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日益重视,同时也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血常规检验是临床上最为基础的检验之一,也是最为常见的检测。血常规检验为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后续的治疗、治疗效果的评价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血液常规检验是检验工作的基础课,在日常的检验工作中由于工作人员操作不当、设备等原因导致检验的结果出现偏差,进而给医生的诊断提供了错误的治疗方向,耽误了患者病情的治疗。我们应该充分了解血常规检查的影响因素,严格控制检验流程,才能有效的控制血液常规检查的质量。
1标本采集
血常规的标本采集常用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通过静脉抽血的采集方法,第二种是通过毛细血管的采集方法。根据一些医学方面相关知识可以了解到,通过抽静脉血采血的方法是检测效果最佳的一种方法,根据查相关的资料可以了解到,通过扎手指采取手指末梢血的重复性和准确性都要比抽静脉血采血的方法差很多,并且它检查出来的结果中血小板计数会偏低。白细胞的计数则有可能明显要高出很多。所以血常规检验的采血方法最好是选取静脉抽血的采集方法。
2采血量
血常规检验的采血量要根据患者所检查的项目来决定,通常为2ml。检验工作者要明确所采血量足够完成本次检测,仪器吸完血液后还有微量的剩余,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此外,血液抗凝剂的使用量应该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来执行,控制好抗凝剂、血液间的比例。在进行抽血的过程中,应使用定量抗凝剂的真空管进行采血,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保存血液。
3标本的保存、运送以及测定的时间
标本采集之后,医院的相关人员应该及时将标本送到指定的地点去检测,最好是不要耽误运送和保存的时间,因为标本在保存的时候,运送和保存的时间会对血细胞的多种化学反应造成直接的影响,所以在采血之后将标本及时送到指定的地方检验,时间越短,检查出来的结果就会更加的准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些标本在采完血之后可能会送到第三方大型机构去检验,这时就必须要做好正确的保存措施,保护好标本,最佳的方法就是采用EDTA抗凝静脉血标本,用这种方法可以让标本在采集之后三十分钟到八小时之间进行检测,在这个时间段内的结果都是非常准确和稳定的。如果对标本需要进行稀释的话,则不能超过十分钟来进行检测,否则准确性就会受到影响。
4生理因素对检查造成的影响
患者的生理因素对检查的结果也可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让检测结果变得不准确,比如患者的精神状态不好、年龄大还是小以及是否服用药物等多方面的生理因素都会让检测的结果受到影响。比如正常人在一天的时间里面,白细胞和血小板等都会有一定的波动,因此,患者在检测之前最好是不要做运动,千万要避免剧烈运动,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则需要进行取暖之后再采血,检测时,患者还要避免在检测之前没有吃过对血液检测值有明显干扰的药物。
5试剂因素对检查造成的影响
在我们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的检测时,最好是选用原配的试剂,首先应该看取用的标准物是不是在有效的日期以内,外观上面有没有变化,然后需要进行十一次连续的标准物品的测定,第一次检测的值不用登记,然后再对从第二次到第十一次的结果进行登记,计算他们的值是否准确,能否达到可以使用的要求。如果没有原配的试剂则需要选择可以和溶血配套的稀释液,如果质量不好则会让溶血变得不完全,导致血红蛋白等方面的值出现假性的增高,还可能使一些相关值计数变得不准确,甚至导致图标计数的异常。
6仪器因素对检查的影响
如今,随着设备越来越先进,所以在血常规检测方面经常会用到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减少数据分析的时间。这种检测主要用到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三分类的方法,第二种是五分类的方法。分类和筛检的方法准确性相当的高,速度也很快,如果有异常的结果会自动提示。但是这种方法不可以完全替代显微镜检查的方法。血红细胞检测在稀释方面非常重要,它可以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倍数太大会让血细胞的数量变少,倍数如果太低的话则会让血细胞的精准度受到影响。因为需要保证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在操作仪器方面必须要按照它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且对仪器也要定时的进行保养,在检测之前先对仪器进行校准操作,将它的管道彻底清洗干净,一定要除去管道中残留的血液和纤维等等,然后再对空白试剂进行检测,看是否准确,然后标本也一定要符合要求。
检查血常规能够看出很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现象,还可以通过检验结果看出病人是否贫血以及是否患有血液系统方面的疾病,还能提示受检者骨髓的造血功能是否良好。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也很多,为了能够得到准确的检验结果,获取质量高的标本非常关键,更关键的是在检测的时候一定要按照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出现误差。
论文作者:吴让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9
标签:标本论文; 方法论文; 血液论文; 血常规论文; 因素论文; 患者论文; 血细胞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