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建设是我国的基础性建设,是保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保障与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要不断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水利工程的质量控制。在混凝土施工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保障我国水利工程水利施工的质量要求,促进我国水利工程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引言
在混凝土施工中,施工单位需要合理的选择施工材料,科学的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和混凝土的供应,借鉴先进的技术,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法,严格的进行施工,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还要加强对混凝土的保温养护,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混凝土温度应力,并且可以适当的提高混凝土的抗压抗拉性能,从而保证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抓好水利的施工控制,保证工程质量,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在规划与施工中严格的进行把关,以确保项目的整体质量。
1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
混凝土施工是水利工程开展中的重要环节,从我国目前大部分水利工程的混凝土施工现状来看,仍存在原材料质量较差或配比不合理以及施工技术未能得到有效应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的提升。
1.1原材料质量较差或配比不合理
从原材料质量角度来看,无论是在水利工程还是其他建筑工程,混凝土自身的特质均会对其在使用过程中的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在水利工程当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风险基本是无法避免的,而这也要求施工人员必须做好对混凝土后期的质量控制。从配比情况来看,其作为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部分施工企业虽然购进的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符合工程的基本需求,但受到配比结构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其分布不够均匀,配置比例不恰当,最终使其在日后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分散或裂缝的现象。同时,在预埋件的施工处理中由于钢筋的布筋率以及配筋率不符合工程的相关规定以及要求,从而导致钢筋容易暴露于外侧,且容易出现麻面或裂缝等问题,影响了工程的整体质量。除此之外,若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的过程中出现振捣不够垂直,或振捣速度不均匀,也会导致浇筑后混凝土容易出现裂缝现象。
1.2施工技术未能得到有效的应用
目前大部分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均存在施工技术未能得到有效应用的情况,从而造成了施工质量逐渐下降,严重阻碍了工程的顺利开展。从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来看,由于工程的结构较为复杂,不同施工技术所发挥出的功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加之水利工程的混凝土施工具有工作周期长的特点,因此其经常与其他施工同时或交叉进行,从而导致施工人员无法在混凝土施工中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精力,影响了施工质量。
2水利工程中几种常见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2.1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材料是水利工程中最为主要的建筑原材料之一,施工过程要根据我国出台的相关专业规范与技术,进行混凝土的配比控制作业。为了更好稳定混凝土与钢筋结构的良好充分使用,相关施工单位必须以积极合理使用混凝土浇筑技术。通常情况下,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主要采用自然流淌和分层浇筑。相关施工人员必须遵照“分层逐步推进”的原则,进行更好的混凝土浇筑。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完成建设目标,杜绝二次施工的现象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混凝土振捣技术
在水利工程混凝土作业中,除了浇筑技术以外,最为常见的即为振捣技术。工作人员只需要预设好振捣的时间以及强度,就能以自动化的姿态完成振捣作业,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的同时,提升振捣作业的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有器械设备的辅助,但在进行混凝土振捣作业的过程中,仍然需要保证过程的全面性,才能确保后续钢筋处理位置的准确性。尤其是针对钢筋比例较大的区域,必须采用正确的方式完成振捣,以防对钢筋材料的破坏。
2.3钢筋技术
首先,施工单位必须控制好钢筋质量,选择具备国家相关资质证明的单位进行质量合格的钢筋采购。其次,就水利工程而言,其各个部分及各个区域对钢筋连接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区分,其受力位置及受力强度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不同。最后,在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上,主要采用整装与散装两种不同的处理工艺。所谓的整装是经由原材料供应商向施工单位直接输出完整钢筋进行施工作业,而散装则是将钢筋材料运输至施工现场后,根据施工要求和条件,进行现场型的组装施工处理。两种方法各有优势与不利,只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才能更好地开展建设。
3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3.1混凝土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
现代建筑工程中应用的混凝土,主要是由水泥、沙石、水、以及融合剂等材料构成,是一种复合式施工资源。因此,想要保障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就必须从水利工程应用材料的源头入手。一方面,水利工程中混凝土配备原材料的购进,必须以国内水利工程施工材料应用管理标准,选择施工材料,如,材料购买人员进行购买材料取样保存,确保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基础材料的质量;另一方面,水利工程施工的应用,可以采取专业人员现场监管的方式,对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配备专业度进行分析、检验,监管人员能够对混凝土配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实现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的有效控制。例如:水利工程施工混凝土监管人员,对混凝土配备过程中的沙石选择、融合剂添加比例进行分析,尽量实现水利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保质保量。
3.2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高效掌控
现代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有效监管,体现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技术的有效运用。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分析质量监控方法,要求工程施工人员,能够准确掌控每一项技术施工时中的关键点。例如:灌浆技术实施时,应按照初步灌浆封口、再次灌浆找平、最后灌浆完善的步骤实施,施工人员切不可为了提升工程速率,在技术实施时偷工减料,才能够有效发挥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作用。从水利工程施工总体协调度的角度进行分析,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有效监控,在于技术施工准确,为水利工程的下一步骤施工,预留足够的对接空间。举例来说,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浇筑的高度应控制在2m之内,且纵向构件与底部之间,应预留50~100mm的细腻水泥岩浆流动空间。工程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进行质量监控的过程中,应按照这一标准,从水利工程总体建设的视角,做好工程施工监控,达到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资源高效利用的效果。
3.3混凝土后期护养的有效控制
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有效控制,也与工程后期混凝土护养工作的有效控制有着密切性关联。举例来说,某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后,将施工区域温度控制在10~15摄氏度之间,并开展为期一周的混凝土外层护养工作,管理人员每天都要进行施工区域温度、湿度、以及混凝土融合效果的检测,在水利工程使用第二周,检测人员按照第一阶段对混凝土受力能力检测数值,进一步优化施工区域的受压能力,同时,也对混凝土施工区域中,已出现裂缝的区域进行弥补,这样,混凝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就达到了混凝土质量额全面监控了。
结束语
水利工程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安全,关系着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相关部门应当对施工建设工作予以高度重视。混凝土施工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关键环节,为了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应当健全管理制度,把控原材料质量,制订科学的施工计划,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确保工程顺利完工并发挥工程效益。
参考文献
[1]郑海涛.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低碳技术,2017,17(29):342~343.
[2]高慧文.试论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信息,2016,28(35):195~196.
[3]李玉娟.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水利工程,2016,21(34):395~396.
论文作者:霍晓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0
标签:混凝土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钢筋论文; 水利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