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中独具特色的澳门海洋文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澳门论文,独具特色论文,中华文化论文,海洋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575(2002)02-0092-07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自古代华夏文化绵延至今从不间断的汉文化, 还包括分布在中华大地上的,绚丽多姿、形态不一的古今少数民族文化。中华文化不仅 反映和推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及其可歌可泣的历史进程,牢固地凝聚着中国各族人民的 团结统一,更以其举世无双的辉煌,展现出中华文化对人类文明独树一帜的巨大贡献, 及其对人类各种优秀文化的汲取和兼融。
如果从文化生成和文明源头的角度来看,中华文化既有主要渊于青藏高原的江河源头 、植根于大江大河流域和黄土地上的农耕文化,也有着骤然兴起于戈壁草原上的游牧文 化,还有发轫于山地丘陵的游耕文化和起微于原始莽林中的游猎文化。同时,更应看到 在文化生成及其文明源头上,中华文化还有着与农耕文化、游牧文化、游耕文化和游猎 文化等各种陆地文化形态相辅相成的,依附浩瀚大海并久盛不衰的海洋文化。今天,引 人注目的澳门文化,就是中华文化中依附和受益于浩瀚大海,并且通过东西方文化的长 期交汇,以汉、葡两大民族文化互相包容,并行不悖地兼蓄其他优秀民族文化,从而形 成的中西交融的海洋文化。
澳门(Macau)原是我国广东省珠江口西侧香山县(今珠海市)的属地,[1]现在已是一个 由半岛和凼仔、路环两个小岛组成的,“既古又新、既大又小、有独特个性的”国际化 都市,面积约23.8平方公里。历史上中国的各个封建中央王朝都对澳门地区进行了有效 的治理,澳门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 553)澳门为葡萄牙殖民者所强租,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 个特别行政区。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2001年3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在举行的新闻 发布会上,宣布我国准确人数时,称“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44万”。
澳门是个中西文化交汇的地方,“华洋杂处、中葡融汇”构成了澳门文化的一大特色 。就澳门的文化形式而言,这里面既有中华文化、葡人文化,也有传统文化、时尚文化 ;既有纯粹文化、习俗文化,也有法律文化、宗教文化;既有独具澳门特色的博彩文化 ,也有洋溢着岭南风格的地域文化。在澳门海洋文化中,还有具备中华传统特点的饮食 文化、居室文化、服饰文化,以及从华夏先民的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衍变而来的龙舟文 化、关公文化、观音文化、天后文化等富有汉民族文化特点的民间民俗文化。如果,我 们再从人类的创造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文明源头,来将中华文化划分为陆地文化和海 洋文化的话,那么澳门文化便可划归为中华文化中的海洋文化。
中国大陆的学者对于海洋文化这个世界性的文化课题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对海洋文 化的定义、内涵和基本特征等方面的表述,还多有不一致的地方。在此,笔者不揣陋薄 ,仅以手头所掌握的些许材料写就本文,以将自己对澳门海洋文化的一些浅识就教各地 方家。
一、澳门海洋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内涵丰富深邃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着5000年以上的历史,是人类惟一传沿至今的 古老文明。中华文化不仅以其独步一时的历史辉煌,占据着人类文明殿堂内至高无上的 地位,而且更以其绚丽多彩、博大渊综而反映和推动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历史。
1.反映和推动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中华文化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中华文化,实际上就是指中国各民族文化或者说是中华民族文化, 中华文化反映和推动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过程。
中华文化是以古代华夏文化一脉沿袭而来的汉文化为主体,包括历史上中国古代少数 民族和今天中国境内55个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国各民族文化。中华文化又应该是包括 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在内的中华民族文化体系,并且随着多民族中国历史的进程,逐 渐形成了与民族分布、经济生产、文化特点和社会历史互为一体的中国古代民族区域文 化。[2]
