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非正规教育的概念、背景及思考_教育论文

成人非正规教育的概念、背景及思考_教育论文

成人非正规教育:概念、背景及若干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非正规论文,成人论文,背景论文,概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教育的概念和功能正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社会赋予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也在不断增强,传统的学校教育即正规教育已经越来越难以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和挑战。特别是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传播和确立,一种与正规教育相对应的教育形态——非正规教育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起来并日益显现出它的强大生命力。许多国家都把发展非正规教育作为提高国民素质、缩小贫富差距、改善社会经济状况的一项重要手段。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泰国、印度等,都制定了适合国家发展需要的成人非正规教育计划,并将其视为国家人力资源开发和建立终身教育制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一、成人非正规教育的概念

要理解成人非正规教育,首先必须弄清什么是非正规教育(Non-formal Education)。非正规教育的概念产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其概念界定不一,较具代表性的是下列几个定义或描述。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主要是从课程结构和内容的角度来定义:非正规教育是“指任何有组织的、持续的,但不完全符合上述正规教育定义的教育活动。因此,非正规教育可以在教育机构以内和以外进行,并可以接纳各种年龄的人。根据各国具体情况的不同,它可以包括旨在提供成人扫盲、校外儿童基础教育、生活技能、工作技能和一般文化的教育课程。非正规教育课程不一定采取‘阶梯式’的结构,时限也可以不同。(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1997年版,载教育科学资料1998年18期)”

非正规教育最早的倡导者之一菲力浦?孔布斯(Coombs)则从非正规教育所涉及的主要领域进行阐释。他认为,非正规教育不是一个与正规教育相平行的、清楚的和独立的教育体制。含义包括:“任何在正规教育体制之外所进行的,为人口中的特定类型、成人及儿童有选择地提供学习形式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活动。因此,限定的非正规教育就包括,例如:农业教育和农民培训计划,成人识字计划,在正规教育以外所进行的职业技能训练,具有教育性质和目的的青年俱乐部,以及有关卫生、营养、计划生育、合作团体等各种社区教学计划。(注:世界教育危机——八十年代的观点,[美]菲力浦·孔布斯著赵宝恒,李环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7月)”

日本学者市川昭午认为,非正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以外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这种非正规教育第一,处于固有的“正规教育”、即正规的学校教育体系之外;第二,虽然是彻底的、有目的的教育活动,然而与通过接触环境及人生经验、社会经验等的“偶发性学习”不同;第三,是有形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这有别于家庭教育和无组织、不成形的“非正式教育”。也就是说,从一切学习经验中排除了学校教育、非正式教育、偶发性学习的就是非正规教育(注:世界教育辞典,(日)平冢盖德主编,黄德诚、夏凤鸾译,湖南出版社,1989年)。市川昭午的定义着重强调非正规教育与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之间的区别。

总之,非正规教育是一种与正规教育相对应的、非制度化的教育形态,两者在教育目标、教育对象、授课体系等要素方面存在较大区别(见下表)。

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的特点比较

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

教育目标 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有明确的教育目标

教育对象 主要是儿童和青少年 一切需要接受教育的人,

包括儿童和成人

标准化的、以知识技能传授非标准化的内容体系,不

教育内容 为重点,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一定采用阶梯式的课程

和完整性,采用阶梯式的课结构,强调学习成果的应

程结构 用性

证书制度 以证书制度为基础不以证书制度为基础

教育时限 长周期、全日制 短周期、非全日制

教育机构 以教育机构为主体可以在教育机构内,但主

要在教育机构以外进行

授课体系 组织严密,以教师为中心,弹性组织,以学习者为中

教育资源密集心,节约教育资源

管理体制 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有确可以是政府部门,也可以

定的管理部门和财政渠道 是各类非政府机构

应该说明的是,成人非正规教育是“成人”和“非正规教育”两个概念之复合,它既不同于成人教育,也不完全等同于非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既有非正规教育,也有正规教育(成人正规教育一般可理解为成人学历教育);而非正规教育的对象并不仅限于成人,还包括儿童和青少年。因此,成人非正规教育可理解为针对成人实施的非正规教育,或者是不以授予学历为主要目的的成人教育。由于非正规教育对象是以成人为主,并且“成人”一词在成人教育的语境中有了新的含义,即并不仅限于18岁以上的生理学意义上的成人,还常常包括参加各种成人教育活动的青少年,因此,一般可将成人非正规教育教育理解为非正规教育。

二、我国成人非正规教育兴起和发展的背景与意义

我国成人非正规教育的体系结构极其庞杂,其教育对象面向所有成人;地域范围覆盖城市社区、农村地区和各类企事业组织;教育层次和类型上既有职业培训、继续教育,还包括扫盲教育和社会文化生活教育;办学体制上有政府举办、企事业单位举办、社会力量举办等不同所有制性质;教育机构上有学校内实施和学校外实施的成人非正规教育之分,从而构成了一幅缤纷的成人非正规教育图像。在我国着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这种贯穿人的整个职业生涯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教育现象,将更加凸显其重要意义。

