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受教育、长才干。实践是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的源头,只有学会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才能真正掌握好知识, 最终在实践中创造知识、发展知识[1]。我校医学实验技术专业是2012年申报的新增设专业,于2013年首批招生。医学实验技术专业秉持与母体南通大学医学类相关专业"错位"发展的理念,依托母体南通大学医学学科的优质办学资源,根据我国医学实验技术人才紧缺的实际情况,定位为面向江苏省乃至长三角地区医疗机构,医学研究机构,生物医药研发、检验检测和外包服务机构培养相应的技术人才。如何紧扣医学实验技术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培养与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相匹配、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医学实验技术专业人才,已成为我们学院培养学生过程中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对此,我们根据近几年来学生培养、就业升学情况,对医学实验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作了如下思考:
一、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充分认识实践环节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社会实践是青年学生练就过硬本领的"大熔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注重在实践中加强磨练、增长本领。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2],我校医学实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实验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掌握比较医学研究方法、医学实验动物培育、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开发技能、实验室管理,能够在各级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学院校、科研院所和医药研发机构等单位从事医学实验研究、药物研发、药品质量检验、检测以及生物医学相关实验技术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医学实验技术专业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这对医学实验技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充分认识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通过实践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显得尤为必要。如何落实好这些实践环节是制约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做优、做强的瓶颈问题,也是我们专业建设重要任务之一。
二、全面贯穿培养过程,重点优化医学实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实践环节
受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客观条件制约、就业压力较大等因素的影响,高校有些专业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实用"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学校只注重学生的理论教育,而忽视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一些学校因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部分实践性教学环节难以开展;一些学生只注重学历的提升,热衷于考研,而忽视了一些基本技能的提高。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生产实践的要求相距甚远[3]。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毕业生实践经验欠缺、动手能力不强是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已成为当前一些高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医学实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一般要经历基础教学、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四个阶段,而实践环节则是贯穿了这四个阶段,覆盖了大学四年全过程。如何优化医学实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实践环节,我们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占的比例。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是医学实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特征,因此实践教学是医学实验技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们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包含实验教学、实习两个部分,其中实验教学分为课程实验和实训课程,实习包括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我们专业的学生培养坚持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与生物医药发展紧密结合的道路,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占的比例,在很多基础课程中都有实验部分,如实验动物解剖学、动物实验方法学、实验动物营养学、实验动物环境卫生学等,其中动物实验方法学32学时中课程实验达到16学时,另外还有如仪器操作技术实训、实验动物培育技术实训、实验动物屏障设施运行管理实训等一大批实训课程和毕业论文环节,通过反复训练,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2.加强实习基地、教学师资力量的建设。近年来高校扩招,但教育投入并未同步增加,现有教学场地不能全部满足教学要求,部分实验室仪器设备过于陈旧,实验仪器设备的台套数也严重不足。面对这些困难,我们通过申报省部共建实验室和学校等专项基金,扩大实验室规模,添置教学设备,改善实验室条件;另外,采用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的模式,建立上海中科院实验动物中心、上海实验动物资源中心、昭衍(苏州)新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苏州华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优质的实践、实训基地。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与教师的实践综合素质密切相关,目前很多高校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大多是研究生,他们毕业后直接进入实验室从事实践教学,受高校人事制度制约,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缺乏系统、必要的训练,造成了师资实践能力水平的下降。我们从几个方面着手建立一支能够胜任医学实验技术实践教育的教师队伍。一是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派出青年教师赴上海中科院实验动物中心、上海实验动物资源中心等国内一流的相关单位进修,或者针对具体实验项目,邀请专家来校现场指导、交流,充分利用外部有利条件,培训青年教师的职业技能。二是加强教学、科研课题研究,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现有的教学、科研课题研究,并牵头积极申报校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课题。三是聘用企事业单位高学历、高职称且实验动手能力很强的人才作为实习带教老师,形成了一个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学师资队伍。
3.推进实践教学方式改革,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在教学方式上,积极推进研究性教学,逐步改变以往"以知识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更多地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性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实际的课程学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中提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除了开设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外,还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设计、准备、操作,以及实验结果的记录、处理、统计、分析,直至最后撰写出实验报告或研究论文并交流汇报;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新计划、技能比武大赛等,引导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在活动中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通过综合学生平时实践表现、实验项目操作抽查、操作技能比赛等环节来完善实践考核体系;毕业论文环节,我们选配责任心强、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的老师担任指导教师,借鉴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论文模式,集中举行开题报告会和中期考核汇报会,加强毕业论文过程管理,论文经评阅合格后,方可进入答辩环节。
综上所述,医学实验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践环节的建设,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综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后期专业培养计划的重新制定作了有益的探索。虽然医学实验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践环节所研究的内容有限,但其建设过程所引发的实践与思考,对所有实验、实践教学都有借鉴意义,它能引导我们对实验、实践教学理念进行再思考,对实验、实践教学目标导向进行再定位,能有效提升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促成一大批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教师科研项目"开花结果",还会助力部分学生升学进入研究生阶段,形成良性的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互哺。
[1]罗家莉,陈明艳,贾云萍.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建设中探索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8,26:31-33.
[2]潘睿,李淑红,王志伟,等.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
渤海大学学报,2009,30(3):257-260.
[3]王志健.培养应用型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实践与思考[J].2011,7(10):116-117.
论文作者:刘 春1、2,朱顺星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8
标签:医学论文; 技术论文; 专业论文; 学生论文; 环节论文; 实践能力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