑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标签:;  ;  ;  ;  ;  ;  ;  ;  

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