中国古代民族区域文化大致上可以分为:中原华夏农耕区域文化、东南百越稻作区域 文化、南方山地游耕区域文化、北方和西部游牧区域文化。[2]纵观历史上多民族中国 的发展,中华文化正是通过中国古代民族区域文化之间的交融及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 上反映和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
从中华文化的生成和文明源头上看,中华文化又是由陆地文化和海洋文化组成的。其 中,中原华夏农业区域文化和东南百越稻作区域文化的海洋文化色彩显而易见。而农耕 文化、游牧文化、游耕文化等植根于陆地上的文化,与渊源依附于大海的海洋文化互相 依存、彼此补充,才能够对中华文化及其包罗万象的博大精深,有一个较为完整的全面 反映。
2.源远流长、开拓兼容的中华海洋文化
我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海洋面积辽阔,海洋文化源远流长。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发 现的海贝和鱼类等化石,证明了早在旧石器晚期已经开始对海洋资源的开发。汉文古代 文献记载的有关海洋文化的内容十分多。《山海经》记叙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是涉及 到海洋的:“番禺始为舟。番禺者,黄帝之曾孙也。其名番禺,而处于南海。”这就反 映出,远古时代的中华海洋文化,其源流甚至可以追溯到华夏人文始祖之时。
先秦华夏对海洋的开发和海洋文化的发达,已多为文献记载所详。春秋五霸中的齐国 、吴国和越国都是凭借得天独厚的海洋文化而迅速发展的。不过,当时在中原华夏的心 目中,海洋似乎是与边远绝荒相提并论的。例如,《尔雅·释地》所记:“九夷、八狄 、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尚书·大禹谟》有“文命敷于四海”。《禹贡》也说: “声教讫于四海。”此皆以指海洋的遥远。然而,尽管当时的中原华夏都视海洋为“绝 远险途”,殊不如,正是这些距中原边远绝荒的滨海之国,凭借海洋特有的“渔盐舟楫 之利”,发展了善于向外开拓和勇于探索的海洋文化,从而在春秋时期称霸中原。
长达2000多年的中国历代封建中央王朝,尽管封建统治者多以天朝大国自居,始终执 行着“以农为本”的治国策略,植根于黄土地的古代华夏文化,也因此烙上了“重本抑 末”的传统特色。基于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古代华夏农业文化,在浅层面上是视而不见海 洋文化,以及海洋文化勇于发展的精神,甚至还无知地认为,从海外来的使臣及商贸团 ,都是有求于中国的农业文化财富的,是一种“蛮夷”臣服“天朝大国”的表现。
但是,中国历代封建中央王朝,却在严禁中国商人出海贸易的同时,又极力欢迎着海 外商人的来华,并在沿海重要港口设“市舶司”之类的管理各国商旅的机构。《明太宗 实录》的一段记述,就充分反映出中国历史上封建统治者,对外来的海洋文化既傲视又 恭迎的双重心态:“岛夷之人皆朕赤子,可使之失,命优养之……毋拘禁以失朝廷宽大 之意。”所以说,海洋文化即便在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眼中,也被承认是中华文化不可 缺少的组成部分。
擅长向外开拓的中华海洋文化,并非指单一的海上经济及其所生成的文化形式,海洋 文化不仅是指渔盐、采珠、舟楫、贸易等沿海地区的非农业经济,及其所反映出来的商 业文化。历史上的中华海洋文化,还包括了广大沿海地区的农耕经济,以及反映农耕经 济的各种文化形式。如果从先秦时期岭南越人的“耕海”说起,那末岭南地区的海洋文 化发展,至少已有2200年以上的历史了。[3]
岭南古代海洋文化的内涵相当广泛,先秦记载中百越的一支骆越,利用海洋潮流的规 律进行耕作而出现的骆田,应是中国古代早期对海洋文化的一大创造。在对海洋文化的 长期实践和发展中,岭南地区积累了丰富的海洋知识和相关的科学技术。所以,包括澳 门海洋文化在内的,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浓郁地域特色的岭南海洋文化,正是以 其自古形成的勇于开拓、善于探索和包容兼蓄的传统,而在中华海洋文化中,占据着自 己应有的地位。
3.多元交融、中葡融汇的澳门海洋文化
屹立在珠江口西侧的澳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古代华夏和越人共同开发、交融的地区 。与岭南其他地区和中华大地上的绝大部分地区一样,以华夏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为主 要表现及载体的汉文化,早已成为澳门地区根深蒂固的主流文化,是澳门海洋文化传承 的主导。
葡萄牙人东来之前,澳门地区还留存着古代越人稻作文化及其遗俗。随后,又陆续传 入了汉族各个地域文化。例如,澳门生活着不少从福建迁移而来的居民,他们世代居住 的地方被称为“望厦村”。这些从福建等地迁居来的汉族及其移民文化,不仅在澳门发 展光大了汉文化,而且在澳门继承发扬着闽台地区汉族饶有特色的妈祖文化,进而使妈 祖文化成为澳门民间喜闻乐见的一种民俗文化,并且成为澳门海洋文化中重要的传承形 式之一。
