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一中学 277100
摘 要:作文教学中,作文评语对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重视期待的力量,大胆的鼓励、积极的引导,充分挖掘潜能,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在批改的过程中,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之交流,进而指导人生。
关键词:加糖艺术 鼓励 兴趣
作文批改的方式多种多样:自改、互改、集体改、教师改,在这些方式中教师的批改尤为重要。他不仅能为学生的自改、互改做出指导和示范,从而直接影响学生的作文质量,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心理产生深远影响。但有时候老师对学生作文中的缺点总是一棍子打死:总是过多的挑剔、批评、指责,使学生畏惧害怕;有时又过多的修改,面目全非,使学生心灰意冷;有时则极为冷漠,仅在作文后面写一个 “阅”,使学生大失所望、兴味索然。
在作文批改中如何巧施“加糖”艺术,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一、作文批改中运用“自己人效应”。
心理学中有一种“自己人效应”,它告诉我们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和评价,你必须同对方保持“同体观”的关系,即在对方看来,你是为他好,为他着想,这样双方的心理距离缩小了。写作文评语时,可运用这种效应。事实上我们时常发现学生对老师的评语,最关心的不是技巧技能的点拨,而是颇费心思地从评语的字里行间,体察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每个人窥察所得不同,其情绪也随之而起伏波动。所以语文老师的评语要满怀深情,在字里行间寄予厚望,在一言一行中传递爱心。在语言形式上尽量委婉、商讨。少下指令断语,杜绝挖苦、嘲讽。学生一旦从老师的评语中读出了鼓励和希望,就会马上振奋起来,花费更多的心思去写作文。
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我非常重视作文评价的“赏识”效益,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把学生习作中的佳作展示出来或推荐发表,在教室开辟一块专栏“佳作欣赏”,把每次的优秀作文连同评语一同展示,让学生共评互赏,力求从各个方面得到启发,同时营造一种敢写乐写的氛围。这不仅能让佳作作者产生荣誉感,也增强了其他同学的写作信心。其实每个学生的作文都或多或少的有其可圈可点的地方。如果我们能睁开“慧眼”,从习作中找出肯定之处,对学生的写作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这是我看到的很不寻常的见解,可以展开写;把范文中学到的句式模仿着用,这便是创造的开端。只言片语,既是肯定鼓励,又是引导期待。这会使学生感到自己的作文在某些方面是有价值的,自己有写好作文的能力。
二、 作文批改中运用高分激励效应。
大部分情况下,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分”扣得很紧,学生把得高分视为畏途,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其实学生对作文的分数是十分在意的。分数高的,能燃起兴趣的火花,就会再去看作文中的批语及圈圈点点的地方;分数低的,将作文往书包里一塞,自己不愿看更不愿让别人看。针对这种情况,在作文批改时,我采用高分激励法。对中差生,只要作文有明显得进步,就给B级以上的评价,并写上热情洋溢的评语;对作文成绩优秀而平时又一贯认真者,即使作文仍有可改之处,也不苛求,给他A级,予以鼓励。采用高分激励法并不是随意加分,而是在实际中贯策鼓励为主,在做法上评分标准要因文因人而异,才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三、作文批改要积极鼓励 、深挖潜能。
叶圣陶先生认为:“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具体做法是:“学生作文里有任何一点可取的地方,都应该找出来,肯定他的想法和写法。如果有小不妥当的地方,帮他改好,尽量保留他的原话。可改可不改的地方,宁可不改。”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所得,鼓舞他的兴趣,增强他的信心。
作文批改的最终目标不是让学生了解自己有多少不足,而是让他认识到自己有多少潜能。在作文批改中挖掘学生作文中的积极因素,符合中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有利于学生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从而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充满向往,开发创造潜力。所以在平时的作文批改中我充分重视到了鼓励的作用。作文评语多以鼓励性的评语去激发他们的兴趣。如在一些好的作文上批道:语句这样优美,真了不起;你真会运用词语,作文写的这样棒,老师给你一百分。而对于中等水平的同学的作文则这样批道:你的作越来越进步了,老师真为你高兴,如果文中运用一些优美的词语那就更好了。学生对这些激励的评语,总是认真地阅读,用心品尝,心中充满激动。对于一些作文较差的同学,在批改中总是用心发现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进行表扬激励。这类评语我常这样写到:瞧,第一句话写的太妙了;努力吧,文章写的一次比一次好,真不简单。这样的批语,既维护了同学们的自尊,又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作文冲动。学生一旦把作文看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就会乐此不疲地投入到写作实践中去。
四、作文批改要坦诚交流,指导人生。
教育者的任务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批改作文,教师看到的不只是文章本身,更多的是孩子们那一颗颗跳动的心,他们的苦恼、困惑、认识、渴望……一一呈现在他们的笔下,每每此时教师就要像朋友一样及时做出指导,指导他们如何生活,如何去爱,如何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如有的同学在作文中悔恨自己过去没有把握好人生,显得非常消极,此时我就鼓励他:“是的,人生无草稿,它不会让我们重新来一次,往事已成为过去,永远的留在我们的身后,你能认识到过去的错误,相信,未来的路,你一定能走好。”
论文作者:丛驰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6月第28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5
标签:学生论文; 评语论文; 兴趣论文; 他们的论文; 教师论文; 老师论文; 就会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6月第28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