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工科院校科研工作的市场定位_科技论文

论地方工科院校科研工作的市场定位_科技论文

论地方工科院校科研工作的市场定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科论文,市场定位论文,科研工作论文,院校论文,地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给地方工科院校带来许多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和威胁。中国五路科技大军都走向市场,接受市场考验,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发展关键在于自己对环境适应能力和科技市场的竞争能力。在改革过程中,地方工科院校如何根据科技市场变化和市场机遇,找到自己在科技市场的发展空间和合理的定位,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将从分析科技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市场机会出发,提出地方院校科研工作定位的思路,在科技市场中抢战应有的市场份额。

1 科技市场的市场机会分析

1.1 众多中小的乡镇与民营企业发展形成巨大科技市场需求

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在本企业内融为一体。而对广大的中小企业来说,本身很少有技术开发能力,中小企业把来源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大中型企业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模仿甚至创新以实现技术进步。乡镇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积累相当多的物质基础,有经济实力进行技术开发的投入;而且许多乡镇企业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二次创业的立足点是依靠科学技术与管理创新,因此对科学技术必然产生强劲的需求。据统计1997年乡镇企业技术开发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低于0.6%,同期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1.34%,而国外工业企业技术开发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一般为3%~5%,有的企业甚至可以达到10%以上,可见在科技投入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如果乡镇企业技术开发费投入提高一倍,按1998年乡镇企业销售收入18 000亿元计算,就可以增加一百多亿元科技开发费。而大多乡镇企业技术基础薄弱,科技力量不强,科研开发能力差,因此,大部分科技开发活动开展却依赖外部技术源,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大中型企业。而科研院所目前正在进行科技体制改革,大多将改制成为科技企业,向外部提供的技术成果将大大减少,而大中型企业由于前几年科技投入强度不够,加之乡镇企业本身的发展,两者之间技术差距大大缩小,可供转移技术自然不多,因此大专院校及国外企业将成为乡镇企业主要的科学技术成果的来源。

1.2 技术商品化的市场机会

技术市场形成和发展,通过市场机制配置科技资源给大专院校科技发展带来了很好的机会,一方面大专院校的科技成果可以通过技术市场得以出售,另一方面通过市场竞争,技术成果可以得到公正合理的体现。据统计,1984年全国技术市场成交额为7.7亿元,而到了1992年交易额突破150亿元,1996年交易额又突破了500亿元大关。另外,技术合同的平均交易额也在持续增长,1988年平均每份合同成交额为2.735万元,而到1994年平均每份合同成交额为12.965万元,年均增幅为29.6%[1],远远高于同期物价涨幅,表明技术商品价格不断提高。技术商品价值得到承认,这一点在近几年尤为明显。另外从技术合同分类来看,有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按1995年全国各类技术合同分类分析,以合同基数计算,全国技术服务合同数占各类技术合同总数的63.7%,按合同金额计算,技术服务合同金额占各类技术合同总额的45.6%,次要形式为技术开发合同,其合同金额占各类技术合同总额的34.2%。这也说明即使没有较强技术开发能力的地方工科院校,在科技服务上也同样大有作为,因为技术需求是技术市场最大需求者,每年构成200~300亿元规模技术服务市场,绝大多数地方院校有能力从中争取一定的市场份额。