首先,国情国力决定了我国的正规教育将长期处于供给短缺状态,发展非正规教育是弥补这一状况的有效途径。

非正规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根本上缘于正规教育的不足,即正规教育系统不能有效提供足够的、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支撑教育发展的经济基础仍较薄弱,穷国办大教育的现实将长期存在,正规教育的供给能力(规模、结构、水平、条件等)还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素质提高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48.1%,高等教育经过了几年的跨越式发展,毛入学率已达到19%,但距离高等教育普及化还有相当差距,相当部分的学生未能升入高一级学校深造。在我国目前财政收入比重依然较低的情况下,期望通过大幅提高财政性教育投入来增强正规教育的供给能力是不现实的。因此,通过挖掘潜力加大非财政性教育投入,应成为缓解我国教育经费紧张状况的重要途径之一。而“非正规教育的目的是用来弥补传统学校系统的缺陷和解决其矛盾以及满足正规教育所忽略而往往是人们急迫的需要”(注:非正规教育:定义与实例,阿里·汉莫达赫,教育展望中文版第29期,1991年11月),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教育投入的多元化,即可以充分吸收和利用教育体制外的资金,如企事业单位、社会力量和民间团体的资源和经费投入,这对于增强我国教育的财力基础,扩大国民的受教育机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与正规教育相比,非正规教育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并且在满足成人日趋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的同时,能够有效推动正规教育的改革。

正规教育有一套严密的制度体系和组织形态,如相对固定的教育对象、标准化的教学内容、严格的教学管理手段等,这些严格制度化的特征决定了正规教育现在不可能、将来也不可能覆盖所有成人。即便是经济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其正规教育系统也不可能向所有成人提供从初等教育直至高等教育的完整的教育机会。与正规教育相比,非正规教育没有严格的制度约束,入学对象、时间安排、教学形式等更加灵活和宽松,有利于不同需求人们的自由选择,满足人们日趋多样的学习需求;有利于学校以外的各种机构和部门根据自身实际实施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活动。并且正是凭借其灵活、高效、经济的独特优势,成人非正规教育往往能够与某些政策性的教育培训项目和发展项目结合起来,如社区文化发展、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等,从而有效达成此类政策目标,促进国家和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

此外,非正规教育还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影响和推动着正规教育的各项改革,促使正规教育的办学理念、育人模式和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单一的正规教育体系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个有效的国家教育体系必须是校内与校外各种教育机构和设施的整合系统。

第三,成人非正规教育是加强国民能力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加强国民能力建设的进程中,成人非正规教育担负着极其重要的历史使命。国民能力建设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它并不仅仅是知识学习能力,而是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各种能力等的综合。因此,国民能力建设并非只是正规学校的任务,而应由其他教育机构和各类社会组织共同承担。并且,较之受太多传统观念束缚的正规学校教育,在学校以外的场所实施的非正规教育往往更能激发人们的潜在能力。可以认为,正规的学校教育提供了国民能力建设的基础,或者说是提供了国民的基础能力,而成人非正规教育则是国民能力建设的主体力量。

当前我国正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否保证每个社会成员获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不仅是判断教育政策合理性的重要依据,也是判断和谐社会建设水平的标准之一;并且这种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不仅体现在职前,更应在职后得以体现。如前所述,正规的学校教育所能提供的教育机会是有限的,不能保证人人都能接受所需的全部教育;而非正规教育则不同,至少在理论上说每个人的受教育机会是均等的,人人都能通过日益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形式,如网络、社会组织和基层社区等,接受各种各样的教育和培训。事实上在我国,以成人为对象的非正规教育正在获得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其对象无所不包,内容应有尽有,范围遍及城乡,为数以亿计失去了正规教育机会以及希望提高技能和学识的人们提供了继续学习的机会,从而提高了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改善了他们的生存状态,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

三、成人非正规教育发展的若干思考

我国成人非正规教育尽管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受现行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的束缚,其发展速度还远未达到理想的境界,与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目标要求相距甚远。成人非正规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教育体系,而是一个带有综合性的教育命题,因此对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不能局限在成人非正规教育本身,而应站在更广阔的背景和视野下加以思考。