在澳门,历史上的华夏文化和礼仪制度,主要包含在儒家思想、道家文化和汉族民间 宗教、岭南民俗文化,以及各地汉族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之中,并且衍演为根深蒂固的 习俗文化而流传广泛。汉族古代形成的祖先崇敬观念也和儒家伦理、道家学说密切结合 ,加上在汉族地区形成的、富有华夏文化特点的汉地佛教,在中国本土形成发展的道教 ,明清之时在中原形成和发展的中国伊斯兰教,从汉族民间宗教衍演而来,长期流传在 汉族民间的妈祖、关公、财神等神祇崇拜,不仅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影响着澳 门海洋文化,而且又都深蕴在社会的各个层面,表现为中西交融的中华文化,是澳门海 洋文化的母体文化和渊源之所在。
从中国的明代以来,葡萄牙人入居澳门,为澳门带来了葡萄牙文化。葡萄牙文化是属 于西方文化中历史久远、气势强盛的拉丁文化系统。就西方的欧洲文化而言,如果要将 拉丁文化与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和日耳曼文化略为相比的话,前者似乎更具有包容性。 这也许就是400多年来,强盛活跃的葡萄牙文化能与古老稳持的汉文化长期互存、彼此 相容的深层原因之一。葡萄牙文化作为海上开拓者的文化,既具有拉丁文化的深厚底蕴 和强盛劲势,又有着人类各种古老文化所共同具有的,善于兼容并畜和互相共存、彼此 相长的特性。
在澳门,多元文化交融的现象随处可见,各种文化宽善相处的例子俯手可拾。澳门除 了教堂遍布、寺院林立,主教和大师共座的现象司空见惯之外,值得提及的是,澳门特 有的由葡萄牙人和中国人、马来人、印度人、日本人,以及非洲人通婚所生的后代,形 成了澳门的“土生葡人”。在澳门形成的土生葡人及其所创造的葡人文化,既保留着拉 丁文化系统的葡萄牙文化特点,又执着地维系着中华母文化的传统。澳门海洋文化明显 地展示着中华文化的特点,而且还具有中西两种文化看似相类、大同小异的混合文化的 特征。由此也可说明,今天的澳门文化实际上应该是一种多元交融、中葡合汇的海洋文 化。
二、澳门海洋文化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葡萄牙人入居之前的澳门,就已经以安全的港湾而著名于世。由于在澳门附近有一座 供奉妈祖的神庙,因此又有西方学者称这里为“阿妈港”(Port of Ama),于是有学者 就认为这是澳门(Macao)一词的词源由来。澳门也曾被有的学者称为“妈港神名之城” 。[4]
早在公元16、17世纪之间,澳门就已经成为当时世界海上航线的一个重要据点。澳门 不仅连结了东南亚各国,而且可以北至日本,向东经菲律宾可远达美洲等地,是西太平 洋半环贸易网的组成部分。所以具有“华洋杂处、中葡融汇”特色的澳门海洋文化,不 仅是中华海洋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还在世界海洋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澳门海洋文化的特点
澳门从地理位置上看,处于珠江三角洲的南隅,可以说是岭南西部沿海地区与岭南其 他地区相交的边缘地区。从文化传承和沿袭来看,古代越人文化的影响和遗存十分明显 ,中原华夏文化和礼仪制度在这里更有着深厚的积存。
明清以来,具有汉族闽台地域文化特点的福建厦门地区的汉文化传入澳门,以葡萄牙 文化为主的西方各式各样的文化也汹涌而入澳门,从而使属于边缘地区的澳门海洋文化 ,形成了中西不同的民族文化互相汇合的多元文化。澳门海洋文化这种中西交融和多元 汇合特点,正如有的澳门学者借澳门处于珠江的出海口,河水和海水相交,形成独特的 淡水和咸水相交的自然景象为例,形象地说:澳门几百年间,华洋杂处,东西文化交汇 ,中葡文化融汇,构成澳门文化的一大特色,或许也可以比喻为“咸淡水文化”。[5]
澳门占地面积狭小,自然资源也较为贫乏,虽经多次填海造地,现今总面积也仅为23 平方公里多一点,是一个规模小、人口少的微型经济文化体。但是凭借着位于西太平洋 半环贸易网的重要地位,加上自明末以来400多年间,形成了长期开放的自由港地位, 以及海岛型商业文化,导致澳门的商品经济特别活跃,工商各业繁荣不衰,这样就构成 了澳门海洋文化具有较为浓厚的商业化和市场化的显著特点。
如果将澳门海洋文化与香港海洋文化作简单相比,尽管两者都属于汉族岭南地域文化 中的海洋文化,又都是与西方文化交往较早、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中华海洋文化的组成 部分。但是,在受西方文化影响时间的先后上来看,澳门海洋文化则要比香港海洋文化 来得更早。
然而应当注意到的是,澳门海洋文化在与以葡萄牙文化为主的西方文化的交融中,采 取的是“多元交融、中葡融汇”的“和谐模式”。这就是说,澳门海洋文化在与西方文 化的交融过程中,不像香港海洋文化那样,经历过与西方文化的“冲突”式的交融。于 是,澳门海洋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之后,依然保有着强大的中华文化传统,并以宗亲 会和同乡会等为载体和表现形式,较好地保存了中华文化注重人伦的传统特点。
2.澳门海洋文化的历史作用
