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应用于配网调控一体化分析论文_孙娜娜,王沙沙

智能电网应用于配网调控一体化分析论文_孙娜娜,王沙沙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西咸新区供电公司 陕西西咸新区 712000)

摘要:智能电网模式的应用是近些年改革的重要方向,在新的技术应用下,能实现电网调控的自动化目标。随着智能电网模式中运用了配网调控一体化之后,与传统的配网模式相比,解决了传统的配网模式下合环操作时引起的短期停电问题和在合环潮流导致合环之后的跳闸引起的用户停电和损坏电气设备问题,从而确保了电气设备的安全,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本文旨在从配网调控的原则和规划思路等方面对配网调控一体化进行阐述,并对在配网调度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论述与分析。

关键词:智能电网;配网;调控;一体化

1 配网调控在目前存在的问题

1.1配网人力进行调管时的局限性

如果配网的操作面广,变化比较大,那么配网调度就无法仅仅依靠资料和图纸进行调度的精细化。而且运行的设备种类非常多,会导致电缆、开闭所和架空线的运行有很多区别,但是一些资料就不是很准确等一些问题,让精细化管理得到了很大的阻碍。

1.2配网分散管理模式的不适性

分散管理主要是各自负责各自的责任,自己管自己这一方面,这样很容易导致许多资料数据混乱,不能够集中得到有效管理。而近些年来配网线路越来越多变化,很多用户的资料都不是很完整,这样对于线路的统计其真是的容量不能够准确表现出来,影响到了在调度运行方式之下的管理模式。

1.3“盲调”的普遍

“盲调”是指配网调度的信息量不够,一般都是分散调控模式下的不适应和人力调配的局限。运行日常调度主要是通过传统的调度方式和运行的经验来管理,但是目前电网的智能化和信息化不能够得到满足,从而目前盲调这种现象非常普遍。

2 对配网调控一体化规划

2.1 关于配网自动化模式的改革分析

配网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区域子站、通讯系统、设备控制终端、和主站等几方面,其中主站是整个系统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加之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配网自动化设备的工作正常率普遍偏低。主站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转发主网地调自动化系统中的负荷曲线。在某种意义上讲,这种系统形同虚设,忽略了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真正作用。因此配网调控一体化系统应该对过去经验进行总结,并且注意对智能电网的突出新理念进行分析,从而不断提高项目的工作效率。

2.2 关于配网多联络网架方案的研究重点

配网管理中能对用户用电和供电的可靠性产生影响的主要包括线路的分段情况和接线模式。合理有效的接线可以改善系统的供电质量,还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配网多联络网架,其研究重点是对电源点的布局进行增加,突出网架结构调整的合理性,对电网的实施方案和自愈能力进行充分的考虑,最终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

2.3 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适当考虑

在规划新的电网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各地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使用户能够享受“绿色电力( 是指利用特定的发电设备,如风机、太阳能光伏电池等,将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的能源转化成电能)”。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可以采用分布式发电的供能技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不仅可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还可以更加充分的满足供电的需求,使电网的运行效率更加优越。

3 智能电网模式下配网调控一体化原则和优化措施实施

3.1智能电网模式下配网调控一体化原则分析

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的实施,要注重遵循相应的原则,只有如此才能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配网调控一体化要实现全面改革,在智能电网的模式理念下,对配网的实用性原则要突出,这样才真正有利于一体化的作用发挥。另外,就要注重多联网构架结构的强化,构建坚强的配电网架才能保障配网调控一体化目标的实现。在配网调控实施中,要对分布式的电源加以应用,加强自我管理控制的能力提高。通过从这些原则的遵循入手,就能有效保障配网调控一体化目标实现。

3.2智能电网模式下配网调控一体化优化措施实施

配网调控一体化的优化,在智能电网模式下要注重方法实施的科学合理性。笔者结合实际对配网调控一体化的措施实施进行了探究,在这些措施实施下对实际配网调控的工作就有着一定启示。

第一,加强配网调控系统性能提升。在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工作的实施,在主网方面主要是通过输变电线路以及变电设备作为基础的体系,所以在安全性方面要加强重视。对配电网的调控系统在针对性层面要能加强,将其调度运行系统能进行优化。这就需要在电子地图地理平台的运用上充分重视,将电缆以及线路和电力用户等电网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掌握全面性的信息,这样才能提高配网调控操作的针对性以及准确性。

第二,注重对GIS技术的科学应用。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工作的实施,需要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开展,通过GIS技术的应用对配网线路和地理位置紧密联系的特征结合,在配网设备的类型上明确化,实现分层的管理以及可视化的管理,就必然要对监控设备加以应用。而GIS技术是将电子地图作为背景的,这样就能将配网线路以及地理位置交融,对配网调度管理的整体质量也能有效提高。同时也可将GIS和SCADA系统进行紧密结合,将电网侧以及用户侧的数据实时交互的目标加以实现。

第三,完善配网调控管理标准和模式。智能电网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重视配网管理的统一标准,在管理模式方面也要能进行优化。由于配网调控一体化是系统性的工程,在管理的标准以及模式层面就必须要达到统一化,对系统的可靠性以及可操作性和互换性的作用充分发挥。结合当前的绿色电网建设的发展要求,综合性进行考虑,在标准化的管理下,才能保障配网调控一体化工作实施的顺利性。

第四,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为保障配网调控一体化目标的实现,就需要在专业化的人才方面进行加强,具体的方法实施中,就要充分重视岗位职业培训的方法应用,对智能电网配网调控一体化人才培养措施科学实施。要逐步的引导电力运行技术人员对智能电网技术知识的补充学习,对配网调控的技巧能不断提高,这样才能发挥自身的价值,对配网调控的一体化目标实现才能起到积极作用。

4 结语

本文通过在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系统进行研究,配网调控一体化在资源上能大大的节约,对电网故障的解决效率也能大大提高,在未来的发展中配网调度一体化的发展也成为重要趋势。

参考文献

[1]赵航宇,赵洪山.配网自动化技术对供电可靠性影响分析[J]. 陕西电力. 2015(01).

[2]王颖,陈松,王莹莹.配网自动化技术对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分析[J].智能电网. 2015(03).

[3]李红蕾,戚伟,陈昌伟.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J].陕西电力,2010,38(5).

论文作者:孙娜娜,王沙沙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  ;  ;  ;  ;  ;  ;  ;  

智能电网应用于配网调控一体化分析论文_孙娜娜,王沙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