1.树立大教育观:成人非正规教育发展的思想基础

大教育观的核心思想是终身教育,这是非正规教育产生的一个重要背景,也是非正规教育在我国兴起和发展的最重要的思想基础。我国于1993年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首次将“终身教育”写入国家文件,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提出“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从而逐步确立了终身教育在我国的法律和政策地位,也为非正规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从目前来看,终身教育思想还远未落到实处,轻视甚至排斥成人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现象仍然大有市场,这不仅表现在社会观念和教育思想上,还体现在我们的教育政策取向上。因此,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破除成人非正规教育发展的观念性障碍:一是打破学历至上的传统教育观,树立能力为本的现代教育观。要实现这一转变,有赖于整个社会用人制度的改革,即建立和完善以能力为导向的用人制度和社会环境;二是逐步确立基于终身教育思想的公共教育政策导向,并且从国民待遇原则出发,赋予正规教育机构和非正规教育机构同等的法律地位,倡导和营造公平竞争的法律环境和制度氛围。

2.实现两个沟通:革除体制性障碍的突破口

我国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主要表现在部门与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教育机构之间以及教育机构相互间,由于利益配置等原因而形成的相互割裂和运行障碍。在非正规教育发展中,应首先在以下两个方面实现突破。

(1)实现教育部门与非教育部门的沟通。严格地说,非正规教育并非一个系统,而是正规教育系统以外各种有组织的教育活动的统称;非正规教育不再是政府教育部门的专门职责,而是其他部门和机构的共同责任。事实上,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也都在开展各种非正规教育,因此很难设置一个专门的机构实施统一管理。我国名义上负责非正规教育管理的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但它与劳动、人事、卫生、农业等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政出多门、各行其是的现象普遍存在,从而造成了社会资源配置的低效益。应寻求建立一种广泛磋商、信息交流,以及政策制定与发布方面的沟通与协商机制。

(2)实现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的沟通(通常理解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沟通)。可有多种形式:比如,学历文凭与各种证书的沟通,即正规教育机构通过某种认可制度承认非正规教育机构的证书课程,并转化为学历的证明。目前许多教育合作项目都在进行这方面的实践探索。又如,职业性课程与基础性课程的沟通。最典型的是美国的社区学院模式。美国社区学院除了实施职业教育计划、成人继续教育计划外,还设有转学性教育计划(为学生转入四年制大学作准备)和普通教育计划(提供全面的基础课程,以便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待遇)。无论哪种沟通形式,关键都在于课程或学分的互认。由于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的不同,我国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沟通还仅限于个别案例。应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引导,逐步实现资格证书制度与学历证书制度并存并重并用,扭转升学、文凭、职称对于教育运行的片面导向作用,为两者的沟通与融合创造条件。

3.政策倾斜对象:农村劳动力、城市弱势群体和社会紧缺人才

虽然说发展成人非正规教育是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但在我国的体制背景下,政府无疑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合理的政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其中一项重要的原则,就是如何根据我国的教育资源禀赋、不同群体(或阶层)的受教育状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实施有重点的发展策略,以推动非正规教育的有效开展。当前应重点关注以下三类人群,并制定相应的倾斜政策。

(1)农村劳动力。根据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2000年全国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33年,相当于初中一年级文化程度,而同期城市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2年,相当于高中一年级文化程度,城乡人力资本差距十分明显。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战略的加快实施,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每年将有1300万—1500万人进入城市。而目前我国的农村教育基础薄弱,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积累与转化农村人力资本方面还难以适应这种需求。供给能力与教育需求的严重脱节,对农村的教育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从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切实重视并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农村非正规教育,比如,实行政府“买单”或补贴培训,通过适当增加财政投入改善农村成人学校的基础设施等。

(2)城市弱势群体。 城市弱势群体主要指基本生活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较差的特定群体,包括下岗失业群体、农民工群体、残疾人群体和一些其他城市边缘人群。保障弱势群体的生存权、就业权和受教育权,是社会公平、公正的体现。重视和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文化教育和技能训练,拓展他们的生存发展空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要本着以人为本和特殊保护的原则,制定鼓励和保障弱势群体接受教育的优惠政策,并且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情况和需求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服务。

(3)社会紧缺人才。 社会紧缺人才是指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而供给严重短缺的各类人才,既包括高端的如国际贸易、涉外法律、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人才,也包括各类中低端的应用型技术和技能人才。从人才结构和需求状况来看,相当部分社会紧缺人才特别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任务正规学校难以承担,需要通过非正规教育的形式进行培训,因为目前我国的职业院校在办学思想、培养模式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弊端,难以完全肩负起这一重任。当然,要让企业、社会组织自觉承担起这一任务,还需要有相关的政策法规和配套措施。

四、结语

无论从哪方面看,成人非正规教育与现行的以正规教育为核心的教育体系都有许多相异之处,但其独特地位和作用难以替代。当然,成人非正规教育的发展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回答:比如,在注重功利性教育(如以就业能力培养为目的的职业培训)的同时,如何渗透和强化人文素养和道德熏陶方面的内容,如何关注诸如资源、环境等非功利性的教育内容,以增强作为世界公民的意识;企业、学校特别是高等院校如何承担职业培训、社区发展方面的责任,等等。

标签:;  ;  ;  ;  ;  

成人非正规教育的概念、背景及思考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