有一些学者还认为,自明清以来,澳门类似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经济文化特区”。澳 门很早就成为中西文化交汇而共生的辐射点,澳门既是中国向西方展示中华文化的窗口 ,也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之一。澳门海洋文化也因此成为近代西方科学技术 知识和先进文化传入中国的主要中转媒介。
自明代万历年间开始,西方传教士主要就是通过澳门进入中国的。西方近代科学知识 和先进文化也借助澳门海洋文化大量传入中国,进而也使西方人在中国的文化活动,在 中华文化乃至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上,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了。《利玛窦中国札记》第 二卷第三章对16世纪50—80年代,葡萄牙人在澳门兴建教堂进行的传教活动,有过这样 的述说:“中国、日本、马来西亚的传教事业,就以澳门为补给站。”由此可见澳门海 洋文化在当时西方文化东传过程中,所起的历史作用之一斑。
西方传教士给澳门海洋文化带来了全新的气息,也给古老的中华文化注入了前所未有 的新养料,他们所带来的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和先进文化,使中华文化在与以葡萄牙文化 为主的各种西方文化的交融中,能够互相汲取、彼此补充。同时,又在双方的并存共生 中,逐步形成了“亦中亦西”、“非中非西”的澳门海洋文化,这样形成的“中西交融 ”却又“中西分明”的澳门海洋文化,就是澳门学者所称的“咸淡水文化”的特点和内 涵之所在。
澳门海洋文化虽然对中华文化,同时有着对内和对外的双向辐射作用,但是在中国历 史上,它却主要是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知识和先进文化,不断进入中国的桥梁和媒体。经 由澳门海洋文化的媒介,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知识和先进文化,先是通过不断进入澳门, 再从澳门向中国内地辐射和传播。
仅以西方近代教育为例,1839年,英国传教士在澳门创办玛利逊学堂,这应该是西方 人在中国开办的第一所教会学校,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西式学校。该学堂开设英文课 和中文课,还有课余的娱乐和体育活动。后来,该学堂迁往香港,又开设算术、代数、 几何、生物、历史、地理和音乐等课,成为近代中国新型学校的雏形。
1894年,西方传教士又在澳门创办的圣保禄学院,这是中国第一所西式的高等学府。 这所高等学校除了开设外文外,还把中文和哲学、数学、天文、地理、医学等作为必修 课。这无疑成为近代中国新型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一种模式。
澳门还是中国历史上不少文化名人活动过的地区。历史文化名人与澳门结下的不解之 缘,及其在澳门的频繁活动,反映了他们和澳门海洋文化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汤显 祖、郑观应、林则徐、魏源、屈大均、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 都曾在澳门留下过他们的活动业绩。澳门海洋文化为他们“放眼看世界”,改造中国传 统思想,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促进多民族中国历史文化的进程,创造和提供了重要的 条件。
历史上的仁人志士在澳门的活动,同样也为澳门海洋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难以 磨灭的贡献。清代维新学者容闳和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率领中国人 民,紧跟世界潮流的两位永垂史册的人物,他们的活动和业绩都与开放的澳门海洋文化 ,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孙中山先生曾说:“余在澳门,始知有一种政治运动,其旨在改造中国。”[6]所以在 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澳门是孙中山先生认识世界的窗口,也是孙中山先生走向世 界的门户,更是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地方。孙中山先生通过澳门海洋文化, 把凝重稳持的中华文化与充满竞争的西方文化沟通起来了,把多灾多难的古老中国,与 弱肉强食的纷争世界连接为一体了。还是从这个意义上看,孙中山先生所创立的“三民 主义”,乃是在当时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和先进的文化传入中国后,在“西学东渐”的历 史基础上,经过中西文化交融之后,必然出现的思想文化硕果。
三、澳门海洋文化未来发展的展望