1.3 技术二次开发的市场机会

技术二次开发市场有很大潜力,对一些具有较强技术开发能力,同时又有良好实验设备和试验基地的地方工科院校是一个较好的市场机会。技术商品同其他商品一样,同样存在二次开发问题,同样存在包装、品牌及开发单位信誉影响其技术价值实现的问题。正规的科研机构由于有丰富技术市场运作经验和严格科学程序及管理,有利于技术价值的实现,不太会出现技术成果贱买的问题。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重要原因就是许多技术成果不够成熟,需要进行二次开发,而大多数企业又缺乏二次开发能力,那么地方院校利用学校人才优势、设备优势,开拓这一市场其潜力还是很大的。据统计,从1985年4月到1991年2月期间,非职务发明申请占国内专利申请总量的67.2%,授权的占国内专利授权总量的63.6%,但非职务发明由于受种种限制,绝大多数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国家专利局曾对1989年6月以前已授权的专利进行抽样调查,非职务发明创造的实施率只有14.8%,职务发明创造的实施率为45.2%,后者为前者的3倍[1]。大量非职务发明创造难以实施的原因,其一是由于条件的限制,许多专利技术并未通过大规模试验验证,而只是实验室成果,或只进行过小试,将它们推广应用,变成工业产品,往往需要进行二次开发,需要一个再创造过程,解决生产环节中的诸多问题。但在中国,非职务发明者个人一般无力完成应用与开发过程。从而给非职务发明创造成果的转让带来困难;其二专利技术的二次开发,通常得由企业来实施,但企业往往又不愿与个人打交道,因为这要比与单位打交道承担更大的风险,或者说几乎是要承担全部产品开发风险损失。因此,地方工科院校不能单纯作为技术输出方,而且完全可以成为技术购买方。针对中国技术市场上众多不成熟而又有市场前景的新技术,可组织有关专家给以鉴别,对确实有投资价值的技术成果,果断买进,进行二次技术开发,形成更高技术价值。一般商品可以通过改进包装、改进外观设计、改换品牌大幅度提高其商品价值,企业可以通过收购、兼并、重组大幅度提高其市场价值,同样技术商品也可以通过改进、二次开发来大幅度提高其技术价值和技术含量,可以说技术二次开发市场对于具有工程开发能力和产业化能力的地方院校来说是一条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科技开发新途径,值得尝试。

1.4 科技体制改革带来的市场机会

按照国务院《关于“九五”期间深化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五路科技大军都存在科技服务目标调整和科技服务市场重新定位的过程,在这次大调整过程中产生许多市场机会。如果地方院校能及时把握,也是一次很好的机会。中国科技体制改革方向是把科研主体由科研院所转移到企业中去。国家对科研机构和科研队伍实行“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政策,国家的研究机构和重点大学研究机构主要从事基础研究,尽量争取属于稳住一片的范畴,而地方科研机构与地方院校一般归于放开范畴。现在作为地方院校主要竞争对手的地方科研机构,要转变成为科技企业,实行自负盈亏,而由地方科研机构所承担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和行业技术服务中心职能将会发生缺位。虽然大型企业集团可以起到一部分行业开发中心作用,但对于众多中小企业来说,行业技术开发中心角色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地方工科院校理应成为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在科技市场竞争中占据应有的地位。

2 地方工科院校科研工作的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是现代营销学一个新概念,定位是为了适应客户心目中的某一特定地位而设计企业的产品、服务和营销组合的行为[2]。科学市场定位,明确了地方工科院校的客户来自哪里,科技资源为谁开发,科技服务为谁提供,这就增强了科技服务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克服了盲目性,避免科技投入无谓浪费,提高了地方工科院校科技工作的经济效益。面对众多科研机构竞争,地方工科院校在向市场提供科技资源开发和科技服务时,必须借用市场定位方法和思想,使地方工科院校所提供的科技服务有特色。其关键在于确认技术市场中最具有吸引力,并且最需要提供服务的细分市场,以提高客户对科技服务的满意度,从而推进地方工科院校科技成果的转移和科技服务的扩散,提高地方工科院校技术服务的知名度,从而增强地方工科院校科技服务对广大中小企业的吸引力。由于每个地方院校所在地区经济条件差别很大,很难对所有地方工科院校作统一市场定位,我们侧重分析地方院校与重点院校科技功能与作用不同,分工不同,提供地方工科院校在给自己科技工作市场定位中的几种思路。

