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环境的绿色是确保我国生态系统健康的重点,因此必须重视病虫的无公害防治,真正的发挥好森林的作用,促进我国绿色生态事业的良性发展。本文就具体介绍了昆虫病毒在防治森林危害防治的应用。
关键词:昆虫病毒;森林防治;应用
引言
森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近年来人工造林不科学、农药使用不当等多种原因,使森林的治理形势严峻,病虫灾害频发。因此,必须采取无公害的防治措施,建设绿色森林,促进我国森林保护工作。昆虫病毒是以昆虫作为宿主,并在宿主种群中流行传播的一类病毒,属纯天然生物农药,符合我国当前发展绿色农业、改善生态与食品安全、可持续发展和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每推广应用1万 hm2生物农药就可直接减少15t左右化学农药向环境的释放,发展和使用生物农药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1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原因
1.1 人工造林面积增加、营林技术不科学
近年来,环境与人类的矛盾逐渐显现,生态的恶化使我们认识到绿色的重要性,因此,加大了对森林的扩建,期望能够提高我国林草的覆盖率,从而减轻空气的污染,促进生态良性发展。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尽管在人工的条件先,我国的林业面积有所扩大,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在这方面的结构相对脆弱,自身的抵抗能力不强,因而导致天然防病虫害缺乏,造成破坏就在所难免。从事林业管理的相关人员,其对于植物生长的速度以及范围是较为关注的,而对于因为长速过快而带来的方面问题则并未重视,此时所选用的营林技术就不够科学,病虫害会更加严重,这就使得安全隐患显著增加。同时,植物种植密度会对光线和气流产生影响,若因此而不合理,则会在很大的程度上为病虫提供有力的条件,让它们得以繁殖,就会对森林带来严重的危害。
1.2 农药治理应用频繁、林业生态环境恶化
长期以来,对于森林病虫或者其他危害的防治,我们都是选择农药,然后通过喷洒的方式进行护理。这种方式具有见效快、操作简单等特点,因而得到这么广泛而且长久的应用,并不奇怪。不过,化学农药虽然可以在短期内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但是却无法针对更久远的森林房屋,这是很多农、林业人员没有想到也就此忽略的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就在于:害虫会逐渐产生抗药性,就像人一样,如果长期服用某种抗生素,也会产生免疫的效果,这个时候就无法起到治疗的作用。另外,也是十分常见的情况,大多原因在于林业人员缺乏专业的技能,无法掌握农药的喷洒计量,会导致过多或者偏少的情况出现,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致使林业生态质量下降。目前,我国在病害、虫害防治方面还有一定的不足,就这导让国外一些病虫害有机会入侵国内,并严重破坏了我国的森林生态环境。
1.3 林地树木品种单一,林区结构搭配不合理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为了帮助经济的增长,走上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进而直接导致很多森林资源被无节制使用。如今,随着经济的不断提升,人们开始回归生态的理念,因为目前各种环境问题显现,我们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条件,也逐渐的认识到自然生态保护的关键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森林可谓说是地球的“肺”,植物能够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并且释放出有力的气体,对于我国的绿色生态建设非常有用,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大了人工造林的力度。不过,尽管从整体规划来看前景无限,但是我国人工造林面临着很严重的树木品种单一问题,难以形成平衡的生态系统,致使抗病虫害能力较弱。
2 森林病虫无公害防治对策
2.1 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施治
近些年来,森林病虫害的出现一直保持着增长的势头。由于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他们都更愿意食用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基地面积也逐步加大,这就需要对病虫害所具有的种类、以及危害等开展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展开总体设计,选定方案,迅速落实经济,高效,精准举措,以及防止,以防蔓延。
2.2 强对生物防治措施的应用
减少病虫害的最佳手段即利用无害生物,这种方法不会给环境带来太大的伤害,还会有效不仅生物圈的较快循环,有利于生态的发展,比农药防治优势要多。
2.2.1 杆状病毒(NPV、GV)杀虫剂与林业害虫防治
我国最早注册生产的病毒杀虫剂是棉铃虫NPV 杀虫剂,随后有数种 NPV 杀虫剂注册并用于生产,如在林业上成功应用的春尺蠖 NPV,以8.2×105PIB?mL-1的病毒喷洒防治春尺蠖3龄幼虫,10d死亡率可达84.4%,以1.6×106PIB?mL-1的药液喷雾防治3龄幼虫,9d死亡率可达92.3%。特别是在新疆、西藏等地区,气候干旱,真菌等微生物难以施用,应用春尺蠖 NPV 进行防治,均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在施药手段上,由于林业的地貌特殊性,利用飞机喷洒 NPV 病毒进行飞防是现代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
2.2.2 质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与林业害虫防治
我国对昆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从家蚕病毒病的研究开始,现已从30种昆虫中发现了质型多角体病毒,如马尾松毛虫 CPV、茶毛虫 CPV、文山松毛虫 CPV 等。生物导弹技术是利用卵寄生赤眼蜂特有的行为特点,结合昆虫病毒流行病学规律,通过卵寄生蜂将病毒制剂传递到靶害虫卵表面,使初孵幼虫罹病死亡,达到控制害虫之目的。
2.3 加强幼林抚育管理
一些森林病虫害不需要采取化学防治,只要在此发生的特定时期进行适当的幼林抚育,即可有效地控制。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用在林业的害虫治理上也是合适的,因为要想使森林能够形成系统,就必须从幼苗开始抚育,保护其成长的环境。这里主要介绍了防鼠和害虫:其一,地下鼢鼠,对于这方面的护理,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可在幼林时期经常翻耕除草;对地上的害鼠棕背,可以采取间密补稀生态防鼠和抚育剩余物防鼠,均可达到理想效果。其二,侧枝害虫的危害,比如:青杨天牛,就曾在杨树侧枝出现后,进而使森工林区大面积发生,被害株率达43.1%。对危害侧枝的害虫可以利用修枝的方法降低虫口密度。通过发动群众进行幼林修枝,大幅度降低了虫口密度,达到了被害株率为2%的防治目标。
结束语:利用昆虫病毒资源,通过多种高新生物技术,发展我国昆虫病毒杀虫剂产业具有十分有利的条件。不仅可以满足化学农药杀虫剂市场更新换代需要,还可以逐步在本领域形成中国特色产品并走向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曲良建.昆虫NPV垂直传递和PCR检测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4.
[2]古德祥,张古忍,张润杰,庞义.中国南方害虫生物防治50周年回顾[J].昆虫学报,2000,03:327-335.
论文作者:雷红文,蒋仁元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4
标签:森林论文; 病毒论文; 昆虫论文; 害虫论文; 林业论文; 杀虫剂论文; 病虫害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8期论文;