澳门海洋文化在历史上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与西方先进文化交融的催化剂,中西交融的 澳门海洋文化已经为中华文化的新发展,以及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99年12月20日澳门的回归,是澳门海洋文化发展上的一个里程碑。步入新世纪的澳 门海洋文化,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又被澳门学者称作“认祖归宗”后的澳门 文化,它必将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中,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澳门海洋文化不仅成为 汉族岭南地域文化中饶有特色的一部分,而且还是多元的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澳门海洋文化仍将在进一步发展自己特点的同时,继续保持着自己在中华文化中不可 替代持位,朝着更加辉煌灿烂的前程发展。
1987年以来,澳门人以出色的智慧和卓越的才干,坚定而稳妥地进行了中文官语化、 法律本地化和公务员本地化,有力地为澳门海洋文化顺利地汇入中华文化,并在新世纪 获得平稳发展,创造了重要的条件。中葡汇融的澳门海洋文化,经历了长达400多年“ 华洋杂处”的发展历程,不可能在澳门政治上回归中国后立即消除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 的对立,也不会马上消失中葡汇融所形成的澳门海洋文化的某些历史特点。所以,目前 澳门海洋文化必须要从中葡两种文化传统中,迅速融汇出一种新的、适应新世纪澳门特 别行政区社会制度和经济贸易、生活方式所需要的,也就是说适应新世纪澳门社会经济 发展的文化形式。
新世纪的来临,给澳门海洋文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认祖归宗”后的澳门海洋文 化必须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加强对中华民族和统一的多民族中国历史文化的 认同和归附。经过400多年的中西交融,澳门海洋文化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积淀了自己 丰厚而有价值的内容,其和谐宽容的文化精神,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我们应该大力弘扬澳门海洋文化,使其与包括汉文化和各少数民 族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一起,有一个更新、更高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中华民 族和海外华人的思想,为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为中国实行“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做 出贡献。
同时,也应当看到澳门海洋文化在新世纪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其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 问题就是,随着世界性知识经济的兴起,原先反映并作用于澳门旧有的二元经济生活的 文化形式,遭遇到了空前的挑战。一向支持澳门社会经济的旅游文化、博彩文化,及其 带动起来的餐饮、服务和制造等行业文化,所反映的只是一种层次不高的密集形的社会 经济,作用于这种社会经济的社会文化,其知识含量也不是很高的。因此,适度的调整 目前澳门海洋文化的结构形式,及时改变目前澳门海洋文化及文化教育中不适应知识经 济发展的状况,迅速加大并充实澳门海洋文化中高、新、尖的内涵,是澳门海洋文化面 临的迫切任务。
澳门海洋文化的未来发展是充满机遇的。今天,澳门海洋文化已经通过自身的发展和 完善,尤其是澳门人在海外的活动,已经在中华文化和世界华人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澳门海洋文化还通过葡萄牙文化、欧洲各民族文化乃至拉丁文化系统,与世界文化保 持着密切的交往和天然的联系。澳门海洋文化是目前亚洲惟一在官方语言中保持拉丁语 的地区文化,所以,澳门海洋文化又是中华文化中可以直接沟通拉丁文化系统中的葡萄 牙文化、西班牙文化、法兰西文化、意大利文化的地区文化。通过澳门海洋文化,可以 促使中华文化在新世纪进一步走向世界。澳门海洋文化在未来的中西文化交流中,必将 担当起独特的纽带作用。
总之,中西交融的澳门海洋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 分,步入新世纪的澳门海洋文化正在以自己独有的姿态,迎来政治上“一国两制”下的 新发展。可以预测,澳门海洋文化一定会在保持和发扬自己优秀传统和独有特色的同时 ,一方面再创“一国两制”高度自治下的新发展,另一方面又为新世纪的中华文化进一 步繁荣昌盛,为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发挥无可替代的历史作用。
收稿日期:200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