2.1 与地方经济建设相结合的市场定位

重点院校科技工作定位立足于全国,从全国客观经济来考虑科研立项,科研选题和开展科技服务活动。而地方院校则更多考虑与地方经济结合,科研工作要有助于地方经济特色形成,与地方经济结合得越好,其科技竞争力越强。重点院校科研经费主要由国家提供,因此立足于全国,为整个国家经济服务也是理所当然,甚至少数一流重点院校还应面向世界,关注世界性的科研课题,以确保整个国家科技在世界经济中影响力和排名。而地方院校则要考虑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科技工作现状,侧重于提高当地科学技术水平为目的,以推进当地企业技术进步,开发与推广的技术应以适用性为原则,不可一味追求高精尖技术,主要关心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些重大技术问题。如浙江工业大学始终坚持以浙江的产业结构变动趋势作为学校专业调整和学科建设的依据,先后调整了部分老专业,开设了新专业,如工业设计、环境艺术、通讯工程、工业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作为浙江省工程技术的开发基地,主要针对浙江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方针,积极发展量大、面广,对行业技术有带动作用的通用技术、共有技术。如该校信息工程学院开发的水泥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技术,由于节能降耗效果明显,生产效率提高显著,带动了浙江省整个水泥行业技术进步,被国家科委列入重点推广技术。该校的催化加氢技术也是一种共有的新技术,能对传统的精细化工行业、农药生产、制药行业的技术进步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学校也成为浙江省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和技术研究开发基地。

2.2 科研选题来自市场与生产第一线的市场定位

重点院校科研工作应从长远考虑,着眼于未来,以理论研究和基础研究为主,在追求学术导向的同时兼顾市场导向。而地方院校要注重当前,关注企业生产实践中所面临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应用和技术开发研究为主,科研立项和选题主要依据市场需求导向,企业需要解决什么技术问题,院校就为其提供什么技术服务。通过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提高当地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地方院校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满意的科技服务来增强地方院校的经济实力,以经济实力提高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学科、特色学科投入,来提高科研水平与办学水平,使学校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2.3 以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为主的发展研究的市场定位

从科技活动过程中看,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基础研究侧重于重点自然科学规律的发现和提示,而应用研究则侧重于重大自然发现的应用,而产生重大科技发明,发展研究则包括技术创新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它是在应用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生产发展的需求,对其进行进一步实际化的研究活动。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部分科研经费都流到发展研究之中,如1985年美国的发展研究经费为科技经费用总额的58.7%,日本为64.3%。越是落后国家投向发展研究费用的比重就应该越高,因此地方院校不应与科研实力雄厚的重点院校去争基础和应用研究费用,而应积极主动在发展研究费用中争取一席之地。从科技市场机会分析也发现,发展研究费用投资主体变为企业后,经费增长速度相当快,是最有潜力的科技市场。因此,地方工科院校应定位于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环节,特别是帮助广大企业消化、吸收近年来引进大量国外先进技术。

2.4 科研选题立足于科研与生产、技术与市场之间薄弱环节的市场定位

地方工科院校科技工作重点应定位于科研与生产、技术与市场之间的薄弱环节点,从薄弱环节上突破,有利于提高科学研究整体效能。目前中国科技工作最为薄弱的环节是科研与生产、技术与市场脱节,缺乏沟通科研与生产的桥梁,大批科研成果滞留在实验室阶段,距工业生产要求比较远,不能为工业生产所采用;而地方工科院校,应该积极充当科技桥梁角色。可以通过建立工程研究中心方式,从组织结构、人才队伍、基础设施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填补断层,把实验室后的科研成果转化成为适合于企业大规模生产需要的成熟技术,在科研和生产间架起桥梁,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地方院校通过工程研究中心活动确立自己地方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地位,为自己开辟广阔科技服务市场。如浙江工业大学把成为浙江省工程技术开发中心为科研工作目标,坚持针对性和地方特色为原则,使学校的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具有地方产业与行业背景和依托,收到了明显效果。利用浙江吉利集团捐款1 000万元在校内创办的吉利工业研究院,已成为台州市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基地。

因此,我们认为地方工科院校科研工作的市场定位是以市场为导向,科研工作立足于地方,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相结合,面向基层,面向中小企业,以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为重点。

标签:;  ;  

论地方工科院校科研工作的市场定位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